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数学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2015-12-22杨玉文

学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纠错联想解题能力

杨玉文

摘要:数学就是解题。因此,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例题教学只讲“要这样做”是有不足的,而应呈现这一做法的思维过程,特别是呈现瞬间产生的由此到彼的灵感。

关键词:解题能力 联想 反思 纠错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4.053

数学家科利亚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解题。因此,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解题。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解题?并提高解题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例题教学中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我们知道在例题教学中,通常教师只讲这道题“要这样做”,不讲这道题“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教学中,教师大多按教科书的解题顺序,从条件出发,经过一步、一步的准确推理、或精确计算解出题目。这种方法让很多学生觉着教师太神了,但做法是怎么想出来的?为什么要这样想?让很多学生伤透脑筋,无从下手。尤其是遇到难度较大的题目,更是一头雾水。因此,例题教学只讲“要这样做”是有不足的,而应呈现想到这一做法的思维过程,特别是呈现瞬间产生的由此到彼的灵感。这样,学生就明白了解题时大脑的思考模式,懂得解题时应该如何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在“求16的平方根”这道题中,我是这样展示思维过程的:

1.由平方根的概念,要求16的平方根,就是求什么?

2.几的平方等于16?

3.由于4的平方等于16,-4的平方也等于16,所以这个数应是:±=±4。

由以上思考过程可以看出,解题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寻找解题方向的过程。

二、根据题意、展开联想,探寻已知与未知的联系

解题时先粗读一遍题,然后根据条件逐次进行思考。怎么思考呢?首先考虑由这个条件能得到什么信息,得出的越多越好;其次把不同条件考虑出的信息进行综合,看能产生什么新的信息;再次考虑和这题类似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思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度与灵活性,从而提高了解题能力。例如,已知:a,b  ∈R+且a2+=1,求a的最大值。

由条件a2+=1联想到平方和为1的公式:sin2A+cos2A=1,可得如下解a=sinθ,b=cosθ则a=sinθ ==≤=。

条件中有b2,所求的式子中也出现b2,从而由a2+=1,得b2=2-2a2,可得法二:a===≤=。

问题是两个非负数积的形式,联想到均值不等式,那么能否利用均值不等式来解?用均值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出现和或积为定值,而a、其和不是定值,但注意到2a2+b2=2为定值。可得法三:a=·a≤·=·3=。

三、重视做题后的反思

解题完毕的反思是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一道题解完后,一要检查是否有主观的错误、是否符合题意。有部分学生没有形成严谨细致的习惯,做题马虎大意,常犯把数字或符号抄错,去括号时有的项进行了分配,有的项没有分配等简单错误。更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明显的问题也视而不见。因此,做题要有检查的意识,才有利于提高解题的能力。二看解答过程是否有改进的地方,题目需要的相关知识点是否都梳理清楚。解题的目的就是巩固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方法,积累解题经验。三看这道题是否有其他的解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拓展思维的广阔性,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例如,初一数学课本一道应用题:甲列车从A地开往B地,速度是60 km/h,乙列车同时从B地开往A地,速度是90km/h.已知A、B两地相距200km ,两车相遇的地方离A地多远?

问题示意图:

[A][C][B]

设两车相遇的地方离A地x千米

思考1: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示A、B两地

的距离200km:200=×90+x

思考2: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示两车相遇的地方离A地x千米

X=200-×90

思考3: 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示甲车的速度60 km/h 60=x÷

思考4: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示乙车的速度90 km/h 90=(200-x)÷

思考5: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示两车从出发到相遇所用的时间 =

思考6: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示两车相遇的地方离B地x千米 200-x=×90

四看这道题的解法与哪个题的解法类似。由这种联想、比较学生可以发现很多题目背景不同,但做法相同,或类似,即属于“多题一解”,一道题会做,达到一类题会做,从而大大提高解题能力。例如,一次初一期中试卷有道题:现有黑白两种棋子如图排列●○○●○●●○○●○●……第2015个棋子是什么颜色?观察发现这列棋子是按黑白白黑白黑6个循环,所以2015除以6余数是5,故第2015个棋子应该是白色的。另一题目若31=3,32=9,33=27,34=81……确定32015的末位数字是几。像上面两题背景不同,做法完全相同。通过这些环节的反思,就可以有效的提高数学的解题能力。

四、建立错题集重视纠错

数学就是解题。只有做一定数量的数学题,才能熟悉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方法、掌握解题技能。对于不会做的题和错题要反思卡壳与出错的原因,并进行详细的解答。根据遗忘规律,抽时间把不会做的题和错题及时进行回顾,直到形成刻骨铭心的记忆。数学题无穷无尽,题型千变万化,这意味着解题不应该搞题海战术,而要重视典型题和错题的回顾与反思,达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解题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途径和方法,最根本的是离不开思维的训练。这就需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和培养。只有这样,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继伟.浅谈初中数学的教与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7(2).

[2]韩清华.初中数学习题教学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责编 赵建荣)

猜你喜欢

纠错联想解题能力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
“参省”之“参”读音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