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寿阳电厂水土保持方案中园林造景的应用

2015-12-16

山西水利 2015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区厂区项目区

李 岩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1 项目概况

寿阳电厂为新建电厂,厂址位于晋中市寿阳县县城以北约12 km处,堡沟村西面约200 m的大堡沟村,占地面积16.44 hm2,建设容量2×300 MW,年发电量42.17亿kW·h。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电厂厂区、厂外道路、供排水管线、贮灰场、输煤栈桥、输电及通讯线路、施工生产生活区等。总工期27个月。

2 项目区自然情况

项目区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与北方土石山区过渡带,为低山丘陵地貌,黄土覆盖层较厚,海拔高程为1181~1243 m。水土流失为中度侵蚀,土壤侵蚀模数为 3000~3500 t/km2·a。

项目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6℃,全年日照时数2576 h,≥10℃的有效积温2900℃,无霜期120 d,年最大冻土深度0.75 m,年平均降水量489.8 mm,年平均风速2.0 m/s。

项目区土壤主要以褐土性土为主,分淋溶褐土、山地褐土、粗骨性褐土、淡褐土星褐土等。植被属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地带,植被覆盖率6%左右。

3 设计原则

将园林造景技术应用到水土保持措施中,是对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艺术化的一个提升,两者的交汇点就是植物的运用,要从植物选择、布局、层次等方面与园林景观相协调,满足水土保持要求的同时,提高植物措施的景观效果。

在寿阳电厂水土保持方案中,对电厂厂区、场外道路、贮灰场等各个防治分区采取了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施工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土流失防治,下文主要对电厂厂区植物措施中园林技术的应用进行阐述。

3.1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草)

电厂厂区临时用地较少,建筑密度较高,各种地上、地下管线交错,绿化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前期必须通过综合调查厂区内地形地貌、植被、土壤以及水文地质状况,再结合场地建设特点,营造适宜区域条件的树(草),按照当地的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及特点进行植物配置。树种选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树种的抗逆性,避免引入不适宜种或入侵种造成当地区域生态退化,避免病虫害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同时应结合厂区自然地形和地势地貌,体现乡土风貌的地表特征,达到固土、绿化功能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的目的,做到顺应自然。

3.2 整体布局,突出局部功能

厂区绿化必须丰富多变,整体考虑措施布局的同时,要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功能区域的绿化要求,突出局部功能。例如:厂前区为人流集散场所,要注意不同植物、景观配置,巧妙精美的设计对厂区整体面貌起着重要作用;厂区道路两侧的绿化,既要满足场内交通运输的通畅,还要庇荫、阻挡扬尘、降低噪声;生活区可适当增加绿地面积、园林小品、运动器材等,满足职工休闲需要。

3.3 保护生态,注重效益

厂区绿化要尽可能对一切可以绿化的土地采取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生态效益,改善厂区环境。另外,在进行植物选择栽植时,要注意植物的多样性、群落结构的多层次性。混交群落功能齐全,植物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辐射作用相辅相成,可以有效调节局部小气候,降噪除尘,防止水土流失,最大化地发挥生态效益。

4 设计方案

4.1 总体设计

根据电厂平面布置,着重对厂前区、贮灰场管理站、场内道路两侧、围墙内外、施工生活区以及厂区边坡进行园林绿化。

厂前区、贮灰场管理站和施工生活区均有或大或小的广场,作为场内外道路衔接的枢纽,将此类区域根据空闲区面积大小进行整体块状绿化,形成大面积景观效果,着重设计成片的草坪、花卉,并点缀一些观赏性较强的乔、灌木,同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配置少量如雕塑、花坛之类的园林小品,将建筑物、道路、广场等有机组合在一起,既满足了实际需要又丰富了绿化内容。

场内各条道路两侧绿化根据实际情况布置绿篱、行道树,乔木、灌木进行适当搭配,形成多层次的混交植物群落,形成绿化景观带的同时,起到庇荫、防尘和降噪的作用。

厂区围墙内外栽植一排高大乔木,主要起隔离作用,降低有害物质、尘埃和噪声的传播,保持环境的清洁。围墙上适当增加攀援植物绿化,形成立体效果。

厂区边坡绿化主要以防止坡面水土流失为主,采用灌草结合的方式进行边坡防护,种植植物用于拦蓄降水并形成台阶式景观层次,从而加强了园林艺术效果,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4.2 植物配置

植物的选择、培植和养护是园林造景的核心。不同的植物搭配可以构成不同的美景,随着四季交替,即使在同一地点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景色,因此,可以通过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植物防风固土的基础功能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以有效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在寿阳电厂水土保持方案中,经过实地调查,分析项目区气候、土壤、地形等立地条件,结合寿阳地区其他项目绿化设计的成功经验,选择根系发达、适应性较强,外形美观的当地适生树(草)种,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确保水土保持工程持续、稳定地发挥效益,达到固土、绿化美化功能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第一,草种选择草木樨、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均为水土保持草种,耐寒、耐旱、耐贫瘠、抗逆性强。厂前区、贮灰场管理站和施工生活区的块状绿化,可选择人工草坪,管理简单方便,景观效果明显。

第二,围墙内外各种植一排国槐。国槐根系发达,主干明显,冠幅较大,抗风,耐干旱、瘠薄,隔离作用突出。部分围墙上种植爬山虎,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极易形成立体景观。

第三,在进厂道路、运煤道路与施工生活区临时道路两侧布置大叶黄杨绿篱,宽1 m。大叶黄杨为常绿灌木,对土壤要求不严,生长迅速,分支较多,耐修剪,易养护,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保持景观效果。

第四,厂区进厂道路、运煤道路等主干道两侧种植多排行道树,采用油松、国槐和丁香混交的栽植方式,乔木与灌木相配,常绿与落叶混植,形成多层次的植物混交群落景观绿化带。油松和国槐根系发达,主干明显,可防风固土庇荫。

第五,在运灰道路、施工生产生活区道路、灰场管理站等厂区次干道两侧种植双排行道树,采用黄刺玫和毛白杨混交的栽植方式,两者均为优良的水土保持树种,涵养水土效果明显,有助于提升厂区景观效果。

第六,厂区边坡采用草灌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护。草种选用草木樨,灌木选用柠条。柠条适应性极强,防风固土作用明显,能有效防治地表的面蚀和细沟侵蚀,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

第七,在厂前区、生活区和贮灰场管理站等主要人流集散区域适当点缀少量观赏树种,如银杏、合欢、五角枫。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园椅、花坛、雕塑等。

5 结语

园林设计以植物配置为纽带,应用不同的乔木、灌木和草种防风固土、涵养水源,同时利用植物本身不同的形态特征重塑了良好的生态,体现了一种和谐、均衡的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未来的水土保持工作应充分认识园林造景的重要性,注重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将先进的园林造景技术运用到水土保持工作中,以水土保持综合措施为基础,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目的,以园林设计手段为创新,创造项目区更美好的园林景观。

猜你喜欢

生活区厂区项目区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小型开关设备厂厂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承载厚重记忆的莲花山老厂区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偏远生活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研究
探讨厂区地面大面积填土的加固处理及软黏土的利用
某矿生活区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提高梅山钢铁企业生活区电费回收率的研究实践
厂区铁路运输优化仿真关键技术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