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教育,打开一扇通往幸福的大门

2015-12-15蒋菊香季永华

新教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友人澳大利亚教室

蒋菊香 季永华

苏轼有诗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不走进澳大利亚的小学教室,你永远无法真正感受到澳大利亚独特的教育风情,也无法让自己的内心受到这样的震撼。

友人在澳大利亚落户已经好几年了,早已入乡随俗。在与其共同生活的一个月里,感受较深的还是她的家庭教育方式。她有两个孩子,从不溺爱,从小就让孩子磨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星期天,我们几个大人在泳池边的休息室聊天,而大一点的孩子带着穿尿不湿的孩子自行在泳池边玩。我向友人表示了我的担心。友人告诉我,在澳大利亚,许多孩子会在假期自行乘坐长途汽车或是轮船到很远的地方去玩;不会走路的孩子一般出门都用推车,父母很少抱他们;年满18岁的孩子如果有了工作,还和父母一起住,可能要交房租;家庭成员都要承担家务,男的多干点。说到这儿,我就想起友人三岁的孩子摇摇摆摆地帮她在厨房里端盘子,并且拒绝了我的帮助。

友人的大孩子上小学,他每天在学校只待六个多小时,然后就返回家中。他没有许多家庭作业,没有众多的补习课,而更多的是供他们自由选择的兴趣班。在放学后,他们会和家人品下午茶,在晚上七点左右,一家人才会一起吃晚餐。澳大利亚与中国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我们还非常好奇:这里的学校教育是什么样的呢?

友人带我们去一所私立教会学校,学生涵盖了学前班到高中,年龄跨度很大。学校不仅没有大门,也没有大楼,没有塑胶跑道,操场是大片大片的绿草坪,与社区的草坪连成了坦荡无垠的绿地毯。如此,学校完全是开放的。学生可以在操场上做游戏、体育运动,中午在操场上读书、吃饭的学生也很多。

教室掩映在绿树间,基本上一个年级一座建筑,外表看上去很普通,没有华丽的装饰。学校把每座建筑的名字都给予了澳大利亚当地的植物,在附近,必定有这种植物静静地生长着,与孩子们朝夕相处快乐成长。我想,这倒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所见略同。烹饪、技工房、实验室、音乐教室等各有自己的专用区域,而草坪随处可见,活泼的孩子奔跑、踢球……遇到下雨,也不要担心,学校设有防雨顶棚的体育场。树林里,鸟儿自由飞翔,据说袋鼠时常拖家带口前来嬉戏。课余,我们有幸发现了一只考拉,大家远远地看着,窃窃私语,没人上前打扰。

走进教室,地面上铺有地毯,每个教室桌子摆放的方式各不相同,大都利于学生交流讨论。教室外有储物柜,书包、帽子整齐地置于其中。令人心动的是教室的布置,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有学生活动的图片,学习的重点、近期需要掌握的单词、本周的新闻……阅读的书籍、休息时的玩具拥有独立的空间,学习、生活、娱乐和谐地聚于一体。印象最深的是三年级教室的一句话:Its okay to not know, but its not okay to not try.这样的理念在课堂上被真实地演绎着。

每节课时间长约70分钟。我不禁为这里的孩子捏了一把汗,但学生似乎已经习惯了,没有我们常见的正襟危坐,你所能想象到的坐姿在这里都可见到,各种各样的写字姿势也令我大开眼界。这要在国内的课堂,且不说教师的教学内容,也不说教师的教学技巧,光这样的学习习惯,恐怕招致非议得多。诚然,每个人的审美有差异,我们随手翻了翻孩子们的作业,让人赏心悦目的少,惨不忍睹的多,但老师依旧给予了肯定的评价。课堂上有上洗手间的,有迟到的,有说话的……当然,老师也会组织教学,当课堂氛围达到他所能忍受的最低限度时,唤醒孩子注意的方式各异,有倒数的,也有唱着歌问:“Are you listening?”孩子们会齐声回唱:“Yes,we are listening.”他们到底在不在听,只有这群孩子自己知道。我想,这样的课堂与我们国内现在提倡的高效课堂的理念应该是完全两样的。

第一堂课是一年级的数学课,教学money。我又开始提心吊胆。根据我在国内的教学经验来判断,这是一个教学难点。课开始了,学生席地而坐,教师先示范,拿起一枚硬币,告诉孩子,这就是money,随后在纸上拓印,然后自己写上面值,孩子们很给力地发出了声声惊叹!天啊,这是数学课吗?这不是美术课的内容吗?随后小组活动。任务各不相同,有拓印硬币,有复习前面所学的时钟,有玩骰子复习数字,有串回形针(各种颜色,估计是帮助孩子学习找规律这类知识的),有一组则在iPad上玩数学游戏。这些教学任务的安排除了在数字上与money有关系,还有什么地方与money有关呢?在学生进行学习任务的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定时交换。每个孩子基本能完成一节课的任务。教师声情并茂地讲了个故事作为奖励。游戏间,一个多小时的课程不知不觉地过去了。问题是,教师的有关money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吗?还是关于money的教学任务就这些?还是仅仅是通过钱币来认识数字?因为我们不好和教师进行沟通,所以也无法解决自己的疑惑。

随后三年级的课再次让我感受到澳大利亚课堂的自由。开场部分,两个学生上场,分别担任今天的小老师。第一位条理清晰地教同学用橡皮筋打个结,分发自己准备的材料、组织活动、指导得井井有条。第二位给大家用牛奶、颜料演示了一个实验,稍显紧张,但效果不错。正当我们以为这是科学课时,老师让大家拿起语音本,语音课!我恍然大悟。老师先是不紧不慢地检查了昨晚的家庭练习,全部完成的到教室后半间玩地图游戏,给各大洲的代表性动物、建筑等找家。其间,我发现一个孩子居然一题未做!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他理直气壮地告诉我,老师昨天布置作业的时候说的是“You can do”而不是“You must do”直到下课结束,他还没补完成一半,没挨半句批评!教师批改、个别讲解完后,在课堂即将结束时进行了单词听写,报算式让孩子口算乘法,都是一位数乘一位数,利用乘法口诀表就能解决的。这是国内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全班有一半同学全对,得到了老师的盛赞。

最后听到的是independent study,孩子们三三两两自习,做题的,上网的,画画的,做实验的……真正自由了。教师个别抽查孩子们上节英语阅读课掌握的情况。

我问友人:“澳大利亚的所有学校的教育都是如此吗?”大概她看出了我心中的疑惑,便答应我过几天再带我去一所公立学校参观。

因为公立学校是政府举办的,所以与私立学校相比,硬件设施略有差距,但各种教学用房设施一应俱全。政府每年都会投入维修资金,所以学校看起来还是不错的。参观那天,学校有点特别,学校的book week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听名字,我觉得这个活动应该类似于我们国内的校园热衷的“读书节”。非常期待,想知道外国孩子是如何度过“读书节”的。因此,参观的时候格外仔细。

所有的老师孩子都穿上戏服,把自己装扮成喜欢的书本人物,头套箱子的机器人,可爱的小公主,调皮的花猫,邪恶的巫婆……校园成了一个盛大的party会场,连空气似乎都涌动着激动与欢乐。所以,见到迎接我们的校长一身船长装扮的时候,我们没有太多的诧异,心中为每个全情投入于活动中的人悄悄点赞。

来到礼堂,学校的汇报活动正酣。虽然校长强调这是一个big and nice hall,但说实话,舞台很简单,没有漂亮的舞台背景,也没有发人深省的标语。主持的是扮成哈利·波特的一位领导,幽默而亲切,一场亲子演出刚刚在如潮的掌声中结束,正上场的是众多低年级的孩子,表演大合唱,登上舞台时,队伍不是很整齐,歌声亦不是美妙的天籁之音,动作也稍显随意,显然没有精心的排练,但无论是孩子、教师还是场下的家长,发自内心的快乐却深深感染了我们。

因为学校有活动,所以课堂以自习的居多。因为有私立学校参观的经验打底,所以进入教室前,我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在进入某个教室前,友人悄悄地告诉我,这是一个特殊班级。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莫非类似于我们国内的特殊学校?可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只有八个学生的班级秩序还是不错的。孩子呢,从外表看,长得也是眉清目秀。与其他班的孩子一样,他们也在做作业,当然也毫无例外地有啃苹果的、喝果汁的、嚼胡萝卜的,看看作业,正确率较高。彬彬有礼的他们主动跟我们问好,热情地端来椅子。让我们纳闷不已:这么可爱的孩子居然归类于特殊,难道他们是超常儿童?类似于国内的某大少年班?我为刚才的妄测有点羞愧。结果老师告诉我们这些孩子存在一定的社交障碍。显然特殊班级不是以智商来划分的,家长也不怕家丑外扬,自曝孩子不足,希望学校重视。短短相处给我们留下美好印象的孩子们或许真的存在问题,又或许已经在教育下得以改善。真是如此,善莫大焉!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滨海园区三余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

猜你喜欢

友人澳大利亚教室
致友人(组诗)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澳大利亚RaeRae五口之家
澳大利亚将严格限制2,4-滴的使用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在澳大利亚骑行
澳大利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