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地理教学中兴趣教学法应用初探

2015-12-16宋博郭志富贾静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8期
关键词:兴趣引导

宋博 郭志富 贾静

摘要:在自然地理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习兴趣,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兴趣教学理念,提出在教学各阶段的兴趣培养和提高的方法并示意典型案例,此外讨论了兴趣教学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兴趣引入;兴趣引导;兴趣升华;兴趣体验;自然地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153-02

自然地理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引领下没有负担的学习可提高学习效率、锻炼能力,并提高综合素质。

一、兴趣教学法的教学理念

在前人学习兴趣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兴趣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通过学习兴趣的激发、引导、升华和体验等过程,完成有效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对象,兴趣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一方面,各阶段均围绕学生为中心设计和开展。首先教学设计阶段以学生为体合理设计教学;其次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和实施教学计划。根据授课对象的心理认知特点,如在兴趣点及其维持时间等方面的一般规律,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对象的独特性调整教学,如根据学生前验知识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在群体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个体的关注等。

2.兴趣培养的连续性。在教学过程中除应引起学习兴趣外,更应重视学习兴趣的维持和加强。在课堂教学中,导课阶段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讲授阶段维持和加强学生兴趣;课堂总结阶段,通过师生总结提升学习兴趣的体验。在延伸学习中,通过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利用自然的范围逐步扩大,自然地理相关研究关系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因此不仅要传授基本理论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等地学素养,锻炼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可激励和加强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提高。

二、兴趣教学法在自然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导课中的兴趣引入

导课阶段可结合授课内容、授课时间、学生实际,灵活采用不同的兴趣引入法激发学习兴趣。

1.情景引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具和多媒体等方式创设情境,诱发求知兴趣。如地壳运动部分,通过最近或重大地震的新闻图片、数据等,引起对地震的成因机制、分布规律及其应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通过引人入胜的旅游风光图片等资料展示,引发对旅游景观形成中内、外营力作用的兴趣;通过农谚、农俗及物候的有关诗词名句引发对气候特征、成因、分布规律等的揭秘;通过展示入侵生物的危害,引发对生物群落结构等问题的探讨。

2.问题引入。地理问题情景设置包括两个途径。一方面通过自然和社会文化现象,直接提问该现象的一般规律和原因等相关问题,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欲望。该问题情境适合低年级学生或教学初期。如昔日炎黄文明发源地的黄河流域,现在面临下游地上河威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引入河流作用分段性、流域环境问题等相关知识。另一方面组织学生从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冲突中发现矛盾,从而触发问题情景。如,低纬度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净辐射为正,热量累积,而高纬度净辐射为负,热量散失,为何高纬地区温度没有越来越低,低纬温度也没有越来越高呢?引入大气环流的新知识。

3.案例引入。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环境、地理的知识和经验等背景,提供适当的典型案例。如,读黄河流域地形图及流域资料,分析流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组织学生从地形条件入手,分析:①黄河分段及其各段河道特征;②结合黄河不同河段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其气候、水文特征;③综合分析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深入理解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区域自然地理综合特征。

4.实践引入。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的引入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不同的实践和模拟形式来展现不同地理过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包括实验课堂演示,如流水对不同地被坡面的侵蚀作用,地转偏向力的圆盘实验,等等;课外实践性实验,针对典型且易于观测的自然地理现象,如天文现象的观察、土壤剖面形态观测等;计算机模拟实验,针对大时空尺度及抽象的自然地理过程,如天体运动、地壳演变历史、大气环流模拟等;推理实验模拟,如地形对大气环流的动力和热力作用等。

(二)授课中的兴趣引导

通过不同的方式诱发学习兴趣后,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需在课堂教学中梳理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兴趣引导方式,实现持续的兴趣课堂教学。

1.逐步递进式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自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步步深入地思考和探究,与学生一起科学推理,不断使学生获得新的问题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生物群落演替教学中,围绕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逐步深入分析问题并探讨答案。①什么是群落演替?②不同的气候环境条件下群落演替的顶级群落是什么?③森林气候环境条件下原生群落演替序列表现出哪些不同阶段?④群落演替的机制是什么?⑤如何定量研究群落演替过程?通过逐步深入发问,不断激发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欲望,完成课堂教学。

2.并列结构式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同类问题教学时,如果采用比较式学习,可以持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对于湿润区不同熱量带的生态系统类型,和温带不同水分条件的生态系统的讲解,可采用并列方式进行探讨。以列表式板书,分别从气候、植被、土壤类型等方面比较式授课。此外,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采用此种方式。例如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学习、不同土壤类型的特征比较学习等。

3.因果分析式引导。在引发兴趣后引出“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带动学生钻研相关科学问题,实现对学习兴趣的引导和维持。

4.归纳式引导。归纳演绎法作为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通过图片展示瓦松、芦荟、仙人掌、骆驼刺、羽茅、短命菊等各种旱生植物的形态及其生活习性,归纳其肉质旱生、硬叶旱生和短命旱生等耐旱原理;通过不同规模水库的结构模式图,归纳水库的必备构件,明确各组成要素的意义;还可通过图示不同流水地貌的形态,归纳流水堆积作用的分选性、磨圆度、地形坡度等的差异,进而分析各种流水堆积地貌的特征等。

5.复合式引导。教学中除了独立应用上述引导和维持兴趣的方式外,也可结合实际问题采用多种引导方式的结合。如在两个及其以上的并列问题的学习时可采用并列—因果分析式;将归纳—因果—演绎式结合典型问题的深入分析及推广等,不仅加深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理解,还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课中的兴趣升华

每节课堂都应有一个结课过程,即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有些时候可能由于课程内容繁重、拖堂、匆匆收尾等,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忌讳,容易造成负面的教学影响。在结课阶段,通过回顾课堂内容注意诱导学生进行总结。该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归纳能力,通过学生主动的归纳总结,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肯定和收获体验,从而使学习兴趣因得到肯定而进一步加强,促进对学科的兴趣,实现兴趣的维持和升华。

(四)延伸学习中的兴趣体验

一般性的知识传授后,还可通过延伸性学习体验获取新知识的乐趣。

一方面通过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活动。另一方面采用课题组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此类研究性实践活动开展中,注意教师的引导,促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讨、自主解决,切不可取而代之。

三、存在问题和对策

在兴趣教学方法的实施中,经常遇到兴趣持续性差的问题,应该多方面分析原因并改进。第一,方法实行时是否贴近学生的认知实际,对学生认知判断过低或过高都不益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第二,注意教学语言的形象、生动、连续、科学等,师生情感的培养和交流等方面;第三,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并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肯定。

实施兴趣教学法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教法的灵活性。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新的自然地理现象和问题的变化更新和调整教学方法及素材。此外,自然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例如自然地理学过程与物理、化学的联系,与生物、土壤、气候等分支学科的关系;自然地理学中的数学、历史、政治经济关联等,借用学科间联系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

参考文献:

[1]王树祥.高中地理兴趣教学策略探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

[2]高绪军.地理兴趣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8).

[3]刘连霞.浅谈地理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6B).

[4]冯敏茹.在地理教学中巧妙运用“引趣教學法”[J].科教文汇,2009,7(中旬刊).

[5]刘海东.试论地理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5(4).

[6]田桂芬.简论问题情景设置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读与写杂志,2008,5(5):98.

[7]张彩文.案例教学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尝试[J].甘肃科技,2009,25(6).

[8]史利杰,徐宝芳.中学地理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2).

[9]欧长义.运用系统论指导乡土地理教学[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28(2).

[10]赵丹平.高中地理课堂中探究式学习的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猜你喜欢

兴趣引导
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初中语文课堂思维与兴趣引导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兴趣引导,彰显小学科学课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