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质的一种评估方法

2015-12-16赵振东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8期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评估

赵振东

摘要:良好的工程素质是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科学的素质评估对反映教学的真实情况、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针对现行定性评估方法的局限,本文介绍了层次分析法,提出了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学生工程素质进行评估的方法。应用示例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工程素质;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171-03

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和工程应用型人才是高等院校,尤其是应用型工科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1]。其中,教育评估方法和体系的建立则是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前提和基础[2]。

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汽车设计、开发及性能匹配等方面的工程实践活动,因此,良好的工程素质是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学生工程素质评估属于系统工程范畴,涉及的因素及层次较多,在实际评估中会面临很多问题。一般研究停留在定性评估方面,而定量方面尚未得到研究。層次分析法正是一种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可以用来解决学生工程素质的评估问题。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的特点是模拟人的决策思维过程,把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组合分层,然后针对每一层次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根据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进行定量描述,并计算出每一层次中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最后,综合计算各层因素相对总目标重要性的权值,以得到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结果,从而实现解决多因素复杂系统的决策评估问题[3,4]。

一、方法与步骤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所包含的因素按照隶属关系及相互影响进行分层,一般分为目标层(最高层)、准则层(中间层)和方案层(最低层),各层及各因素之间通过连线来表达相互关系,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

2.构造判断矩阵[3]。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核心。假定判断矩阵某元素bij,那么针对上一层次某因素,需要给出Bi与Bj的相对重要性。重要性赋值一般采用1~9及其倒数的比例标度,如bij=1,表示Bi与Bj一样重要,如bij=9,表示Bi比Bj极端重要。

3.计算单一准则下各元素的相对权重及一致性检验[3]。对上一步所得到的判断矩阵B,计算其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如下式所示。

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比率CR的计算如式(3)所示,当CR≤0.10时,则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是满意的。

二、应用实例

现对三个学生评估其工程素质,工程素质包含的内容和特征较多,本文提取其中典型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人文素养作为模型准则层因素。目标层A:工程素质评估结果;准则层C:工程实践能力C1,创新能力C2,人文素质C3;方案层:学生P1,学生P2,学生P3。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比较各因素相互之间的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并进行相应计算,结果如下:

(1)判断矩阵A-C(针对评估目标、准则层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赋值),如表2所示。

由式(2)~(7)计算得:λmax=3.086,CI=0.0432,由表1得,RI=0.58;则CR=0.0745<0.1,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满意。

(2)判断矩阵C1-P(针对工程实践能力准则、方案层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赋值),如表3所示。

同样可得到:λmax=3.010,CI==0.0051,RI=0.58,CR=0.0088<0.1,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3)判断矩阵C2-P(针对创新能力准则、方案层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赋值),如表4所示。

同样可得到:λmax=3.010,CI==0.0051,RI=0.58,CR=0.0088<0.1,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4)判断矩阵C3-P(针对人文素养准则、方案层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赋值),如表5所示。

同样可得到:λmax=3.0677,CI==0.033,RI=0.58,CR=0.0569<0.1,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5)层次总排序及计算结果如表6所示。

由式(8)~(9)及式(3)得:CI=0.029,RI=0.58,CR=0.05<0.1,层次总排序计算的一致性结果满意。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该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质排序为:学生C1>学生C2>学生C3,且定量权值如表6所示。

三、结语

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学生工程素质评估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得到方案层各因素(各学生)相对于工程素质评估结果(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从而得到学生工程素质评估结果。计算示例表明,本方法可行。

当然,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估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各个学校的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很难制订固定的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评价标准做适当修改。

参考文献:

[1]郑燕萍,闵永军,蔡伟义,等.汽车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76-78.

[2]何兆华.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构建发展性学生素质评估体系[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17(2):5-9.

[3]谭跃进.定量分析方法[M].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韩军民,刘洪甫,李雪,等.模糊层次分析法在矩阵论教材评价方面的应用[J].教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42(16):7-12.

猜你喜欢

层次分析法评估
每日十分钟 聚焦日常评估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评估依据
双信封制和综合评估制各有千秋
最终评估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