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在宗教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以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为例

2015-12-21李福全王晓敏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9期
关键词:米开朗基罗壁画艺术

李福全 王晓敏

(河北美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700)

艺术在宗教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以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为例

李福全 王晓敏

(河北美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700)

艺术和宗教都是从人的知觉心理学出发,阐述通过知觉制造感觉的科学依据,从而营造出一种心理构造。作为意识层面的精神创造,艺术和宗教一直纠缠在一起,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本文旨在以米开朗基罗的宗教壁画《最后的审判》为例,在艺术的社会功能和对宗教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一定的探索。

艺术;宗教;促进;制约;传播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历史最为悠久、分布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广的人类文明之一,它深刻地渗透到人类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世界各地相继诞生了不同的宗教类型,并逐步发展、壮大、完善,最终形成了不同的宗教文明。而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璀璨明珠,它的发生发展又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至于诸多探究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者中支持“艺术起源于宗教”学说的不在少数。在中西艺术史的发展历程中,宗教无疑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艺术产生了非常深广的影响,一些时期的艺术创作甚至直接是与宗教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部分艺术一般称之为宗教艺术,他是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特定的含义,而与之相对应的世俗艺术有着明显的区分,现存的古代艺术作品或多或少都有着宗教的色彩。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千丝万缕的,同时艺术位宗教的传播与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两者在认识和掌握世界认知方面有诸多的共通点。他们同属于思维意识形态的领域、情感的领域,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相对来讲也不属于理智思考的范畴。罗丹曾告诉我们:“人类之中真正的艺术家,总是最信仰宗教的”。因为宗教和审美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追求的方面不是简单的物质需求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愉悦与满足。因为人们认知能力的局限性,所以各时期的艺术工作者也基本都是虔诚的宗教教徒,他们发自内心的信奉神灵,将宗教教义的内容和宗教故事通过艺术家的形象化处理直观的通过各种媒介展示给观众,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宗教的神圣与魅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信众加入进来,从而壮大和促进宗教的发展。

早起的艺术创作往往也主要是围绕宗教题材展开,中国和西方在这一层面上出奇的一致,很多的伟大的艺术品同时还承担了宗教宣传的有效途径,艺术被宗教用来宣扬和传播自身,同时宗教也为艺术提供了自身的题材与内容,艺术与宗教的紧密结合也成为了艺术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促进因素。中国和西方在古代神话小说中都有关于世界由来的描述,比如中国神话小说“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等。西方有“创世纪”等。再如对于西方文化产生过巨大文化影响的《荷马史诗》就是在神话故事和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传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名著或者直接描写宗教神话故事或者都有宗教神话色彩夹杂在文学作品之中,让读者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蓬勃的发展起来,他的主要内容就是出现反对封建礼教束缚强调人文主义精神,这也为这一时期艺术的蓬勃发展奠定了极好的社会条件。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他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与达·芬奇、拉斐尔作为这一时期齐名的三位艺术家、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最高峰的代表,这些作品中达芬奇的睿智、拉斐尔的优雅、米开朗基罗的力量都给观众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的作品也大多表现宗教题材或者神话故事。米开朗基罗的壁画作品无疑就是这些宗教题材艺术作品的典型代表。

米开朗基罗是在整个西方美术史中具有绝对的里程碑意义的艺术家,他以雕塑作品见长,创作了《大卫》、《哀悼基督》、《摩西》等不朽的雕塑作品,同时他还是以为卓越的画家、建筑师和诗人,在他的整个艺术生命历程中堪称经典作品的数量令后人叹为观止,现在我国教学体系内使用的石膏肖像的模型中相当一部分都是他的雕塑作品的复制品。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最后的审判》是一件典型的祭坛壁画作品,地点位于梵蒂冈的西斯廷礼拜堂内,整幅壁画尺寸有17米×13.3米之大,将礼拜堂祭台后面的整面内墙完全占据。这件作品米开朗基罗在1534年开始动工制作前后花费了4年的时间,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克服了诸多困难才得以完成。

《最后的审判》是西方传统的宗教题材的壁画作品,是基督教教义《圣经》描绘人类死亡之后灵魂最终归宿的情景,主旨就是宣传人死后行善者着升入天堂,作恶着被打入地狱的因果报应的学说。米开朗基罗创作的《最后的审判》据说是受到但丁《神曲》地狱篇的影响,壁画中耶稣表情严肃正气十足站在云际,这也是整幅壁画作品的中心,根据圣经的记载耶稣主持正义发出判决,指引修善者升回天堂,蓄势的左手掌向下推压,制止邪恶,指示罪人沉降地狱,作恶者会有恶报。作品构图可以大致分类三部分,即:上天、人间和地狱。场面宏大但极具秩序体现出画家高超的构图安排和艺术造诣,壁画内400多个人物的形象、性格、神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耶稣的神圣庄重、圣母的悲悯、十二门徒围绕耶稣各司其职、升入天堂人的喜悦、被打入地狱人的痛苦与挣扎都表现得游刃有余。在壁画绘制的过程中米开朗基罗把自己也巧妙地融进了壁画作品之中,据说耶稣右下方、十二门徒之一的巴托罗谬手里提着一张他殉道时被割下的人皮,这张人皮的样子便是米开朗基罗自己的容貌。在构图上米开朗基罗大胆的尝试,突破了以往构图呆板程式化的布局,形成了一个律动的圆形的以基督为中心的统一体。不仅如此,米开朗基罗还大胆采用裸体形象来展示宗教绘画作品,这在当时绝对需要超人的勇气,目的就是肯定人的存在意义。当然这幅壁画大体上仍然没有没有脱离开宗教的主旨思想。尽管当时有人对教皇讲这样“在一个神圣的地方,画这么多显露全身的裸体形象,太不相宜了,这件作品绝对不适用于教堂。倒是可以挂在澡堂或酒店里。”甚至在完工后教皇又让另外一位画家在米开朗基罗绘作品的裸体下体上画了布条用来遮羞,但依然不能掩盖这件伟大艺术作品的魅力。

经过修改的《最后的审判》终于在1541年圣诞节前对外开放,整个罗马城为之沸腾了,意大利的市民不辞辛劳纷纷前往瞻仰,教皇在第一次看到完成的作品时甚至禁不住拜在壁画面前忏悔自己的过错,祈祷耶稣能够宽恕他的过错。壁画中央的耶稣,在米开朗基罗的笔下俨然成为了意大利民族英雄的化身,具有超乎常人的巨大威力,可以呼风唤雨。整个意大利的人民都能感觉到宗教的威严与肃穆,他们似乎真的能够体会到行善的幸福和作恶者的痛苦挣扎的声音。就这样本来属于宗教教义中的文字信息在米开朗基罗的手中被提炼概括出来并且经过艺术化的加工塑造出了众多完美的形象,提高了人们对于宗教的认同与畏惧,坚定了信徒对于宗教的认同感。最这幅不朽名作面世之后,其他的教皇、国王也纷纷向米开朗基罗发出邀请,愿意为他提供荣誉津贴,他们并非是要分享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光辉,只是对他为基督教作出的巨大贡献的感谢。

[1]保罗·韦斯、冯·沃格特.艺术与宗教[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张育英.中西艺术与宗教.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约翰·希克.宗教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版.

[4]彭古象.艺术概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陈源泉.宗教与艺术[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版.

[6]张同道.艺术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图11

图12 故宫博物院藏品

三、结语

纵观服饰发展史,清代的服饰装饰手法是中国历代最为繁杂多样的,而蝴蝶作为清代最典型的吉祥纹样之一,其在造型以及装饰构图上几乎是清代图案装饰风格的缩影。其形象灵活多变,风趣幽默,可以飘逸洒脱,又可烂漫天真,它们可乱中有序,又可稳中求变,无论是独自掌控画面,还是低调陪衬在侧,都不妨碍它们去展现其自身的自然活泼,曼妙优雅。而其所涉及的传统工艺更是丰富多彩,它们就像一面面小小的放大镜,透过它们,说见的是我们绚丽多姿、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后人了解学习中国传统精湛手工艺和灿烂文化的窗口。

参考文献:

[1]张树新编著:《服饰图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01.01.

[2]袁仄主编:《中国服装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10.

[3] 殷安妮主编:《清宫后妃氅衣图典》[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4.8(故宫经典).

J0-05

A

猜你喜欢

米开朗基罗壁画艺术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壁画上的数学
米开朗基罗
北朝、隋唐壁画
米开朗基罗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