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科技创新政策发展演进研究

2015-12-17刘赞扬刘晶晶

关键词:创新型安徽安徽省

刘赞扬, 刘晶晶

(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11)

安徽省科技创新政策发展演进研究

刘赞扬, 刘晶晶

(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11)

科技创新离不开政府公共政策的支持.为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安徽创新型省份建设,总结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科技创新政策发展的演进历程及实施成效,首次提出“贯彻落实、探索突破、创新试点”三个阶段划分法,并对进一步改革完善安徽省科技创新政策提出了具体建议.

科技创新;政策;发展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6年全国自主创新大会召开后,以及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安徽省充分利用大好的发展机遇,一大批自主创新政策密集出台并实施,以合芜蚌试验区创新试点政策先行先试为代表的具有安徽自身特色的创新政策积极实施并取得明显成效.基于此,全面总结研究安徽从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创新政策发展的演进历程和实施效果,开展政策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有助进一步明确安徽省科技创新政策发展的脉络和方向,也为今后制定和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促进政策有效落地转化等奠定基础.

1 科技创新政策的概念与内涵

科技创新政策是一个综合性高、时代感强的概念,目前在学术界尚难进行统一的定义和界定.本文研究的科技创新政策,即国内外专家学者所指的有关科技方面的创新政策.

在国外,英国著名学者罗斯韦尔认为,创新政策是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的结合.法国学者高丁认为,创新政策应包括支持创新者、技术文化和减少创新障碍等子框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的科技委员也提出,发展创新政策的目的是要“把科技创新与政府其他政策,特别是经济、社会和产业政策,包括能源、教育和人力资源政策形成一个整体”.

在我国,罗伟等的定义与OECD的定义基本相同,他们认为与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紧密相关,将其看成是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能源、教育和人力资源政策,而将科技政策与工业政策中有关推动创新的部分作为创新政策的核心.

综上所述,研究认为,科技创新政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新政策涉及许多不同的政策领域,覆盖原有的一些政策体系,如科技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等,而不仅仅局限在某个原有的政策体系之内;二是创新政策不是某些单项政策的简单相加,而是各种相关政策的有机整合;三是创新政策包括了以技术创新活动为对象的所有相关政策措施.

2 安徽省科技创新政策发展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发展方针政策,先后提出“向科学进军”口号,大力实施“科教兴皖”战略,作出建设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战略部署.总体来看,安徽省科技政策创新发展的演进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

2.1 贯彻落实阶段(1977年-1992年)

1977年,安徽省委召开“向科学进军大会”,这标志着安徽科技发展的春天到来.这一阶段,安徽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科技政策,主要特点和成效有以下三个方面.

2.1.1 出台6项重大决定,全面恢复或重新组建科技管理和科研机构

1977年9月23日,安徽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通知》精神,作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恢复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等6项有关科技工作的重大决定.同年11月,又批准恢复全省各级科协及所属社团、科普组织[1].自此以后,省科委、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等一批科技管理和研究机构相继恢复或重新组建.

2.1.2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壮大科技人才队伍

1978年,安徽省开始调整知识分子政策,注重发挥知识分子专长,全省6300多名大学生中有85%的工作进行了调整.1979年4月,安徽省颁发了关于农业科学技术干部使用和待遇的7条规定.1980年,省委又作出发掘人才、解决用非所学,大胆提拔科技人员到领导岗位以及提高科技人员政治、生活待遇等12条政策规定.1983年4月又再次提出了7条政策措施,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待遇[2].这些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实施,充分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逐步壮大了科技人才队伍,为促进安徽科技发展积蓄了原始力量.

2.1.3 不断调整科技发展目标,重心逐步转移为经济建设服务

1981年初,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工作基本方针指引下,安徽省对科技发展目标进行了影响深远的重大调整.1980年,安徽省委转发了省科委《关于国民经济调整期间科技工作部署的报告》.1985年初,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入到有领导、有组织的全面实施阶段,全省各级政府注意抓科技部门与经济部门的协调,抓经济部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协作,在安排、组织科研课题和攻关项目上,出台了大量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3].

总体来看,这一阶段安徽省科技工作重大举措和有关政策的出台实施,重点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文件精神,全面恢复科技体系,使科技工作步入正常发展轨道.与此同时,安徽省委省政府明确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科技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得以确立,为科技政策指导全省科技发展、服务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探索突破阶段(1992年-2005年)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的发表,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不断强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安徽省在科技政策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突破,提出实施“科教兴皖”战略,作出建设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决策,有力地推动了安徽科技事业再上新台阶.这一阶段,安徽科技政策主要特点和成效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2.1 开始制定科技法律法规,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

1992年6月,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皖发〔1992〕15号).1994年、1995年连续两次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大会,进一步作出《关于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决定》(皖发〔1994〕12号),制定《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皖发〔1996〕2号)[4].省人大常委会也相继颁发《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1994年安徽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安徽省技术市场管理条例》(1995年安徽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和《安徽省专利保护条例》(1998年安徽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同时,重点围绕科技管理工作、省属科研院所体制改革、中央驻皖科研单位科技产业化和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等,出台了《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200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136号)、《关于深化省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01〕98号)、《关于促进中央驻皖科研单位科技产业化工作意见》(皖政办〔2003〕30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意见》(皖办发〔2003〕22号)等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

2.2.2 作出“科教兴皖”战略部署,增强综合实力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1996年,安徽省委六届二次会议正式提出“科教兴皖”战略,进一步明确“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原则,科技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后,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政府科技机构、产业研究部门和高等院校之间分工明确、良性互动的新型科技体制逐步形成[5].在“科教兴皖”战略实施推动下,“十五”期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年均增长达27%;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年均增长35%,涌现出江淮、奇瑞等一批坚持自主创新的骨干企业.安徽省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显现.

2.2.3 启动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探索建立安徽区域创新体系

2004年11月,合肥市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2005年8月,合肥市召开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动员大会,全面部署试点市各项工作.9月,中共合肥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工作方案》(合发〔2005〕18号)[6].在推进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中,合肥市在科技创新能力、基础环境、人才队伍建设和简化行政效能等方面不断探索政策突破,完善科技工作体制机制,营造了科技发展良好的宏观环境,标志安徽区域创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合肥市带动下,全省科技创新由“点”向“面”拓展加快,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在不同领域形成了自身特色,为探索中部崛起新路径进行了有益尝试和实践[7].

总体来看,这一阶段安徽省结合本地实际和产业发展需求,出台了一些带有探索突破性的科技政策,在对依靠科技支撑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探索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今后政策完善和体系构建积累了经验.通过 “科教兴皖”战略的实施和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辐射带动,全省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科技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彰显.

2.3 创新试点阶段(2006年-至今)

2006年,全国自主创新大会召开,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国家有关部委出台多项实施细则,多方面激励自主创新.在此背景下,安徽省在前期政策创新探索突破的基础上,高密度、高频率出台了一系列可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创新试点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3.1 制定出台《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展望》和配套实施意见等,部署建设创新型安徽

2006年4月,安徽省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省委省政府作出“走创新型崛起之路,建设创新型安徽”的战略部署,印发《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展望》(皖政〔2006〕31号)(下简称《规划纲要》).随后,省委省政府又出台《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皖发〔2006〕8号)(下简称《实施意见》).《规划纲要》和《实施意见》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安徽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基本要求及保障措施等,对推进全省科技事业发展、促进安徽奋力崛起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社会弘扬创新精神,营造人人关心创新、鼓励创新、尊重创新和保护创新的浓厚氛围中,全省科技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科技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科技投入大幅增加,自主创新成果、创新先进典型不断涌现[8].同年,安徽省继续推进合肥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市建设,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工作的若干意见》(皖发〔2006〕13号),在下放管理权限、设立专项资金、引导高新区“二次创业”等方面予以支持.在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的带动下,全省科技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以合肥为龙头的安徽区域创新格局初显雏形[6].

2.3.2 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试点实施一系列创新政策

2008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在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指示精神和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印发了《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施意见(试行)》(皖发〔2008〕17号)(下简称“17号文”)和《关于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皖发〔2008〕18号)(下简称“18号文”)[9].17号、18号文中提出了进一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切实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和金融支持、激励创新创业人才发挥更大作用等具体政策措施,专项政策文件如《关于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人才特区的意见》(皖发〔2012〕7号)等创新试点政策随之也陆续出台,以合肥、芜湖、蚌埠三市为核心的区域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在国家政策层面,进入国家“3+1”试验示范序列,被赋予先行先试权利,如参照中关村开展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等.在省级政策层面,安徽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可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创新试点政策,如2011年省政府下发《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皖政〔2011〕100号),省财政厅、科技厅、地税局、国资委、工商局等部门相续或联合出台7个相关配套实施细则,形成了“1+7”政策体系框架,为合芜蚌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保驾护航[10].合芜蚌三市也相继出台了推进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实施办法等配套政策.试验区通过体制机制的突破,探索了依靠自主创新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成为中西部乃至全国创新型人才、企业和产业高地[11].

2.3.3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完善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全面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政策体系

2012年以来,安徽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推进创新型安徽建设.自2009年安徽成为第一批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后,安徽省制定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皖政〔2010〕8号),全省自主创新工作进入国家层面进行布局.2012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皖发〔2012〕20号),提出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产学研用一体建设和加快合芜蚌试验区建设带动全省科技创新等八方面大力加快建设具有安徽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2013年11月,科技部致函安徽省政府,原则同意《安徽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方案》.2014年2月,安徽省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安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会议正式印发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皖发〔2014〕4号)和《安徽省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实施细则(试行)》等6个配套文件.省委省政府共拿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创新型试点省建设,目标是率先建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创新型省份,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0%.这一系列政策举措是目前安徽创新政策试点的最新成果,必将更强劲地推动创新型安徽建设.

总体来看,这一阶段安徽省在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部署的引导下,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核心位置,突出安徽科技创新自身特色,重点围绕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创新型安徽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创新试点政策,并形成配套体系,逐年增加“真金白银”投入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技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显示,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由2011年全国第15位跃居2012年第9位、中部第1位.

3 进一步改革完善安徽省科技创新政策的几点建议

3.1 优化政策顶层设计

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型安徽建设,统筹全局,优化政策顶层设计,把握政策体系框架和发展方向,加强政策影响和成效研判,充分发挥省级政策顶层设计对地市政策出台的纲领性、指导性作用.同时,在政策落地转化实践中建立信息反馈长效机制,不断优化政策顶层设计,形成政策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态势.

3.2 改革完善政策体系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密结合安徽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新形势,加强政策预研,强化研究实证导向,通过对安徽省和国内外自主创新现状及相关政策进行深度解读、对比分析,不断完善安徽省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当前,重点要总结各种创新政策试行经验,修订完善配套政策和拓展范围,进一步研究设计针对深化科技计划经费管理改革的具体政策,重点推进创新资源集聚平台、科技报告制度、创新调查制度和科技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等相关政策创新研究.

3.3 加强政策评估研究

政策评估对检验政策质量,决策政策前途,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政策完整的生命周期包括方案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效果评估.建立科技创新政策全流程评估制度,对事前政策方案、事中政策实施情况、事后政策效果开展全方位评估,及时修订政策,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确保政策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应着力加强政策全流程专业化评估,建立健全政策评估体系和工作机制,重视专业评估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探索科学的评估理论、方法和技术,强化评估结果多维度运用,提高政策评估透明度.

[1] 安徽科技发展60年历程[DB/OL].[2009-10-13]. http://www.most.gov.cn/ztzl/kjzg60/dfkj60/ah/hhlc/200910/t20091013_73613.htm.

[2] 丁玉玺.安徽科技发展30年回顾[J].中国集体经济,2008,(22):163-164.

[3]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宣传中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安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安徽科技事业发展纪实[J].安徽科技,2008,(2):10-14.

[4] 巨变60年——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徽纪程[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408-409.

[5] 杨克泉,吕立伟,李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变迁及未来取向[J].经济纵横,2008,(10):49-52.

[6] 陈泰,赵凤.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发展模式、经验与建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4):404-408.

[7] 汪永安.科技创新:引领跨越发展[N].安徽日报,2008-6-12(A1).

[8] 本刊编辑部.自主创新——安徽崛起的强大引擎[J].安徽科技,2008,(5):1-2.

[9] 傅少同.创新中成长的安徽自主品牌与中国梦[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4,(7):64-66.

[10] 点解“1+7”合芜蚌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体系框架[J].安徽科技,2011,(12):13-18.

[11] 朱志敏.美好安徽新兴产业人才高地在崛起[J].中国人才,2013,(12):26-29.

Research on Policy Development Process of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nhui

LIU Zan-yang, LIU Jing-jing

(Anhui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Hefei 230011,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support of the public policy. To facilit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assist Anhui with innovative province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studied and summarized the evolu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olicy of Anhui since reforming and opening-up, and defined the process as three stages which are implementation,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pilot division. Based on the study, it proposed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for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olicy develop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olicy; research on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10.14182/J.cnki.1001-2443.2015.05.019

2015-10-08

安徽省科技厅2013年度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302053082).

刘赞扬(1975-),男,汉族,安徽宿松人,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研究员,本科,研究方向:科技管理.

刘赞扬,刘晶晶.安徽省科技创新政策发展演进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8(5):506-510.

G301

A

1001-2443(2015)05-0506-05

猜你喜欢

创新型安徽安徽省
《安徽记事》
成长相册
DARPA:美国创新型机构成功实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种子田去杂保纯促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