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乎人文 化成教学

2015-12-16朱俊玲冯翠萍王晓闻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8期
关键词:饮食文化文化教学

朱俊玲 冯翠萍 王晓闻

摘要:目的: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篇章”——饮食文化的精髓渗透到《食品感官评价》的课程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修养。方法:结合许多与大学生成长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专业知识相关的小案例,与《食品感官评价》课程的教学有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观乎人文,化成教学”。结果:实施后,可大大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显著提高了教学的意义。结论:中国饮食文化与《食品感官评价》课程的教学相辅相成,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文化;饮食文化;食品感官评价;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031-02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统称。朱自清说过:“文化是比实用更有用的东西”。

文化,是一个古老的词语,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早期“文化”都被当作动词使用。从西方的词源来看,“文化”一词无论是德文“die Kultur”,还是英文“Culture”,都是源于拉丁文“Clurura”,原义为“土地耕耘和作物培育”。之后,古代西方人从认识自然转向认识自身,“Culture”一词的含义也发生了转变,融进了“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等内涵,最终主要用来指称人类精神领域。可见,文化的含义是从物质生产活动逐步引向精神生产活动的。在我国古代,“文化”的概念起码要上溯到东周时期,其解释最早出现于《周易·贲卦》:“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这里“文化”是“教化”的意思。

在梁启超尚未写成的《中国文化史目录》一书中,则列有28个几乎囊括中华民族生活全部内容的“篇”,其中便有一个独立的“饮食篇”。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食品感官评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了无数的点点滴滴。下面将进行简单介绍。

一、将励志精神和教学过程有机结合

大部分高校学生业余时间几乎完全用在上网娱乐、聊天和游戏上,平时受西方思潮和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严重,缺乏社科探索的理想和信念,只贪图一时的快乐和满足,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等。

针对这些现象,在学习味觉评价的时候,可以结合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讲授,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更好地体验“实践出真知”这一真理。从关于神农的传说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神农尝百草所经历的种种艰辛和危险。他翻山越岭,尝遍百草,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尝出了稻、麦、黍、稷、豆能够充饥,这就是后来的“五谷”;他尝出了各种能吃的蔬菜和水果,都一一做了记录;他也尝出了365种草药,为后人总结、整理而成了《神农本草经》。神农为了百姓从此不再忍饥挨饿,为了人民以后不再吃到有毒的植物,他挺身而出。这种精神振奋人心,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从而激发出正能量。

二、将传统文化和教学过程有机结合

不少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文、史、哲和艺术方面的知识较浅薄,很多大学生没有读过传统的文学名著。在《食品感官评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可以很好地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加深认知。

在讨论学习味觉、嗅觉和视觉的关系时,可以结合《随园食单》之色臭须知来讲授。“目与鼻,口之邻也,亦口之媒介也。嘉肴到目、到鼻,色臭便有不同。或净若秋云,或艳如琥珀,其芬芳之气亦扑鼻而来,不必齿决之,舌尝之,而后知其妙也。然求色不可用糖炒,求香不可用香料。一涉粉饰,便伤至味。”这一番话很好地解释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介绍茶叶评价时,引入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的宝塔诗《茶》。这首诗对茶的特点、加工、烹煮、饮用、功效作了高度概括,并提出“诗客”与“僧人”两种具有高等文化结构的特殊群体对品茶的精神感受,让同学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我国浓浓的传统文化韵味。

三、将科学文化和教学过程有机结合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理工科大学生潜心学习,参加各种社会培训,考取各种证书,却忽视了个人兴趣与身体素质。在《食品感官评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交流一些科学小知识和小贴士。

在《神农本草经》中有这样的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以荼而解之”。文中的“荼”是人们当时对茶的称呼。根据不同的季节喝不同的茶叶,使其“各尽其能”地在体内发挥作用,对身体极有好处。很多长寿老人都爱喝茶。河南省漯河市107岁的丁富妮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她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有人对她的饮茶方式表示不解,她解释说:“春天饮花茶,可以散发冬天积存在体内的寒气,促进人体阳气的产生;绿茶性味苦寒,夏天饮之可以消暑祛热,解毒止渴;青茶不冷不热,秋季饮之能消除体内余热,恢复津液;而红茶味甘性湿,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冬季饮之能助消化、补身体,使身体强壮。同学们在聆听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学习补充科学常识。

中国是人类饮食文化最为丰富的国家,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光辉结晶。中华饮食使中华民族得以生存、繁衍、发展,也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它和饮食生活的演进及衍生出的众多习惯与礼仪一起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的深厚蕴含和丰富前景。全社会的价值追求、生活日标,更多地倾向于对健康美食的追求。不管是家庭还是社会,面对的都是不缺食品,缺合适的食物,缺真正好的食品,更缺的是饮食文化。中华饮食几千年的积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沉淀于历史长河,又升华于现代社会,它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而《食品感官评价》课程以科学工艺手段为基础,辅以适当的传统饮食文化,由不同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传播发扬,可以很好地激发出学生对科学知识及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能显著地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秀娟,何慧,张俊.大学生通识课《食品感官评定》教学探究[J].科教文汇,2008,(04):23-24.

[2]章兢,何祖健.从知识育人到文化育人——整体论视野中的大学素质教育[J].高等教育,2008,29(04):9-13.

[3]史妍维,安丰勇.地方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4,(10):3-5.

[4]赵铮,张仙智.儒家文化对高校人才素质教育的影响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08):20-21.

Abstract:[Objective] Chinese traditional food culture was added into teaching of the course,food sensory evalu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enhance the cultur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Method] Some cases which included personal growth education,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were perfectly applied to the course of food sensory evaluation in order to teach with culture. [Result] After the method was carried out,the learning interest in the course of students was greatly excited firstly. Then,the memory and understanding related to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ere deepened,in addition,the effect of teaching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It was favorable for the cultur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at the course of food sensory evaluation was closely combined with Chinese food culture.

Key words:Culture,food culture,food sensory evaluation,teaching

猜你喜欢

饮食文化文化教学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习语中的中英两国饮食文化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