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9例临床孤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3年随访调查分析

2015-12-14常丽英

安徽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病灶

胡 梅,常丽英

(湖北文理学院附属襄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湖北襄阳 441021)

临床孤立综合征(CIS),指中枢神经系统孤立的脱髓鞘事件的急性或亚急性单次发作,并且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持续时间在24 h以上,影像学上可有或者无阳性的发现,多数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局限于大脑、脑干/小脑、脊髓或者视神经受累[1]。临床上CIS常转归为多发性硬化,少部分患者也可能转归为视神经脊髓炎、横贯性脊髓炎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2]。我们对湖北文理学院附属襄阳市中心医院2010—2013年39例CIS患者进行3年跟踪随访,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调查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接受随访的39例患者具有小学以上的文化程度,无精神异常、痴呆或者其他器官重大疾病,依从性较好,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随访时间为3.1 ~3.7 年,平均(3.34 ±0.23)年,随访过程中无脱落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23例,年龄23~41岁,平均(32.56±6.42)岁。急性起病28例,亚急性起病11例。发病诱因中上呼吸道感染19例,肠炎8例,疲劳6例,疫苗接种2例,妊娠2例,头痛2例。

1.2 方法

1.2.1 磁共振检查 应用超导型1.5 T MRI扫描仪,均采用表面线圈。所有病例均行SE序列T1WI(TR/TE:400~500 ms/10~20 ms)扫描,TSE序列 T2WI(TR/TE:3 000~4 000 ms/90~100 ms)扫描,上述序列采集次数为2~3次,4~5 mm 层厚,1 mm 间距,(256~512)×(192~256)矩阵。均行轴位和矢状位扫描,然后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量化所要分析的变量,输入计算机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1.2.2 诱发电位检查 采用丹麦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受试者仰卧,室温(23±2)℃。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同时患者进行脑脊液细胞学及生化、CSF-IgG寡克隆带(OB)检查。

1.2.3 诊断标准 根据 Miller等[3]CIS诊断及分型,39例患者大脑型15例,脊髓型12例,脑干/小脑型5例,视神经炎型7例。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诊断标准为2005年McDonald修改版本MS诊断标准及2005年Wingerchuk推荐NMO诊断标准。

1.2.4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用率描述数据,表1率的比较用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表2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2.1.1 神经系统首发症状 (1)感觉障碍26例:浅感觉障碍表现为肢体、躯体或者面部的麻木、烧灼感、疼痛、针刺样或者束带感;深感觉障碍表现为有踩棉花样感;(2)运动障碍21例:表现为偏侧肢体无力、双下肢无力或者单肢无力;(3)脑干/小脑症状5例:表现为头晕、复视、行走不稳、饮水呛咳、恶心呕吐、构音障碍;(4)视力下降7例:表现为单眼或者双眼视物模糊、视野缺损或者视力下降,有的伴有眼球疼痛;(5)精神症状3例:表现为猜疑、幻觉及被害妄想;(6)大小便障碍10例:表现为尿频、便秘;(7)其他10例:如患者肢体或者面部肌肉痉挛、多汗、高级认知功能下降、睡眠增多、姿势或者定位不准确等。

2.1.2 神经系统体征 (1)感觉障碍:偏身性感觉障碍15例,传导束性感觉障碍8例,交叉性感觉障碍1例,Lhermitte征2例;(2)肢体瘫痪:偏侧肢体瘫痪12例,单侧下肢瘫痪2例,双下肢瘫痪7例;(3)视力下降或者视野缺损11例;(4)共济失调4例,Romberg征阳性3例,意向性震颤1例;(5)假性球麻痹7例;(6)眼球震颤11例,核间性眼肌麻痹5例,周围性面瘫2例,中枢性面瘫6例,中枢性面舌瘫1例;(7)腱反射亢进24例,腹壁反射减弱或者消失10例,肛门反射消失3例。病理征阳性29例。

2.2 辅助检查

2.2.1 影像学检查 39例患者发病初及随访3年期间头颅及脊髓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病灶数目变化如表1所示。不同随访时间头部病灶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00,P=0.005,不同随访时间脊髓病灶数量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45.594,P <0.001。

2.2.2 脑脊液检查 39例患者发病初均进行脑脊液检查,随访3年期间患者脑脊液蛋白、单核细胞数及糖、氯化物无明显的变化(P>0.05)。随访1年、2年及3年的 CSF-IgG寡克隆带(OB)检查阳性患者数量逐年增加,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4.091,P=0.252。具体统计见表2 所示。

表2 脑脊液检查结果3年随访分析(n=39)/例(%)

2.2.3 神经电生理 39例患者发病初行视觉诱发电位(VEP)有17例异常,其中单侧异常8例,双侧异常9例,VEP异常中无视力下降或者视物模糊症状患者6例。随访3年期间每年的发病例数分别为18、21、22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发病初有10例患者异常,其中无脑干症状患者BAEP异常4例,有脑干症状患者BAEP正常2例。随访3年期间每年的发病例数分别为12、15、15例。体感诱发电位(SEP)发病初有16例患者异常,其中无脊髓症状但SEP异常患者2例。随访3年期间每年的发病例数分别为18、21、25 例。

2.3 治疗 39例患者发病初即给予静脉激素治疗(甲基强的松龙或者地塞米松),两者治疗未进行统计比较,其中30例完全缓解,9例患者遗留有轻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患者第1次治愈出院后均未给予激素维持治疗。在随访的过程中复发的患者首先给予甲基强的松龙针1 g·d-1静脉激素冲击治疗3 d后,改为强的松片60 mg·d-1顿服,5 d;40 mg·d-1,5 d;以后每5 d减10 mg,连用6周后停药。每次复发均重复上述治疗方案。复发患者治疗后均会遗留或多或少的神经功能残障情况。有2例患者同时给予了β-1α干扰素治疗,随访过程中患者未再出现临床事件的发作。研究过程中39例患者未使用免疫抑制剂。

2.4 转归 随访3年后,39例CIS患者演变为临床确诊多发性硬化(CDMS)患者20例,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8例,未转化的CIS患者11例。

3 讨论

临床孤立综合征(CIS)是建立在多发性硬化的研究基础之上的一个概念。多数CIS患者临床表现为脑部或者脊髓受累的症状,其影像学上可见孤立的病灶,也有文献报道,50% ~80%的CIS患者第1次发病在常规T2WI上脑部或者脊髓白质可见多处异常病灶,但是在病程的时间和空间演变上不符合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4-5]。本研究中也发现11例患者脑部首次发病表现为多灶性(见表1)。最近有报道[6]指出对于偶发临床事件的患者如果中枢神经系统MRI及CSF的检查(尤其IgG寡克隆带阴性)均正常,这部分患者几年以后发展为CDMS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而MRI和CSF检查阳性的患者则正相反。本次研究发现首次发病时患者的脑部或者脊髓MRI的T2WI即可见多发病灶在病程的演变过程中最后发展为CDMS或者NMO几率明显增大,并且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其中枢神经系统(脑部病灶χ2=12.700,P=0.005,脊髓病灶 χ2=45.594,P <0.001)病灶数量也逐年的增多,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也较重。任何一种临床类型的孤立综合征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如果脑部或者脊髓的病灶数目逐渐增多,并且病灶面积也有扩大,在以后5年内发展为CDMS或者NMO的概率也会增大。本次研究结果是随访3年后有20例患者演变为CDMS,比国外报道的略高[7],可能与随访时间的长短以及样本量数量不同有关。

MRI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主要检查手段之一,但有少部分CIS患者(特别是首次以视神经炎发病的患者)中影像学上可无阳性发现。在预测CIS转归的方法中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显得尤为重要。首次MRI扫描在脑部或者脊髓上发现了病灶并且显示强化的患者3个月后进行复查MRI,如果在T2WI上再次发现新发病灶,那么预测病灶进展为CDMS的可能性会大大增高。近几年对CIS患者脑脊液CXCL13以及血清AQP4-Ab的检测已经成为转归研究方向的热点[9]。本研究中患者头部或者脊髓的病灶在病程的进展中逐年增多,强化后病灶数目也有所增加,强调了患者新旧病灶的共存,对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帮助。诱发电位检查在临床上对于CIS诊断也提供了很重要作用。在疾病早期有部分患者的病灶未严重到引起影像学改变时,诱发电位可能会出现异常波形,这样也有助于早期发现病灶以及亚临床病灶的检出。由于中枢神经髓鞘的破坏使神经系统传导速度减慢或紊乱,不仅可以提示隐匿的病灶,还可以预示临床事件复发[9]。该组研究患者随访3年期间诱发电位的阳性率增加不显著,可能与随访时间偏短有关。在发病初发现患者无视觉受损症状者而VEP检查异常占6例,无脑干症状者但BAEP检查异常占4例,无肢体感觉障碍者但SEP检查异常占2例,这可能提示亚临床病灶的存在,并且从统计学绝对数据发现VEP及BAEP检查在发现CIS的亚临床病灶方面较SEP敏感,因研究样本量较小,对于此观点需做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讨论。本研究中初次发病其IgG-寡克隆带阳性患者最后7例发展为CDMS,1例为NMO,IgG-寡克隆带是诊断多发性硬化的重要指标[10]。虽然本次研究中(见表2)随访3年后 CSF-IgG寡克隆带(OB)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91,P=0.252),可能与样本量少及随访时间偏短有关,需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做进一步的随访调查。

国外有研究[11]列出了CIS预后与视神经炎受损症状、复发间隔时间、早期MRI检查情况及5年后功能障碍等因素相关。随访3年后本组研究患者中有11例再未出现临床事件的发作,回顾患者当时的临床资料,可归结为患者发病当时临床症状轻微,体征少;其影像MRI提示病灶单一或者无阳性发现,脑脊液IgG寡克隆区带、诱发电位均阴性;经过激素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此次研究中有8例患者演变为视神经脊髓炎,此类患者首发症状一般以单侧/双侧视神经受累或者脊髓受累,随着病情的发展,最后出现视神经及脊髓受累的共同症状,并且MRI检查发现患者视神经变细,萎缩,视力明显下降甚至严重失明,脊髓可出现多个融合节段或者累及多段脊髓的一长节段病灶,脊髓症状也较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脊髓症状严重[12]。

目前CIS的治疗首选激素,皮质类固醇静脉滴注对缓解急性期症状有帮助,甚至可完全缓解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本研究中有2例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了免疫调节剂干扰素β-1α,对临床的进展有明显的延缓作用,故对于CIS患者密切注意临床随访,早期的给予有效的干预,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1]Miller DH,Chard DT,Ciccarelli O.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s[J].Lancet Neurol,2012,11(2):157 -169.

[2]Oreja - Guevara C,Noval S,Alvarez- Linera J,et al.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s suggestive of multiple sclerosis:a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tudy[J].PLoSOne,2012,7(3):33907.

[3]Miller D,Barkhof F,Montalban X.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s suggestive of multiple sclerosis,part I:natural history,pathogenesis,diagnosis,and prognosis[J].Lancet Neurol,2005,4(5):281-288.

[4]Giorgio A,Battaglini M,Rocca MA,et al.Lo cation of brain lesionspredicts conversion of 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s to multiplesclerosis[J].Neurology,2013,80(3):234 -241.

[5]Montalban X,Tintor M,Swanton J,et al.MRIcriteria for MS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s[J].Neurology,2010,74(5):427-434.

[6]Olga C,Ahmed TT.Conversion from 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 to multiple sclerosis:A large multicentre study[J].Multiple Sclerosis Journal,2015,21(8):967 - 968.

[7]Tintore M,Rovira A,Arrambide G,et al.Brainstem lesions in 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s[J].Neurology,2010,75(21):1933 -1938.

[8]Zhong X,Wang H,Dai Y,et al.Cerebrospinal fluid levels of CXCL13 are elevated in neuromyelitis optica[J].Neuroimmunol,2011(240/241):104-108.

[9]陈 丽,龚红英,杨智敏,等.多发性硬化患者视觉、体感、听觉诱发电位研究[J].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3,22(3):180-182.

[10]Costa C,Arrambide G,Tintore M,et al.Value of NMO - lgGdetermination at the time of presentation as CIS[J].Neurology,2012,78(20):1608-1611.

[11]Bennett JL,Seze J,Lana - Peixoto M,et al.Neuromyelitis optica and multiple sclerosis:seeing differences through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J].Mult Scler,2015,21(6):678 - 688.

[12]张素平.视神经脊髓炎脑和脊髓的磁共振病灶特征[J].广东医学,2014,35(16):2486 -2487.

猜你喜欢

视神经脊髓病灶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脊髓电刺激新技术让瘫痪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发现脑垂体瘤压迫视神经一例
与肿瘤相关的视神经病变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You Must Have A Healthy Diet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