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视角下经管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以铜陵学院为例

2015-12-16高天星周建龙周正平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经管类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人才

刘 晨,高天星,周建龙,周正平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创新视角下经管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以铜陵学院为例

刘晨,高天星,周建龙,周正平

(铜陵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摘要:实践教学是经管类专业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文章分析了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铜陵学院经管类专业的教学实践,对创新视角下经管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开展的是否扎实有效,直接决定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在全球信息化及新技术革命面前,经管类专业应当以创新视角,以高校学生的思想素质、应用技能、价值观念、创新能力为抓手,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1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把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转化为实践领域的应用技能,并能创造社会价值的高级专门人才。既具有较厚的基础理论,又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现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为企业发展创造实际的经济价值。易伟新认为,应用型人才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实践教学的薄弱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发展需求严重错位的主要原因之一[1]。陈启虎认为,经管类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主要有:应用型师资队伍短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乏力,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和实践缺乏深层次的思考[2]。随着我国经济的信息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的迅速提高,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一方面要推进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管理制度的形成,另一方面,人类步入信息社会以后,高校要实现以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的模式转变,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可见,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是经管类本科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2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不可替代性已毋庸置疑。其教学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即行业的基本素质、服务的基本技能和解题的综合能力。目前,我国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两种手段实现的:一是建立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学校通过建实验室模拟企业来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二是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定期选择一个或多个企业定岗实习。这种实践模式带来的问题是:一是校内开展的实践中,校内老师的实践经验存在明显不足,教学与实践相脱节。二是校外开展的实践中,校外老师的理论知识欠缺,难以支持实践教学。三是校企合作关系功利化。企业或是为了缓解临时性岗位缺失,高校或是为了迎合评估的要求,接纳或是开展一些浅层的合作活动,功利化严重制约着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四是实习岗位的安排缺乏合理性。学生仅在不同部门间进行横向的岗位轮换,不能向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纵向延伸。而更多的是,学生在实习期间一直固定在同一个岗位上,校企之间在“共享”、“双赢”上,难以找到有效的“契合点”。

3铜陵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实践

3.1 实验教学

从1994年开始,铜陵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就用计算机模拟开设课程单项实验,这在全省乃至全国经济与管理类专业中算是起步较早的。经过20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实验教学方面,课程单项实验、课程模块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跨专业,跨学科综合性实验等“多层次、多形式、广层面”的实验教学体系已初步形成。专业实验大部份实现了“工作流程”的全复盖。以会计学院为例,老师选用某家上市公司的会计材料,学生先在“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按照岗位职责与分工,完成传统的手工全套账的会计处理,再进入“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在会计软件环境中完成上述操作,并将“人工”和“机器”处理的结果进行比对,二者结果完全一致后,最后在“电算审计”实验室完成计算机审计。早在2003年,铜陵学院“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就获“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

3.2 实训教学

为了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学校多次安排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到省内外高校开展调研,于2007年建成了“经管实验实训中心”,购置了会计、审计、金融、外汇、期货、黄金、电商、营销等30多个实训教学软件,可同时满足600多学生开展实验实训活动。近几年来,学校充分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安徽省“提升计划”和“振兴计划”及三级“质量工程”专项资金,继续加大对实训平台建设的投入,先后建成了“皖江城市带应用型金融实验示范中心”、“皖中南地区企业管理实战演练平台”、“人力资源管理多功能实训平台”等多个大型多功能综合性实训平台。借助这些平台,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以团队协作方式,模拟工作场景、再现工作流程,体现了不同专业的交叉与融合,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快速提升。该中心被安徽省教育厅授予省级“经济管理类实习实训应用平台”。

3.3 实习教学

开展了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模拟实习改革。自“经管实验实训中心”建成后,学校充分利用“ERP”沙盘实训室和“SYB”实训室,结合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特点,开展校内模拟实习与校外基地实习相结合的毕业实习改革试点,将改革成果在校内经管类专业进行推广,并将这种形式固化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取得了理想的实习效果。同时,学校还建有各类实习基地90多个,综合性的重点实习基地20多个。在2012年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中,教育部专家对我校实习基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3.4 毕业论文(设计)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管理与质量提高,重新修订了《铜陵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实施细则》、《铜陵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等多项规章制度,从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评阅、答辩、范式等各个环节进行了严格规范。开展了毕业论文(设计)的重复率检测和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工作。在此基础上,我校在校级和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所在的院部开展了毕业论文(设计)改革试点。出台了《铜陵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试点改革的原则性意见》和《铜陵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的实施意见》,鼓励学生以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专著译文、获奖作品、创新创业规划设计等代替毕业论文(设计),改变了毕业论文(设计)“千人一面”和“大一统”的单一形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5 面对共性问题的应对措施

铜陵学院的实践教学也是通过前述两种途径实现的。这种模式所带来的共性问题在2010年以前表现得比较突出。2010年,学校为了“迎评促建”,加快了“示范应用型高校”建设,实施了“八百工程”和“双百计划”两大战略。根据“八百工程”,学校加强了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完善了学校与行业、企业、社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学校为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或直接开设企业“冠名”班,企业家或行业专家进课堂、进实验室为学生授课或指导。学校与基地单位的合作是“零距离”的,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根据“双百计划”,学校5年内选派100名中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并聘请100名企业家或行业专家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同时,为了使青年教师快速提高实践能力,学校制定政策,新进教师必须有一年的实验室工作经历,并且把教师具有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的经历作为职称晋升的考核条件之一。

从企业自身需求出发,开设企业“冠名”班,合作方对学校的人才培养会提供尽其所能地支持和帮助;聘请企业家或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提高了企业界老师的理论水平,完善了他们的知识结构;把“挂职锻炼”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考核条件,为学校 “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上的保障。铜陵学院“两大”战略的实施,最大限度的规避了目前高等学校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保证了实践教学高效、有序的开展,为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4铜陵学院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1 实践教学理念还要进一步历练

对待实践教学“重”理工、“轻”经管的现象在一些教师中还存在。他们对实践教学在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还不深入,导致教学方法的生硬和僵化。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努力把握教学过程的“应用”导向,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和规律,真正发挥其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引领作用,我们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4.2 实践教学的研究精力投入不足

在目前高校的机制和体制下,教师的研究精力主要投放在科学研究上,教学研究精力投入普遍不足,关注实践教学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因而,对于实践教学中的有些问题,存在认识模糊、定位不准、意见不一等现象,影响了实践教学向深层拓展。

4.3 实践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的实践教学管理理念和教学手段跟不上时代对实践教学的需求。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的设计、实践教学人才队伍的培养、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制订、实践教学经费的保障等均滞后于实践教学的现实发展。因此,实践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4.4 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学校对毕业论文(设计)依据环节和过程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对于实验、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还缺乏有效的监控制度和手段。实践教学的质量、效果及投资效益均未得到及时的评估和反映。

5铜陵学院实践教学的对策

5.1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课程设计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铸就。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教学,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所占比例达到80%以上[3],而实践教学往往根据学校条件开设,造成理论性知识偏多,实践性知识偏少。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不能沿袭传统的以追求学科体系完整为目标,而应构建以能力培养和提升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多设计一些“训练课程”和“项目课程”,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应秉承“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更多地创设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进行教学。

5.2 加大“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

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双能型”教师队伍是核心要素。它要求教师不仅是擅长于基础理论研究的学者,还要是擅长动手和实战经验丰富的专家。例如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对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就有硬性要求,即必须有5年以上研究和开发的实际工作经历。然而,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教师队伍普遍缺乏经管从业经验,有的迫于职称、科研的压力,将更多的甚至是全部的精力放在专业知识深度的研究上,与所授专业岗位脱离,这是培养高质量经管类人才的最大障碍。对此,2014年,学校出台了《铜陵学院“双能型”教师鉴定办法》,以此激励教师实现由教学“单一型”向“双能型”的转变。

5.3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在“共享”、“共赢”上,寻找“契合点”

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要的资源主要分布在企业与社会,而企业并没有培养人才的环境和责任,这是目前工学结合举步维艰的症结所在[4]。因此,校企合作要除“功利”性,不求面上开花,但求点上深入。铜陵学院2011年以来开展的“双休日拜师学艺”活动和今年开展的“CEO1+1”工程,正是实现这种理念的有效举措。一方面,通过“师傅带徒弟”和CEO“一对一结对子”,企业能发现自己真正所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学生在校期间能深入实践,融入社会,为以后的就业和创业作好了先期准备,有利于学生更快的成人成才。实践证明, 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学生回校后, 学习意识和欲望更强,学习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学习效果也显著提高[5]。

5.4 加强对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

毕业实习是学生将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转化为综合能力的关键性的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由于面临就业、考研等现实问题,这一环节不少高校出现“放羊”的局面。因此,必须加强对毕业实习环节的管理。在毕业实习前,学校应进行动员教育,并下发“毕业实习计划书”,规定实习的内容、时间、要求及任务,让学生了解毕业实习的目的,才能使实习环节不流于形式。在实习中,实习指导老师与学生及实习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与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实习表现。实习期满,学生上交实习报告及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实习鉴定,实习指导老师根据这些材料和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作为学生毕业实习环节的考核依据。

5.5 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以及社会职业变换频率的加快,需要学生具备一种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的能力,即综合素质。学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诸如大学生经济管理论坛、经济协会、金融协会、经管知识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和沟通、协调能力。与此同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把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毕业时能获得双证或多证,以增强自身的职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易伟新,周小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酒店管理专业“2+1”模式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06(7):19-21.

[2]陈启虎,李书彦.宁波大红鹰学院经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J]. 宁波大红鹰学院学报,2010(6):25-28.

[3]叶娅丽,陈学春. 提高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探讨[J].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72-74.

[4]李春阳.地方院校经济与管理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钦州学院为例 [J].中外教育研究,2012(5):22-23.

[5]张群.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产学结合模式研究[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8-93.

(责任编辑:郭万红)

收稿日期:2014-12-09

基金项目:2013年安徽省“质量工程”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13jyxm220)。

作者简介:刘晨(1964-),男,安徽省怀宁县人,学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与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772(2015)03-0089-04

Innova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from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rogrammes-example from TongLing University
—Taking Tongli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U-Chen, GAO Tian-xing, ZHOU Jian-long ,ZHOU Zheng-ping

(Tongling University, TongLing 244000,China)

Abstract:Practice teaching is the main part for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rogrammes.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local college’s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rogrammes, and combines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rogrammes in TongLing University, thinking and researching for innova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rogrammes.

Key words: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rogrammes;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Training mode

猜你喜欢

经管类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人才
月度荐书单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高校经管类实验课程线上教学方法及对策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