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验分享提高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体会

2015-12-18贺喜元

护理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年资急诊科经验

贺喜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市中心医院 急诊科,湖北 荆州434020)

经验分享提高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体会

贺喜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市中心医院 急诊科,湖北 荆州434020)

目的探讨提高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确保患者的安全。方法建立经验分享本,制定经验分享方法、机制、考核评价指标,对我院急诊科26名低年资护士进行为期1年的培训,分别对培训前后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6项指标进行考核。结果经验分享前后,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病情观察实践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建立有效的经验分享机制能提高护士病情观察能力,开拓护士临床思维。同时,护理经验分享授课还能合理地利用有效资源,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经验分享;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

病情观察是指对患者的病史和现状进行全面系统了解、及对患者临床表现进行细致观察,对病情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为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急诊留观患者介于急诊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之间,由于留观患者病情尚未完全诊断明确,患者随时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及危及生命的潜在危险,护士面对病情错综复杂的患者及时准确地掌握和预见病情变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避免临床误诊误治,保证患者诊治安全的基础。2013年3月—2014年3月,对我院急诊科低年资护士采用经验分享对其进行病情观察能力的培训,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将培训方法和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3年3月—2014年3月,对我院急诊科26名低年资护士进行为期1年的培训,年龄18~25岁,工作时间5年以内,其中男性6名,女性20名,本科学历12名,专科14名。

2 方法

2.1 建立经验分享登记本 发生值得借鉴的案例时及时全面记录于经验分享登记本,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既往病史、病情记录、辅助检查及结果,病情演变过程、处理结果等;因病情变化而诊断不明送入院的病例,定班及时追踪患者信息,包括病情变化记录,处理,最终诊断结果及转归等。

2.2 经验分享方式 主要以回顾分析成功与失败案例的总结培训方式,科室开展一系列经验分享授课活动,每2周组织1次经验分享交流学习会议,不限护士年资,只要护士觉得有分享意义,每次1~2人次授课,采用多媒体授课的方法,请当班护士对自己所经历病案分享经验进行讲解、演示学习,重点讲解自己在病情观察过程中的做法及思维方法,把握到的关键点,通过自己经验分享介绍供大家学习提高。为确保分享成效及分享价值,护士对发生的具有分享意义病案,授课前,需要查阅资料,进行相关知识扩充。多媒体课件分享前1周上交护士长及高年资老师审核,具体对课件的不足之处给予授课者相应的指导与建议,必要时请科主任指导。

2.3 建立经验分享奖励机制 建立经验分享奖励制度,对每次积极进行经验分享的护士给予一定物质奖励的同时与平时绩效考核挂钩;通过季度评比加强印象,年度评“十佳”分享者,“十佳”分享者在评先进评优秀员工时优先,鼓励经验分享积极性,达到共享目的。

2.4 制定评价指标 护士对病情观察能力的评价指标,从以下6个指标对护士病情观察进行评价:(1)患者的一般情况(5 分):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主管医生,诊断。(2)患者的主要病情(15分):包括住院原因,既往史,目前临床表现,心理状况,异常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辅助检查结果等。(3)患者主要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20分):包括主要用药的目的及反应,饮食情况,护理措施,健康指导。(4)病情观察实践能力(20分):病情评估能力,病情判断能力,病情处理能力,评价能力,应变能力。(5)发现问题能力(20分):发散性思维、不同角度、途径收集资料;敏锐的观察力,能够主动观察周围事物发展变化。(6)解决问题能力(20分):善于系统化总结,找出问题的实质与根源;对病情变化有预见性;能有效、合理实现目标。总分为100分 。分别在培训前和培训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理论考试、授课疾病相关知识对护士进行相应理论考试,并通过病例设问题论述题的形式对其病情观察实践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及平时提问相结合进行考核。

2.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进行数据录入,培训前后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经验分享前后,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病情观察实践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P<0.05),见表 1。

表1 培训前后护士病情观察能力考核得分情况比较(n=26,±S,分)

表1 培训前后护士病情观察能力考核得分情况比较(n=26,±S,分)

时间 n 患者一般情况 主要病情 治疗护理健康教育 发现问题能力 病情观察实践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培训前 26 4.50±0.30 14.45±2.55 14.39±2.69 15.39±3.37 14.54±4.20 15.55±6.62培训后 26 4.70±0.23 14.09±0.81 18.98±0.93 19.95±5.43 20.00±2.27 19.28±1.09 t 0.46 8.08 12.73 5.03 8.89 10.03 P 0.62 0.00 0.00 0.01 0.00 0.00

4 讨论

4.1 经验分享拓展护士医学知识面,培养敏锐的观察察力 所谓敏锐观察能力是对周围事物的辨别力以及一种不断收集周围信息并做出快速反应,迅速察看出对象重要特征的才能[1]。而经验是指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作为成人学习的一份宝贵资源,为学习的迁移创造了条件,是知识的延伸[2]。众所周知,医学书本知识往往滞后临床5~10年,因此,对低年资护士进行经验分享尤为重要。在以往的案例学习及培训过程中,更多的讲述一些失败的案例,供大家学习吸取经验教训[3]。经验分享,分享经验教训的同时,更多使用一些成功的案例,教会护士思维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分享过程中护士讲解自己在病情观察过程中思维方式、关键点的把握,是一种思维的总结、提炼和升华,在提升自己的同时,开阔听课者的思维和视野,拓宽其医学知识。如,1例年轻男性患者因急性咽痛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收急诊室留观,护士为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呼吸短促,因曾经有过成功案例的分享,患者可能是急性会咽炎,通知医生紧急处理,使患者转危为安。又如:1例肾结石患者在用山莨菪碱解痉治疗过程中突发剧烈头痛,患者家属怀疑护士用错药物导致,在科室大吵大闹,值班的年轻医护人员因从没碰到过类似的情况,认为是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导致,不能给家属明确解释,无法得到家属认可。患者收入神经内科治疗,在后来的病情追踪中,患者确诊肾结石,突发剧烈头痛因山莨菪碱不良反应导致,因其极其少见,导致值班医护人员不能正确应对,通过病案追踪分享后,大家掌握。这些都是经验分享的结果,只有分享才能达到共知,如果这种少见现象不分享永远只有少数人知道,不能达到共享的目的。医学是一门经验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所有医疗问题都要自己经历总结掌握,那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不利于医疗事业发展。

4.2 经验分享提高护士病情观察能力,有效预防漏诊、误诊 病情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护士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是护士素质的重要体现[4-5]。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直接体现在护理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上。诊疗虽然不是护士的职责,但严密观察病情是护理任务,这种必然的参与使护理工作要主动参与诊疗,并与医生建立合作关系,变被动为主动病情观察。急诊室留观察治疗患者大多不能明确疾病诊断或误诊,因此病情观察能力在急诊室显得尤为重要。调查结果显示,经验分享后,护士病情观察实际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并有效预防医生误诊。例如:1名护士在值班期间,收治1育龄期女性患者,脐周疼痛伴恶心、呕吐,医生以急性胃肠炎收入院,经治疗无缓解,护士回想起曾经分享过此种病案,育龄期妇女一定要询问月经史及量的改变,再次询问患者病史,患者经期正常但经量较平时少,血压90/50 mmHg(1 mmHg=0.133 kPa),与分享过宫外孕患者临床症状相似,建议医生请妇科会诊并确诊为宫外孕,即刻急诊手术,挽救了患者生命。有效预防漏诊、误诊,提高急诊护理质量;保证病情观察准确有效,提高病情观察及处理能力,得到医生、患者好评。

4.3 建立有效经验共享机制,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培训效果 科室创造条件,促发成员之间共同拥有知识和进行合作,能最大限度地将护士拥有的知识实现共享[6]。建立经验分享前,护理人员发生具有分享意义的事件,分享方法通过想起来时随便向同事讲讲,既不具体、也不完整,仅局限一同上班的几个人。通过建立护理经验分享授课,授课护士主动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并对自己日常工作进行整理及总结,资料查询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这种真人真事的讲解,使事件更具真实性、可信性,具有渗透性强、直观形象等显著特征。通过相互交流个性的经验分享学习,深化其对事件的理性认识,最终内化为他们的实际行动,达到共享的目的。从而提高护士预见性分析、评判性思维、病情观察、应变处理等能力,降低医疗及护理风险。护理经验分享授课还能合理地利用有效资源,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1]邹立志,谭寿莱,刘镜屏.临床护理观察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67-183.

[2]孙朝霞,经验——成人学习中的重要影响因素[J].成人故事,2004(1):67-68.

[3]周红丽.组织护理案例讨论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1):789.

[4]俞美定.培养神经外科护士观察病情能力的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4):30-31.

[5]刘小红,吕 婧,刘珍春,等.对急诊科护士实施多学科培训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报,2012,19(10B):14-16.

[6]吴 艳,周利华.172名培训班护士学员护理隐性知识态度分析与对策[J].护理学报,2012,19(10A):32-36.

G421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03.010

2014-07-20

贺喜元(1972-),女,湖北荆州人,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

方玉桂]

猜你喜欢

年资急诊科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2019年资管行业十大猜想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主诊革命
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