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瀛湖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

2015-12-20卢爱刚周罡郑治国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安康水质资源

卢爱刚周罡郑治国

(1 陕西省多河流湿地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 渭南 714099;2 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陕西 渭南 714099;3安康学院政治与历史系,陕西 安康 725000)

陕西瀛湖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探

卢爱刚1,2周罡2郑治国3

(1 陕西省多河流湿地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 渭南 714099;2 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陕西 渭南 714099;3安康学院政治与历史系,陕西 安康 725000)

瀛湖(卢爱刚 供图)

通过调查灜湖湿地资源利用现状,探讨其面临的生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灜湖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瀛湖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瀛湖是陕西安康水电站大坝拦蓄汉江水形成的西北五省最大的人工湖,兼备蓄水、发电、调洪、渔业、航运、旅游等多项功能。瀛湖湖面周长540 km,区域总面积102.8 km2,其中水域面积77.8 km2,库容26亿m3,正常水位305 m,最高水位330 m,平均水深100余米(贾毅立等,2007)。瀛湖湿地位于汉江上游的秦巴山地东段,安康市区西南18 km处的天柱山脚下,地处108°01′E~110°12′E、31°42′N~33°49′N地区。瀛湖湿地包括瀛湖水域、瀛湖至安康市区的汉江干流段、月河与汉江交汇处的水域和它们的外围陆域,覆盖汉滨区、汉阴县、紫阳县和岚皋县四(区)县,属湖库河流型湿地景观,拥有半岛和岛屿共约40座,物种丰富,是生物多样性的代表地区之一。瀛湖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水库与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素有“陕西千岛湖”“安康活鱼库”美称。

1 灜湖湿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1.1 生物多样性资源

灜湖湿地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营造了一个生物聚宝盆,整个区内生物多样性潜力巨大。树种和药用植物种类众多,主要树种有栓皮栎、麻栎、锐齿栎、枫香、桑、茶、油桐、漆、板栗等,药用植物有杜仲、党参、大黄、黄连、何首乌、天麻、绞股蓝、柴胡等。灜湖湿地保护区内有哺乳动物4 目10科13种,鸟类12目40科108种,两栖类动物2目4科4种,爬行动物2目3科7种,天然鱼类6目13科93种(单江艳等,2012)。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黑鹳、金雕2种,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大天鹅、灰鹤、鸳鸯、大鲵等17种,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种,陕西省一般保护野生动物48种。在108种鸟类中有水禽20余种,鹭及雁鸭类为优势种,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苍鹭、赤麻鸭、绿头鸭等(贾毅立等,2007)。2014年6月首次发现世界濒危水生物种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数量上千。

1.2 旅游资源

灜湖作为陕西十大美景之一,有“秦巴明珠”之美誉,该地旅游业是伴随着库区蓄水和移民搬迁完成而兴起的。2012年安康灜湖生态旅游区建成,景区内碧水蓝天,环境优美,水质明澈,物种丰富,气候温和,岛屿众多,是独具秦巴汉水自然风光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自然景观有岚河水道、湖中岛屿、织女石等;人文景观有大坝枢纽、白云寺、祖师殿等交相辉映,各类娱乐项目新颖设施齐全,“农家乐”饮食文化富有特色,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据灜湖管委会统计,2014年清明节三天假日期间,灜湖生态旅游区共接待游客13.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 700余万元,同比增长20.7%和42.76%。

1.3 农业资源

灜湖不仅美丽,而且富饶,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收益。灜湖周围经济作物种类众多,挂牌收购的林特产多达600多种;湖畔土壤含硒丰富,“安康银峰”毛尖茶天然富硒,为世界名茶之一;湖岸还是柑橘等果品的生产基地,年产量在百万吨以上;库区内有大型库汊65处,库湾25处,非常适宜发展渔业养殖。据汉滨区水利局统计瀛湖库区2013年发展网箱养鱼达3.2万口,面积130万m2,库区鱼产品年产量2.5万t(陈继楷,2014)。

2 灜湖湿地面临的问题

2.1 权属不清,灜湖湿地保护管理协调难度大

由于历史和管理体制等原因,灜湖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仍由林业、水利、环保、土管、交通、航运等多个部门的交叉管理。权属不清,各部门利益冲突,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使得灜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及资源合理开发矛盾难以协调,不利于瀛湖湿地的可持续利用。

2.2 水质恶化的潜在风险较大

据《安康水电站库区经济综合开发规划》,1992年安康水电库区水质都是Ⅰ类;而到了2009年瀛湖下游安康断面水质下降到Ⅱ类,个别季节属Ⅲ类;月河汇入口断面水质综合类别属Ⅲ类,个别时段氨氮及有机物污染严重水质甚至达到ⅴ类。瀛湖湿地水质目前正面临当地矿业、工业、农业、旅游业及居民生活垃圾的污染威胁。当地众多违法开采矿场,废水任意排放,尾矿废渣大量堆放在河道两旁,随着山洪进入汉江造成季节性污染。月河上游地区的数家黄姜皂素加工厂长期将大量高酸度、高色度的有机废水直接排入月河,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灜湖周边是安康市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水体长期以来遭受地膜、化肥、农药等污染。网箱养殖使水生植物面积大大缩小,饵料的过量投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非法电鱼捕鱼破坏了湿地水体的净化功能。灜湖周边居民生活污水及旅游船舶的污水垃圾废机油由于管理不善,直接倾倒入湖,使水面时常漂浮着垃圾和油污。

2.3 水土流失严重

瀛湖湿地区内的山地属秦巴土石山区,山高坡陡,地形较为破碎。每年6-10月的雨季,大量降水导致地质塌陷,山体滑坡,泥石随水倾流入河。浅缓的滩地多被居民垦殖种田,地表土壤裸露,土质松软,汛期时泥沙大量流失,造成河道堵塞库塘淤积。据全国第3次水土保持遥感普查,安康地区水土流失程度为55.5%,水土流失面积12 968.66 km2,年土壤侵蚀量达到5 299万t(杨万盈,2010)。再加上汉江两岸地形凹凸不规则,土层薄石头多,林木不易成活,生态环境脆弱,植被一旦破坏,修复非常困难。

3 灜湖湿地可持续利用对策建议

3.1 强化管理,依法保护

针对目前的交叉管理问题,积极探索跨部门、跨地区的管理途径,建立湿地行政管理机构的协作机制和社区共管机制(周一平等,2008),实现统一管理、整体布局、循序渐进的和谐管理状态。严格遵守《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实现灜湖湿地的有效管理。另外,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居民的湿地保护意识,提高居民参与湿地保护和管理的积极性,形成湿地资源保护的良好氛围。

3.2 科学规划,合理利用

开展瀛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总经济价值评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湿地水质环境评价以及可持续利用性评价,通过掌握瀛湖湿地的完整信息,结合土地、资金和其他资源投入,即可把湿地生态系统作为通常的经济生产系统来使用(张永民等,2008)。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实现湿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

3.3 创新资源利用方式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探索以生态经济学为指导的农业开发模式,将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地结合起来。发展生态渔业,规范网箱养殖,科学投放饵料或不投饵养殖,以达到对灜湖水质的最小或零污染。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施肥、控制农药污染,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对湿地水体的污染。实行湖库护坡,着力培育自古形成的茶叶、蚕桑、核桃、板栗、生漆、油桐等安康特色的传统产业,实现特色林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3.4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通过采取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综合措施,减缓人为因素造成的湿地退化,尽可能地恢复与重建已被破坏的灜湖湿地生态系统。针对瀛湖湿地具体情况,通过加强保护湿地水体,控制水土流失来达到修复受损湿地的目的。加强管理污水排放工业及景区游船;增建污水处理厂;在农田和瀛湖之间设计人工潜流湿地,通过科学种植合适的水生植物来缓冲农田退水对瀛湖水体的污染。采用土石山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改坡地为梯田,退田还湿,恢复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从而控制水土流失,修复湿地生态。

4 总结

瀛湖湿地是南水北调重要的水源地,其生态环境关乎国家战略安全。目前,瀛湖湿地系统尚属健康,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潜在的生态风险。通过有效的管理制度,严格的执法力度,保护瀛湖湿地水质,提高植被覆盖率,控制水土流失,合理高效地利用湿地资源,最终实现瀛湖湿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陈继楷.2014.对瀛湖库区发展渔业产业的思考.http://www.hanbin.gov.cn/ Item/8952.aspx,2014.10.10

崔丽娟,马琼芳,宋洪涛,等.2012.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方法综述[J].生态学杂志(10):2673-2680

单江艳,陈明虎.2012. 瀛湖湿地保护区建设现状与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17):125-126

贾毅立,王荣女,魏智海. 2007.安康瀛湖湿地保护区威胁因子和保护管理对策[J]. 山西林业科技(2):40-42

杨万盈. 2010.汉水流域安康段的水土流失及对环境影响分析[J]. 内蒙古农业科技(3):22-23

张永民,赵士洞,郭荣朝. 2008.全球湿地的状况、未来情景与可持续管理对策[J]. 地球科学进展(4):415-420

周一平,郭相春.2008. 我国湿地可持续利用之法律思考[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49-53

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在京成立

2015年4月10日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在北京成立。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在中国湿地保护协会成立大会上致辞时表示:经过多年一系列措施保护和湿地资源恢复,我国湿地保护率由10年前的30.49%提高到43.51%。全国已建立46个国际重要湿地、570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和900多个湿地公园,共有2 324万公顷湿地得到保护。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the Yinghu Wetland Resources in Shaanxi

LU Ai-Gang1,2ZHOU Gang2ZHENG Zhi-Guo3
(1 Shaanxi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for River Wetland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Weinan 714099, Shaanxi; 2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Biology Sciences,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Shaanxi; 3 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History, Ankang University, Ankang 725000, Shaanxi)

By investigat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cological problems of the wetl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a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the resources of Yinghu Lake wetland.

Yinghu Lake wetland; Resourc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10.3969/j.issn.1673-3290.2015.02.09

2014-10-22

渭南师范学院特色学科建设项目 (14TSXK05)、渭南师范学院重大科研项目(2015ZD001)

卢爱刚(1968-),汉族,陕西富平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E-mail:lagx1088@163.com

猜你喜欢

安康水质资源
安康幸福 有你的身影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端午安康
THE PRECLOUS THING珍贵之物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资源回收
图像识别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繁华五月 祈愿安康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