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武则天立周成功的原因

2015-12-16

躬耕 2015年6期
关键词:唐高宗明堂高宗

◆ 刘 青

武则天名武 曌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正统女皇帝。十四岁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至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在一个千百年来都是由男人统治的世界里武则天成为一代女皇并建立属于自己的武周王朝实属不易。

一、武则天独特的性格

(一)武则天残忍的性格打败政敌。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 彟 是一个勇于冒险的人,年轻时因为从商导致地位低贱,所以一直在找机会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后来倾尽家产跟随李渊谋反,最后因为成功推翻隋王朝,从低贱的商人晋升为三品工部尚书。武则天的母亲杨夫人是隋朝四贵之一观王杨雄的侄女,少有大志,儿时不喜欢做女红,喜欢阅读文史书籍,本抱定独身主义后遇到优秀的武士 彟 才改变主意。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下的武则天不同于一般官僚人家的少女那样柔弱胆小,反而对什么事都感到好奇,敢于去冒险,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当年唐太宗得到一匹名叫“狮子骢”的烈马,因为无法驯服它而感到苦恼。武则天为了能够在太宗面前表现自己勇敢地提出自己要去驯马 “妾能驭之,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锤锤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1]” 这种残忍的做法让太宗听后心里哇凉哇凉的。虽然武则天在太宗面前的第一次表现以失败告终,但这足以看出武则天残忍的性格。之后,武则天的驭政之道上也充斥着铁鞭驯马似的暴力美学,反对她的肱股旧臣被逐个清洗,杀了四个亲兄弟,一个亲姐姐,两个亲儿子,一个亲生女,一个亲外甥女。这种铁血手腕使得朝中反对她的声音越来越小,武则天的势力也越来越强大。

(二)武则天隐忍的性格厚积薄发。

武则天刚被唐高宗接入皇宫时身份只是一个小宫女,地位十分低下,于是她“痛柔屈不耻[2]”温柔体贴地侍奉高宗,对王皇后忍气吞声,以弱者姿态出现,小心侍奉,念念不忘皇后的再造之恩,随时准备为皇后效犬马之劳,以博取王皇后的同情心和信任。她这种隐忍让她不动声色地积累自己的力量,后来第一个女儿出生后,殺女嫁祸给王皇后,让高宗与王皇后恩断义绝, “而后及良娣俄为武后所杀,改后姓蟒,良娣为枭 。[3]”武则天为了争宠在进宫时把自己的爪牙藏起来,而且隐忍这么多年,这对一个野心勃勃的人来说,是要有非凡韧劲的。即使在受到打击、几乎绝望的时候也不暴露出来,这是常人所不具备的毅力和韧劲。

正是武则天这种残忍和隐忍相互交融的性格让她不断除掉自己仕途上的绊脚石,同时在朝中培养了一批像李义府、许敬宗这样拥护她的大臣,使她不断向前迈进,直至问鼎皇权,建立武周。

二、武则天从政经验丰富并得到认可

(一)武则天从政时间久并得到唐高宗认可。

武则天虽然在位只有二十一年,但她在唐高宗时期就已经开始帮助高宗处理国事,公元664年,通过处理上官仪事件,武则天开始垂帘听政“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4]”从此武则天和唐高宗开始真正的共同打理天下,“二圣”不仅将天下管理的井井有条,还提拔了很多中下世族人才,对百姓实施很多优惠政策。二圣临朝表明高宗向天下臣民认可了武后参政议政的合法性,使大臣无法再和皇帝谋划对她不利的行为。试想,面对帘子后面虎视眈眈的武皇后,谁还敢再对皇帝说“皇后专权,海内外所不容忍,不如废之。[5]”显庆五年,唐高宗染上风疾,主动把国事交给了武皇后处理“冬,十月,上初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后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皆称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权与人主侔矣 。[6]”高宗对武则天管理国事的信任以及对她能力的肯定使得武则天在初次独揽皇权时没有遭到大部分官僚的反对和质疑。武则天从唐高宗背后那个女人到上前台垂帘听政,再到独揽大权,丰富的从政经验让他的政治经验和影响力进一步增长。从此,政局无论是好还是坏,都不能再忽视武皇后的作用。官僚们开始习惯于对一个女人俯首称臣,最后,心情复杂地注视着这个女人逐步走向权力的巅峰。

(二)武则天临危不惧得到百姓认可。

公元684年九月,在武则天紧锣密鼓地准备改朝换代时,以李敬业、魏思温为首的叛军在扬州发动叛乱,这是唐朝在安史之乱前最严重的一次内乱。面对突如其来的叛乱,武则天并没有惊慌,在读骆宾王反诗时,面对诸多辱骂指责之词仅仅是“微笑而已”,读至抔“一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7]”时,不悦道:“宰相何得失此人。[8]”举重若轻的一句话马上稳住了局面,原本忠诚的大臣自然更加忠臣,原本想趁太后惊慌里应外合的大臣也不敢轻举妄动,这就是帝王应具备的气概。稳住局面后,武则天在七天之内迅速调集了三十万大军,由魏元忠和李孝逸带领去平定叛乱并取得胜利。这次扬州叛乱对武则天是一个考验,经过这次考验,武则天无论在个人能力还是在民意方面都得到满分,这为她立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武则天在长时间的参政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壮大自己,也正是这丰富的经验,让武则天得到了百姓,大臣甚至是高宗的认可。独揽大权后顺利平定扬州叛乱也让朝中大臣进一步认可了武则天的能力,促使了武则天建立武周王朝。

三、舆论礼仪准备充分

(一)立周的舆论准备充分。

历史上的改朝换代总是有种种奇异的宣传,通常以制造祥瑞、天命的形式

出现,武则天在革唐立周前也制造了奇异的事件。佛教大乘经典《大云经》有女身受记为转轮圣王的教义“以女身当为国王,得转轮王所统领处四分之一。[9]”记载了南天竺一小国的国王,“忽然崩亡,尔时诸臣即奉此女以继王嗣。女继承正,威伏天下。阎浮提中所有国士悉来承奉,无拒违者。[10]”薛怀义等人呈上来并加以新的解释,“盛言神皇寿命之事。 [11]”薛怀义利用经义作疏云女主受命说成以作 谶语,显然投合了武则天的革命需要。于是《大云经疏》一出来,武则天立刻颁行天下,要求各州都建一座大云寺,寺内各藏一部《大云经》由高僧开坛讲解,一时间《大云经》和《大云经疏》传遍全国各地。经过佛教徒这样炒作,一下子就把女主正位的舆论推向了高潮。天意昭昭,武则天终于得到了儒、释这两大思想体系的认可。

(二)礼仪行动使立周合理性

按照礼经,君臣宗庙独有严格的等级规制,不可逾越。武则天未称帝时就有立武氏七庙的打算,光宅元年(684年)九月武承嗣面奏追封武氏祖先为王,立武氏七庙,武则天准奏。垂拱四年(688年)正月,武则天命礼官议崇先庙的室制,司礼博士请增为七室,又减唐太庙为五室,这无异颠倒了李、武之间君臣庙室的礼仪,经春官侍郎贾大隐力驳,暂停武氏七庙的建立。明堂是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 “明堂者,天子太庙所以宗祀。”垂拱四年(688年)正月,武则天与北门学士议决建址立于宫殿附近,至十二月明堂成,巍峨壮观,号万象神宫。在武则天称帝前后十年间,她多次布政与亲享明堂,用行动显示她革命的合理性。明堂是为天子布政,享祭之处,只有天子才能坐享明堂。尽管武则天在立明堂时未称帝,但已经自称为朕。次年正月,武则天就穿戴天子的冠服和奉佩天子的礼器大享一番:“太后服衮冕,大圭,执镇圭为初献,皇帝为亚献,太子为终献”这样一来,武则天虽然没有称帝之名,但具有皇帝之实。

武则天通过制造舆论使民间百姓相信她是上天所选中的皇帝,于是更加的拥护她;通过建立武氏七庙抬高了自己的家族地位,使立周名正言顺;通过建立和享受明堂坐实了皇帝之称,让朝中文武百官不敢再反对她。也正是这些舆论和礼仪手段让武则天一步步向前迈进,直至成功登基建立武周王朝。

四、武则天成功立周的几点启示

武则天之所以能够立周成功并不单单是因为运气好,更多的是是因为她学识丰富,懂得运用机会,能够抓住社会条件。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这诸多因素交织下,武则天最终建立武周王朝。武则天成功登基对于胸怀抱负、欲做大事的人来说有以下启示。

首先,学习上,武则天从小在母亲的教育下学习知识。在感业寺削发为尼被唐高宗遗忘时,武则天以一首《如意娘》扣开了高宗的心扉,最后成功接近宫中。这启示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第二,生活上,武则天在父亲的熏陶下从小就具有强烈的冒险精神。武则天十四岁进宫时,对母亲说:“见天子庸知非福?”这是这种不怕困难,敢于冒险的精神,使武则天最终登上权力的高峰。这启示我们在遇到苦难时不要退缩,要勇敢面对它,挑战它。

第三,机遇上,武则天的丈夫唐高宗体弱多病,年纪轻轻就染上风疾,经常将朝政托付给她。当时唐朝萌发了女权论,妇女大大的解放,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武则天抓住机会独揽大权顺势称帝。这启示我们在机会来临时要及时抓住机遇。

武则天十四岁进宫,六十七岁称帝,她用自己的智慧在一个男人统治的年代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在各个方面都发展了贞观之治,创立了武周盛世,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唐高宗明堂高宗
探访明堂天堂
論李勣與廢王立武
唐高宗不是傀儡皇帝
ON GROWTH OF MEROMORPHIC SOLUTIONS OF NONLINEAR DIFFERENCE EQUATIONS AND TWO CONJECTURES OF C.C.YANG∗
基于电流矢量和开关表格控制的异步电机控制方法
漫画
纪昀妙对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