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绝经期妇女慢性牙周炎与骨密度改变的相关关系

2015-12-16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疾病防治中心深圳515300通讯作者mailliumandentist126com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下颌骨牙槽骨绝经期

魏 宁,刘 曼,张 强,龙 敏(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疾病防治中心,深圳 515300;通讯作者,E-mail:liumandentist@126.com)

慢性牙周炎是最常见的一类牙周炎,约占牙周炎患者的95%,由长期存在的牙龈炎向深部牙周组织扩展而引起[1]。微生物(细菌)是引发牙周炎的始动因子,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引发牙龈的炎症和肿胀,炎症范围扩大到深部组织,导致牙周组织的破坏[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身性疾病对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3,4]。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而慢性牙周炎是以牙槽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降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围绝经期妇女随着雌激素分泌的减少,常出现骨量流失、骨代谢紊乱,继而发生骨质疏松症[5]。本研究通过分析围绝经期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患者与对照组妇女的腰椎、股骨颈、牙槽骨骨密度,下颌骨骨高度之间的差异,以及骨密度值与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来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全身骨密度降低与慢性牙周炎之间的关联,为围绝经期妇女牙周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病例组:收集2012-07~2014-03期间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疾病防治中心或妇女健康中心就诊的围绝经期妇女中被诊断为慢性牙周炎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慢性牙周炎的诊断参照1999年牙周疾病国际分类标准中慢性牙周炎的诊断标准:经临床口腔及数字曲面断层片检查,至少有一个位点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3mm,牙周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PD)>4 mm,牙槽骨吸收≥1/3。纳入标准:①年龄45-60岁的围绝经期女性;②无颌骨及口腔黏膜疾病,无活动性中重度牙周炎,无肝肾疾病等影响骨代谢系统性疾病;③未服用激素类药物;④保留下颌第二前磨牙以前的牙列;⑤知情同意且能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者;②心、肺、肾、肝脏功能不全者;③检查过程中主动要求退出者。

对照组:以该院同期就诊的非慢性牙周炎的围绝经期妇女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妇女需满足:口腔卫生状况良好,PPD<3 mm,牙龈无异常,全口无附着丧失,牙槽骨无吸收。

1.2 研究方法

1.2.1 腰椎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测定 使用L双能骨密度仪(DXA)(DPXIQ#5643,LUNAR America)对研究对象的正位腰椎(L2-L4),左侧股骨颈骨密度进行测量。其测量方法按说明书要求,由妇女健康中心骨密度测定室完成。

1.2.2 下颌骨骨高度及牙槽骨骨密度测定 使用普兰梅卡数字全景X光机摄取数字式曲面体层片,为尽可能减少误差,设定统一体位及曝光时间获取标准化曲面体层片。下颌骨骨高度采用线距测量,以下颌第二前磨牙的近、远中牙槽嵴最高点至根尖部高度的均值作为测量值,测量时要求与牙长轴平行。牙槽骨骨密度值以灰度值(mean grey values,MGVs)表示:测量软件测得显示屏上黑色部位即完全透射区MGVs为0,完全阻射区为256,BMD越大MGVs越高;通过测定数码曲面断层全景片中在自下颌第二前磨牙远中从牙槽骨最高点至根尖点作与其牙长轴平行的线段,取其中点作为所测骨密度正方形的中心点,面积2 mm×2 mm,在该区域随机测量四个点的灰度值,取其平均值作为BMD值。

1.2.3 牙周临床指标测定 采用牙周探针记录全口牙6个位点即近颊、正中颊、远颊、近舌、正中舌和远舌的牙周附着丧失(CAL)和牙周探诊深度(PPD)。

1.3 统计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资料,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连续型定量资料采用±s进行描述,满足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描述各骨密度测量值与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病例组妇女中共有98例配合完成了全部检查,对照组妇女中有96例完成了全部检查;两组妇女在平均年龄、平均体重指数、基础疾病情况、烟酒史、绝经情况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病例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 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cas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2 两组妇女骨密度测定值及牙周临床指标测定比较

病例组妇女股骨颈、牙槽骨 BMD测定值(MGVs)、下颌骨高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妇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2.3 慢性牙周炎妇女骨密度测量值与牙周临床指标及下颌骨高度的相关性分析

围绝经期慢性牙周炎妇女的腰椎BMD、股骨颈BMD、牙槽骨BMD(MGVs)与下颌骨高度均呈正相关关系(P<0.001),牙槽骨BMD与PPD呈负相关关系(P=0.006),腰椎 BMD、股骨颈 BMD与 PPD无相关关系,股骨颈、牙槽骨BMD与CAL呈负相关关系(P <0.001,见表3)。

表2 病例组与对照组妇女骨密度测定值及牙周临床指标测定比较(±s)Table 2 Com parison of measured BMD values and periodontal clinical index between two groups(±s)

表2 病例组与对照组妇女骨密度测定值及牙周临床指标测定比较(±s)Table 2 Com parison of measured BMD values and periodontal clinical index between two groups(±s)

组别 n 腰椎BMD(g/cm2)股骨颈BMD(g/cm2) MGVs 下颌骨高度(mm) PPD(mm) MGVs(mm)病例组 98 0.895 ±0.112 0.776 ±0.105 102.38 ±16.71 10.211 ±1.788 14.356 ±1.032 5.071 ±1.107对照组 96 0.919 ±0.108 0.864 ±0.106 116.18 ±19.17 11.562 ±1.416 1.492 ±0.287 0 t-1.519 -5.809 -5.348 -5.827 26.215 -P 0.130 <0.001 <0.001 <0.001 <0.001 -

表3 慢性牙周炎妇女骨密度测量值与牙周临床指标及下颌骨高度的相关性Table 3 Correlation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measured values with periodontal clinical index and mandibu lar height in women with chronic periodontitis

3 讨论

牙周炎是多因素导致的疾病,目前认为没有哪种全身性疾病或功能紊乱会直接导致慢性牙周炎的发生,但有研究表明某些全身性疾病如骨质疏松症等也会对牙周炎产生负面影响[6]。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绝经后妇女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广东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发生率为44.07%,而专门到医院检测骨密度的绝经期妇女仅有4.7%,绝大多数妇女都没有主动进行骨密度检测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骨质疏松。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反映骨质疏松程度的重要依据。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常用方法是采用影像学的手段进行骨密度测量。本课题选取了计算机辅助灰度测量法测量下颌牙槽骨骨密度、下颌骨高度,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X-Ray absorptiometry,DXA)来定量测量骨密度。下颌牙槽骨骨密度及下颌骨高度主要反映的是下颌骨下缘皮质骨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全身骨代谢的相关关系。

本课题对研究对象的全身骨密度测定选择了腰椎、左侧股骨颈以及牙槽骨,同时还测量了下颌骨高度,研究结果显示:围绝经期慢性牙周炎妇女主要骨密度测定值与下颌骨高度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3个骨密度值均与下颌骨高度呈正相关关系;同时发现股骨颈、牙槽骨BMD与牙周临床指标PPD、CAL呈负相关关系。牙周炎组妇女股骨颈、牙槽骨BMD测定值、下颌骨高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妇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围绝经期妇女股骨颈、牙槽骨BMD与慢性牙周炎之间可能存在联系。由此推断,围绝经期妇女全身骨密度的改变与慢性牙周炎之间存在关联,全身骨密度降低可能会增加慢性牙周炎的发病风险,尤其以股骨颈和牙槽骨BMD的改变最为明显。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骨质疏松会引起全身骨量的流失(包括颌骨),骨质疏松症对牙周治疗的预后,种植体的骨整合及其修复后的远期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8,9]。目前,口腔治疗中X线片的拍摄已成为非常普遍的诊断工具。虽然口腔X线片是用来诊断口腔疾病的,但是它也能提供其他有用的信息。由于口腔X线片检查价格低廉而且许多国家大部分口腔患者都会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并拍摄X线片,因此它作为对骨质疏松及口腔疾病发生危险的筛查工具具有非常大的优势[10]。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围绝经期慢性牙周炎妇女和牙周健康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妇女骨密度测定值及牙周临床指标测定之间的差异,并对慢性牙周炎妇女骨密度测量值与牙周临床指标及下颌骨高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围绝经期妇女全身骨密度降低可能会增加慢性牙周炎的发病风险,而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并拍摄X线片是发现骨质疏松及口腔疾病有效手段之一。然而本研究仍有一些不足之处:研究对象的人群分布来自一个中心,使得入选人群的代表性存在一定局限;需要进一步研究中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长期随访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1]宋佳,潘亚萍.慢性牙周炎全身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3,56(11):693-696.

[2]杨冬梅.骨质疏松与老年重度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4):923-924.

[3]许小鸿,曹燕明,陈广盛.老年男性骨密度与牙周炎关系Meta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1,4(11):662-665.

[4]何萍.应用全颌曲面断层片判断牙周炎骨密度和预测下颌角骨折风险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30(4):230-232.

[5]哈丽娅,邵华,钟良军,等.围绝经期哈萨克族妇女慢性牙周炎与骨密度的关系[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8):709-711.

[6]尚颜,石晓峰,尚随阳,等.骨质疏松对牙周病影响的相关性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2,33(7):532-533.

[7]田丰莲,杨冬梓,张小庄,等.广东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和需求调查[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24(8):928-932.

[8]Estrugo DA,Gomez VC,Lopez LJ.Osteoporosis and oral diseases[J].Med Clin(Barc),2013,140(4):169-174.

[9]Beppu K,Kido H,Watazu A,et al.Peri-implant bone density in senile osteoporosis-changes fromimplant placement to osseointegration[J].Clin Implant Dent Relat Res,2013,15(2):217-226.

[10]Ganguly R,Ramesh A.Screening for osteoporosis with panoramic radiographs[J].J Mass Dent Soc,2012,61(1):44-45.

猜你喜欢

下颌骨牙槽骨绝经期
唐军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经验总结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动态载荷与静态载荷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的比较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数字化技术在下颌骨重建中的应用与展望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