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2015-12-16刘中美周丽崔文璟周哲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8期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

刘中美 周丽 崔文璟 周哲敏

摘要:根据我校目前的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参照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分别从学生、指导教师、成绩评定等环节入手,用多种方法和保障措施进行全面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理工科院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129-02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评价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1]。对学生而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阶段,是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总结与运用,可以培养和锻炼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对学校而言,反映了本科教学质量的高低,检验能否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点是:入门难,出门易。高校历经多次的改革、扩招,全国的高考录取率超过了60%,但是本科生的毕业率几乎一直都是100%。在读期间,学生们的能力差别较大,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的表现也是良莠不齐,但最终毕业时获得的文凭却并无二致,从而引发了学生们丧失学习积极性、荒废宝贵的学习时光,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等问题。相对应的,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表现出盲目选题,缺乏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态度、脱离社会实际需求、职业道德能力不足等弊端。为此,改革并完善现有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寻求一条符合目前高校教育发展形势的新思路,是当前急需研究和加以解决的课题。

相比较于国内,国外的高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高度关注,并且积累了丰富而有效的实践经验。在日本的东京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是采取轮转、双向选择的方式,学生在进入毕业设计阶段之前,会在几个实验室、课题组轮流学习1~2个月的时间,然后再根据兴趣、自身能力选择毕业设计题目。这种轮转、双向的选题形式,可以让学生们充分、多元的了解各个研究组,发挥自身兴趣、能力,以及体验本专业的各种实际运用。美国的大学是“宽进严出”的模式,所以很多学生进入了大学后,反而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因为随时可能被淘汰。美国高校的平均毕业率低于60%,其中“常春藤高校”的毕业率接近90%,这不仅仅源于这些高校的优质生源,更重要的是这些高校具备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是“三全一多”,即全方位的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全员参与的管理和管理方法的多样化[2]。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过程中,“全员”是指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学生和教务管理人员。通过全员动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而圆满完成自己的任务;“全过程”是指从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教师下任务书、学生做开题报告、方案设计、实验、中期检查、撰写论文到论文答辩、论文归档的全过程控制;“全方位”是指毕业设计(论文)有关的部门(学校和学院教学管理部门等)以质量管理体系来保证教学质量,并用多种方法和保障措施进行全面管理。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国际交流的加强,国内高校逐渐意识到了以往形式单一、脱离社会需求等弊端,开始重视并推进毕业设计(论文)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创新人才。在此大背景下,我们针对本院系的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监督工作进行了加强与完善,通过调研、反馈与总结,探讨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管理

成功源于兴趣。很多学生在选择毕业设计课题的时候,只选看上去简单的题目,对于看上去有难度的题目,他们就不去选。或者有些学生们仅仅依靠导师姓名和课题的题目来选择,并不了解课题的实际内容,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所选的课题脱离了自身的职业规划,做起来也毫无兴趣。引导学生们正确选择课题,即可以避免科研资源的浪费,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力。很多导师都会让本科生参与在研的课题,提前6个月发布选题的研究方向及科研组介绍等内容,不仅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进入课题组了解课题,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前了解多个科研团队、科研内容,依据自身的兴趣以及职业规划选择毕业设计课题,避免盲目选题。

学生们进入毕业设计环节后,没有固定的上课时间、点名制度,难免就会出现一些散漫的状态,最后导致对毕业课题敷衍了事,甚至出现拼凑论文等不端行为,因此有必要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引导以及有效的管理工作。学校应要求学生保证有效的学习时间,具备真正的实践经验,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又能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培养职业道德能力。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实践的时间进行考核,采用学时制,以此保证充分的教学时间以及论文的真实性;组织开题报告、定期小组讨论、中期汇报,加强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

二、组建科研团队

目前,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导师制。导师制是一种精英教育的教学模式,是一位导师和一个学生之间面对面的、高度个人之间的接触和交流[3]。这种形式的制度是依靠学生对教师的低比率,它是一种高成本的制度。随着高等教育逐渐的普及化,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资源日益紧张,高成本原始形态的导师制已难以为续。

采用研究生帮扶制度,通过研究生的角度進行思考与探索,既可以帮助本科生开拓思路、对科研形成初步的认识,又可以减轻指导教师的教学负担。学生在选题后就进入到导师的课题组中,与研究生统一学习和交流,导师对本科生、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统一安排和规划,对项目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分解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独立且相关联的子课题。然后,本科生可以自主地选择一个子课题展开研究工作。团队中研究生协助导师对本科生进行实验技能、实验设备和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一方面减轻导师的工作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传统的一个导师和一个学生的面对面的交流,转变成本科生与具有一定科研基础的研究生进行接触和交流,有效地缩短了本科生的适应期,可以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指导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技巧

科研成果汇报和科研论文的撰写是展示科研工作者成绩的有效途径。这一过程,并不是单纯的工作总结,而是提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对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之前,本科教学中没有开设关于科研成果汇报、论文写作等课程,学生缺乏一定的科研基础知识和实践机会。指导教师也由于时间有限,未能系统、全面的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导致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很多问题:(1)学术道德观念淡薄,论文有明显的拼凑现象,更有甚者直接从网上抄袭;(2)缺乏用专业化和学术化的语言描述实验方法和结果的能力,措辞不严谨、论文层次不分明,图表说明不合理;(3)论文格式不规范,特别是论文的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图表等。这也是畢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这些常见的问题,开设《如何写好毕业论文》专题讲座,系统、详细地向学生讲解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可以有效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同时,要求本科生参与课题组的各种科研活动,文献报告会、课题组汇报、和专题讨论等各种学术报告会议。在文献报告会中,研究生通过阅读、分析和归纳1~2篇与课题研究相关且是近期发表的论文,以PPT的形式解释论文的研究内容、创新点以及对自身课题的启发,由本科生、研究生和导师一起讨论分析。通过这些学术报告会议,使得本科生在文献阅读能力,课题研究的总结、汇报和论文写作等多方面得到系统训练和提高。

四、完善成绩评定体系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从选题、实施到论文定稿,历经了几个月的时间,学生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构建一套合理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评价体系,建立奖惩制度,可以使学生产生公平感和信任感,对学生职业道德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估中分为指导教师评审、评阅教师评审和答辩评审三个环节。由于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学生与指导教师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导师对学生的态度、能力和创新性等方面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因而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创新性三个方面给出成绩。而评阅教师仅仅针对论文的质量打分数,会缺乏全面性,却是更加客观,增加评阅教师人数,可以增加论文质量评审的客观性。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即对评审教师不公开学生姓名及指导教师姓名,对学生不公开评审教师姓名,严格执行评分细则,尽量防止一些外部因素对论文评审产生不良影响。建立完善的答辩及评分制度,是避免论文评审流于形式、保证成绩的客观性、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重点。

通过实践探索,推进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完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体系和实施方式,使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文件化,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正确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科研与现代工业生产,向社会输送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建云,夏凯,王庆亚.农业院校理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环节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1):84-92.

[2]高玉华,丁涛,李刚,刘健.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19-22.

[3]刘月秀,谭仕林,徐正春.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115-117.

猜你喜欢

理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理工科院校工程伦理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关于本科毕业论文抄袭现象的若干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