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的本土化研究

2015-12-21

科技传播 2015年19期
关键词:传播学本土化学科

刘 派

绥中广播电视台,辽宁绥中 125200

传播学的本土化研究

刘 派

绥中广播电视台,辽宁绥中 125200

本文以西方传播学和中国传播学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背景去分析两者的差异,并从中国传播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去深度理解,力求将西方传播理论活学活用,从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传播理论体系。

传播学;中国特色;本土化

1 中国传播学研究的特色

研究首先要从教学开始说起。根据国家规定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郭庆光主编的《传播学教程》是大部分高校所用的传播学教材。《传播学》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国外经典教材系列。我们就暂且比较一下这两本的不同之处,并以此为例来浅析一下传播学教材的不同。

《传播学教程》一书共有十五章,分别是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人类传播对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大众传播的受众、传播效果研究、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传播学》共分成四个部分、十七章。分别是传播基础:传播视角、自我知觉和他人知觉、语言传播、通过非语言行为进行传播;人际传播:跨文化传播、关系传播、倾听与反应、在关系中发展亲密性—自我披露、反馈及冲突解决方案、访谈;群体传播:参与群体传播、群体中的成员角色和领导力;演讲:发展话题和进行研究、组织讲话、语言适应和视觉反应、通过练习讲话方式来克服讲话焦虑、解说性演讲、劝说性演讲。

两本教材比较如下。

1)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篇幅比重不一样,《传播学教程》只用了一章,而《传播学》近十章来阐述。

2)国内传播学教程偏向理论,相比之下国外的传播学反而更接地气。是不是应该把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传播学教材分开。本科生不做研究、没有科研要求其实没有必要学习那么多的晦涩难懂的理论,反而演讲更是新时期大学生必备的素质。

3)相比之下《传播学教程》更像是一本传播学字典、而《传播学》似乎更加实用,是在教会学生顺畅交流。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胡正荣教授也曾在采访中表示:中国传播学二十多年的发展其实仍是以引进介绍为主。中国传播学至今尚未构建自己的概念体系也是事实。传播学中的理念、范畴以及研究方法都来自西方,这些方面决定了纯粹的本土化会非常困难。但是在20年中,传播学的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一直向前,这些使得传播学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其独特的创见。所以虽然中国传播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研究方法引自国外,但诸如“事业单位、产业经营”、“一元体制、二元运作”、“四级办广播”、“局台合一”等概念确属首创。

2 中国传播学研究现状

1)我国传播学节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不强。

如我开头的两本书的对比可知,学界尽管编写、发行了大量教材,用很多篇幅介绍了外国的各种传播学理论和方法,却没有或很少展开自己的研究。

2)我国传播学科的背景单一。

传播学在我国从一开始便隶属于新闻学,而新闻学又依附于中国文学,众所周知,中国文学是纯粹的人文学科,其成员中鲜有掌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者,这就造成了我国传播学届普遍存在的不足:学术视野不够开阔、方法训练不够全面。

3)我国传播学者的外语能力总体不强。

传播学缘起于西方,中国传播学者外语能力弱,导致了难以透彻理解外文原文原版的内容。20多年来,尽管不断有人在这方面努力,但成果只是凤毛麟角。

3 中国传播学研究目前面临的问题

1)研究方法与国外并未完全接轨。

我国有着悠久的人文思考传统,更多地使用归纳、总结、概括的方法,而在分析、推理、论证等方面与西方确实是存在差距。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在接受北京广播学院青年教师韩运荣博士的采访中也提到过:西方那套学术规范是不错的,但是我们东方智慧并不输于西方文明,只是两者具体内涵是不同的。并且在中国,几乎所有方面,无论是传播者的认识,还是对受传者的认识;无论是对效果认识,还是传播产品本身的;无论是内容,还是对形式、包装的认识都及其缺少实证研究。

2)我国传播学研究的理论范畴太过单一。

我国的传播学研究的理论范畴主要来自于新闻学。这一点在很多国内大学的新闻学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中均可看出,很多学校的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学科内容基本一致。而西方传播学的理论范畴取自于诸多学科,学术视野自然也更开阔。

3)国内传播学研究与实践的关系。

国内的理论研究便是纯理论的堆在资料中分析,而西方的传播学先驱大多擅长深入实地研究,比如进行田野调查。传播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应该保持距离但是也不可不互动。

4 中国传播学研究发展趋势

1)传播学研究的科学性会大大增强。

学科合理性会显著提高,学科地位会有所提升,学科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在21世纪,信息传播将会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目前近年来传播学被教育部定为一级学科。更多的学生自主选择传播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2)传播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明显。

未来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进入这一领域的机会将增多,比如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学者会更多地参与传播学的研究;其次是学科流派的多元化。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各得其所,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海归”传播学者的回国也将为我们注入新的血液。再有就是传播学领域研究的门类多样化。例如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政治传播、发展传播、跨文化传播等等。

3)传播学研究的自身特色会增强。

20年中,传播学的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一直向前,这些使得传播学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其独特的创见。所以虽然中国传播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研究方法引自国外,但诸如“事业单位、产业经营”、“一元体制、二元运作”、“四级办广播”、“局台合一”等概念确属首创。

未来中国传播学与国际主流学术社群对话的机会大为增多。世界上很多国家对我们的关注增加,我们自身的学术水平也在提高。但是这些对话和交流都是在价值和实力的基础之上,没有这些基础,很多学术对话构想也只能是自言自语。

[1]邵培仁.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4).

[2]张国良.中国传播学的兴起、发展与趋势[J].理论月刊,2005(11).

[3]陈韬文.论华人社会传播研究中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张力处理.中国传播学会上海会议,2002.

[4]梅琼林,罗慧.我国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的断想[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

[5]李敬一.中国传播史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282-294.

[6]周鸿铎.区域传播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216-228.

[7]段鹏、韩运荣,田智辉.传播学在世界[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113-120,321-338.

[8]传播学[M]. 周黎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9]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G2

A

1674-6708(2015)148-0005-01

猜你喜欢

传播学本土化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超学科”来啦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