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蔬菜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2015-12-21陈书霞孟焕文李翠英张朝红程智慧弋顺超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3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陈书霞 孟焕文 李翠英 张朝红 程智慧 弋顺超

摘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专业蔬菜学课程组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依据园艺专业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并完善了蔬菜学课程体系,不断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考试方式的改革,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为以提高能力为核心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蔬菜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124-02

随着蔬菜产业的稳定发展,目前已成为解决就业和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为了满足蔬菜行业对蔬菜方面专门人才的需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早在原西北农业大学建校之初(1934年),就非常重视蔬菜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了适应产业新的发展要求,蔬菜学科务必要在“宽口径、广适应”的“博才”教育上下功夫,培养具有现代综合集成的系统思维能力与触类旁通、驾驭不同知识的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适应性、实践型人才。

一、蔬菜学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以“三农”发展为主题,以德、智、体全面发展,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特色,以多模式、多样化、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为模式,立足西北,力求培养农业高素质创新型专业人才。作为园艺学的一个重要二级学科的蔬菜学,就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全面掌握蔬菜持续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理论和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了解蔬菜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问题,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蔬菜学课程体系的组成

按照园艺专业培养方案及蔬菜学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构建了较为合理的蔬菜学课程体系(图1),由蔬菜学理论课程、蔬菜學实验课程、蔬菜学实践环节3个模块组成。这3个模块之间由蔬菜学理论课程作为基础,通过蔬菜学实验课程进一步加深认识、提高技能,然后在蔬菜学科的实践环节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升华,促使学生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和创新性思维,为高层次蔬菜学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一)蔬菜学理论课程的建设

蔬菜学理论课程主要是学生通过学科导论及科研基本方法的学习,系统掌握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蔬菜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并掌握相应的科研方法;使学生了解蔬菜产业的新进展及新知识;应用所学原理、方法和技术联系蔬菜生产实际,能够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同时对蔬菜学中重要的种类,比如茄果类、白菜甘蓝类、根菜类、瓜类、绿叶菜类、葱蒜类等重要类别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有明确的理解和掌握,并掌握上述蔬菜作物的高产优质的生产技术,能在生产中应用。在这样的理论课程体系的培养下,学生对蔬菜学的知识由浅入深,既保证了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确保了专业理论技术的学习。

(二)蔬菜学实验课程的建设

蔬菜学的课程实验起到连接基本理论和综合性实习两个环节的作用。在课程实验上,主要使学生加深理解蔬菜学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甚至基本技能,使学生通过室内和室外的实际观测、动手操作、深入探究等实验活动,进一步加深对蔬菜学理论和技术原理、实践和操作技能的认识和掌握,通过感知过程,增强实践知识,强化和提升理论知识,并通过相关的育种学实验认识了解重要科蔬菜花器官结构特点及熟练掌握授粉杂交技术等。在课堂试验中,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条件、空间内,让学生多建立对蔬菜学全方位的认识,为综合性的实践性环节奠定基础。

(三)蔬菜学实习环节的建设

蔬菜学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是田间技能训练、暑期教学实习、科技市场调查、蔬菜综合实习(秋季、春季)、蔬菜育种学综合实习、毕业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让同学们深入到国内著名的蔬菜生产基地,亲自参与蔬菜生产管理,了解蔬菜生产过程,掌握蔬菜主要的生产要点及管理要点,使学生系统了解蔬菜产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初步掌握蔬菜生产的基本技术和管理方法,加速理论知识向生产实际的转化。蔬菜育种学综合实习使学生掌握重要科、属蔬菜的杂交授粉技术及制种技术。

三、对蔬菜栽培学进行改革与实践

(一)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

1.教学内容的调整。在原有的蔬菜学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按照专业设置的新要求,构建了蔬菜学课程新体系,更新了部分教学内容,强化了知识应用,并完成了相应的内容调整,对相互之间重复的内容或课程进行压缩,对能够强化蔬菜植物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方面的内容给予适当的延伸和强化,以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性思维及奠定深厚的知识基础。随着教育部制定了“厚基础、强实践、广适应、有特色”的教学目标及对学科专业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蔬菜学课程体系的学时也有了较大的调整,比如蔬菜学的主干课程“蔬菜栽培学各论”在调整前内容比较庞杂,种类多,难以突出重点,调整后,以生产上栽培较多的种类为主,学时数也由原来的80学时调整到48学时,大大突出了重点和难点。

2.创新型的师资队伍。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在带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真正创新,教师不要以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为主,要以现有的资源、特定的环境,最大限度、有效地向学生传递新知识、新理念及创新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与学双方都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学生一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就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3.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程设计上,每章设教学目标帮助阅读、理解和记忆文字教材,设计“导读”和“复习思考题”,帮学生检测自己学习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情况。同时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并附上大量图片帮助说明课程内容。对文字教材的重点、难点部分加以分析、强化、讲解、示范,收集大量的图片和实物素材,充分发挥教室、实验室和教学实习基地的作用,并依托学校的网络平台,实现了网络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设置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及敢于质疑的科学批判精神,对于重要的科学问题常常设置讨论环节,通过专题讨论及结论的形成,锻炼了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

1.扩充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教学是沟通理论和实际生产的桥梁。实践课程的设计核心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产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题组倡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训练独立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观察分析和总结中,学习理论知识,学会从实践中获得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各种措施强化学生蔬菜学方面的学习兴趣及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训练,从而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田间实验包括感性识别与动手操作两类,通过田间实验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教学实习包括系统性的实践操作,通过这些集中安排及前后连贯的实习安排,使学生在整体上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校外调查实习是通过社会调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证明,這种方法会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很大的触动,对锻炼学生适应社会,了解真实的生产状况,检验自身各方面能力,都非常有益。

2.实施综合性的创新性设计性实验。为了改变传统的课程体系过多强调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科技创新只存在于专业教师层面的做法,从2005年以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创业实验及与生产紧密结合的“田园使者”项目,这些综合性的项目为通过引导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方法的基本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利用这个有利的教学环节,老师也更进一步地让学生理解了蔬菜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化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实际设计中常用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社会活动能力,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从事工业和其他领域的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让他们得到全面的锻炼。

参考文献:

[1]惠竹梅,房玉林,刘旭,张振文.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葡萄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2,(12).

[2]严俊鑫,关桦楠,刘晓东.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探索,2013,(7).

[3]宋士清,王久兴,武春成.“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创新[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4).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
法国高校课程体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