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院校与部队“共育”光电装备保障指挥人才机制的探索

2015-12-16陈玉丹华文深毛少娟胡志盛马鸣挺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8期
关键词:共育

陈玉丹 华文深 毛少娟 胡志盛 马鸣挺

摘要:为实现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从“共育”观念、模式、资源、合作细则四个方面探讨了基于院校与部队合力共育新型光电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的机制。

关键词:合力共育;光电装备;保障指挥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027-02

在新形势下实现强军目标,人才是关键,是强军之本、兴装之要,人才培养必须按照习近平主席“能打仗、打胜仗”的标准,向提高学员综合能力聚焦。院校与部队作为培养人才的两个基地,对部队人才队伍建设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光电装备作为武器系统的“眼睛”,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探索院校与部队合力共同培育即“共育”光电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的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解放思想,树立“共育”观念

“观念”是人们对事情主观与客观认识的系统化之集合体。人们会根据自身形成的观念进行各种活动,也就是说观念会影响人们的决策、计划、实践等活动。而院校与部队在人才的培养上,传统的“院校管训,部队管用”观念还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学用分离”的后果,也就是在院校所学的到部队用不上,而部队需要的院校又不培养,严重影响了部队光电装备保障指挥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我军微光、激光、红外等光电仪器和综合光电系统更新换代加快,种类和数量大增,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根据笔者代职期间的调查,由于基层部队光电维修保障指挥能力有限,致使光电装备的损坏率增加,严重影响光电装备战术技术性能的发挥,因此,培养紧跟部队装备发展、贴近岗位需求的新型光电装备保障指挥人才迫在眉睫。而院校培训和部队实践锻炼作为培养新型光电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的两个途径,在培养形式上却有很大的不同。比如院校培训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而部队实践锻炼则侧重实际能力的培养。这说明在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的培养上,院校与部队各有其优点,只有将院校教育和部队锻炼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为新型光电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机制和环境。

二、加强领导,保障“共育”人才质量

在联合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成立联合办学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所在院校院(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的成员由院校领导和部队分管训练的领导共同担任。双方领导要经常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光电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的教学进度和培养进度,及时研究并解决在联合办学及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设立办事机构常驻院校,一名或者几名部队训练领导要在办事机构工作。院校方面要精选懂教学、懂管理,沟通协调能力强的教师在常设办公机构工作,保障日常教学工作的平稳顺利开展,为培养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光电装备保障指挥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组织协调与领导,搞好光电装备保障指挥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理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对于优秀的光电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一定要确保人才培养任务的坚决落实,在统筹规划下,对于人才培养提供可靠保障,明确院校与部队各级保障关系与职责,使保障范围、保障方式、各级各类保障资源向培养高素质光电装备保障指挥人才聚焦。研究和解决部队建设中影响和制约高素质光电装备保障指挥人才培养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公育”人才培养的深入开展。

三、加强沟通,确立“共育”模式

院校作为光电装备保障指挥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闭门造车”的后果是造成所培养的学员不能胜任部队的工作。因此,院校应主动加强与部队的联系,了解部队的需求。比如,院校可以邀请部队参与光电装备保障指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以部队的岗位需求为牵引,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部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院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达到“训用一致”的标准。部队也要认识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不仅仅是院校的责任,在学员的培养过程中,部队也应积极主动参与并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毕业学员分配到部队工作以后,院校不能以为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剩下的就是部队的事了,而应与学员的任职部队建立常态沟通机制,及时掌握毕业学员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以及部队对培养的意见和建议。比如,以前培养的光学工程技术类学员,毕业后从事的都是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如修理所的工程师、院校的教员和工厂的军代表等,而随着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化,光学工程专业毕业的学员到部队后,第一任职通常是指挥岗位。为适应部队需求,院校必须加大对学员军政素质的培养,相应的减少装备教学的学时,这就要求我们在保留原有技术优势的条件下,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效果。

四、资源共享,建立“共育”基地

由于光电装备的特殊性,很多光电装备并不是单体存在的,而是某些大型装备的一部分,例如,某型瞄准镜就是架设在火炮上,保证火炮精确打击目标。所以在这种类型的光电装备的教学上,院校就不能脱离其运用背景而把光电装备当成单体来进行教学。笔者在代职中发现,院校培养的学员,特别是本科学员,对于光电装备的单体操作非常熟悉,但是一旦与武器系统配合使用,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比如,某型方向盘,有一个功能就是赋予火炮基准射向,这在部队使用中是很经常的,而且是很重要的,而在院校教学中,由于缺乏运用背景,这部分的内容,对学员来说,非常的晦涩,不好理解和掌握,即使教员利用动画、PPT等各种教学手段进行讲解,但从教学效果看,还是不是很好。如果能利用部队资源,在部队打靶训练或是演习时,让学员参与整个过程,这样就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如此,在“共育”的模式下,院校可以充分利用部队优势,在部队建立学员训练、实习等场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员的培养,而且对学员提前了解部队生活、毕业之后更好的适应部队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当然,部队也可以利用院校的科研和技术优势,把院校的科研成果应用于部队的训练和装备保障中,提高训练效果。在部队的演习等重大活动中,院校教员可以常态化的进行全程保障,确保演习的顺利进行。院校还可经常派出优秀教员走进部队,针对部队装备保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杂症”进行现场教学,提高部队的维修综合保障能力。

五、优化细则,“共育”合格人才

作为培养全军光电装备技术保障指挥人才的一个基地,我院光学工程教研室承担着多层次、多类别的人才培训任务,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抱着“什么学生都一样教”的思想,对不同层次学员的培养应该有所区别,要根据学员分配到部队工作后,部队对学员所需要具备的素质进行有侧重点的授课。比如对于合训学员而言,他们在军政方面的课程比例加重,相应的光学装备教学的学时减少,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学时较少而内容较多的情况下,必须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当然这个取舍并不是简单的删除某些内容,而是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取舍有道,在有限的学时中,将精华的内容讲解透彻,达到教学的目的。比如在装备构造部分,不可能像培养工程技术类学员一样,跑电路、讲维修,而应紧扣合训学员的培养目标——更好的利用装备来进行战场的指挥,因此,装备内部构造的比重相对减少,增加了装备外部构造和操作使用的分量。总之,保证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员掌握“分流”后课程所需的基础和部队工作所需的技能。而对于光学轮训学员,他们通常来自部队,是在一定的岗位上从事相关的工作。他们来学习,通常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是为了掌握某种技能,解决某些技术难题,而且他们中多数已经接受过大学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基础和理论功底,学习的时间也相对较短。对于这类的学员,不可能像“学历教育”的学员一样,从基础理论开始学习,而应该是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按照部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的思路进行授课,同时也要求部队在送学对象的考虑上,应该着眼部队的长远发展需要,不能把院校培训当成“出公差”,送学对象不一定非要是光电专业科班出身,但至少也应该是从事相关专业,对该专业领域有一定的了解,要具备一定的光学和电路知识,否则听起课来会非常费劲,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达不到培训的效果。

六、结语

人的因素永远是军事斗争的重要因素,要充分发挥光电装备的技术性能,关键在于提高光电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的素质。院校与部队是培养人才的两个基地,必须加强交流、合作,整合优势,共同培育新型光电装备保障指挥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文胜,刘卫东,周军.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共性要求的准确把握[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4):26-28.

[2]胡德生,张天浩,陈重阳,等.关于加强院校与部队联合教学的思考[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10(1):74-77.

[3]傅光明,刘卫东.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创新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1):42-44.

[4]许为飞.对信息化条件下院校与部队共育人才的思考[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8,9(3):45-46.

猜你喜欢

共育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标准共育室饲料共育替代桑叶育试点取得圆满成功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工作中的“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