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2015-12-16

关键词:师范大学四川省烟气

公共火灾防治技术

四川省高校“公共火灾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于2013年10月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成立。该实验室以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消防工程研究所及四川省教育厅科研创新团队“建筑和交通工具火灾防治技术及工程应用”、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试验操作中心为依托,近年来先后主持近十余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四川省科技项目2项,251重点人才建设项目1项;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培养研究生共计4名,指导本科毕业设计20余名;发表学术论文共计30余篇;7项科研成果获得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并投入生产使用,已产生显著的社会安全和经济效益,属行业领先水平。

该实验室是专业从事火灾科学理论及工程应用技术的研究中心。实验室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实验手段相结合,可对火灾烟气控制、人员安全疏散、火灾探测报警、自动灭火及阻燃等主被动火灾防治技术进行科学研究,能面向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展多项火灾专业系列试验。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火灾燃烧特性及火羽流等火灾动力学理论研究 以受限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燃烧环境下火灾烟气羽流变化过程、形成条件、行为特征;确定烟气羽流轮廓、质量流率、轴线温度速度分布、热烟气层厚度及温度、体积流率等定量数学表达,构建初始边界条件及修正系数及火羽流卷吸运动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确定火灾烟气运动机理,并提出系列烟控措施。

以不同火灾环境各类可燃物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家具量热仪、锥形量热仪等试验研究各可燃物的引燃特性、热释放速率、质量损失率、烟气浓度分布等重要火灾动力学参数;总结可燃物燃烧行为及特性;提出各可燃物定常火源功率,为火灾防治及安全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新型建筑火灾防治技术及工程应用 以典型超高层建筑、大空间建筑及大型商业综合体等新型建筑为研究对象,从烟气运动规律及控制措施、自动探测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最佳人员安全疏散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其火灾综合防治及人员安全疏散方案,为相关灾害防控规范的修订提供理论及技术基础。

新型公共交通工具火灾防治技术及工程应用 以地铁列车、高铁列车、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等新型交通工具为研究对象,研究确定其火灾荷载、火灾起因和火灾特点的基础上,运用空气动力学数学模型和列车系统燃烧学基本理论,采用数值模拟和实体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火灾危险特性、烟气温度场、烟气运动规律、烟气控制措施,研制相关消防安全防护系统,制订企业标准并为编制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人员安全疏散研究及绿色阻燃技术研发 运用BuildingExodus、EVACNET4,STEPS人员疏散仿真模拟模型,GPS遥感技术、实体测试等研究方法,针对典型疏散空间疏散模拟,提出全新的疏散理论,优化建筑疏散路径;同时结合阻燃、灭火机理等应用基础理论,研究防止火灾发生、限制火灾发展的绿色环保型阻燃剂、防火保护材料等先进消防功能材料。

特约作者简介

赵丽娟,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2007.9—2009.4在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工业材料研究所从事超声在线检测聚合物加工行为和形态演变研究;2010.6—2013.6在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聚氯乙烯型材自清洁性能研究;2015.1—2015.12在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四川师范大学“251重点人才培养工程”三层次人选,从事有机/无机复合气凝胶、低传热碲化铋、导电高分子PEDOT等热电复合材料以及水性丙烯酸树脂玻璃漆、导电胶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主持第50批中国博士后基金(2011M501411)、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51303116)等项目4项,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在《Synthetic Metals》发表论文1篇。本期发表特约文章——《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类热电材料研究进展》。

猜你喜欢

师范大学四川省烟气
固体吸附剂脱除烟气中SOx/NOx的研究进展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基于参数自整定模糊PID的SCR烟气脱硝控制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
Film Music and its Effects in Film Appreciation
基于非分散紫外吸收法的便携式烟气分析仪在烟气二氧化硫监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