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6家医院呼吸科护士误吸知识水平现状的调查

2015-12-18钟慈芳刘志琴区燕云林海妮张宇凌

护理学报 2015年13期
关键词:呼吸科护士评估

钟慈芳 ,刘志琴 ,区燕云 ,林海妮 ,张宇凌

(1.珠海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广东 珠海 519000;2.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 呼吸科,广东 佛山 528000;3.陆丰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广东 陆丰 516500)

广东省6家医院呼吸科护士误吸知识水平现状的调查

钟慈芳1,刘志琴1,区燕云2,林海妮1,张宇凌3

(1.珠海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广东 珠海 519000;2.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 呼吸科,广东 佛山 528000;3.陆丰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广东 陆丰 516500)

目的调查呼吸科护士误吸风险评估现状,为制定防误吸指引及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呼吸科护士误吸知识调查问卷对广东省6家医院103名呼吸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本组呼吸科护士误吸知识评分为(15.58±4.63)分,不同情况护士误吸知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89.3%的呼吸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未常规进行防误吸评估,50.5%的呼吸科护士未接触过误吸相关知识的培训,98.1%的呼吸科护士期望建立呼吸专科防误吸规范和指引,71.8%的呼吸科护士期望由相关学术组织进行误吸专题培训和院内规范化培训。结论呼吸科护士误吸风险评估意识普遍不足,对误吸风险评估的方法掌握不足,需建立呼吸科误吸护理常规和指引,并加强对呼吸科护士的培训。

呼吸科;护士;误吸;风险评估

误吸是指患者在进食或非进食状态下将食物、口腔分泌物或胃食管反流物等吸入气管内或肺部[1],根据患者是否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分为显性误吸和隐性误吸,其中显性误吸患者可表现出咳嗽、呼吸困难症状,而隐性误吸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2]。临床研究显示,危重症患者误吸发生率可达50%~70%,因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可达10%~43%,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结局[3],目前有关误吸的研究多集中在神经科患者,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呼吸科患者是误吸风险的高发人群,文献报道显示慢性阻塞性肺 部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误吸发生率可达52%~63%[4],因此降低误吸风险是呼吸科患者的护理重点。本研究调查呼吸科护士误吸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为制定呼吸科误吸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4年4—12月,选择广东省6家不同级别医院进行调查,涵盖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3家)和一级医院(1家),共有6个呼吸专科和1个以收治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的综合内科。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具有临床护士执业资格证;在呼吸科或综合内科工作6个月以上;自愿配合参与本次调研。对全科符合纳入条件的护士进行调查。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参考国内外有关误吸文献的基础上[1,3],并根据本次调研的目的设定本问卷,再经过专家讨论后进行修订,最终形成“呼吸科护士误吸知识调查问卷”,包括以下3方面。(1)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基本资料;(2)误吸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包括误吸的概念、诱发因素及预防措施,包含18个单选题和3个多选题,单选题回答正确或多选题每选对1项计1分,总分0~30分,分数越高表明误吸知识掌握情况越好;(3)误吸评估技术开展及培训情况,包括10个条目;经测试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 index,CVI)为 0.89,Cronbach’s α 信度系数为0.90,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

1.2.2 调查方法 在被调查科室集体业务学习后统一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时间为15~20 min,问卷填写完成后现场核对,对填写错误或遗漏的地方现场及时进行更正,最终发放问卷103份,有效回收10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 统计学方法 将所收集资料录入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取频数、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方差检验进行分析,设定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不同基本特征的呼吸科护士误吸知识评分比较 本组呼吸科护士误吸知识评分为(15.58±4.63)分,不同情况呼吸科护士误吸知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基本特征的呼吸科护士误吸知识评分比较(n=103)

2.2 呼吸科护士防误吸相关知识错误率超40%的条目 呼吸科护士对隐性误吸概念、诱发因素,误吸风险评估方法及预防方法等方面的评分较低,见表2。

表2 呼吸科护士防误吸相关知识错误率超40%的条目(n=103)

2.3 呼吸科防误吸开展情况及护士误吸相关知识获取情况 被调查的呼吸科护士中,89.3%在临床工作中未常规进行防误吸护理评估,50.5%未接触过误吸相关知识的培训,98.1%期望能够建立呼吸专科防误吸规范和指引,见表3。

表3 呼吸科防误吸开展情况及护士误吸相关知识获取情况(n=103)

3 讨论

3.1 误吸风险评估对呼吸科患者的重要性 误吸以神经系统疾病最为常见,其次还多见于口腔、咽喉、头颈部肿瘤、神经肌肉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等[2],呼吸科常规收治的疾病中包括COPD、哮喘等慢性疾病,研究显示,60岁以上的COPD患者误吸发病率高达60%,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仍在逐渐增加[5];在正常人完成吞咽动作时,需要0.7 s的屏气动作,以防止食物进入气道;而呼吸系统疾病在急性发作时存在的咳嗽、喘息、气短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将缩短吞咽时屏气时间,从而增加误吸的风险[6];另外,呼吸科患者在治疗中常需建立人工气道或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可导致会厌闭合异常而增加误吸的风险[6]。轻度误吸将导致吸入性肺炎,重度误吸可能导致窒息,误吸所致患者死亡率达到40%~60%,并且当误吸物质的pH<2.5的酸性液体的量超过0.4 mL/kg后会立即引起肺泡容量锐减,导致肺间质水肿、肺泡内出血、肺不张、气道阻力增加,发生缺氧[7]。这些改变在误吸后的几分钟之内即可发生,严重损伤会持续几小时;在误吸发生后,将会加剧基础肺部疾病或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出现,从而威胁患者生命,预防误吸发生对呼吸科患者尤为重要。

3.2 呼吸科护士对患者误吸风险评估能力普遍偏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呼吸科护士对误吸风险评估能力得分为(15.58±4.63)分,且不同情况护士误吸知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89.3%的护士未在临床规范开展误吸风险评估,而在已开展的误吸风险评估中仅采用了洼田饮水实验,尚未开展其他评估或检测手段,表明呼吸科护士的误吸知识掌握程度普遍偏低。分析原因如下:(1)呼吸科护士所接受到的误吸相关培训不足,81.6%的护士不了解隐性误吸,对容易引起误吸的状态以及适合于呼吸科患者误吸评估方法的掌握程度较低,超过一半的护士认为在饮水时出现呛咳表明咳嗽能力正常,而忽略了已经存在误吸的状态[8];另外,呼吸科护士对无创通气后饮食时机和摄食种类相关知识的掌握率较低。(2)目前,临床尚未针对呼吸科常见病种制定误吸护理指引和常规,在各级呼吸护理专科培训中均缺乏有关误吸的系统培训课程,50.5%的呼吸科护士未接触误吸相关培训,并且已接受误吸相关知识主要来源于与医生的交流、院内培训,而这些培训均缺乏系统性,将不利于护士能力的提升,直接影响护士对呼吸科患者误吸风险的评估和干预。

3.3 提升呼吸科护士误吸相关知识的对策 本研究通过对6家医院的呼吸科进行调查显示,目前呼吸科护士误吸相关知识水平整体偏低,而误吸是影响呼吸科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临床护士的误吸知识水平,并建立以预防为主的护理方案对降低呼吸科患者误吸发生率有重要意义。首先,应建立呼吸科误吸护理规范和指引,由呼吸专业学术组织对目前各单位呼吸科护士误吸护理技术情况进行调研,统一呼吸科常见病种的误吸风险评估标准、误吸护理康复规范等,并对该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其次,在呼吸护理专业护士培训中加强误吸相关知识的培训,并由各专业护士对标准化误吸护理技术在本院进行推广,并有相关组织或护理管理者对标准化误吸指引和常规运用情况进行评价,以保证既定方案的贯彻执行;再次,加强院内多学科的交流与协作,由于误吸常见于神经科、口腔科、营养科及胃肠外科疾病中,呼吸科护士应加强与相关专科的联络,必要时组织多学科协作会诊,将能够降低误吸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呼吸科护士自身知识水平的提升。

呼吸科患者是存在误吸风险的高危人群,但目前呼吸科护士对预防误吸风险意识和能力普遍偏低,目前临床缺乏呼吸科疾病误吸护理指引及常规,且呼吸科护士获取误吸相关知识的渠道有限,将限制呼吸科患者误吸的评估和干预,需建立适合呼吸科病种的标准化误吸护理指引和常规,并加强对本院呼吸科护士的培训,以提升呼吸科护士的误吸风险评估意识和护理能力,将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1]Lanspa M J,Jones B E,Brown S M,et al.Mortality and Disease Severity of Patients with Aspiration Pneumonia[J].J Hosp Med,2013,8(2):83-90.

[2]李爱东,黄宗青,肖剑伟,等.老年脑梗死隐性误吸的高危因素临床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3):449-451.

[3]吕 芬,高 原,李 霞,等.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脑卒中后预防误吸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1):33-36.

[4]Omari T I,Kritas S,Cock C,et al.Swallowing Dysfunction in Healthy Older People Wsing Hharyngeal Pressure-flow Analysis[J].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14,26(1):59-68.

[5]朱 霞,谢民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调查与实验研究,2013,51(13):6-7.

[6]温丽婷,胡毅平.重型颅脑损伤并误吸致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的手术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4):43-45.

[7]王 强,拜 钱.早期俯卧位对严重误吸性肺损伤死亡率的影响及可能机理[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4):639-641.

[8]马月利,张黎明,祝勤雅,等.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应用于高龄患者吞咽功能评估的信效度研究[J].护理学报,2012,19(3A):65-67.

Knowledge of Aspiration Risk Assessment of Nurses in Respiratory Department

ZHONG Ci-fang1,LIU Zhi-qin1,OU Yan-yun2,LIN Hai-ni1,ZHANG Yu-ling3
(1.Dept.of Respiration,Zhuhai People’s Hospital,Zhuhai 519000,China;2.Dept.of Respiration,The 4th People’s Hospital of Nanhai District of Foshan,Foshan 528000,China;3.Dept.of Respiration,People’s Hospital of Lufeng,Lufeng 5165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spiration risk assessment of nurses in respiratory department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guidelines and trainings to prevent aspiration.Methods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regarding current situation of aspiration risk assessment in respiratory department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103 nurses from the respiratory department.ResultsThe mean total score of aspiration knowledge of nurses in respiratory department was 15.58±4.63,and general information was of no apparent significance to score on aspiration knowledge of nurses(P>0.05);89.3%of the nurses didn’t conduct routine antiaspiration assessment clinically meanwhile 50.5%of the nurses never

aspiration knowledge trainings and 98.1%of nurses expected that relevant guidelines and trainings could be specially established and provided to prevent aspiration and 71.8%of nurses expected that special trainings for aspiration could be conducted by relevant academic organizations and standardized trainings could be carried out within hospitals.ConclusionNurses in respiratory department present inadequate awareness in aspiration risk assessment and insufficient knowledge on methods for aspiration risk assessment, and it is necessary to formulate and strengthen conventional nursing practices and trainings on aspiration in respiratory department.

respiratory department;nurse;aspiration;risk assessment

R192.6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13.032

2015-04-22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立项课题(A2013694)

钟慈芳(1977-),女,广东兴宁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

吴艳妮]

猜你喜欢

呼吸科护士评估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风雨中逆行的抗“疫”巾帼战士——记呼吸科副主任张磊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王昌惠简介
评估依据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