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改增”政策背景下如何进行施工企业财务管理

2015-12-17尹建富

财会学习 2015年18期
关键词:进项税负发票

文/尹建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税收体制已经逐渐不适应发展需求,在这一背景之下,国家加快了税收体制改革步伐,营改增也逐渐以热点词汇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建筑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关联行业广泛,是税制改革的重点对象。对施工企业来说,营改增的实施不仅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一、营改增政策概述

国家财政部与国税局在2011年下发了财税[2011]110号文件,决定2012年起在上海首先开展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2012年7月,国家决定继续扩大试点范围,由上海市扩大至广东、浙江、福建、深圳等10个省级单位,并在此后继续扩大试点地区。110号文件中,虽然暂时没有将建筑业划入营改增范围内,但是,文件中明确规定,建筑业将实施营改增,且营改增之后的施工企业适用税率与交通运输业一样,为11%。营改增的实施,虽然在理论上能够降低企业税负,但是在施工企业当前粗放式管理下,由于存在许多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项目,极可能导致税负增加,为施工企业带来强大的税收压力。

二、营改增对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有利影响

(一)有利于避免重复征税

按照过去税收体制要求,施工企业应当按照计价收入的3%向国家缴交营业税,而在施工企业的项目作业中,各类原材料及设备在购买环节已经缴纳了增值税,体现在施工企业的成本费用中,这部分费用无法抵扣。在营改增之后,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同时,营改增也为工程分包重复征税提供了解决方案。按照营业税征收方案,在多单位联合投标方式之下,如果企业不具备分包合同,那么纳税总额就无法实现抵扣,营改增后,施工企业纳税总额为销项与进项税之间的差,这就会为企业减少税负带来契机。

(二)有利于施工企业生产方式升级

施工企业属建筑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成本占比极大,技术含量普遍不高,在劳动力成本上涨的经济形势之下,施工企业的发展已经受到了限制。营改增之后,虽然在劳动力成本方面依然无法抵扣,但营改增政策的优惠项对施工企业更新固定资产及设备起到了明显的激励作用,能够促进施工企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提高施工企业竞争力,为企业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做出努力。

(三)有利于施工企业管理水平提升

营改增之后,施工企业应税额与抵扣项关联性大大加强,组织结构、采购管理、业务模式、凭据管理等方面要求显著提高,对施工企业进行倒逼,这就会促使施工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强化内部管理,从而获得更多的进项税抵扣及销项税额,实现税负成本减压。

三、营改增为施工企业带来的挑战

(一)可能增加施工企业税负

理论上看,施工企业在营改增之后会实现税负降低,但是,营改增目标为结构性减税,并不代表全面减税,决定施工企业税负高低的因素是销项税转移能力及进项税获取能力,从这两个方面看,施工企业压力还是很大。以销项税为例,施工企业销项税转移压力极大。目前,我国施工企业整体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之下,多数企业并不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上游企业地位强势,向上进行税负转移根本无法实现。同时,目前国家在进行工程项目预算时,并不将工程项目预算以增值税为基础进行考虑,转移难度尤为明显。在进项税抵扣方面,由于市场及企业管理原因,施工企业项目作业中存在大量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的成本费用,如零星材料、机械使用费等,无法实现抵扣。因此,营改增可能为施工企业带来更强的税负压力。

(二)对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完全竞争模式中,施工企业只能取得正常利润,税负增加会直接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在盈利水平普遍不强的环境中,施工企业盈利水平会进一步下降,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之下亏损风险极高,威胁企业生存。此外,施工企业前期投资较大,工程款回笼周期长,而营业税属即期负债,这就会为施工企业带来现金流压力,可能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三)提高施工企业涉税项目管理难度及成本

施工企业业务地域范围广阔且分散,流动性也强,管理上一般选择具体项目的部门管理方式。营改增之后,就地申报与汇总申报两种纳税方案存在明显的差异,若企业采用就地申报,很可能造成税额抵扣不对应,会计处理极为复杂。若企业采用汇总申报,会计工作量会变大,因此,营改增之后,施工企业涉税项目管理难度及成本会明显提高。

四、营改增背景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应对措施

(一)确定纳税主体

营改增后,纳税主体变为独立核算且进行工商注册的分公司。目前,多数施工企业管理模式为大区域管理,各分公司并不进行实际的工商注册,同时,施工一线通常设置的是施工项目部,不具备法人资格,又不适合设过多分公司。因此,施工企业应将分公司进行法人注册,考虑子分公司下属各项目部如何统一在具有法人资格的子分公司统一纳税。

(二)变更相关制度流程

营改增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各项制度都以营业税为基础,在营改增之后,企业应对制度流程进行相应变化。虽然,目前营改增还未真正在建筑行业开展,但企业必须为制度调整做好充足准备。首先,要对《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办法》进行适当调整,在办法中增加增值税发票管理、税金承担等内容,调整资金预扣、材料款项支付、成本支付账务处理等方面管理内容;第二,要调整《目标责任书》规范;第三,变更财务信息化处理方案;第四,制定《项目增值税管理办法》;第五,调整会计核算;第六,调整项目预算办法。

(三)建立相应台账

由于施工企业增值税缴纳为分公司注册地,并非工程所在地,增值税总额并非各项目税负总和,包含多地、多项目申报,多工程互相抵扣。因此,施工企业项目核算必须由工程项目部承担,必须建立项目相应进项、销项税台账,从而实现企业税负确认,切实落实经济责任。

(四)投招标

营改增之后,发票管理、财务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税负,各类施工企业的税负也存在很大不同,若企业存在发票管理混乱、财务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会大幅提高企业税负,削弱企业竞争优势。因此,在投招标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当充分重视营改增的影响,可在投招标中明确自身管理优势,适当上浮工程造价。此外,营改增实施后企业投招标造价计算规则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施工企业应当对造价方面提前进行研究。

(五)合同管理

营改增对施工企业影响较大,会强化业主与施工企业的联系,而项目合同是企业与业主之间经济、责任关系的法律体现。因此,在合同管理上,施工企业必须予以重视。首先,对于合同内容,企业应明确自身缴纳地位,不得将税收交由甲方代缴。第二,甲供材料方面,企业必须避免发票直接开予甲方,而应由材料供应方开给施工方。第三,发票条款及管理上,企业必须明确各方责任及发票开具时间、类型等。

(六)材料采购

材料采购将直接影响企业进项税抵扣及销项税获得。材料采购方面,施工企业应当着重注视甲供材料、钢材水泥材料、商品混凝土材料、砂石及辅助材料、设备等方面的管理。避免假发票、无发票、租赁发票流失等,建议采取集中采购、集中运输、甲供材料、甲指乙供等关键性材料采购方式,从而实现进项税抵扣及销项税获得。

(七)特殊考虑

目前,营改增尚未真正开展,但其开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由于施工企业生产周期较长,因此,建议施工企业在税制改革尚未开启时尽可能提前将营业税发票开足,将材料费发票开具尽量延后,以抓住营改增机遇,避免损失。此外,根据上海、北京试点经验,大部分试点都会采取一定优惠政策,而大部分企业都不了解营改增优惠政策,没有获得税负增加后财政补助,所以,施工企业应当充分、及时了解相关政策,以获得优惠或补助。

五、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税制改革正不断深入,营改增已经成为税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施工企业应当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对试点地区进行研究以获得经验,对自身管理、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预调以适应改革,对未来发展及风险进行判断以实现持续发展。

[1]邓忠良.营改增背景下施工企业财务与税收管理探讨[J].会计师,2014,10:56-57.

[2]傅多.“营改增”对建筑企业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4.

[3]许雯霞.“营改增”给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340.

[4]陈科.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面临问题及应对措施[J].当代会计,2015,06:63-64.

猜你喜欢

进项税负发票
不动产一次性抵扣的增值税新政
浅谈增值税进项管理
“营改增”条件下建筑企业如何降低税负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采购发票系统:全流程电子化实现
安倍内阁又爆新丑闻 前文科相收逾200万违法献金
衡量一个国家税负轻重不能光看数字
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启用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
7.进项票滞留应当补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