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用白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保护

2015-12-17王学平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临沧677099云南省临翔区邦东乡政府云南临沧677099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8期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保护

曹 琦,王学平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临沧 677099;.云南省临翔区邦东乡政府,云南临沧 677099)



药用白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保护

曹 琦1,王学平2(1.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临沧 677099;2.云南省临翔区邦东乡政府,云南临沧 677099)

白芨为兰科植物白芨(Bletillasfriata(Thunb.)Reie-hb.f.)的干燥块茎,又名良姜、紫兰。因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名白芨。其药效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并在1963年以后被各版药典收载其中。其味苦、甘、涩,性平偏凉,归肺、胃、肝经。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用于治疗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等症[1]。茎中的白芨胶具延缓衰老、增稠、悬浮、保湿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中[2]。同时白芨的花期在3~5月,紫红色,形状奇特,是耐荫的观花地被植物,可做盆栽、插花材料供观赏。

白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野生白芨受到严重地滥采滥挖,产量和品质急剧下降,现已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因此加强对白芨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笔者选择云南临沧地区为研究基地,聘请有经验的药农深入山区进行实地调查,并在市场上直接购买白芨进行种植研究,了解和掌握白芨的生物学特性,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以期为白芨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白芨的生物学特性

1.1种类及分布世界上现有白芨属植物6种,分布于亚洲的缅甸北部经我国至日本。我国有4种,分别为白芨(B.striata(Thunb.)Rchbf)、华白芨(B.sinensis(Rolfe)schltr)、小白芨(B.formosana(Hayata)Schltr)、黄花白芨(B.ochraceaSchhr),该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冀、京、陕、甘、滇、苏、皖、浙、赣、闽、湘、川和黔等省[3-4]。

1.2形态特征白芨是多年生草本地生植物, 高20~50 cm。茎基部具膨大的假鳞茎,扁平,卵形或不规则圆筒形,直径约1 cm,具荸荠似的肉质环带,有粘性,生数条线状须根。叶2~6枚不等,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互生,全缘,具关节,基部的管状鞘环抱茎上。顶生总状花序,有花4~10朵,粉色、淡紫色、紫红、淡黄色或黄色。蒴果,长圆柱状,长3~4 cm,直径约1 cm,种子小,多数。花期4~6月,果期7~9月。

1.3生长习性与环境白芨属植物野生分布在丘陵和高山地区的山坡草丛、疏林及山谷阴湿处或沟谷岩石缝中[5]。喜温暖、阴凉湿润的环境。分布地区年平均气温18~20 ℃。最低日平均气温8~10 ℃,年降雨量1 100 mm以上,空气的相对湿度为70%~80%。生长发育要求肥沃、疏松且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活腐殖质壤土,稍耐寒,长江流域可露地越冬[3-4]。

2白芨的繁殖特性与栽培

2.1种子繁殖在种子繁殖中,由于白芨种子胚很小且无胚乳提供营养物质,在自然条件下繁殖非常困难。现代生物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广泛应用于白芨的种子繁殖中。选用细小的白芨种子,采用无菌播种和试管茎尖的组培技术,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品质优良且无病毒的种苗。采成熟而半裂开的蒴果,种子在基本成熟时胚的萌发率和成苗率最高,萌发期与成苗期最短;胚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在培养基中加入10%的椰子汁能提高萌发率与成苗率,加入1%的活性炭有利于试管苗的生长[6]。试管苗茎尖在MS培养基附加6-BA 0.5 mg/L和NAA 0.2 mg/L时增殖效果好;生根培养以1/2MS培养基附加NAA 0.5 mg/L效果最好,加上10%的香蕉汁有利于生根壮苗[6]。

2.2分株繁殖分株繁殖主要采用假鳞茎的块茎进行繁殖。在9~10月收获白芨时,选用当年生具有鳞茎和嫩芽的假鳞茎作种苗,现挖现栽。一般来讲,在人工栽培条件下,1个块茎能形成1~3个新块茎。在云南的一些地方,白芨被用来做盆栽,常选择透水透气好的腐殖土浅盆栽植。白芨在冬季进入完全休眠,这个阶段应停止浇水,只保持其假鳞茎不干缩即可。

2.3栽培

2.3.1选种。在白芨收获季节,即秋季的9~10月,选取当年生具有老杆和嫩芽的假鳞茎作种质,以根须发达、无病虫害、无采挖伤者为最好。

2.3.2选地和整地。白芨喜温暖、阴凉湿润的环境,故选择较为阴湿、排水良好、土壤较肥沃疏松的砂壤土、夹沙壤土地块。播种前先深翻土地,施足量的底肥,经过细致整地使土壤疏松、平整,以便栽种。

2.3.3定植。按株距15 cm×25 cm开穴,穴深10 cm左右,将带嫩芽的假鳞茎芽尖向上置于穴底,每穴放2个。栽植物后施适量农家肥,再盖少量腐殖质,后覆土填埋平即可。

2.3.4田间管理。

2.3.4.1松土除草。松土的主要作用是疏松表土,切断表层和底层土壤的毛细联系,以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的通透性、透气性和保水性。除草是要排除杂草和灌木对水、肥、气、热、光的竞争,避免草灌对白芨幼苗的危害。白芨的栽培地极易滋生杂草,在苗高4~5 cm时要进行松土和除草。松土除草要做到 “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梢;捡净杂草和石块;把锄松的土壤培到植株根部,并把锄下的杂草覆盖在种植点”。

2.3.4.2灌溉和施肥。灌溉和施肥的目的是改善土壤水分、营养状况,提高幼苗的成活率。白芨较为喜水,灌溉时一次性给予足量的水,让水分充分浸透土壤,之后可延长灌溉的间隔期。白芨的施肥以含尿和磷较高的人粪肥为主,采用穴肥和开沟施肥相结合的方法,施肥量在37 500 kg/hm2。

2.3.4.3病虫害防治。白芨较为常见的病害为块茎腐烂病、褐斑病等,虫害主要为蚜虫、地老虎等。病虫害防治主要以防为主。可在栽植区域周围洒下石灰,选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洒、90%敌百虫进行防虫。对于地老虎等可进行人工捕捉。

3保护对策

白芨是很少见的既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又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物种之一,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很广,且生长适应性非常强。掠夺式采挖使生长周期长、繁殖系数低的药用白芨资源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因此了解并掌握白芨的生物学特性,对保护白芨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几点保护对策,以期为药用白芨的保护和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3.1建立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园等,加强野生资源的保护原生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是保护野生药用白芨的主要方式。原生地保护指在野生白芨原生态环境中采取措施就地加以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药用植物园等。迁地保护,也称异地保护,是指将野生白芨迁出自然生长地,在与原生地环境条件相似的地区建立植物园和树木园等。

3.2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人工育种药用白芨的繁殖系数较低,且周期较长,使得白芨产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积极地开展人工育种对于解决药用白芨资源的短缺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生物技术如人工种子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的成功应用使人工育种呈现新的生机。特别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白芨的扩大再生产中。

3.3优化栽培技术,提高白芨产量和质量优良的栽培技术利于白芨的生长,可增强白芨的抗病虫害能力,是提高白芨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加大对白芨栽培技术的优化,建立白芨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以实现白芨的优质、丰产。

3.4其他方面包括政府应加大保护力度,对设置保护区和药用植物园的应加强规范化的管理;鼓励企业和农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建立白芨种植基地,实现白芨的产业化和集约化。

参考文献

[1] 李伟平,何良艳,丁志山.白及的应用及资源现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1):158-160.

[2] 邹娜,李意,连芳青.优良观赏药用地被植物——白芨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35(5):950-955.

[3] 陈心启,吉占和,郎楷永,等.中国植物志(第十七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9-52.

[4] 冉悬雄.现代中药栽培养殖与加工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350.

[5] 李中岳.药用植物——白芨[N].中国特产报,2002-06-24.

[6] 曾宋君,黄向力,陈之林,等.白芨的无菌播种和组织培养研究[J].中药材,2004,27(9):625-627.

摘要分析了药用白芨的种类、分布、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繁殖等生物学特性,为白芨资源的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并为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药用白芨;生物学特性;保护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sources Conservation of MedicinalRhizomaBletilla

CAO Qi1, WANG Xue-ping2(1. Lincang Teachers College, Lincang, Yunnan 677099; 2. Bangdong Township Government in Linxiang Region of Yunnan Province, Lincang, Yunnan 677099)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rom type, distributi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rowth habit and reproductive of Rhizoma Bletilla. It can provide practical an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for resources conversa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Rhizoma Bletilla;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onservation

收稿日期2015-05-05

作者简介曹琦(1987-),女,宁夏银川人,助理实验员,硕士,从事植物资源学、实验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S 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5)18-175-02

猜你喜欢

生物学特性保护
一株野生侧耳属菌株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
山楂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