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讯

2015-12-19栏目主持路培陈茜

世界建筑 2015年5期
关键词:建筑师建筑

栏目主持:路培,陈茜

简讯

栏目主持:路培,陈茜

2015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发布,建筑/建成环境学科清华大学排名全球第8

近日,国际权威评估机构 QS(Quacquarelli Symonds)在伦敦发布了2015年最新“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在全球学科排名前20名中,清华大学共有7项学科入选,为内地高校最多,其中,建筑/建成环境排名第8,土木工程排名第7,材料科学排名第11,机械排名第16,电气、化学排名第17,化学工程排名第20。排名显示,中国内地有58所大学入选全球顶尖学科前400名,加上中国香港(8所)和中国台湾(20所),中国共有86所大学学科进入全球前400,仅次于有157所大学学科进入全球前400的美国,成为全球顶尖学科排名入选大学数量第二位的国家。QS世界大学排名是世界三大大学排名之一,其排名包括世界综合及学科排名以及数个独立的地区性排名。2015年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达到了破记录的36个学科规模,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85,062名学者和41,910名雇主参与了专业评比,以及对1730万学术出版物和超过1亿引用的数据(Scopus/Elsevier引用数据库)进行了分析。

2015–2016年度罗马奖公布

日前,罗马美国学院(American Academy in Rome,AAR)公布了2015-2016年度罗马奖(Rome Prize)的获奖名单。久负盛名的罗马奖已有119年历史,每年颁给大约30位在专业领域表现杰出的作家、设计师及学者,由来自不同领域的8位评审团成员评出。2015-2016年度罗马奖获奖者共31人,涉及从作曲到古代史研究的11个学科。该年度建筑相关领域获奖者共7人,包括建筑类的卡尔·道布曼(Karl Daubmann)和哈维尔·加林多 (Javier Galindo,图1)、历史保护类的杰弗瑞·科迪(Jeffrey W. Cody)和布若尼·罗伯茨(Bryony Roberts)以及景观类的克里斯托弗·马辛科斯基(Christopher Marcinkoski)、亚历山大·罗宾逊(Alexander Robinson)和泰萨·韦(Thaïsa Way)。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荣获AIA纽约分会2015年度设计奖优秀奖

近日,OPEN建筑事务所作品“田园学校/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图2)荣获由美国建筑师学会纽约分会颁发的2015年度设计奖优秀奖。OPEN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李虎出席了颁奖活动并代表OPEN团队领取了这项荣誉。OPEN建筑事务所于2003年在纽约注册,2006年成立北京办公室。这是OPEN的作品首次获得美国建筑师学会纽约分会嘉奖。北京四中房山校区由北京市房山区长阳政府投资,由北京中粮万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代建,这所面积5.7万m2的中学于2014年秋季建成并开学,已获得2014WA中国建筑奖城市贡献奖入围奖和伦敦设计博物馆“2015年度设计”提名。美国建筑师协会纽约分会2015年度设计奖获奖项目展览于4月23日–6月17日在纽约建筑中心举办。

AIA与ALA共同评出2015图书馆建筑奖

美国建筑师学会(AIA)近日公布了6座年度最佳图书馆建筑。考虑到图书馆社会角色的不断演化,AIA认为这6座获奖建筑在提升社区凝聚力方面具有特殊意义。获此奖项的6座图书馆分别为:OPN事务所设计的锡达拉皮兹市公共图书馆,designLAB事务所与奥斯汀事务所合作设计的卡莱尔·卡尼(Claire T. Carney)图书馆加建及改造,波尔克·斯坦利·威尔科特斯事务所设计的希拉里·罗德海姆·克林顿(Hillary Rodham Clinton)儿童图书馆与学习中心,穆尼奥斯公司设计的使命图书馆分馆(Mission Branch Library,图3),以及纽曼事务所和泰莫夫与莫斯联合事务所合作设计的斯洛弗图书馆。AIA/ALA图书馆建筑奖由AIA与美国图书馆学会(ALA)共同评出,意在对表现杰出的美国图书馆建筑设计进行推荐和嘉奖。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地区建筑专委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地区建筑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地区建筑专委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地区建筑学术研讨会”于4月4日在清华大学举行(图4)。来自国内外30多所建筑院校、设计机构、行业协会和新闻媒体的专家学者以及高校师生约200人参会。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周畅先生,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长邵韦平先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教授应邀到会并致辞。成立大会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单军教授主持。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应邀出席大会并做题为“地区建筑学的发展与展望”的主旨报告。随后,地区建筑专委会主任单军教授做了“地域的价值”的主题报告。台湾东海大学关华山教授带来了“台湾史前建筑的一个生态人类学假说”的学术演讲。第一届地区建筑专委会全体委员会议随后召开,讨论并通过了专委会秘书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弘副教授提交的专委会工作条例和计划等内容。

下午召开的主题为“地区人居环境的多元化发展”的“首届地区建筑学术研讨会”,由学术报告和学术论坛两部分组成,分别由专委会副主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张玉坤教授和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王竹教授,以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路教授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肖毅强教授主持。王昀、崔彤、川添善行、龚恺、李浈、魏春雨、张鹏举、孙澄、李岳岩、柳肃、翟辉、贾东、柳澎、范霄鹏、周凌、赵之枫、索朗白姆、阿布力克木·托合提、杨东生、贺飞、何崴、王舒展、朱学晨、孙诗萌等委员和国内外专家,围绕大会主题进行了演讲和发言。范红、李晓峰、卢峰等未到会委员也专门为大会发来贺词。

与会委员和专家一致认为,地区建筑专委会的成立和首届地区建筑学术研讨会的圆满召开,必将为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并相信随着专委会工作的开展和未来更多学者及建筑师的加入,将对地区建筑的理论与实践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清华建筑思想论坛特别版“阐释可持续性”在京举办

清华建筑思想论坛特别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与威斯敏斯特大学建筑环境学院工作坊“阐释可持续性”4月19日在清华大学举行(图5)。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刘健副院长和威斯敏斯特大学建筑环境学院(fABE)大卫·德尼(David Dernie)院长分别为论坛致辞,来自两所院校的10余位专家学者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建筑技术、政策干预、景观环境、交通设计、城市更新等多个视角对中英两地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实践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fABE建筑系系主任哈利·查灵顿(Harry Charrington)教授、清华建筑学院建筑系系主任徐卫国教授分别以“设计干预”“数字生态”为题作了主题报告。fABE 政策研究院(PSI)本·肖(Ben Shaw)博士从政策评估的角度,介绍了PSI成立背景及研究内容、英国与欧盟环境政策、城市转型和政策制定等内容。清华建筑学院宋晔皓教授以“贵安新区生态文明创新园示范建筑”为题,从多角度实录了一栋可持续建筑的全设计流程。张杰教授以“遗产保护引导的城市发展”为题,聚焦于景德镇现代陶瓷业遗产保护。fABE尼克·贝利(Nick Bailey)教授以“伦敦战略规划”为题,清华建筑学院唐燕副教授以“中国大尺度城市设计的演化”为题的发言关注大城市政策与设计更新。fABE访问教授彼得·沙瑞特(Peter Sharratt)以“塑造未来城市”为题,提出城市设计者应将高能耗的局部模型转化为自然、可持续的系统。最后,清华建筑学院景观系邬东璠副教授和fABE旅游系的南茜·史蒂文森(Nancy Stevenson)博士分别以“另一个视角下的中国可持续人居环境”与“朝生暮死和可持续更新”为题,提出可持续性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鼓励公众参与的意义重大。

2015北京国际媒体建筑峰会暨特展在京开幕

2015北京国际媒体建筑峰会暨特展于4月15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图6)。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媒体建筑塑造智慧生活”,由中央美术学院(CAFA)、国际媒体建筑学会(MAI)、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联合主办,北京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和清华大学秦佑国教授担任总顾问,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建筑学院副院长常志刚担任会议主席兼策展人。国际媒体建筑学会创始人汉克·赫斯勒博士(M. Hank Haeusler)和马丁·托米切博士(Martin Tomitsch)分别担任了本次活动的会议联合主席和联合策展人。峰会分3个板块:跨界与创新、定义智慧城市、媒体建筑探索与实验,来自中国、德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等国的10多位专家带来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国际媒体建筑学会中国分会暨中国媒体建筑学会在中央美术学院成立

国际媒体建筑学会中国分会暨中国媒体建筑学会(Media Architecture Institute China/MAIC)宣布成立。4月16日,中国媒体建筑学会(MAIC)的首次会议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贵宾厅召开。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常志刚教授任MAIC的主席,办公地点设立于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媒体建筑学会的成立将推动国际媒体建筑学会更深入地研究媒体建筑、智慧城市和数码场所营造等课题。目前国际媒体建筑学会在全世界共有3个分会,分别设立在维也纳、悉尼和北京。目前,3个分会将协同致力于全球范围内的展览、装置原型、出版物和活动的组织,比如,即将在波士顿举办2015美洲媒体建筑峰会、在法兰克福举办2016欧洲媒体建筑峰会以及在悉尼2016国际媒体建筑双年展(图7)。

2015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在京举办

4月20日,“2015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控人居集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主办,清华同衡养老产业专家委员会协办。清华同衡养老产业专家委员会的全体专家首先在会议上向行业发出“为了养老产业的未来”的2015行动倡议,呼吁行业人士关注倡导树立正确的老龄观、努力推动养老产业链形成、推动建立公平/健康的产业环境、推动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加强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积极鼓励老年产品创新等6方面内容。随后的全天论坛分为“养老产业的机遇与挑战”“老年人的健康促进和产业机遇”“跨界创新·养老产业发展的源动力”3部分,来自建筑、公共管理、医疗卫生、养老产业、农林业、旅游业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及政府部门代表做了主题报告,1800余名关注养老产业发展的业内人士参会(图8)。

2015模数建筑节在捷克布尔诺举行

模数建筑节(ModulARCH Festival)于4月23-25日在捷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举行(图9)。这一建筑节由捷克Arch for People集团举办,会议从生态到经济各角度对模数建筑进行探索,并讨论类型学在当代城市中的角色。模数建筑节活动在摩拉维亚美术馆举行,分为3方面内容:模数建筑与公共空间的关系,2015米兰世博会中的模数展馆,模数建筑的社会需求。智利建筑师伊拉拉萨瓦尔(Sebastian Irarrazaval)等人对相关研究及实践做了主题演讲。此外,相关展览和6个模数公共空间装置的展出,以及关注“社会生活、公共住宅和艺术社区”的学生竞赛及工作坊也随会议同期进行,以提升公众关注度。会议结束后,论文集将以正式出版物形式发行,为专业人士提供参考。

“建造中的拉丁美洲:1955-1980的建筑”在MoMA展出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曾于1955年举办过“1945年后的拉丁美洲建筑”展览,是拉丁美洲现代建筑研究的里程碑。在这一至关重要的展览举办60周年之际,MoMA重新将视角切回拉美地区,对这一区域从1955年–1980年代前期的身份定位、社会争议和建筑创作展开综合性梳理。1955–1980年是拉丁美洲经历反思、探索以及政治变革的时期,也见证了从“第三世界”自我认识中诞生的“发展中景观”的概念。这一时期建筑师在城市规划、建筑形式和策划创新等方面的探索,在当前仍具有启发意义。与1955年以摄影为主的展览形式不同,此次展览涵盖了大量未曾共同展出过的原始材料,包括建筑图纸、模型、历史照片、电影短片,以及最新制作的模型和巴西摄影师莱昂纳多·费诺蒂(Leonardo Finotti)的摄影作品等。该展览于3月29日开幕,将持续到7月19日(图10)。

中国建筑设计院“图样”主题设计展开幕

4月16日,中国建筑设计院一合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举办的“图样”主题设计展开幕(图11)。展览将一合中心近年来设计项目中的“图”和“样”——草图、模型、施工图、建造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展示。为了避免建筑展览有时过于学术和抽象的问题,本次展览在策划上选择将图纸放到和建成照片同等重要的地位,以此检验图纸和建造的关系。展览开幕式由中国建筑设计院一合中心主任徐磊主持,中国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崔愷、总经理文兵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叶依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宋晔皓、兰闽建筑事务所主持人兰闽以及嘉德集团董事长黄晓华等与会嘉宾,与中国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汪恒、一合中心主持建筑师徐磊、于海为等针对建筑师与“图样”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尼泊尔众多文化遗产在地震中损毁

4月25日,一场大地震不仅带走了成千上万尼泊尔人的生命,更损毁了尼泊尔人穿越千年的凝固历史。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因寺庙众多被称为“寺庙之城”,于197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加德满都谷地”拥有7组历史遗址和建筑群。在4·25大地震中至少有12处古建遗址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其中加德满都王宫广场、帕坦王宫广场和巴克塔普尔王宫广场上的大部分庙宇完全坍塌。这些独一无二的多层叠式建筑多由烧结砖和木结构构成,覆以陶瓦屋顶和黄铜镀金装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尼泊尔代表曼哈特于近日表示:“我们坚信许多遗迹都是可以修复和重建的。”不计其数的照片和详尽的计划以及测量数据将使重建成为可能,但是这名专家也补充说:“这将耗费几十年的时间和大量资金。”(图12)

伊拉克3座千年古城遭“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毁坏

据伊拉克相关部门消息,2015年3月,伊拉克摩苏尔博物馆、位于摩苏尔东南约30km的尼姆鲁德古城遗址(Nimrud)、位于摩苏尔西南约110km的哈特拉古城遗址(Hatra,图13)和伊拉克北部的杜尔舍鲁金古城遗址(Dur Sharrukin)相继被“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洗劫并破坏。其中,尼姆鲁德古城建于公元前13世纪古亚述时期,遗址中保留有大量珍贵文物,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预备名录。哈特拉古城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融汇有诸多古希腊、古罗马建筑及具有东方装饰特色的寺庙建筑,1985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杜尔舍鲁金古城建于公元前700年左右,四周被高约24m城墙包围。对于近日“伊斯兰国”一系列破坏文物的疯狂行径,伊拉克政府、伊朗政府和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社会给予强烈谴责并分别采取了应对措施,以打响伊拉克文物保卫战。

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对外开放

帕金斯+威尔建筑设计事务所(Perkins+Will)的国际设计总监拉尔夫·约翰逊(Ralph Johnson)设计了面积达44,517m2的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图14)。该建筑位于静安雕塑公园内,近日已正式对游客开放。该博物馆包括展陈空间、4D影厅、户外展览花园和高达30m的中庭,将取代原自然历史博物馆,并提升展示功能。设计的核心在于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要素的使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方案采用生物气候学的方法,如智能表皮、降温水池、地源热泵系统、雨水回收等,这些能源特征也作为博物馆的一部分展出。

卡拉特拉瓦首次获得中国项目

湖北联合投资集团(HUIG)委托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图15)设计花山的3条主要公路及步行桥。花山位于武汉市东郊,其城市规划设计由AECOM完成。步行桥将跨越横穿花山市中心的人工运河,连接流入长江的两个湖区。卡拉特拉瓦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已完成遍布世界的50多座桥梁,包括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等重要城市。他于1980年代前期开始设计实践,通过自由曲线的流动、组织构成的形式及结构自身的逻辑解决力与美的平衡。花山步行桥项目将成为卡拉特拉瓦在中国的首个作品,也是他在远东地区的首个桥梁项目。

OMA将设计2015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任命OMA设计第56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图16)。在“另一个未来”的主题下,展览将联合谭盾、刘家琨、陆扬、吴文光、文慧等5位艺术家展开。中国馆将集中呈现装置、音乐、舞蹈等不同门类的艺术作品,为此OMA设计了将艺术作品与投影和舞台场地并置的沉浸式空间,令室内外连接起来。2015威尼斯双年展将于5月9日–11月22日对公众开放。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人由奥奎·恩威佐(Okwui Enwezor)担任,展览主题为“全世界的未来”(All the World's Future)。

无锡蠡园中学新校舍启用

蠡园中学校园建筑由米丈建筑设计,位于无锡市中心。校园被河流分成南北两部分,由6座不同功能的建筑组成,拥有创新的空间组织。南北区域由位于二层的带型走廊连通,形成视觉联系并塑造建筑形态,形成丰富的动态空间感受。走廊的路径还形成中心庭院,打破传统学校形制,带来良好的室内外互动。除教室外,校舍还包含立体图书馆、室内外操场及各类实验室等。新校区在老校区地块原址上扩建而成,占地近4万m2,2015春季学期正式开始使用(图17)。

布宜诺斯艾利斯新市政厅建成

由福斯特及其合伙人建筑事务所(Foster + Partners)设计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新市政厅(图18)于近日落成。该建筑坐落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Patricios公园区,它不仅为市长及1500名员工提供了灵活的工作空间,也为当地社区提供便利。建筑由若干错列平台构成,建筑师希望通过开放的工作空间鼓励人们交往。设计来自于对场所和气候的回应,大屋顶温和的波浪形是对传统筒壳的转译,同时使内部形成4层通高的中庭,提供充沛自然光,而外部的延伸出挑可提供有效遮阳。福斯特及其合伙人建筑事务所在拉丁美洲的项目还包括新墨西哥城机场等。

PITCHAfrica为肯尼亚社区建造雨水收集校园和体育场

洁净的水资源对于许多非洲国家来讲异常珍贵,而非盈利公司PITCHAfrica正试图以别出心裁的体育和设计方法解决这一问题。雨水银行(Waterbank)校园项目位于肯尼亚莱基比亚,占地面积约4万m2的校园包含7座水资源回收建筑,而可容纳1500人的足球场将对社区的联合与教育产生极大帮助。PITCHAfrica创始人简·哈里森(Jane Harrison)说:“利用校园建筑整合雨水回收、储存和过滤功能,是支撑社区形成水资源自给自足的方法。将足球运动融入其中,可以培养热情和参与感并消除分歧。”该项目与蔡茨基金会(Zeitz Foundation)合作,将资源扩展到周围社区的5万多人(图19)。

LOM获得阿曼国家银行设计权

日前,总部设在伦敦的LOM建筑事务所获得阿曼国家银行(National Bank of Oman)总部大厦(图20)的设计权。该项目位于阿曼首都马斯喀特(Muscat)大清真寺对面,总建筑面积为4.9万m2,除了作为办公空间外,其功能还包括会议室、档案室、屋顶露台、员工地下停车场、餐厅和数据中心。该方案中的中庭设计受到阿曼干涸峡谷地貌的启发,将水、过滤后的太阳光和人的活动统一在一个纪念性和戏剧性并存的室内空间中。LOM的设计旨在为其所在城市和阿曼国家银行打造一处当代的地标式建筑。进一步设计工作将于近期开始,整个项目预期于2017年初完工。

日本青森市民交流中心建成

由日本建筑师隈研吾设计位于青森市的市民交流中心“十和田城市广场”(Towada City Plaza,图21)近日完成建造。该社区中心建筑面积1800m2,以木材为主要建造材料,意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集聚场地。该社区中心的锯齿状屋顶及立面形式是对周围小建筑的再现,以使建筑与周围城镇环境进行融合,同时也打破了建筑的大尺度体量。建筑外立面镶嵌木板,通过段落间隙可以观察建筑内部的活动,也使面向北侧街道的界面更具温暖的亲和力。建筑内部的儿童游戏室则有着独特的波浪形地面,为孩子提供了多样的活动可能性。游戏室、厨房、和室及其他主要空间均围绕中央大厅布置,形成相互联系的空间。中央大厅实际上是对外部街道空间的延续,这也是建筑得名“街道的广场”最重要的原因。

SHL公布克赖斯特彻奇新中央图书馆方案

丹麦SHL建筑师事务所 (schmidt hammer lassen architects)近日与新西兰本土建筑师事务所Architectus合作,公布了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新中央图书馆(NCL)的建筑方案(图22)。该项目是克莱斯特彻奇市2010和2011年震后重建计划的最后环节。NCL将成为城市中的重要集聚场所,提供数字阅览、遗产收藏、展览和表演空间、学习中心、室内外休闲空间以及青年活动空间。建筑回应了缴塔胡部落的社会与文化传统,通过“城市地毯”(Urban Carpet)、“社区舞台”(Community Arena)和“知识粮仓”(The Pataka)3个基本文化要素组织空间概念,使建筑形成开放的城市连接,促进市民丰富的交流活动,并通过立面和交通组织反应土著文化。这座1.2万m2的图书馆位于该城市文化地标教堂广场北侧,将于2018年建成。

瑞典国家博物馆分馆方案公布

来自丹麦哥本哈根的亨宁·拉森建筑师事务所(Henning Larsen Architects)获得瑞典国家博物馆新馆的设计权。该博物馆是国家博物馆的分支机构,厄斯特松德区博物馆也将扩建,两者将同时作为区域与国家层级的艺术中心。中标方案具有木材表皮和锯齿形屋顶,形成了清晰可辨的突出轮廓,拥有大而灵活的展览空间、工作室、办公区和咖啡厅。建筑希望回应周围文脉的尺度与材料,从而融入当地的历史环境之中。这座新博物馆将与露天的Jamtli博物馆位于同一场地,其建筑群是当地最著名的旅游地之一。项目预计于2018年完工(图23)。

CF Møller将建造丹麦最大污水提升泵站

丹麦建筑公司CF Møller公布了位于哥本哈根的污水提升泵站项目(图24)。该泵站面积7400m2,将建造于城市中心的东部。CF Møller表示,“由于新的城市计划将新建筑与旧建筑、城市与基础设施通过建筑整合,新泵站及其相关功能与高密度城市环境紧密相关。” 泵站主要由2座24m高的压力塔和1个具有屋顶绿化的主体建筑组成,其圆形体量与地下泵站平面一致。该项目将代替附近由卢兹维·芬格(Ludvig Fenger)建造于1901年的旧泵站。CF Møller近期已完成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包括瓦伊恩自治市的发电站项目等。

布达佩斯博物馆设计竞赛结果揭晓

匈牙利布达佩斯城市公园博物馆群中的新国家美术馆和路德维希博物馆项目(New National Gallery and Ludwig Museum)设计竞赛结果揭晓,挪威斯诺赫塔建筑师事务所(Snøhetta)与日本SANAA同时位列第一名,但只有一个方案将被建造。斯诺赫塔方案将美术馆与博物馆整合于一个大屋顶之下,屋顶同时也成为公共广场(图25)。SANAA的方案核心是公园的延伸,通过一系列重叠的曲线板屋顶构成。该项目将于2016–2018年建造,建成后的博物馆将成为布达佩斯城市中心外围新的文化综合体的一部分,其中还包括藤本壮介设计的匈牙利音乐厅。

伦敦废弃仓库改建的现代艺术馆项目完成

位于伦敦的马西森·怀特利(Matheson Whiteley)工作室将3座1940年代的废弃工厂改造为新的现代艺术美术馆。现代艺术馆项目的场地位于城市中历史悠久的圣卢克教堂对面,该教堂由18世纪英国建筑师约翰·詹姆斯(John James)和尼古拉斯·霍克斯莫尔(Nicholas Hawksmoor)设计。项目的挑战在于充分考虑环境现状的同时满足现代艺术展览的功能需求。建筑师发掘出废弃工厂中适用于展厅的特征,如基本比例和锯齿屋顶形成的侧面采光,使其得以保留从而避免被拆除的命运。艺术馆由一大一小两个展厅和一系列附属空间构成。建筑师在修缮的同时,也对许多部分进行了有效的更新,令建筑得到新生(图26)。

多伦多轮渡码头更新项目方案公布

KPMB 建筑师事务所、West 8事务所、Greenberg顾问公司近日凭借“Harbour Landing”方案赢得了多伦多杰克·林顿轮渡码头及滨海广场公园(Jack Layton Ferry Terminal and Harbor Square Park)更新项目竞赛(图27)。多伦多湖心岛是城市最重要、最独特的公园之一,而该项目景观将形成一个友好的门户空间。该方案将码头嵌入环绕的公园中,屋顶丰富的绿色公共空间成为滨水公园的延伸。建筑恰到好处地补充了水岸形态,同时提供了良好的湖区景观。

藤本壮介将为巴黎萨克雷大学设计教学楼

日本藤本壮介建筑师事务所团队近日公布了巴黎萨克雷大学教学楼的中标方案(图28)。这座综合理工楼位于萨克雷大学紧邻巴黎的校园中,藤本壮介将与法国的马纳尔·奥克索(Manal Rachdi Oxo)和尼古拉斯·莱内(Nicolas Laisné)联合事务所合作完成该项目的建设。建筑将6个学院整合在一起,同时与树和其他植物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建筑的玻璃立面向公园敞开,围绕植物组织的宽敞中庭提供了学习与社交的场所。建筑师关注灵活性、交流与开放,创造了拥有柔和光线与变化景观的特殊空间。教室、演讲厅、咖啡厅和休闲空间围绕中庭布置,具有桥、露台和平台的多样形态。该教学楼面积1万m2,将容纳150名员工和2000名学生,为未来的教育空间提供良好的范例。

美国华盛顿国际间谍博物馆新馆方案曝光

近日,据华盛顿商报报道,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国际间谍博物馆将有望获准搬迁至一处由罗杰斯-史达克-哈伯及合伙人事务所(Rogers Stirk Harbour + Partners,下文简称RSHP)设计的新建筑内。新馆位于华盛顿特区孩童广场(L'Enfant Plaza),6层高,总面积约9300m2,总造价为1亿美元。若搬迁计划获批,新馆将能有效地扩大展览面积,有助于各类活动的举办,并提升儿童广场的空间品质;此外,新馆还将加设屋顶平台,以此扩大使用面积。与此同时,新馆还将促使其主入口前的第十大道成为一条充满文化气息的林荫大道,以此激活其所在区域的城市活力。目前,美国国家美术委员会已接受了RSHP递交的新馆方案,并在总体上批准了该设计方案(图29)。

猜你喜欢

建筑师建筑
胖胖的“建筑师”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乔伊想当建筑师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当建筑师
听,建筑在诉说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