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倍遍访中亚,欲“有所作为”

2015-12-15常思纯

世界知识 2015年22期
关键词:五国中亚安倍

常思纯

2015年10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左)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与该国总统阿坦巴耶夫举行会谈。

10月23日~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了中亚五国。这是自2006年8月时任总理小泉纯一郎之后,日本首相时隔九年再次访问中亚,同时也是日本首相第一次访问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访问期间,安倍与五国首脑分别举行了会谈,提出了未来日本与中亚发展关系的三个支柱,即彻底加强与中亚各国关系、积极参与中亚地区共同问题的解决、深化日本与中亚各国在世界舞台的合作。

日本关注中亚由来已久

根据英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提出的“地理枢纽”概念,中亚位于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能够影响世界格局的枢纽地区。冷战结束后,因苏联解体而造成的中亚“权力真空”和中亚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该地区在地缘战略上的重要作用再次凸显,并成为大国博弈的舞台。同时,中亚拥有丰富的战略资源,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富含油气资源,中亚包括稀有金属在内的有色金属储量也位居世界前列。

长期以来,日本不仅希望能够在中亚的能源资源争夺战中分到一杯羹,更希望在大国争夺中亚的博弈中占据一席之地。从1997年桥本龙太郎提出“欧亚大陆外交”战略,到2002年小泉纯一郎建议“关注中亚”,提出“日本丝绸之路能源计划”,都体现出了日本对中亚能源资源的强烈觊觎。从2004年“中亚+日本”对话机制正式启动,到2006年提出“自由与繁荣之弧”构想,再到2009年提出“欧亚十字通道”构想,日本对中亚的外交战略逐渐与其政治大国化战略相呼应,即要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向中亚辐射影响力,积极谋求大国地位并提升国际话语权。

然而,日本的中亚外交政策执行得并不顺利,除“中亚+日本”对话机制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战略都未能得到有效推进。其原因之一就是日本政坛近十年来首相更换频繁,执政者在位时间过短而无暇顾及中亚。

安倍此次出访“意味深长”

安倍晋三自2012年底再次就任日本首相以来,积极推进“俯瞰地球仪外交”,出访足迹遍布各大洲,而地缘位置极为重要的中亚自然是其经济外交与大国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倍此次出访亦“意味深长”。

首先,助推基建出口,助力企业投资。中亚在能源生产、资源开采及交通运输等方面长期面临资金短缺和技术上的困难。2014年以来,中亚五国分别出台了新的中长期经济发展纲要,将加强能源产业开发建设和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战略规划的重点。因此,为日本企业在中亚争抢基建订单、推动日企进军中亚,正是安倍此次中亚之行在经济上的首要诉求。

安倍在访问期间大打经济外交牌,高调宣称要开展“首脑推销”,不仅带领日本商社、成套设备厂商、银行等50家企业和团体随同出访,还多次表示“将举政府与民间之力最大程度地为双边合作提供帮助”。尽管行程紧张,安倍还在中亚各国参加了多场经济论坛,努力宣传日本“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为推动双方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发挥引领作用。

在土库曼斯坦,安倍与土领导人达成了总额2.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55亿元)的合作协议。尽管具体内容未公开,但据日本媒体报道,这有可能是日本多家企业获得的涉及天然气生产和利用、化肥生产等的成套设备订单。同时,日企还获准参与土火力发电站建设项目。在塔吉克斯坦,安倍宣布了总额8.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515万元)的援助计划,其中包括对该国的供水改善计划提供基建设备援助。随后,安倍又宣布向乌兹别克斯坦的发电设施建设计划和综合医疗中心器材完善计划提供总计12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67亿元)的援助,向吉尔吉斯斯坦的国际道路干线建设和国际机场设备维护等项目提供总额近14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37亿元)的援助。在哈萨克斯坦,安倍表示将大力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提供援助,力争在中亚创造超过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75亿元)的商机。此外,安倍还强调将以“中亚+日本”对话机制为依托,大力推进日本与中亚各国在运输和物流领域的合作。

其次,强化双边合作,提升政治影响。安倍出发前在机场对记者表示,中亚“处于亚洲的中心位置,在地缘政治上意义非凡”,希望实现与该地区关系的“飞跃式强化”。安倍不仅分别与中亚五国首脑单独举行会谈,还分别发表了旨在深化和扩大双边关系的联合声明,内容涉及日本与中亚各国在双边、地区乃至全球层面的合作。安倍不仅表示将积极支持中亚的民主化进程,还表示将在打击恐怖主义和毒品走私、加强边境管理等方面加强与中亚各国的合作。正如安倍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所说:“在地平线的另一端,有我们日本。”安倍要借此机会向中亚乃至世界彰显日本在中亚的“存在感”,增强日本在中亚事务中的发言权,争取在该地区的大国博弈中谋得一席之地。

第三,提升国家形象,争取“入常”支持。在中亚,安倍打着“积极和平主义”的旗号,向中亚各国宣传新安保法,寻求各国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安倍还高调宣传日本在促进环保、加强防灾和推进核裁军与核不扩散等问题上发挥的积极作用,试图以中亚为舞台,向世界展示出一个“讲和平、负责任、有贡献”的国际形象。在此基础上,安倍逐个劝说中亚各国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得到了除土之外其他四国的支持表态。

第四,暗中指责中国,试图强化对华制衡。日本多家媒体直接表示安倍的中亚之行就是要抗衡中国的“一带一路”构想,实现制衡中国的效果。就在安倍刚刚结束自己的中亚之行后,美国国务卿克里立刻开启其首次中亚五国之旅。与安倍突出强调经济合作相比,克里的中亚之行则偏重安全合作,两人的“不约而同”从侧面凸显出日美在中亚战略上的默契配合,两国遥相呼应,要在中亚加强自身存在的同时牵制中国。

冷静看待安倍中亚之行

安倍短短几天内对中亚五国的“旋风”般访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安倍本人对此次访问期待颇高,全程极为高调,展示出势在必得的姿态。日本各大媒体也全程追踪报道,凸显成果,营造舆论氛围。但实际上,安倍此行成果究竟如何,仍需冷静看待。

一方面,经济收获有限,经济影响力短期也难提升。中亚一直被日本视为重要的潜在能源资源供应地之一。但是,受地理障碍、安全形势、投资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日本在从中亚进口油气以及修建油气输出管线方面成果极为有限,短期内也难有实质性进展。因此,安倍此行并未直接在能源进口方面下功夫,而是致力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与中亚各国的合作。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安倍向中亚各国提供的经济援助总额不到300亿日元,与此前他在非洲、东南亚狂撒上万亿日元的大手笔相比,实属“小巫见大巫”。同时,安倍实际上只在土库曼斯坦为日企赢得了出口订单,且据了解协议的人士称,已达成的还远不是具有约束力的合同。而此前日企极力争取的乌兹别克斯坦光通信设备、化肥原料生产设备以及哈萨克斯坦核电站建设等订单都未能如愿达成。目前,日本在中亚各国对外贸易中仅占1%的平均份额,对中亚的经济影响力十分有限。未来受制于国内财政压力,日本希望加大对中亚的援助也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一方面,安倍要实现增强在中亚的话语权并制衡中国的愿望也困难重重。目前,在中亚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是与中亚地理位置接近的中俄两国,美国的影响力自阿富汗战争以来也得以增强。而近年来,欧盟、伊朗和印度等国也都凭借各自优势积极发展与中亚各国的关系,上述各国首脑也相继访问中亚。相比之下,日本显得有些“落后”了。此外,如今中国是中亚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之一,今后,在经济领域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在安全领域通过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还将不断深化。鉴此,日本想要在中亚“围堵”中国的战略意图并非轻易就可达成。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日本所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五国中亚安倍
跳脱对安倍的悼颂与赞美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中亚五国网络媒体对华关注度现状分析
印度8公里“路演”示好安倍
中亚速览
明仁天皇“暗战”安倍
中日専門家が見た「習——安倍会談」
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及竞争力分析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