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尔斯《行寸斋词抄》述论

2015-12-18郑继猛

安康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词作尔斯词人

郑继猛

(安康学院 中文系;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

田尔斯,男,1941年9月生,陕西长安人。1963年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11年。1974年转入文化界,一直负责编辑文艺刊物,曾任安康市文艺创作研究室副主任、《汉江文艺》主编等职,主要从事文艺评论工作。在竭心尽力辅导地方群众性文学创作之余,撰写并发表评论文稿35万余字,涉笔文学、戏剧、书法、美术各领域,强调作品多重矛盾的辩证统一,以求得深层艺术趣味。有诗词集《行寸斋词抄》 出版[1]。

一、写入新时五色笺

田尔斯先生的读书学习时期,正是新中国成立的大好年代。这个时期,激情饱满,团结向上,思想宏远,年轻人、有理想、有抱负、有热情,对未来充满信心,接受着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的浪漫主义教育。因此,田先生一生激情饱满,充满热情,对于国家的建设成就充满喜悦与欢欣,在他的词作里记录了时代的巨大进步与人民的幸福生活。

《行寸斋》词第一部分《长安赋》既是作者对故乡的讴歌,更是对新时代社会大发展的热情颂赞。词作中洋溢着激情,处处都是喜悦。

《东风齐着力》:

历史名都,女墙高耸,纵目西安,高新景城,十万玉楼连。高架长桥畅绕,车飞驶、一路花园。明窗内、才情竞涌,电子高端。

大智创奇观,红日出,地平线上流丹。山川沃野、富丽在今天。百代兴邦志士,翩翩梦、俱现身边。嗟秦岭、苍苍一脉,浩气婉蜒。[2]

上片写景极力铺叙古城新貌,随着作者的笔锋,读者可见外面一闪而过的高楼、高架桥、花园等新景,而车内也是高科技的影像设备,虽然浮光掠影,但人文景观奇特,表现了词人对于新时代、新变化、社会进步的热情颂赞;下片借景抒情,讴歌这个时代实现了“百代兴邦志士”的美好愿望,字里行间都是欣喜,也给读者带来了新奇的激动。

《渔家傲》:

近世百年风雨路,几番翘企几番怃。掩泣华人桴海苦,商贸埠,却难共做公平主。

风扫残云千里雾,红旗漫卷三春澍。国富扬眉将气吐,烟花布,寰球结友吟清赋。[2]

作者上片写新中国成立之前,外国不平等条约对我国的危害,华商背井离乡的苦难,流露出满腔的忧愤;下片则写新中国改天换地独立之后,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烟花布”,以点带面,象征对外贸易的旺盛。词作通过今昔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于国家独立,商贸和平往来的颂赞。全词流畅和谐,读来令人喜悦。

《行寸斋词抄》中的很多词都是作者“江山有待才人笔,写入新时五色笺”创作理念的具体表现。《长安赋》写了长安故乡的巨变——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高新科技产业园以及农村富裕的日常生活,体现了词作表现时代、讴歌时代的积极要求。《文献通考》评价柳永的词“承平气象,形容曲尽”[3],田尔斯先生的词作可谓抓住了这个精神要领。

二、人间万事尽关心

社会是复杂的,在社会积极进步的时候,还有一些不合理的东西,还有一些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东西,一些社会的阴暗面。田尔斯是个热心肠的人,是个嫉恶如仇的有责任心的词人。因此,他关注社会的不公正,为底层老百姓呐喊。在其词作里,读者可见词人的愤怒、焦灼、激烈的批评甚或是严厉的诅咒。

2007年5月11日,词人写了两首《渔家傲》。

其一:

雾掩山花多少户,打工出外求家富。城市楼厅温暖脯。贫妇伫,男人一去无归路。

地下煤窑吞血骨,难寻矿主逃离步。国富欢歌丹凤翥。飞泪注,山间白屋空无主。

其二:

多有英雄雕像竖,少逢巧为煤工塑。我劝大师挥凿斧。窑口处,留尊矿难睁双目。

一览金城工厂布,无煤怎想神州富。当记下层生命苦。荒草哭,谁人又献兰香炷。[2]

据统计,2007年1月到7月10号之间,全国共发生煤矿矿难87次,死伤人数150余人[4]。而在词人写作这两阙词的时候,正好发生了一起煤矿矿难。《渔家傲》第一首上片首句写深山农民为了致富,远走外地打工劳作的现实。有了这些农民工的付出,才有城市的繁华与市民家庭的幸福安康,但谁知在穷乡僻壤的山乡,家里留守的妇女在苦苦等待自家的男人,而此时的男人却因为矿难阴阳相隔了?下片三韵,写了三个不同侧面:一是矿难之后,煤老板逃跑,不管矿工死活,一是国家的繁华与欢歌笑语,一是词人自己的老泪纵横和对死难者的同情。在看似不统一的层次里,却有着高度的统一。这就是词人对国家的期望,期望国家能够加强制度建设,更多地关心底层百姓。词人在上下片之间插入了“城市楼厅温暖脯”“国富欢歌丹凤翥”两句,有很强的言外之意和强烈的对比效果。其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保证不了多数百姓的利益,这与我们奋斗的理想社会是多么的背道而驰呀!《渔家傲》第二首上片直抒胸臆,大声呐喊呼吁艺术家们要为煤矿工人树立塑像,而且要树立矿难受害者那怒睁双目的悲惨形象,用以警醒世人。下片先写矿工对于国家的巨大贡献,接着劝说世人要记住矿工们的苦难。发人深思的反诘句中带着无限的哀伤与同情。这两首词显得忠厚婉转,于批评责难中尚留有一些余地,符合婉转劝谏的传统。

而在《凄凉犯》中词人简直是出离愤怒了:

报载,山西洪洞县曹生村黑砖窑事件。

山西地面,阳光下,谁遮黑恶砖场?黑窑老板,支书护后,有人挥棒。奴工泪淌,似囚锁身狼狗晃。有谁逃,飞来乱棍,残废命身丧。

如此惊心魄,竟现今时,怎堪回想。远乡警察,失悲心、帽徽何亮。又是钱权,结成一方乡霸网,且听听,举国斥责,卷激浪。[2]

该词题序清晰地记录着词作谴责的对象。词作上片前三句大声质问,谁胆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此胆大猖獗,违法乱纪?原来是黑窑老板,横行一方的地方村支书,这些人狼狈为奸,残害奴工。奴工若想逃跑,必招致棍棒殴打,致残丧命。这使人不禁要问,当今社会怎么会发生如此恶劣的事件?怎能让人相信?下片指斥当地警察被地方势力金钱收买,与地方黑恶势力沆瀣一气,如何面对他们头顶上的国徽?好在媒体报道出来,引来全国的一片声讨。

在《行寸斋词抄》中,这类关心民瘼,指斥时非,怒斥丑类的词作比比皆是。比如《金明池·享乐人群》批评人类无休止地开发大自然的行为等。

三、凭词自审胸襟第

田尔斯为人坦率,心胸宽广,人格独立。评论时事,该歌颂的就歌颂,该批判的就批判,不一味附和他人。与人交往,真诚相待;对待师长,谦逊好学,敬重有加;同辈相交,推心置腹,不忌讳隐瞒自己的意见;对待晚辈后生,则极尽提携培养之热心。日常生活,简朴平和,不求奢华。内心宁静,透彻世相,表现出不随波逐浪的旷达情怀。所有这些,都在其词集中毫无遮掩地表现出来。正如作者所说,“现世生身无尽意,惟执笔,凭词自审胸襟第”。

看破世相,内心宁静,这是一种人生的哲学境界,表现在实际的事务中就是旷达的生活态度。如《鹊桥仙》:

前山儿热,后山儿冷,一路行程际遇。几时地理且非常,更何况人生远旅。

才逢着顺,又来了逆,莫道初筹失序。心随江水过云峰,冷眼望狂风暴雨。[2]

这首词上片以“前山”“后山”冷热的不同,形象地说明旅途中的不同遭遇,由此联想到了人生起伏,“远旅”双关,化实景为情思,给读者以启发。下片以生活境遇的“逆顺”遥接上片的“冷热”,复现作者的感慨,感叹人生的祸福相依。结尾一韵,点明主题,表现出作者的旷达情怀,是一种经历世事后的解脱。其他如《小重山·捡酸枣》:“酸甜里,得失总想通。”在小小的活动中,流露出哲理性的思辨,令人回味无穷。

日常起居规律,老有所乐,时时喜悦,这是人生不外求的自足。如田尔斯在其词《月下笛》中写道:

五点萌声,临街有动,下床起身。炉开盖启,漱洗揩尘清洁。扫零渣、托净客厅,泡茶静坐藤旧椅。脑中浮活影,云蒸千绪,又催诗笔。

天天平淡淡,奇妙在晨间,纸端成绮。新词丽句,闪动如鱼嬉戏。守平常、一声健康,是贫是富无所异。暮年心、笔走千山,不负生长地。[2]

这首词平和安静,清晨早早起床,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内外清洁,洒扫一新。词人心里充满了喜悦,自然心绪浮动,诗思联翩。下片承上意脉,写日日规律的生活看似平淡无奇,但这就是幸福祥和,词人体验到了平常中的这种美感。多数人在尘世中到处寻找刺激,却往往不知道真正的幸福感就在这日日平平淡淡的时光里,只有自然旷达的人才能感受到,说得出。

词人的大自在随处可见。《小重山》:“应多虑,莫笑乐来迟。”《浣溪沙》:“赋得人生磨难史,心窗未闭向霄斓。且听踏踏马驰前。”这些词都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其他词作还有对师友作品的鉴赏,有对安康文化名人的品评,有对下一代的教诲,这里不一一细论。

四、劝君多润色,好诗存

田尔斯学词师从吴丈蜀,填词主张依谱,讲究词的格律平仄,不主张随意性的自度曲。因此,他特别强调填词的严谨态度,要求多“润色”,多推敲。这也形成了他词作的内在的美感。

首先是词调、词情协和。龙沐勋说:“词本倚声而作,则词中所表之情,必与曲中所表之情相应。”[5]《行寸斋词抄》录词350首,用词调110种。词的情感趋向与词调吻合,如《凄凉犯》词调。据《钦定词谱》,白石词自序曰:“合肥巷陌皆种柳,秋风夕起,骚骚然。余客居,阖户时,闻马嘶,出城,四顾则荒烟野草,不胜凄黯,乃著此解。琴有《凄凉调》假以为名。”[6]调情与内容切合,表现了词人对那些祸害社会的丑类的愤怒和对加强社会治理的期盼。《六州歌头·2008年汶川地震》原作本为激昂之调,韵脚密,节奏快,宜于抒写令人慷慨激动的家国大事。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之后,词人写了这首词。

《六州歌头·2008年汶川地震》:

午休突发,地震汶川残。楼塌散,伤殒惨。雨绵绵,夜寒寒,石滚交通断。哀声喊,都江堰,绵竹颤,绵阳喘,北川煎。中小学生,千百荒墟掩,隔断人间。时间生命贵,抢救勇争先。一秒生还,迫身前。

救灾迎战,中央唤。来快点,莫迟延。军队赶,医护撵,路逢磬,步翻山。总理追时险,巡一线,夜无眠。多调遣,安饥面,送衣衫,众志成城,抗震平天变。举国支援,引寰球潮动,献物又捐钱,共度难关。[2]

词上片连用“残、散、惨、绵、寒、断、喊、堰、颤、喘、煎、掩、间、先、还、前”,写大地震突发后的各种惨象,节奏紧蹙,感情焦灼。下片连用“战、唤、点、延、赶、撵、山、险、线、眠、遣、面、衫、变、援、钱、关”作为韵脚,依旧节奏强劲,书写内容变为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紧急行动。全词读起来激荡感慨,得益于词调与词情的完美配合。

其次是意象的当代性。《行寸斋词抄》中的词较少使用古代的典故词语。词作的意象群都是当下的生活,富有时代气息。例如城市新貌、科技创新、高速路、电视、报纸、奥运会等,这些意象的使用,具有写实特征。

五、结语

《行寸斋词抄》注意使用新词汇、新意象,赋予词作积极反映社会进步、关心百姓生活、关注社会问题、表现个人情趣爱好的新内容,表现出词这种文体与时俱进的特征,能够鼓励新学词的人利用当代的语言词汇,书写当代的事务与情感。《行寸斋词抄》的时代写实精神、社会责任意识、淡定平和心境以及对词学艺术的不懈追求,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当然,《行寸斋词抄》也有不足之处。如题材上尚有未涉及的地方,这主要与词人的生活范围与时代有关;也有选调不精,望文生义之处。如《人月圆·秦人每到中秋节》,据《钦定日下旧闻考》载:“原先公在燕山,赴北人张总侍御家集,出侍儿佐酒。中有一人,意状摧抑可怜,叩其故,乃宣和殿小宫姬也。坐客翰林直学士吴激作词云:‘南朝千古伤心地,还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入人家。恍然在遇,天姿胜雪,宫鬓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词名《人月圆》,闻者挥涕。”[7]原调声情悲凉凄清,这里用作欢喜团圆,则为不妥。当然,这些都是词的当代化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可以说是白璧微瑕。

猜你喜欢

词作尔斯词人
詹姆斯·李·拜尔斯:完美时刻
词人的职业
库尔斯克会战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浅议李清照词风格的变化与时代的关系
林逋梅妻鹤子
最有型的擀面杖
一切
词人的风骨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