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午道秦岭六道,子午为王

2015-12-22

中国西部 2015年33期
关键词:秦岭古道荔枝

午道秦岭六道,子午为王

古驿道上的拦马墙

巍峨的秦岭从来没能阻挡住人们探索的欲望和前进的脚步。

在古代,穿越秦岭去往西南及周边地区的道路主要有六条,从西到东依次为: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库谷道、武关道。秦岭地区山高谷深,尽管这六条大道全都占据险要地段,但在古往今来的战争中,它们仍然许多次或被攻破,或被偷渡。这其中,位于子午谷之中的子午道,却是这六条古道中唯一一座虽多次被人谋划偷渡,却从来没有成功过的险峻要塞。因此,后世的史学家发出了“秦岭六道,子午为王”的感叹。

“子午”二字最早见于《汉书》。据《汉书》中所注,“子,北方也;午,南方也。”子午道,即南北通道之意。子午道全长约420公里,自长安向南,经子午镇南、北豆角村西边进入子午峪,经洋县城关镇到达汉中市,向南穿过巴山直抵重庆涪陵。子午谷是秦岭六条连接西南的大道中最险峻的一条,刘邦赴鸿门宴后,被迫带人马离开长安时就是从子午道前往汉中;唐代的子午谷被血肉堆砌成一条罕见的“高速公路”,通过它,只需七天时间,就可以从重庆涪陵将新鲜荔枝运到长安,所以又叫“荔枝道”。直到民国时期,这条滴洒过英雄热血、留下过荔枝芬芳的古道,仍为关中与汉中之间的交通要道。如今,随着西(安)汉(中)高速的开通,这条历经千年风雨的子午古道日渐被人所遗忘,但发生在这条古道上的种种传奇故事,却最终被载入了史册,成为蜀道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古道上的王朝兴亡

英雄辈出的子午道,首次登上历史舞台就是在群雄逐鹿的秦朝末年。公元前207年,汉高祖刘邦在鸿门宴后,被迫由霸上去汉中南郑就汉王位时,走的即是子午道。刘邦到达汉中以后,为了向项羽表示他再无争霸中原之意,便采用了张良的建议,把子午道的栈道烧掉。后来,待到刘邦要逐鹿中原之时,韩信又向其提出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刘邦开始假装重修子午道的栈道,项羽的大将章邯以为刘邦是要从子午道进攻,连忙调动军队严守子午谷,却没料到刘邦的主力已经从西边的陈仓道进入关中,并一举攻占了关中。占领了关中后,刘邦就以关中为基地,战胜西楚霸王,取得天下,最终建立了泱泱大汉。

秦末的硝烟散尽之后,子午道又重归于沉寂,直到400年后,这条沉寂的古道又迎来了一个属于它的黄金时代——三国。公元228年的春天,蜀汉军团北伐前的最后一次军事会议在南郑召开,本想要细化“出秦川”这一行军线路图的诸葛亮,却意外地遭到了不同意见。大将魏延提出了一个更大胆、更富挑战性的作战计划——子午谷奇谋。所谓子午谷奇谋,就是魏延要求自己亲率五千精兵由子午道快速到达长安城下,一举拿下长安,然后再由诸葛亮率领大军从斜谷道赶到长安支援,从而占领咸阳以西的关中之地,继而蚕食西部地区的作战计划。然而,作为统帅的诸葛亮在听到这个计划的时候,并没有眼前一亮,而是告诉魏延:不行。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认为此计过于凶险且难以成功,因此弃而不用。后来诸葛亮三伐中原不成,反战败于五丈原,最终成了千年遗恨,并为后世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感慨。

诸葛亮,这位在中国历史上以智慧而闻名的“智圣”,其性格特点是小心谨慎、沉着冷静、忠贞不渝、事必躬亲,但在用兵策略上却常因其性格谨慎而十分保守。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特点,蜀汉政权白白错失了这一次匡扶汉室的大好时机。其实,从同时代发生在欧洲的一次著名军事行动中就不难看出,子午谷奇谋完全可以成功。当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越过同样被认为是不可翻越的阿尔卑斯山奇袭罗马,当时汉尼拔同样只有不到4万的部队,却将罗马著名的统帅西庇阿的大军打败。此次奇袭震动了整个罗马帝国,并几乎造成罗马城的陷落。由此可以看出奇袭战的战略优势,可惜诸葛亮不仅没有抓住这“匡扶汉室”的最后一棵稻草,甚至还在临死前杀了魏延。于是,一个英雄就这样埋骨子午道,不禁让后人为之扼腕叹息。

唐明皇和杨贵妃

暗香浮动的荔枝道

只要不剥开荔枝的果壳,你几乎很难闻到这种色泽鲜艳的水果有什么香味。然而,在四川的崇山峻岭之中,却有一条道路曾因这种水果而变得暗香浮动,这是一条古老的交通要道,它曾经是四川这个四面俱山的内陆省份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途径。这条古道就是子午道,而在唐代,因为“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典故,这条暗香浮动的古道又有了另一个称呼:荔枝古道。

古人们一直对荔枝这种皮薄色艳、肉厚汁丰的热带水果喜爱有加,并视若珍宝。大约从唐代起,荔枝就开始广泛地进入宫廷和达官贵人府第,但局限于当时的运输条件,即便是权倾天下的皇室,或者享尽人间富贵的王侯将相,也只能偶尔有几颗解解馋而已,不可能像后来苏东坡被贬到岭南那样“日啖荔枝三百颗”。正因物以稀为贵,荔枝才被文人们奉为“人间第一至味”和“水果之王”。虽然荔枝被文人们无限推崇,然而细数历代名人与荔枝的关系,最为人所熟知的,非杨贵妃莫属。杜牧的那首千古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让荔枝这种鲜艳芬芳的水果与大唐第一美人产生了无尽的联系,并为后世留下了一个被人所熟知的爱情故事。

据史料记载,公元742年,唐玄宗为满足杨玉环吃新鲜荔枝的喜好,颁旨在涪州(今重庆涪陵)建优质荔枝园,修整涪州到长安的道路,并从涪州置专驿,换人换马不换物,接力快速传送,从而建起一条专供荔枝运输的驿道。这段古道从涪州起,经宣汉、万源、通江等地,最后进入子午道到达长安。

于是,荔枝古道便成了唐代最繁华的一条驿道。那么,当年从重庆至西安需要多久呢?这条古道给了人们一个震惊的答案:只需七天。据《大唐久典》记载,唐代动用上万人力,驿道每隔二十里设置一个驿站,然后把刚摘下来的新鲜荔枝放进大竹筒内,再用湿泥把竹筒封上,这样便能以竹的湿气使荔枝的保鲜期得以延长,然后将竹筒装笼上马,每隔三十里换一个人,六十里换一匹马,日夜兼程,保证在七天七夜的时间内把鲜荔枝送到长安。古道的速度之快令人咂舌,但实际上,这条路的效率却是人们用血肉乃至生命堆砌出来的。据说在运送荔枝的途中,驿卒们手执铜铃,“未到时先振铃,不让路者,马虽踏死也不追究”,路上行人“闻铃而色变”。这种十万火急的特快专递,累死驿使、摔死马匹的事情时有发生。清代学者童颜舒则用一首《子午谷·药木关》写出了当年驿人的心酸:“武侯不肯行军处,唐主翻教贡荔来。今日坦途千里望,谁知犹是玉环开。”为了美人的口福,竟如此劳民伤财,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据说现今在子午谷中,还能见到许多当年荔枝古道的遗存,比如拦马墙、饮马槽、关墙、营盘等,依旧孤独地残存在秦巴山地的崇山峻岭之中。长长的石梯和石板铺成的道路,被岁月打磨得嶙峋而斑驳,漫步其间,倍感历史的厚重与苍凉。如今,在荔枝道经过的万源县长石乡境内,还有一棵高达十余米的古松,据说已有千年的历史。松树附近,曾是荔枝道上的一个古老驿站。一千多年前,当这棵松树还是幼苗的时候,那些昼夜兼程的驿卒们,就骑在急如电光火石般的驿马上,背负着一位君王对一个美人的恩宠,风驰电掣地从古道上飞奔而过。这些汗流浃背的驿卒和驿马,年复一年地进行着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为了这一枚鲜艳芬芳的南方水果,一个强大的帝国留下了它深刻而生动的背影。

这个帝国,叫作大唐。(责任编辑/王鑫 设计/毛艳梅)

猜你喜欢

秦岭古道荔枝
走古道
岭南荔枝红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贾平凹:从秦岭到秦岭
千里采荔枝的鹤
荔枝
在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