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群读类学”中“群”的组建

2015-12-22鲁文利孙贤发

湖北教育 2015年36期
关键词:童话草原文章

鲁文利 孙贤发

试谈“群读类学”中“群”的组建

鲁文利 孙贤发

所谓“群读类学”,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将表达形式、内部结构、核心观点、承载信息等具有一致性的一组文章组合起来,使文章之间形成“互文关系”,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提高语言技能,提升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群读类学赋予普通教师“编者”的身份,让大家拥有了选择“例子”的自由和责任。那么,群读类学中,教师怎样组建“群”呢?

一、根据人物组建

1.以作家为主题组建

不同作家的文章,特点和风格迥然不同。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作家的某一类作品集中在一起进行教学,通过纵向比较体会作家的写作风格,通过横向比较体会每篇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语言清丽,意境优美,善用修辞,多用叠词,富有音韵美。鄂教版语文第十二册选编了他的作品《匆匆》。教学中,教师以“怎一个美字了得”为议题,引导学生运用抓关键词句、体会修辞妙处、美读等方法感受语言的美;接着,引领学生扩展阅读《春》《荷塘月色》等文章,赏析朱自清散文的表达方法,体会语言“美在何处”。这样教学以落实语言训练为基点,使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得到提升。

2.以书中人物为主题组建

教学鄂教版第十二册的《空城计》时,教师以“诸葛亮”为主题组建群,另一篇选文是人教版第十册的《草船借箭》。教师将两篇节选自经典名著《三国演义》的课文组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类比阅读感悟诸葛亮的智慧形象,通过赏析两篇文章的异同点了解表现人物智慧的方法。

学生的学习主动、深入,思维活跃而开放。他们紧紧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草船借箭》中的语言描写,《空城计》中的战争场面的直接描写),感受到诸葛亮屡次身处绝境都能化险为夷是智慧的结晶。

二、根据体裁组建

常见的文学体裁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寓言等。不同的体裁,理解和阅读方式有别。根据“体裁”组建群,有利于学生了解文章体式,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

1.以小小说为主题组建

“小小说”在教材中经常出现,如鄂教版教材中的《刷子李》《浮冰上》等。如何让学生认识“小小说”这类文章体式的特点?教师把《桥》《在柏林》《雪夜》三篇小小说组成一个群,引导学生抓住文本情节谈学习体会,紧扣人物聊读书感受,欣赏环境描写谈写作方法。教师还根据学情,引导学生梳理出小小说的特点: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扣人心弦,环境描写起到渲染烘托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整体阅读三篇文章,寻找小小说情节中的相似点。学生通过细细品味,自主感悟到:小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是因为前文的铺垫做得好。

2.以童话为主题组建

鄂教版语文教材中有三篇童话:《七色花》《点金术》《黑眼睛的大红鱼》。教师把这三篇文章与课外读物中的童话《蘑菇桌》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以童话为主题的“群”。为什么要组建这样的“群”?一是童话最显著的特点是故事情节奇妙,这样的“群”学生乐于学;二是通过学习4篇童话,能发现童话的特点,积累阅读童话的方法;三是在一堂课中,从读童话、谈体会、感奇妙,到说特点、悟方法、编童话,这样的教学形式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

3.以同一题材不同体裁组建

用“大阅读”教学观指导阅读教学改革,将读“一篇”变为读“多篇”,将字斟句酌的“细读”变为有所侧重的“品读”,是“群读类学”的基本方式。

北朝民歌《敕勒歌》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美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及游牧生活的热爱;《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篇意境与文笔兼美的现代散文,描写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美景的赞美与热爱。虽然同是写草原、赞草原,但两篇文章的体裁不一样,表达方法也不相同。教师以《草原(一组)》为课题,将两篇文章组成一个群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流程如下: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了两篇文章,你发现了什么?两篇文章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之处?②细读品味,自主探究。《敕勒歌》《锡林郭勒大草原》分别是怎样描写草原美景的?③交流分享,体会表达。《敕勒歌》和《锡林郭勒大草原》在描写草原美景时均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教师从动静两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交流。④欣赏美景,品读积累。学生自主选择,朗读背诵。

同是写草原,体裁截然不同,教师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比较阅读,既让学生体会到了诗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不同特点,又让他们习得了语言,初步了解了阅读诗、文的不同方法。

三、根据表达方式组建

阅读教学要“指向表达”,即依据课文特点、课型特点,通过揣摩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表达特色等进行教学。以“表达方式”为主题组建“群”,能使阅读教学“指向表达”。

1.以先概括后具体为主题组建

教学鄂教版四年级上册《蝉》时,教师以“段”为训练重点,引导学生习得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特点。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在网上搜集与“蝉脱壳”段落相似的语段,上传到群共享,并在班级QQ群里交流自主学习感受。课中,教师先出示课文节选,归纳“先概括后具体”写作方法的特点;接着,让学生在文中寻找先概括后具体的语段,并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交流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然后,要求学生针对提供的四个语段分组合作学习,集中汇报;其后,自主学习本组的《白鹅》,弄清文本是怎样运用“先概括后具体”这种方法的;最后,尝试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围绕一个内容写一段话并上传到班级群共享,在QQ群里相互学习、点评。

这样教学,学生不仅习得了“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而且把读写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2.以指向言语表现为主题组建

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说:“语文教育,说到底,是引领学生走向言语上的自我实现的人生道路的教育,是言语人生、诗意人生的教育。”以言语表现为主题组建群,能让“阅读指向言语表现,指向写作”。

例如,教学鄂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丑小鸭》时,教师把托尔斯泰的《天鹅》(鄂教版四年级上册)和格林兄弟的《灰姑娘》(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组建成一个群。三篇文章内容各异,作者不同,但是语言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即简单活泼,含义深刻,交代明确,衔接紧密,描写入微。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教学,学生的言语表达意识被唤醒了,他们在一种近乎游戏式的阅读中发现了童话创作和表达的秘妙。

四、根据人文主题组建

1.以友谊为主题组建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苏轼的《赠刘景文》、四年级上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四年级下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五年级上册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等都是写“友情”的诗歌。教师把它们放在一起组成一个群,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朋友?我们需要怎样的朋友?真正的友谊是怎样的?一系列的阅读体验和言语活动既促使学生碰撞了思维,又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2.以死亡为主题组建

万物的生长都有规律,人的生命也一样,生老病死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著名特级教师蒋军晶在他的新书《群文阅读新语文读本》中以“如何面对死亡”为主题,把《一片叶子落下来(节选)》《再见了,艾玛奶奶》《爷爷有没有穿西装》《写到天堂的信》组成一个“群”。读完《一片叶子落下来(节选)》《再见了,艾玛奶奶》两个故事,要求学生探讨主人公面对死亡的心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读完《爷爷有没有穿西装》《写到天堂的信》后,让他们探讨面对亲人的死亡,主人公有什么不同的反应。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思考:面对亲人的离去,我们的生活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你觉得怎样做才是怀念亲人的最好方式?贴近学生生活的阅读体验丰富了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体现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作者单位:鲁文利,武汉市新技术开发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孙贤发,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童话草原文章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可可托海的草原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