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按摩对产后宫缩痛的影响研究

2015-12-16张金英肖清月邓丽香

当代临床医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关元穴后宫护理学

张金英 肖清月 邓丽香

(福建省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365001)

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称为产后宫缩痛[1],中医学称为产后腹痛,其中因瘀血引起的,称“儿枕痛”[2]。多于产后1~2天出现,持续2~3日后自然消失,经产妇多于初产妇。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经历,往往和实际或者潜在的伤害相联系,它在临床上极为常见,也是人们碰到的最强应激因素之一[3]。疼痛可从生理、心里、社会和精神等多个方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其整体生活质量下降。若疼痛不能缓解,患者可因疼痛出现全身紧张,出汗,甚至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活动异常,从而影响到产妇的产后休息和恢复。本研究应用穴位按摩治疗产后宫缩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住院经产妇80例,均为阴道自然分娩,无阴道手术操作(无使用产钳、胎头吸引术),无使用催产素引产,产程进展顺利,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年龄、孕周及新生儿体重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小学及以上学历,年龄(23~40)岁之间,孕周(37~41)周,新生儿体重(3000~4000)g,对本方法知情并同意参与者。排除沟通交流障碍,精神异常,智力异常等无法配合者,取穴部位无皮肤病或严重皮肤破损者,无血液性疾病者(如出血性疾病等)。

1.2 方法

1.2.1 两组均常规予产后护理及健康指导(1)产后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子宫复旧护理;会阴护理及乳房护理等。(2)健康指导:包括一般指导,如注意休息,个人卫生及会阴部清洁等; 适当活动; 产褥期保健; 产后检查等。

1.2.2 穴位按摩法观察组在常规产后护理及健康指导的基础上,予穴位按摩。

1.2.2.1 取穴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中极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4]。

1.2.2.2 操作方法 指导产妇在操作前洗手,修剪指甲,取舒适体位,(产妇一般为卧位),以食、中指指螺纹面分别着力于两穴位上,前臂带动腕部和手指施压,在以腧穴为中心,直径2cm范围内进行均匀的节律性按压揉动,力度由轻到重,循序渐进,以局部出现酸、麻、重、胀和(或)发热为准。首次按摩以第一次出现宫缩痛后进行,以后时间无特异性,有宫缩痛或躺在床上休息时即可操作,至产后72 小时,对照组不作上述处理。

1.2.2.3 对产妇进行操作指导(1)理论指导: 向产妇讲解取穴方法、施治手法及其要领。(2)操作示范: 指导者边讲解边在产妇身上逐步示范取穴、施治手法。随后在指导者指导下产妇自行取穴并施治。干预过程中询问并评估产妇感受。(3)强化练习: 产妇学习了取穴方法和施治手法后,反复练习,直至脱离指导者的指导能自主掌握操作。

1.3 评估方法疼痛评估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scale,NRS)[5]: 用数字代替文字来表示疼痛的程度,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0为无痛(计为0 分) ; 1 ~ 3 为有疼痛感,但不严重(计为1 分); 4 ~ 5为轻微疼痛,患者不舒服(计为2 分) ; 6 ~ 7 为疼痛,患者痛苦(计为3 分); 8~ 9为疼痛较剧,有恐惧感(计为4 分) ; 10 为剧痛(计为5 分) 。疼痛疗效评价标准,采用4 级法[6]。完全缓解(CR): 疼痛完全消失; 部分缓解(PR) : 疼痛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轻度缓解(MR): 疼痛有些减轻,但仍感有明显疼痛,睡眠、生活仍受干扰; 无效(NR) : 疼痛无减轻。有效率按(CR + PR) 率计算。

2 结果

2.1 产后宫缩痛强度两组宫缩痛强度评分结果,见表1。观察组宫缩痛强度NRS为((2.75±0.95)分,对照组宫缩痛强度NRS为(2.80±0.96)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资料有可比性。治疗前患者宫缩痛强度NRS为(2.75±0.95)分,治疗后 NRS为(1.68 ±0.83)分,治疗前后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后第一次宫缩痛强度评分结果(n)

2.2 观察组治疗前后宫缩痛强度评分。见表2

表2 观察组按摩关元穴及中极穴前后宫缩痛强度评分比较(n)

2.3 产后72小时,两组疼痛缓解效果。观察组(CR+PR)占92.5%,对照组占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见表3

表3 产后72小时,两组疼痛缓解效果比较(例)

3 讨论

3.1 关元穴、中极穴的作用 关元穴、中极穴是人体任脉重要穴位之一。关元穴主治月经不调,少腹疼痛,带下,恶露不尽,遗尿,尿频等,并有强身健体作用。中极穴主治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尽,遗尿,尿频,阴挺,崩漏等[7]。上述穴位联合并用奏补气益血,活血化瘀,散寒止痛之效。

3.2 穴位按摩法的理论基础 按摩疗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属中医外治法范畴,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而产生作用,并由体表深入到体内,起到刺激局部、疏通经络、滑利关节、舒筋整复、活血祛瘀、调动机体抗病能力、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8]。

3.3 产后宫缩痛的病因病机本病主要病机是气血运行不畅,不荣则痛或不通则痛。其原因有气血两虚和瘀滞子宫。(1)气血两虚:素体虚弱,气血不足,复因产时、产后失血过多,因产重虚,冲任血虚,胞脉失养;或血少气弱,运行无力,血行迟滞,不荣则痛;(2)瘀滞子宫:产后元气亏损,血室正开,起居不慎,感受寒邪,血为寒凝;或胎盘、胎膜滞留子宫:或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滞则血瘀;瘀血内停,阻滞冲任、子宫,不通则痛。《万氏女科》云:“腹中有块,上下时动,痛不可忍,此由产前聚血。产后气虚,恶露未尽,新血与故血相搏而痛,俗称之儿枕痛”[9]。

3.4 穴位按摩治疗产后宫缩痛疗效观察两组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使用穴位按摩后疼痛程度显著减轻,差异有显著性(P<0.05)。产后72小时,观察组经过治疗,宫缩痛缓解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4 小结

产后宫缩痛常给产妇带来痛苦和不便,若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则会影响产妇的饮食、睡眠、情绪、泌乳喂养,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影响产妇体质恢复和新生儿的发育。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按摩关元穴、中极穴能减轻产妇宫缩痛,可促进恶露的排出,在减轻疼痛的同时,产妇感觉舒适,以缓解焦虑、恐惧的情绪,并有保健、强身的作用。此操作简单易行,患者可自行操作,经济实惠,无副作用,产妇及家属易于接受。故此方法的作用和安全性是肯定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郑修霞主编.妇产科护理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6.

[2]张玉珍主编.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013.4 重印)275.

[3]周芳,陈翠,谢娜,等.慢性疼痛与妊娠期妇女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11):840.

[4]陈佩仪主编.中医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12.162.

[5]李小寒,尚少梅主编.基础护理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2011.11 重印)52.

[6]陈国荣,张晓利,李君艳,等.癌痛规范化治疗与医护质量满意度的调查[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12):883.

[7]陈佩仪主编.中医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12.162.

[8]刘虹主编.中医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2005.11(2011.8 重印)124.

[9]张玉珍主编.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013.4 重印)276.

猜你喜欢

关元穴后宫护理学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艾灸神阙、关元穴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一个易拉罐引发的后宫戏
后宫正传
养身祛病的特效保健穴位——关元穴
中医护理干预产后宫缩痛的效果分析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