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水在三晋』大型系列宣传活动之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 侯马:精细化管理淌出『节水经』

2015-12-16王小强

山西水利 2015年5期
关键词:风雷侯马蓄水池

山西风雷热处理分厂淬火炉正在喷淋冷却

侯马古称新田,是晋国晚期的都城,山西的母亲河汾河萦绕于西北部,支流浍河横贯其南部,在汾浍之交的这块沃土上,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三晋文化。

斗转星移,如今的侯马作为全国五大物流重镇,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长期的地下水超采,让侯马市区周边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漏斗区,不仅有着难以预测的地质灾害隐患,更让人水矛盾日益凸显——侯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108 m3,是全省人均水平的1/4,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0。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之本,“水瓶颈”成了侯马亟须破解的难题。2008年11月,侯马市被水利部列入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县级试点。经过几年的建设,这座风景秀丽的国家园林城市淌出了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微型县级市的“节水经”,精细化管理成为侯马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法宝。

农村节水家里通上自来水改变了农民用水观

“现在我家每个屋子都安上自来水了!”4月2日,在侯马市高村乡西贺村,55岁的赵年娃乐呵呵地指着新修建的二层楼房告诉记者,“吃水比以前好多了。”说起吃水,老赵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在去年下半年之前,吃水问题还是困扰着他的一块心病,“那时候没有自来水,就全靠着那口水窖”。老赵说的水窖在新房旁边老屋的院子里,是用水泥抹就的蓄水池。“大队(村委会)每五天免费放一次水,家里人吃住用水全存在这里面。”

提及以前的水质,老赵摇了摇头,“水是浑的,不干净”。因为是“大锅水”,老赵一家并没有节约的概念,每天究竟用多少也不清楚,为了腾空水窖续上新水,余水经常会用于种菜浇地,“随便用,没有啥浪不浪费的”。而且,村委会放水的时间经常和农忙冲突,为了不耽误农时,老赵一家在出地前就把水管拧开任由水流进水窖,满了就遍地自流。“如今不行喽,安上自来水了,能不浇地就不浇了,能节省就节省点。”尽管不能再随心所欲地用水,但老赵对于自来水还是蛮欢迎的,“方便了也放心了,花钱也愿意。再说,每个月就花三四块钱,值!”在老赵家的屋檐下,记者看到两个大盆接满了前一天下雨时积蓄下来的雨水,这是用来浇地的水。

城乡供水一体化是侯马市水务局为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增强村民节水意识探索出的新模式。“侯马地势平坦,市域面积小,便于输水管道长距离铺设。”侯马市水务局局长朱冬梅介绍了该市的“1+4”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1’是指市区和新田乡,‘4’是指东西南北的两个街办两个乡。”工程从2012年全面铺开,到2014年年底通上自来水的农村达到46个,占到全市行政村总数的60%以上;自来水管网覆盖的城乡人口超过了18万人,占到常住人口的75%。“农村人不仅像城里人一样吃上方便、洁净的自来水,更逐渐形成了他们的节水意识。”朱冬梅说,过去,农民生活节水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想咋用就咋用的“福利水”使得一些农民不懂得心疼水;如今,实行了预付费供水、计量用水,农民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就慢慢养成了。“农民在吃水上得到了实惠,激发了很多没有用上自来水村子的积极性。”朱冬梅说,每天都有村干部来找她,希望引入自来水,有的甚至愿意自己掏钱铺设管道。“我们计划再用几年,除了山区特别困难的村子外,实现自来水全覆盖,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县市。”

工业节水冷却水循环利用,产值翻了七八倍用水却减半

山西风雷钻具有限公司位于侯马市郊,厂区依山而建,热处理分厂车间就在山脚下。走进车间,隆隆的机器声震耳欲聋,加工区整齐地码放着粗细不一的钢管。在车间的中部,记者远远看到几台机器蒸腾起白色的雾气。“这是高温淬火炉,正在对钢管进行淬火加工。”山西风雷动力能源公司(山西风雷钻具有限公司的分公司)经理封兆成边走边向记者介绍。走近淬火炉,记者看到一根被烧得通红的钢管正缓缓地从炉膛里“吐”出来,炉口一个圆形喷淋设备,不断向钢管上喷水冷却,阵阵雾气就是水遇热后蒸发形成的。经过喷淋冷却,高达900℃的钢管现出黝黑的本色。“这台淬火炉是燃气加热,每小时需要耗费50 m3的水。”封兆成说,一个钢管零部件需要经过淬火和回火两道工序,回火炉耗水量为20 m3/h,车间内还有2台小口径淬火炉,耗水量40 m3/h左右。“这些都是高耗水的工艺,一年得消耗多少新鲜水,又要排放多少污水?”记者疑惑地问道。“现在都是循环水冷却。”封兆成说,2004年开始,公司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对产品热处理设备的冷却系统进行了改造更新,不再使用新鲜水进行冷却,每月可节约新鲜水2000多t。

在淬火炉脚下,“湍急”的高温水流进了淬火池,再通过管道进入位于厂区地势低平处的冷却池。在4个冷却塔里走上一遭后,这些废水经过沉淀、净化,工艺要求不超过32℃的冷却水被循环水泵提到热处理厂区,完成一次循环。“复用率达到了92%,基本上实现‘零排放’。”封兆成给记者做了一个对比:2005年,山西风雷每月新鲜水的消耗量是32000 t,当时的产值只有七八千万元;2014年,新鲜水耗量降低了一半,每月消耗16000 t,产值却翻了七八倍。“节水的成效比较好。”

除了冷却水循环利用,山西风雷在生活区还实现“五级精细化计量”。从井口到沉淀池,到水池总口,再到居民楼的单元门口,最后是每家每户的水表,逐级计量,规范了水费征收,也提升了居民的节水意识。

小区节水回收雨水,用来浇灌植被

世纪佳园

西贺村村民赵年娃的妻子正在洗菜

4月1日,侯马迎来了今春的第一场大雨,持续了一整天的降雨让街道上的一些低洼处积满了水。但在位于合欢路中段的世纪佳园小区,雨水却顺着小区路面“乖乖”地流进了排水箅,它们并不是一路奔流进入市政管网,而是要回自己的“家”。“小区在建设初期就积极响应国家节约水资源的号召,修建了总计500 m3的两处蓄水池,用于收集雨水。整个小区北高南低,我们利用小区的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地在东南角和西南角修建了蓄水池。”小区物业经理丁福生给记者介绍了雨水的“家”,“东南角的蓄水池是由4个高品质、耐腐蚀的玻璃钢罐组成,每个罐可容纳50 m3的雨水,西南角则用钢筋混凝土修建300 m3的蓄水池。蓄水池的上面建了一个小花园,远远望去,根本发现不了地下竟有如此的玄机。如果雨量大,超过两处蓄水池的容量,就会通过自溢管道排进城市排洪管网。”“小区的绿化、后期的物业管理都需要大量的水,现在我们基本不用自来水了,每年只需下两三次雨就够了。”丁福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商业自来水每吨5块多钱,他们一年下来就能节省七八万元,十年左右就能收回投资成本。丁福生还告诉记者,小区的绿化率达到了35.6%,共种植了108种植被,“南门的假山、广场上的音乐喷泉,这些水也是收集来的雨水”。

在侯马,雨水被老百姓称为“阳水”,意为来自太阳的水。“这些水的水质比城市供水软,浇灌出的植被长势更好。”雨过天晴后,小区里,黄色的迎春花、粉红色的杏花、白色的梨花争相斗艳,分外妖娆。

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到首位。世纪佳园小区的节水措施成为侯马市新建小区的典范,引来争相效仿。小区里的节水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用水的供需矛盾,解决高峰期的缺水难题,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侯马市通过几年来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的观念正进一步深入人心,全民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正在普遍增强。在机关、学校,插卡感应式节水器具大受欢迎;在企业、社区,各种节水设施成为新宠;在乡镇、农村,安装机井计量设备成为时尚……一个管理精细化、用水计量化、节水制度化、水权市场化、控制自动化的节水型社会正在侯马大地逐渐形成。

猜你喜欢

风雷侯马蓄水池
风雷顶 响姥爷讲故事
风雷顶 上学了
浅谈蓄水池土方填筑施工
侯马:召开小麦吸浆虫防治现场会
大英博物馆馆藏侯马青铜器:技术研究
Pico便携式浇花器
临汾市 局领导深入侯马指导草贪监测防控工作
Aqueducts
“垂直风雷”直-8
PP模块化蓄水池在海岛施工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