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YZ区致密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5-12-15李爱荣王宝萍张录社夏海英

地下水 2015年2期
关键词:粒间长石碎屑

李爱荣,徐 岗,王宝萍,张录社,杜 皎,夏海英

(1.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710065;2.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陕西 西安710069;3.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陕西 延安716000;4.华北油田采油一厂,河北 任丘062452)

鄂尔多斯盆地目前已发现多套含油气层系,为我国典型的低渗透含油气盆地,其中三叠系延长组石油最为富集。YZ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三角洲之上,隶属子长采油厂,主力产油层为长6油层组,储层砂体为三角洲沉积的产物[1-4]。储层经历沉积、成岩等各类地质作用,导致储层具有强非均质性[5-11]。

1 储层岩石学特征

1.1 碎屑组分

根据4口井的铸体薄片资料统计,长6油层组储层岩石类型多为细粒长石砂岩、中—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碎屑成分中石英含量平均30.6%;长石含量平均36.9%;岩屑含量平均20.9%,主要为岩浆岩和变质岩岩屑,几乎不含沉积岩岩屑。一般砂岩的填隙物含量较低,碎屑分选性较好,碎屑颗粒多为次圆-次棱角状,磨圆度中等(见图5b、c),结构成熟度较高;岩石的支撑类型为颗粒支撑;碎屑颗粒之间以点-线接触或线接触为主(见图5d),凹凸接触少(见图5a);胶结类型以孔隙-薄膜式、孔隙式胶结为主(见图5a)。

1.2 填隙物组分

填隙物组分以浊沸石和自生绿泥石为主,其含量占填隙物总含量的80%以上,其次为方解石及少量自生高岭石、自生粘土、泥铁质和石英次生加大等。

2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研究区长6段储层砂岩中主要发育两种基本孔隙类型,即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

(1)原生孔隙为机械压实、长石及石英的次生加大和多种胶结作用充填后剩余的原生粒间孔,也称为残余粒间孔或剩余粒间孔,包括早期薄膜状绿泥石、伊利石胶结之后的残余粒间孔,石英、长石次生加大之后的残余粒间孔,方解石、粘土矿物充填胶结之后的残余粒间孔等。

(2)次生孔隙主要为溶蚀作用产生的溶蚀孔隙,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填隙物内溶孔和铸模孔。次生孔隙对改善储层的物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本区最主要的孔隙类型(见图1)。

图1 YZ区孔隙类型分布频率直方图

除上述孔隙类型外,裂隙孔在研究区也有发育,包括岩石裂隙和颗粒裂隙,是构造作用、机械压实作用和收缩作用改造岩石而形成的狭长孔缝。本区延长组砂岩中裂隙不发育,仅发育在部分砂岩中(见图5f),主要为层间缝,裂缝沿黑云母或植物碎屑富集的层面发育,见少量的压裂缝和斜交层理的张裂缝,泥岩中裂缝很发育,宽度在0.01~0.04 mm之间(见图5e)。

综合岩石铸体薄片、压汞分析、毛细管压力曲线等资料,可知本区长6段储层砂岩的孔隙结构为小孔微喉型,次为小孔微细喉型。

3 储层物性特征

根据探井863块样品的物性分析数据,研究区延长组长6储层物性变化较大,孔隙度最小为 1.3%,最大可达19.5%,平均值为9.72%,主要分布在8% ~12%,占样品总数的82%;渗透率从小于 0.001 ×10-3μm2到 95.4 ×10-3μm2(为裂缝),平均值为 1.1 ×10-3μm2,主要分布在 0.1 ~2×10-3μm2,占样品总数的90%(见图2)。按照原石油行业碎屑岩储层物性划分标准[12],本区延长组储层多属低孔低渗和低孔特低渗储层。

4 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

4.1 埋藏深度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纵向上,孔隙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变化具有变小的趋势,主要原因是随地层埋深增加,地层的压力增大,使得储层中的原生孔隙降低;渗透率随着埋深的增加也降低,在埋深200~600 m的深度范围内发育多个孔渗高值带,主要是不同时期的成岩作用的结果(见图3)。

图2 YZ区孔隙度、渗透率分布直方图

图3 YZ区孔隙度、渗透率与深度关系图

4.2 沉积环境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沉积环境主要影响储层砂岩的粒度、分选性、碎屑成分、泥质杂基的含量,导致不同沉积微相储层物性差异明显。沉积相研究表明,本区延长组长6储层属三角洲沉积体系,总体上看,三角洲相沉积中以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较好,其次为河道侧翼砂体,河道间沉积物性最差。

4.3 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储层物性除受沉积相的影响外,位于同一相带储层物性的差异主要受成岩作用的控制,其中包括:(1)压实及压溶作用;(2)胶结物的类型、含量及其分布特征;(3)骨架颗粒及浊沸石、方解石、自生绿泥石等胶结物的溶解作用。其中前两者是降低储层储集性能的重要原因,后者对储层的储集性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3.1 机械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

机械压实作用是沉积物在上覆重力和静水压力作用下,水分排出,碎屑颗粒紧密排列,软组分挤入孔隙,从而使岩石孔隙体积缩小,孔隙度降低渗透性变差的作用。与此同时,沉积物的密度增加,抗侵蚀能力增强。

压实作用在长6砂岩中的主要表现为碎屑颗粒排列紧密,呈点—线接触,颗粒在垂向压力作用下形成定向排列组构(见图5b、d)。随着沉积物埋深的增加,压力和温度的升高,压实作用逐渐被压溶作用所代替,表现为颗粒间由点—线接触过渡为凹凸接触,长石、石英发生次生加大(见图5a)。其结果使原生粒间孔隙进一步减小,同时也使喉道半径大大缩小,降低了储层的渗透能力,本区长6储层砂岩中压溶作用不显著,颗粒之间的凹凸接触关系在个别薄片中可见(见图5f),石英的次生加大较常见(见图5a)。

4.3.2 胶结作用

在各种胶结物中,以碳酸盐胶结物对储层渗透率影响最大,随着渗透率的增高,碳酸盐含量有降低的趋势,这对长6储层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孔隙度的影响甚微,二者相关性不明显,可能和样品数目少有关(见图4)。其次是浊沸石对长6油层组砂岩物性的影响,主要起改善作用。除此之外,粘土矿物、石英次生加大对储层物性也有很大的影响(见图5b)。砂岩中石英和长石次生加大较发育,铸体薄片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新生长石、石英形成的净边或增生边(见图5a)。

图4 YZ区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与储层物性关系图

4.3.3 溶解作用

晚期成岩阶段及表生成岩阶段由碎屑颗粒及浊沸石、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作用是改善延长组砂岩物性的重要因素[13-14]。观察发现,研究区的岩石颗粒的溶解作用非常发育,主要以粒间溶孔为主(见图5c、d)。

4.4 微裂缝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在低渗透储层中,尤其是在深成岩作用下形成的次生低渗透储层中,随着岩石的致密程度增加,岩石的强度和脆性增大,因而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将不同程度地产生裂缝。天然裂缝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裂缝是低渗透油藏中油气渗流的重要通道和储集空间,与裂缝有关的次生孔隙构成了油气储集的主要空间,裂缝分布控制着储层分布;其次天然裂缝在低渗透油藏中具有较强的导流作用,并能控制地下流体的流动方向[15-17]。

根据镜下观察,本区长6储层见裂缝,主要发育在泥岩中(图版I-5),砂岩中裂缝很少见,这为油气的初次运移提供了很好的通道作用。

5 结语

(1)鄂尔多斯盆地YZ区长6储层岩石类型多为细粒长石砂岩、中—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填隙物含量较低,碎屑分选性较好,碎屑颗粒多为次圆-次棱角状,磨圆度中等,结构成熟度较高,胶结类型以孔隙-薄膜式、孔隙式胶结为主。

(2)储层发育原生孔和次生孔,并以次生孔隙为主,次生孔隙主要为溶蚀作用产生的溶蚀孔隙,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填隙物内溶孔和铸模孔。储层砂岩多属低孔-低渗和低孔-特低渗,孔隙结构以小孔微喉型为主。

(3)储层物性特征主要受成岩作用和沉积环境的控制,埋深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储层物性;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较好,而河道间沉积物性最差;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起到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而压实及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则是破坏性作用;微裂隙在改善储层物性的同时也加大了储层的非均质性。

图5 YZ区岩石类型图版

[1]宋凯,吕剑文,杜金良,等.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方向分析与三角洲沉积体系[J].古地理学报.2002,4(3):59-66.

[2]武富礼,王变阳,赵靖舟,等.鄂尔多斯盆地油藏序列特征及成因[J].石油学报.2008,29(5):639-643.

[3]张哨楠,丁晓琪.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成因[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7(4):386-394.

[4]李爱荣,王维喜,武富礼,等.鄂尔多斯盆地延安三角洲长4+5、长6油气聚集模式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34(5):667-671.

[5]裘亦楠,薛叔浩.油气储层评价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26-68.

[6]吴胜和,熊琦华.油气储层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122-168.

[7]罗静兰,郭德运,尹鹏,等.蟠龙探区长2砂岩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3(6):723-728.

[8]李弘,王芙蓉,戴世立,等.绿泥石膜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M油田延长组2段为例[J].岩性油气藏.2008,20(4):71-74.

[9]李书恒,方国庆,杨金龙,等.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储层成因研究及意义[J].岩性油气藏.2012,24(6):32-37.

[10]郭正权,齐亚林,楚美娟,等.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储层致密史恢复[J].石油实验地质.2012,34(6):594-599.

[11]杨巍,陈国俊,张铭杰,等.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8油层组自生绿泥石对储层物性的影响[J].岩性油气藏.2012,24(3):27-33.

[12]任延广,王成,吴海波,等.油气储层评价方法(SY/T6285-2011)[S].北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11.

[13]李凤杰,王多云,徐旭辉.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4):365-370.

[14]孙卫,杨希濮,高辉.溶孔-粒间孔组合对超低渗透储层物性的影响—以西峰油田庆阳区长8油层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3):507-509.

[15]李凤杰,王多云,徐旭辉.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5,27(4):365-370.

[16]王瑞飞,孙卫.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裂缝研究[J].地质论评.2009,55(3):444-448.

[17]程俊,李红,雷川.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储层成岩作用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3,25(1):69-74.

猜你喜欢

粒间长石碎屑
粒间摩擦和层厚比对二维分层颗粒系统底部响应的影响
Sweet Carrots甜甜的胡萝卜
粒间滚动阻力对砂土压缩特性影响的离散元模拟研究
储能式发光涂料在长石岭隧道中的应用
储集空间类型对宏观物性的影响
——以鄂东临兴神府地区为例
水铵长石成因分类综述
二次铝灰烧结制备钙铝黄长石/镁铝尖晶石复相材料
清洁搅拌机的小妙招
渤中X油田沙一段生物碎屑白云岩井场识别方法
苏里格气田东区盒8段致密砂岩气藏孔隙结构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