APP下载

让创新教育充满语文课堂

2015-12-22江俊宇

学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泸定桥教师应想象

江俊宇

摘要: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创造意识和创造才能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应挖掘教材内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启发、发展学生的潜在智慧,让创新教育充满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创新教育 语文教学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4.154

教育是培养未来公民的“素质教育”,而创造意识和创造才能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标志。现行小学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教育因素,它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是民族创造才能的结晶。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内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启发、发展学生的潜在智慧,让创新教育充满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教学中,我们应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鼓励他们大胆质疑问难,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

1.紧扣课题质疑。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能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飞夺泸定桥》一文,出示课题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泸定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谁飞夺泸定桥?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红军怎样飞夺泸定桥?结果怎样?然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这样,学生就能较快地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

2.针对重点词句质疑。词句是文章的重要构筑材料,理解重点词句是读懂段篇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二段描写了邱少云所在连队的潜伏情况。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纹丝不动”进行质疑:“纹丝不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做到“纹丝不动”?邱少云和他的战友是怎样做到“纹丝不动”的?

3.围绕文章结尾质疑,教材中许多故事的结尾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如《鸟的天堂》最后一段描写了作者对大榕树的赞美。教学时,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榕树这么大,这么美,作者离开这里为什么只感到“一点儿留恋”?当时学生的提问的确难住了我,我愣了一下,随即冷静下来,反问学生:是啊,作者为什么只感到“一点儿留恋”?这是不是前后矛盾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讨论,学生终于明白了:大榕树大而美,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景色固然美丽,但革命工作比这更重要,所以作者对这里的美景只感到一点儿留恋。这样,学生不仅体会了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而且加深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可谓是“一箭双雕”。

质疑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上述之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标点符号、图文等方面进行质疑。教师在教给学生质疑方法的同时,还应帮助、引导学生学会筛选、提炼,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在“质疑—解疑—释疑”中增长才干,提高创新意识。

二、亲身体验,培养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不同文体的课文,但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如寓言《狼和小羊》《刻舟求剑》等,童话《美丽的大公鸡》,故事《将相和》等。根据小学生天真、好动、表现欲强等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进行模拟操作,即兴表演、作画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如在《新型玻璃》一文的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举行了一次“新型玻璃介绍现场会”。如有的学生模仿起电视节目主持人进行生动的介绍;有的学生则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种新型玻璃,进行自我介绍;还有的学生则扮演成推销员,运用生动的讲解把新型玻璃推荐给观众。整堂课,学生的激情四射,神采飞扬,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三、大胆想象,发展创新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的翅膀。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启发学生想象,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有的作者由于行文的需要,在文中留下许多空白;有的文章意境深远,内涵丰富。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增、扩、续、补。如《小摄影师》一课,课尾言犹未尽。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根据高尔基的语言、动作,请你想想,小男孩还会再来吗?为什么?问题一提出,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畅所欲言,各陈己见。有的学生说:小男孩一定会再来的,因为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愿望是那么的强烈。还有的学生说:高尔基如此热情地接待这个小男孩,小男孩一定会回来的。这样就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图文并茂是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据图想象或画图想象。如《黄山奇石》一文,对“金鸡叫天都”这一景观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但文中没有插图,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读懂这段文章,然后根据文章内容作画。由于课文仅对“天狗望月”“仙子弹琴”“狮子抢球”这三块奇石说了名称,没有进行任何描述,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奇石的样子再作画。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得到较好的培养。

综上所述,开发创造力,培养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如果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自觉地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并让创新教育充满课堂,就会培养出勇于探索,具有创新的一代新人。(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泸定桥教师应想象
沪定桥:十三根铁链扛起一个共和国
快乐的想象
勇夺泸定桥
——根据课文《勇夺泸定桥》编写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泸定桥(外二首)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飞夺泸定桥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