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肋骨骨化性纤维瘤的CT表现

2015-12-22吉六舟孙国运李洪涛刘义康杨建林

医疗卫生装备 2015年3期
关键词:少见骨膜骨化

吉六舟,孙国运,李洪涛,刘义康,杨建林

肋骨骨化性纤维瘤的CT表现

吉六舟,孙国运,李洪涛,刘义康,杨建林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断肋骨骨化性纤维瘤中的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3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肋骨骨化性纤维瘤的11例患者资料,这些患者均采用GE 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进行检查,扫描原始图像传输至GE ADW4.3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11例患者均为青年人,女性7例,男性4例。其中单发9例,多发2例。肿瘤位于右侧8例,左侧3例。肿瘤形态为卵圆形,肿瘤边缘均有硬化边,中心为软组织密度。肿瘤周边无软组织肿块伴随。结论:肋骨骨化性纤维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骨化性纤维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0 引言

骨化性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骨肿瘤,常见于青年人,以颅面骨为其好发部位,发生于肋骨骨化性纤维瘤较少见,近年文献仅见个案报道[1]。本文报道我院近7 a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肋骨骨化性纤维瘤11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材料

搜集本院2006年3月至2013年5月经病理证实为肋骨骨化性纤维瘤的患者11例,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为18~31岁,平均年龄24.3岁。肿瘤位于左侧3例,右侧8例,主要症状为局部轻微疼痛伴局部畸形隆起,无皮温升高及红肿现象。

1.2 检查方法

采用GE 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患者取仰卧位,双臂上举,憋气后扫描,以避免产生运动伪影。扫描范围包括第一胸椎上缘至十二肋。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300 mA,扫描时间0.8 s,行横轴位扫描。准直器宽度3 mm,层厚7.5 mm,层距7.5 mm,螺距1.375∶1.0,重建层厚1.25 mm,重建间隔1.25 mm。

1.3 图像后处理及观察

扫描原始图像传输至GE ADW4.3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重组为薄层图像(1.25 mm)后,采用多组不同的窗宽窗位在工作站上滑动,仔细观察,并运用轴位图像与多平面重组(multi-plannar reconstruction,MPR)、曲面重组(curved plannar reconstruction,CPR)图像结合,进行多角度旋转,充分显示病变。

2 结果

2.1 肋骨骨化性纤维瘤的CT表现

2.1.1 部位

单发9例,病变均位于肋骨腋段(如图1、2所示);多发2例,病变位于同一肋骨腋段和前段(如图3所示)。其中,肿瘤位于左侧3例,右侧8例。

图1 患者1的CT轴位图(骨窗、软组织窗)

图2 CT轴位与冠状面图

图3 患者2的CT轴位图(骨窗、软组织窗)

2.1.2 形态、大小、密度

病变呈圆形、类圆形、卵圆形、长卵圆形骨质膨胀性骨质缺损区,最大者长径约3.5 cm,最小者长径约2.0 cm,病灶中心呈单囊状软组织密度影,CT值33~49 HU。

2.1.3 边缘

周边有不同程度的骨硬化带,硬化带完整10例,硬化带欠完整1例,11例均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伴随。

2.2 病理学表现

肿瘤组织大体标本切面多呈灰白色,质韧,直径1.6~3.4 cm,其中2例有砂砾状量感。常规HE染色,镜下肿瘤由纵横交错的较致密的纤维组织与成熟的骨小梁所构成,间质中含有不等量的胶原纤维。骨小梁周边围着成排的骨母细胞和不等量的破骨细胞。中央部为纤维骨,外围则向板状骨过渡。

3 讨论

3.1 骨化性纤维瘤的命名及组织来源

骨化性纤维瘤是由纤维组织与骨组织所构成的良性骨肿瘤,此病的命名繁多,1966年,Kempson将此病从骨纤维结构不良中划分出来,称之为骨化性纤维瘤,作为一种独立性骨肿瘤,现已被广为接受。骨化性纤维瘤又称骨性纤维瘤、成骨性纤维瘤及纤维骨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骨肿瘤,发生于髓腔,具有向骨质和纤维组织双向发展的特点[2]。其好发于11~30岁,女性多于男性,常累及颌骨及颅骨,肋骨少见。该类肿瘤生长缓慢,病程长短不一,最长可达数年,一般无症状,患者常以骨骼畸形和局部轻微疼痛或伴病理性骨折就诊。

镜下所见肿瘤由纤维组织和骨小梁构成,纤维母细胞和纤维细胞呈无定形排列,且形成胶原纤维,疏密不等的纤维结缔组织中均匀分布着骨小梁。骨小梁形状不规则,周围被成排的骨母细胞包绕,偶尔可见到破骨细胞。肿瘤的中央部常见编织骨,其外周逐渐向板状骨过渡,有的已成为板状骨。

3.2 肋骨骨化性纤维瘤的CT表现

肋骨骨化性纤维瘤受肋骨病变范围局限,多呈圆形、类圆形、卵圆形、长卵圆形单房骨质膨胀性缺损区;病灶中心呈单囊状软组织密度影,病灶边缘有骨硬化带,骨硬化带多较完整,少数可出现骨硬化带不完整,但病变均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伴随[3-5]。本组病例中仅2例单肋骨多发病灶,但病灶范围较局限;11例病灶边缘均有不同程度骨硬化带,仅1例硬化带局部不完整,所有病例均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伴随。

3.3 诊断及鉴别诊断

发生在肋骨外的大多数骨关节病例仅单纯依靠X线平片检查不难得出诊断,但发生于肋骨的病例,在X线平片上,由于肋骨与肺组织重叠较多,部分病灶显示不清,甚至误诊为肺内病灶,且对病灶表面有无骨壳、膨胀性缺损区菲薄不规则骨皮质的完整性判断、病变内部细微结构(如小钙化)及病变与胸壁、肺实质的关系等显示欠佳。CT在肋骨病变中的应用弥补了X线平片的影像重叠及软组织结构分辨不清的缺点[6],尤其是多层螺旋CT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可薄层、多角度直观显示病变,提供较X线平片更丰富的诊断信息,从而提高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在临床工作中,肋骨骨化性纤维瘤主要与下列肋骨局限性,膨胀性骨质破坏病变进行鉴别。

3.3.1 肋骨肿瘤样病变

(1)孤立性骨囊肿: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长骨干骺端的局限性破坏性骨病,多因体检或病理性骨折就诊。肋骨少见,病变多位于肋骨中心沿肋骨长轴呈卵圆形透亮区(液体样密度),边界清楚,无骨硬化边缘。(2)单骨性纤维异常增殖症:囊状膨胀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以4~62岁多见,其病变累及全身扁骨,肋骨为好发部位之一,尤其第2肋常见,多位于侧面及后部,病变范围相对较大,常呈膨胀性单囊状骨质破坏区,骨皮质菲薄,外缘光滑,内缘毛糙,其内可见磨玻璃状结构、不规则的骨小梁或钙化,病变区与正常骨质间界线明显,可见反应性硬化带[7]。(3)动脉瘤样骨囊肿:好发于20岁以内的年轻人,以四肢长骨干骺端、脊柱及骨盆为主要的好发部位。肋骨的动脉瘤样骨囊肿极少见,约占肋骨病变的2.7%,肋骨病变多位于肋骨后部及侧部,沿肋骨长轴的骨质膨胀性改变,病灶内密度不均(包含软组织密度结构和液体样密度囊腔),部分病变内可见骨嵴或分隔,边缘光整,肋骨皮质可完整或不完整。

3.3.2 肋骨良性骨肿瘤

(1)肋骨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瘤好发于脊柱和颅骨,肋骨偶发,以30~60岁多见。肋骨局部呈梭形膨胀性骨质破坏区,边界清楚,可伴高密度硬化缘。其内可见密度不均、数量不等的线样骨嵴或骨性分隔,部分呈放射状,近病灶中心部分见小蜂窝状低密度区,多无骨膜反应,无软组织肿块。少数病例可见膨胀骨质中断或消失,病变突破骨壳形成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8]。(2)骨巨细胞瘤:好发于20~40岁成年人,以四肢长骨骨端常见,肋骨少见,大多位于后肋。膨胀性骨质破坏,可见蜂窝状骨嵴,边缘无骨膜反应及硬化;病灶内软组织密度,生长快的肿瘤边缘模糊,伴少量异常软组织密度影。(3)非骨化性纤维瘤:好发于8~20岁青少年,以下肢骨如股骨、胫骨常见,肋骨少见,是一种由成熟的非成骨性结缔组织发生的较少见的良性骨肿瘤。肋骨呈囊状骨密度减低区(软组织样密度),膨胀性骨质破坏,其内可见纤细骨性分隔,周围硬化环纤细(花边状或弧形),局部骨皮质变薄,病灶周围多无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4)软骨瘤:好发年龄10~50岁,偶见肋骨,多位于肋骨前端肋软骨交界处。肋骨呈局部膨胀性密度减低区,皮质受压变薄但多完整,边缘清楚,可有硬化边,低密度区内可见点状、环状或半环状钙化。与软骨肉瘤相比,其病灶内钙化细小均匀,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5)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好发于10~30岁,平均约为16岁,80%在30岁以下。以下肢长骨,尤以胫骨上多见,发生于肋骨者较少见。病变早期,肋骨呈局限性软组织密度破坏区,病变进展,呈现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呈圆形或卵圆形,内为软组织密度,边界清楚,有硬化边,较大的病灶内可见基质钙化和骨化,邻近皮质变薄或缺失。

3.3.3 肋骨恶性骨肿瘤

(1)软骨肉瘤:肿瘤起源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2种,继发性源于软骨瘤恶变。若软骨瘤迅速增大,疼痛加剧,常提示恶变,即软骨肉瘤。在肋骨原发性恶性肿瘤中,软骨肉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占30%左右,以30~50岁的发病率最高,20岁以前较少见,且多见于男性。局部肋骨破坏可伴特征性的圆形、弧形或结节状钙化,可有骨膜反应,肿块分叶直径常大于4 cm,常呈分叶状。(2)单发性浆细胞瘤:好发年龄50~70岁,男女比例2∶1,超过75%的病例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发病部位多为脊椎,发生于肋骨者较罕见。病变肋骨呈局限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病灶多较大,骨皮质膨胀变薄,边缘较清楚,其内可见不规则骨小梁残留,附近可见较大软组织肿块。

综上所述,肋骨局限性膨胀性骨病主要有肿瘤样病变、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等。这些病变在肋骨的发生率较低,临床较少见,大部分肋骨肿瘤保留了肿瘤本身较为典型的表现,影像诊断并不困难。肋骨骨化性纤维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通过多层螺旋CT精细扫描、多平面重组多方位观察病变的微细结构,可提供详尽的影像表现特征,并结合发病率、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病变形态、膨胀程度、内部结构、病灶边缘及有无骨膜反应和伴随软组织改变等缩小鉴别诊断范围,提高诊断正确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1]袁东升,孙培芳.肋骨骨化性纤维瘤一例[J].放射学实践,2007,22(12):1 346.

[2]谭郁彬,张乃鑫.外科诊断病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 017.

[3]徐爱德.骨关节疾病影像学图鉴[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06.

[4]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3-384.

[5]陈炽贤,郭启勇,曹来宾,等.实用放射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41-942.

[6]胡碧莹,徐维敏,文婵娟,等.肋骨原发性骨肿瘤的影像表现(附14例报告)[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11):1 766-1 770.

[7]耿敬标,李文进,柏根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25(6):553.

[8]段君华,裴文楠.右第八肋骨海绵状血管瘤一例[J].放射学实践,2005,20(4):370.

(收稿:2014-01-30 修回:2014-06-24)

CT manifestations of rib ossifying fibroma

JI Liu-zhou1,SUN Guo-yun2,LI Hong-tao1,LIU Yi-kang1,YANG Jian-lin1
(1.CT Room,Xiaogan Hospital,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ogan 432000,Hubei Province,China;2.Hubei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ogan 432000,Hubei Province,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spiral CT for the diagnosis of rib ossifying fibroma,and to enhance its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MethodsTotally 11 patients confirmed pathologically from March 2006 to May 2013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who underwent examinations with GE Ligh Speed 16-slice spiral CT,and then the raw images were transmitted to GE ADW 4.3 workstation for post-procession.ResultsOf all the 11 young patients,there were 7 female ones and 4 male ones,9 ones with single tumor and 2 ones with multiple tumors,8 ones with the tumor on the right and 3 ones with the tumor on the right.The tumors were round or elliptical in shape with sclerotic margins in all cases.Soft issue density appeared in the center of the tumor,while there was no soft tissue mass accompanied around the tumor.ConclusionCT findings may contribute to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rib ossifying fibroma.[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2015,36(3):81-83]

ossifying fibroma;tomography;X-ray computer

R318;R445

A

1003-8868(2015)03-0081-03

10.7687/J.ISSN1003-8868.2015.03.081

吉六舟(1972—),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医学影像技术及诊断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jlz6910@163.com。

432000湖北孝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孝感医院CT室(吉六舟,李洪涛,刘义康,杨建林);432000湖北孝感,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孙国运)

猜你喜欢

少见骨膜骨化
黄韧带骨化患者硬脊膜骨化与椎管狭窄的关系
中心四区 买少见少,地价赶超房价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的SPECT-CT评价
眼眶MRI 在眼眶骨膜下间隙血肿的应用研究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清宫藏瓷中为何少见宣德蟋蟀罐?
2019年第1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骨化三醇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观察
发达国家少见“两栖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