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具养殖价值的名特优鱼类
——黑龙江茴鱼

2015-12-22张澜澜郭景宜

黑龙江水产 2015年2期
关键词:精巢时相黑龙江

张澜澜 郭景宜

(黑龙江省渔业经济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8)

极具养殖价值的名特优鱼类
——黑龙江茴鱼

张澜澜 郭景宜

(黑龙江省渔业经济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8)

黑龙江茴鱼系黑龙江省特有的名贵冷水性食用鱼类,其个体较小,生长速度相对稍慢。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黑龙江茴鱼逐渐成为广大消费者青睐的名优水产品。由于天然水域的产量非常有限,人工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习性与特征

黑龙江茴鱼属鲑形目、茴鱼科、茴鱼属,俗称斑鳟子等。在我国产于黑龙江上游、嫩江上游、牡丹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绥芬河等处。国外分布于俄罗斯鄂霍次克海沿岸和日本海沿岸。黑龙江茴鱼系冷水性鱼类,为北冷温带一种典型的山涧溪流栖居的鱼类,游动范围较小,常年不进入大江和湖泊。夏季多生活在支流的上游,喜在水草繁茂、昆虫众多、水色澄清、水流较急的河川中;冬季即在山溪深水处越冬,仍不停食。每年有短距离的生殖、适温及索饵的春季洄游,以及为躲避干旱和冰冻的秋季洄游。茴鱼以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索食时间多在夜间,夏季喜在浅水处捕食水生昆虫和落入水中的陆生昆虫。成熟年龄为4冬龄,繁殖季节约在4月中旬至5月初,此时亲鱼集群游到清澈而湍急的水流中产卵,卵常粘附着在河底的砾石上面。

黑龙江茴鱼体稍侧扁而长,背部色深,腹部银白。雄鱼体色深,婚姻色明显,腹鳍之前的体侧有一大块暗红色的斑块,体侧有不规则的小黑斑,集中于侧线鳞之上及体前部;胸鳍淡黄色,腹鳍上有3-5条淡蓝或粉红色的纵行条纹,胸鳍至腹鳍之间两侧各有一条黄色条纹,背鳍高大,边缘有一条棕色的条纹,从背鳍基部到背鳍边缘有3-4排纵向粉色斑点排列而成的条纹,脂鳍起点与臀鳍基部相对,尾鳍深叉,幼鱼体侧除斑纹外,还有暗色横斑,随着生长而消失;眼较大,侧上位。吻钝且短,近似与眼径等长,口端位,口裂倾斜,上颌骨伸达眼前部下方,后端游离,有颌齿,上颌有一排钩状细齿,口盖上无齿,下颌两侧各有一排齿,中间有两排,直立与倒卧相隔,上颌齿数为70-72枚,下颌齿数为46-53枚,咽齿退化呈细齿状,舌较宽,前端游离;腹膜银白色,有胃,鳃耙呈细丝状,鳔大、游离、1室,两端较尖,纵行至腹腔末端;繁殖时亲鱼性征较为明显,雄鱼明显大于雌鱼,成熟的雌鱼腹部膨大、柔软,有明显的卵巢轮廓,生殖孔接近圆形、发红、外突;成熟的雄鱼生殖孔略显长形,无发红现象,不外突,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的精液流出。

二、研究现状

为开发这一名特优鱼类,众多学者对黑龙江茴鱼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进一步的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的成果有:

1、黑龙江茴鱼的精巢为小叶型,10月龄左右发育到Ⅱ+期,此时精巢呈细带状,半透明,精巢中精原细胞较多;3龄精巢达到Ⅴ++期,性腺呈乳白色,横断面为椭圆形或圆形,表面血管增多,主要由精原细胞和精子组成,精小囊破裂,精子开始充满小叶腔,挤压腹部时,白色的精液会流出,Ⅵ期精巢结构较规则,精原细胞排列在精小叶的四周,小叶腔中有少量的残存精子。

2、黑龙江茴鱼卵巢为封闭式,10月龄左右发育到Ⅱ期末,性腺不透明,扁带状,略带淡黄色,以II时相的卵母细胞为主,少量2时相的卵母细胞开始向第3时相过渡,2+龄卵巢发育到Ⅲ雌雄易鉴别,卵巢扩大,布满粗大的血管,浅黄色,卵粒开始沉积卵黄。卵巢中3时相的卵母细胞较多,也有部分第2时相的卵母细胞。

3、14℃条件下,黑龙江茴鱼精子的平均寿命为72.1(68.1~76.4)s,A级运动时间为14.1s。

4、在水温7.5℃条件下,人工催产效应时间为96~192h(平均为144h),经BBS湿法受精的发眼率、破膜率和上浮率较佳。

5、黑龙江茴鱼胚胎发育各阶段所需积温(详见表1)。

表1 黑龙江茴鱼胚胎发育积温

6、黑龙江茴鱼卵是典型的端黄卵,其卵裂方式为盘状卵裂,发眼积温需5.84℃·d,破膜积温需117℃·d,受精卵膜较鲑科鱼类薄而柔软,胚体头尾绕卵黄囊超过一周,晶体出现在眼色素沉积期之前,仔鱼卵黄囊的体积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4日龄前吸收较快,此后吸收相对较慢,仔鱼在240℃·d(11日龄)左右时出现鳔并开始上浮,60℃·d(16日龄)左右时开口,积温达到346.9℃·d(20日龄)时卵黄囊完全被吸收,仔鱼期结束,进入稚鱼期;稚鱼在36日龄之前生长相对较缓慢,在36日龄后增长较快,在积温达到546.3℃·d(38日龄)时,稚鱼奇鳍褶开始退化,进入幼鱼期。

7、黑龙江茴鱼卵鲜样中粗蛋白含量31.57%粗脂肪含量4.93%粗灰分含量3.67%水分含量56.53%;总氨基酸中,谷氨酸(Glu)亮氨酸(Leu)赖氨酸(Lys)天冬氨酸(Asp)丙氨酸(Ala)含量较高,占氨基酸总量的46.69%;游离氨基酸中,苏氨酸(Thr)谷氨酸(Glu)丝氨酸(Ser)赖氨酸(Lys)亮氨酸(Leu)含量较高,占氨基酸总量的57.35%游离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0.45%。

8、黑龙江茴鱼肌肉鲜样中水分含量为79%,蛋白质含量为17.93%,脂肪含量为1.57%,灰分含量为1.8%。黑龙江茴鱼肌肉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占鲜样的18.28%,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占鲜样的7.68%。

9、黑龙江茴鱼染色体组有92条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36m+10sm+8st+38t,其染色体总臂数(NF)为138,细胞DNA含量为5.03pg/N,体现为四倍体特征。

10、黑龙江茴鱼体内消化酶的活性及分布可能与其偏肉食性的食性有关,野生群体及养殖群体之间存在差异,推测是由于人工驯化投喂人工饵料中碳水化合物及蛋白含量与天然饵料的差异造成的。

三、制约因素

黑龙江茴鱼的人工养殖目前仅处于科研阶段,其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水源问题。黑龙江茴鱼属冷水性鱼类,喜栖息于水质清澈的流水中。目前我省的冷水性地下涌泉资源较为有限,且现有的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完全。

2、苗种问题。黑龙江茴鱼野生苗种的采捕量十分有限,人工驯养也较为困难。目前,人工繁殖虽已成功,但还未能开展苗种的规模生产。

3、饲料问题。人工配合饲料尚未达到该鱼消化及营养需求的最佳平衡点,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精巢时相黑龙江
王中柱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草地贪夜蛾种群性诱测报方法研究
灭多威胁迫下罗非鱼精巢SSH文库的构建
血清白细胞介素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细菌性痢疾患者中的变化研究
黑龙江弃风博弈
抑郁症患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3D VOI 技术在SPECT三时相骨显像对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的应用
比较不同年龄和不同采集时相对肺部肿瘤PET/CT四维显像的影响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