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建设方案探讨

2015-12-16张红李波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联网课程体系我院

张红 李波

(1.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0 2.西安航空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

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革新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的风向标,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链条,物联网产业对产业政策调整带来的机遇引起了众多高职院校的重视,而以此为风向标进行物联网专业建设或是依托现有专业设置物联网方向成为目前高职院校一个重要的举措,目前已有200多所高职院校在申报或调整与物联网相关的专业[1],而我省高职院校目前仅有一所设置有物联网相关专业。

物联网专业涉及[2][3]计算机、电子信息、通信、测控及自动控制等多个学科专业,其应用更是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物流管理、智能交通、环境工程、智能家居、工业监测、智能医疗、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因此高职院校不可能面面俱到进行专业的建设与设置,而依托自身已有优势,深入分析物联网产业链及区域经济特点,选取某一方向作为本专业培养目标,是一种务实的建设思路。

一、物联网专业建设需求分析

工信部网站正式发布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4],到2015年,我国将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初步完成产业体系构建。规划明确指出大力推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针对物联网技术与产业链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5],构建面向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体系,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信息专业领域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分布点广,目前已经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高职院校分布在全国28个省市,数量已达264所,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

珠三角(含湘闽) 50中西部(含云贵鄂) 43其他 49合计264

(一)产业链条催生人才需求

从产业链条来看,物联网专业是对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建立在互联网之上的泛在网络,是能够智能处理和智能控制的信息服务中心。物联网一般认为有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主要是物品标识及信息的智能采集,是物联网的核心层。主要涉及传感器、射频识别、无线组网、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网络层主要完成信息传输和处理,包括传输和接入网两个部分,传输网主要涉及电信、广电、电力、互联网等网络,接入网包含光纤接入、无线接入及卫星接入等方式。应用层可以称为服务层,主要解决信息处理问题。网络层传输过来的数据在应用层进入各类信息系统进行处理,并通过各种设备与人进行交互。该层主要涉及物联网在各个行业的应用。

因此对物联网的人才需求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系统开发人才、系统应用人才、系统管理和维护人才。从高职院校的定位来看,高职院校可依据重点应用领域,以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利用校企资源,从物联网应用的角度,研究建设的方法和标准,表2给出了物联网专业建设面向的职业方向和岗位描述。

表2 物联网岗位描述

(二)现有背景决定建设方向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开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动漫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制作、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8个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于2006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教改试点专业,于2008年被评为陕西省重点专业,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是国家重点建设专业群的骨干专业,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专业是国家重点建设专业群的特色专业。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计算机科学系建有网络工程与管理、数字媒体与动漫2个生产性实训中心;建有电工电子、电子技术、软件技术、图形图像处理、网页制作、程序设计、数据库、多媒体制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Web应用、网络集成、综合布线、网络安全、动漫设计与制作、交互作品编辑制作等15个实训室;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个。

物联网技术是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等专业的交叉结合技术。根据上述对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科学系现有专业设置进行分析,计算机系将计算机类专业和电子信息类部分专业同在一系开设,天然地实现了教师、实验实训室的共享,打破了教师资源、硬件资源的分割,避免了硬件资源重复建设和浪费,为设立物联网专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思考

作为一种典型的交叉学科,物联网专业是多种传统专业的融合与提升,计算机、通信及电子等专业的共性课程构成了物联网专业的基础,根据我院的专业背景及办学特色,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课程和实训体系,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是物联网专业建设的重要思路。

(一)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牵引,重在应用

在陕西地区有著名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示范区初步建成了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进展示了17类4500多个国内外新优品种,建成了一批标准高、规模大、示范性强的种植养殖基地,形成了粮油良种、蔬菜、苗木、生猪、肉牛、花卉、食用菌和经济林果等八类产业。“智慧农业”作为现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陕西还有三星电子、华为、中兴通讯这样的一批电子通信类高新企业,从产业链的末端为物联网的感知、传输及服务应用提供了芯片、设备等方面的基础。另外诸如西京医院、交大医学院、省人民医院这样一些大型医院在生物医学方面对物联网应用人才的需求也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提供了应用的背景。物联网应用于地下轨道交通也是“智慧城市”对这一专业的重要需求,随着西安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物联网专业必然会有很多重要的用途。陕西还有很多传统的开采业,包括煤、天然气、有色金属矿等,物联网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必将使得这一行业在安全、高效方面会有大幅提升。

因此从服务经济出发,以物联网应用为主导,应该是我院作为高职类物联网专业建设的方向。

(二)以自身积累为依托,固强补弱

我院计算机系建有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技术等专业,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陕西省重点专业和省级优秀试点专业,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实训基地、网络工程与管理生产性实训中心。以此为依托,结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在电子信息方面的积累,在应用层,强化我系在嵌入式技术等方面的经验,重点打造在智能控制、智能服务、智能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在感知层,强化我们在电子信息领域对RFID等传感器芯片方面的课程;在网络层,在强化我们固有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传统积累外,补充通信方面的一些课程以弥补在传输方面的一些内容的不足。这样以自身积累为依托,通过固强补弱,为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奠定基础。

(三)以校企联合为途径,工学结合

岗位的核心能力要素是能够胜任岗位的需要,以岗位的需求为目标,制定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以校企联合作为一种重要的方式,通过对岗位的分析,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领域课程体系,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互渗透,紧密结合,成为一个统一体。

专业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在专业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探索实践“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产学研模式和运行机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走进企业,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得到实践,做到真正的“校企合作”。根据企业实际的岗位需求与企业合作进行特定岗位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学校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也可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企业里体会岗位所应用到的物联网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回到课堂,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做到真正的“工学交替”。通过具体的岗位需求来构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制定适合我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培养出高技能的物联网应用型人才。因此物联网课程体系的构建须与企业合作,才不至于偏离实际,同时还要持之以恒,不断完善,以便高职院校的物联网应用技术课程体系符合市场的需求,为社会培养出实用的技能型人才。

三、高职特色的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以物联网集成技术应用为主要任务,根据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职位岗位分布,构建集就业核心竞争力与岗位适应能力为一体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我们提出如下专业课程体系,表3中黑体字为新增课程,其他课程为原有课程或在原有课程上进行小幅调整。

表3 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

在表3课程基础上,可以结合院校实际,在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应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职教体系衔接的专业课程设置,使得专业的设置可以达到向下兼容,向上伸展的目的。

四、结语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非常广阔,我们处在西部的桥头堡,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基础条件,地区经济在农业、矿业、医疗、轨道交通等方面的飞速发展为物联网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土壤,而高职院校在物联网专业方面的建设相对滞后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立足自身实际,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牵引重点建设物联网应用专业,以自身积累为依托,固强补弱完善课程内容,以校企联合为途径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打造具有我院特色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必将会在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发展中建立新的增长点,对地方经济和我院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林喜辉.基于物联网专业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4,2.

[2]刘涛.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J].物联网技术,2014,4.

[3]刘强,崔莉,陈海明.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0,37(6):1-4.

[4]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物联网白皮书[R].2011,5-22.

[5]王建平.物联网软件产业链研究[J].物联网产业动态,2010,5:1-11.

猜你喜欢

联网课程体系我院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抢占物联网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得MCU者得物联网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