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步”学好分配律

2015-12-22孙玲玲

湖北教育 2015年36期
关键词:分配律式子算式

孙玲玲

“四步”学好分配律

孙玲玲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要有效地进行《乘法分配律》的教学,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

利用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学习,能让他们在探究活动中发现、感悟、体验数学规律,真正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数学内涵和算理。

教学时,教师创设了以下教学情境。

情境一:冬天来了,农场主准备给长方形的鸡笼栅栏蒙上胶带。栅栏长72米,宽28米,需要买多少米胶带?

师: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生1:(72+28)×2

生2:72×2+28×2

师:同学们给出了两种办法。这个栅栏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选择其中的一个算式计算一下。(学生计算。)请选择第一个算式的同学,说出你的计算结果。

生3:栅栏的周长是200米。

师:谁选择的第二个算式,结果又是多少呢?

生4:我算的结果也是200米。

师:通过计算,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我能不能在两个算式之间写上“=”?

生5:可以。

师(板书):(72+28)×2=72×2+ 28×2

情境二:学校要换夏季校服了,上衣每件32元,裤子每件18元,四年级一班共64人,一共需要多少元?

师:这道题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结果是多少?

(学生计算,汇报。)

生1:我列的算式是32×64+18× 64,结果是3200元。

师: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列的算式是(32+18)× 64,结果也是3200元。

师: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结果相同,说明这两个算式相等。

师(板书):(32+18)×64=32× 64+18×64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等式,你有怎样的发现?

生3:可能有规律。

师:真的有规律吗?

教师创设了求长方形的周长和学校买校服的情境,并提出“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的问题。学生很快按要求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并且轻而易举地得出两式相等的结论。在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尝试用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进行计算,这样既有利于他们发现新的规律,又有利于他们产生乘法分配律的知识存在于生活中的数学体验。

二、趣味计算

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帮助他们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理和形式。

1.交朋友法。8×(125+60)怎么算?125和60,打着伞一起去和8交朋友,8非常热情,它和125握握手,又和60握握手,多公平呀!125和60高兴地把伞都丢掉了。学生根据教师的叙述写出算式:8×(125+60)= 8×125+8×60。

2.分身有术法。99×23怎么算?99可以分身为(100-1)。学生根据这种思路写出算式:99×23=(100-1)×23=100×23-1×23。

3.乘“1”现身法。43×19+43怎么算?43乘以1,现身为43×1,原式变成43×19+43×1。这样一变,计算就很简便了。

这些充满童趣的练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

三、梯度练习

教师要把握从易到难、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梯度,设计题型灵活、内容丰富、能够拓宽学生思维的习题,能提升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能力,让他们在正反两方面的练习中,充分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妙用。

第一步,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进行对比,设计判断题和连线题。

1.火眼金睛判对错

56×(19+28)=56×19+28

64×64+36×64=(64+36)×64

32×(3×7)=32×7+32×3

2.思维敏捷连一连(把结果相同的两个式子连起来)

①(42+25+33)×26

①38×(99+1)

②36×15-26×15

②(66+34)×66

③66×66+66×34

③42×26+25×26+33×26

④38×99+38×1

④(36-26)×15

这两道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掌握了乘法分配律,并且用心、细心,一般都能做对。

第二步,将顺向分配与逆向合成形式的运算进行对比练习。

师:相等的式子我们都找到了,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组计算出它们的结果。

生1:我算的是(20+4)×25=20× 25+4×25,结果是600。

师:你把两边的式子都计算了吗?

生2:没有,我是算的右边的那个式子。

师:你为什么没用左边的式子计算呢?

生2:右边的那个式子计算起来简单。

师:看来乘法分配律可以用来简便计算,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

生3:我算的是38×99+38=38×(99+1),结果是3800,我算的是右边的那个式子,右边的括号里是100,38×100好算。

师:大家来观察这个式子,这是我们发现的那个乘法分配律吗?

生4:不是。

生5:是,就是把它给倒过来用的。

师:是的,这是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也可以用来简化计算。

第三步,变式和拓展。

师:有没有同学算的是36×15-26×15=(36-26)×15?

生1:有,结果是150,通过右边的式子计算出来的,很简便。

师:看了这个等式,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2:刚才做的都是带“+”的,可是这个是有“-”的。

师:看来乘法分配律还有新的内涵呢。

师(补充板书):(a-b)×c=a× c-b×c

师:有没有计算(42+25+33)× 26=42×26+25×26+33×26这个等式的?

生3:我算了,结果是2600,用的是左边的那个式子。

师:看了它,你有什么想法?

生4:刚才我们做的都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这道题是三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师:如果是4个数,5个数,甚至于更多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还能用分配律吗?

生5∶能。

第四步,设计典型习题多练、巧练,不断巩固知识。教师为此设计了以下习题,让学生合理选择并计算。

312×12+188×12

101×87

(53+47)×23

这组练习题的设计综合性、层次性强,特别是第2题设计得非常巧妙,既对乘法分配律的基本形式进行了练习,又做了适当的拓展,把学生引入到更广阔的数学探索空间,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

四、错题反思

做错题反映出学生认知上的障碍,教师指导学生对错题进行整理,并编制错题集,能促使他们自主纠错、反思和总结,能培养他们良好的计算心态和习惯,还能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深化其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作者单位:荆门市实验小学)

实习编辑孙爱蓉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分配律式子算式
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用一样的数字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活用根表示系数巧求多参数式子的取值范围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研究式子的常用工具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