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康复训练室光环境的改变方法及应用①

2015-12-13蒋建荣何燕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年3期
关键词:亮度残疾残疾人

蒋建荣,何燕春

视觉康复训练室光环境的改变方法及应用①

蒋建荣,何燕春

光环境是视觉康复训练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视力残疾人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归纳了当前视力残疾与光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光学环境的改变(包括根据视觉障碍的不同所需相应的照明、防止眩光、显色性和频闪效应等)和被观察对象的改变两个方面提出完善视觉康复训练室光环境的方法,并提出可能的设计方案。

视觉康复;训练室;光环境;设计

[本文著录格式]蒋建荣,何燕春.视觉康复训练室光环境的改变方法及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3):362-364.

CITED AS:Jiang JR,He YC.Modification of light environment of training room for vision rehabilitation[J].Zhongguo Kangfu Lilun Yu Shijian,2015,21(3):362-364.

(可见)光是人类眼睛可以看见的一种电磁波。人类通过光认识和感知外界事物。光在物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光环境,光环境作为环境心理学的一部分,除了提供满足功能的光照度以外,还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感受。光不仅帮助人类看清物体、分辨形状和质地,而且通过各种光源的营造,形成不同的光环境。光环境可分为室外光环境和室内光环境,对视力残疾人认识事物非常重要。

研究表明,照明不同,视觉效果不同。一般人的视觉功能随着照度的提高而增加;同等照度下,天然光比人工光更有利于视觉功能的发挥和保护[1]。

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视觉器官或大脑视中枢的结构或功能发生部分或完全病变,导致双眼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视功能难以像一般人一样在从事工作、学习或进行其他活动时应用自如,甚至丧失。我国法定的视力残疾标准为,优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3(不含)或视野半径小于10°。视力残疾人除了无光感者外,约80%比普通人对光的要求更高。由此可见,视力残疾康复训练室光环境的设计对视力残疾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当前对视力残疾康复训练室光环境的认识,提出完善视力残疾康复训练室的光环境的方法,给出一套视力残疾康复训练室光环境的可能设计方案。

1 光对视力残疾的重要性

1.1 残疾与环境的关系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ICF)于2001年5月22日在第五十四届世界卫生大会上被190个成员国签署并在国际上使用。其中特别指出:①环境因素是ICF的一个成分,它是指形成个体生活背景的外部或外在世界的所有方面,并对个人功能发生影响;②环境因素构成了人们生活和指导人们生活的物质、社会和态度环境;③在ICF中,障碍是一种生态模式,各因子相互作用,其中环境是障碍的一个重要因子[2-3]。

1.2 视觉与光的关系

在电磁波辐射范围内,只有波长380~780 nm的辐射能引起人们的视感觉,这段光叫做可见光。

视觉是由眼接收外界光刺激,通过视神经、大脑中的视觉中枢的共同活动完成。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角膜、瞳孔进入眼球,经过一系列折射,使光线聚焦在眼底的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图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在那里进行分析和整理,产生具有形态、大小、明暗、色彩和运动的视觉。视知觉是光觉、色觉、形觉、动觉和立体觉等的综合。

1.3 视力残疾与光的关系

视觉功能不但与识别对象的照度有关,还与整个光环境的质量,包括光的表观颜色、环境亮度、光的方向、光源的显色性能、直射与反射眩光等有密切联系。优良的光环境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保护人的健康,使人感到安全、舒适、美观,产生良好的心理效果。

各种视力残疾对照明的要求不同。有些需要弱光,如白化病和无虹膜者[4-7]。有些需要强光,如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功能性视觉障碍,其中包括周边视觉损失、夜盲症、视野狭窄、视力减退和减少深度知觉,他们一般要求强光高反差,但是怕眩光。

2 改变光环境方法

2.1 光环境的改变

2.1.1 根据视觉障碍的不同提供相应的照明

为了获得良好的视觉功效,需要根据不同视觉作业的特征确定照度标准。我国建筑设计标准中,普通阅读时照度标准为300 Lx,老年人阅读500 Lx[8-11]。视觉效果取决于很多复杂的因素,包括视力残疾程度和灯光亮度,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不同情绪、不同环境下,对灯光都有不同的要求和反应。工作时的最佳亮度也因人而异。灯光太亮、太暗都会使人眼肌肉疲劳。而可调光亮度的灯能补偿这些差异,能使人们在舒适的光照下进行工作和学习,减轻疲劳、提高效率。

2.1.2 防止眩光

眩光是指视野中由于不适宜亮度分布,或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视觉不舒适和降低物体可见度的视觉条件。视野内产生人眼无法适应的光亮感觉,或在视野中某一局部出现过高的亮度或前后发生过大的亮度变化,可能引起厌恶、不舒服甚至丧失明视度。眩光是引起视觉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人的视觉范围里有极高的亮度或强烈的亮度对比时,会造成视觉降低,眼睛不适甚至产生痛感。原因是由于高亮度的刺激使瞳孔缩小,角膜或晶状体等眼内组织产生的光散射在眼内形成光幕,视网膜受高亮度刺激使眼的明暗适应下降甚至破坏。

降低眩光的方法:可以减小眩光角度来消除眩光;增大背景亮度;降低眩光源面积;降低光源的亮度[12-14]。

可限制光源亮度或降低灯具表面亮度。对光源可采用磨砂玻璃或乳白玻璃的灯具;亦可采用透光的漫射材料将灯泡遮蔽;还可采用保护角较大的灯具。合理布置灯具位置和选择适当的悬挂高度。灯具悬挂高度增加后,眩光的作用减少;若灯与人的视线间形成的角度>45°,眩光现象也大大减弱。

2.1.3 显色性

光源的显色性是物体受光源照明后物体颜色的复原性。各种灯发射不同颜色的光,它们复原物体颜色的能力不同。人们通常以太阳的显色指数(Ra)为100。对于视觉康复训练室,一般要求Ra80以上。

从视觉生理学来看,显色性好、色温较高的天然光是最理想的阅读光源。当人们用这种灯照明阅读时,会有“日落而息”的感觉,这会使人疲劳程度降低。

2.1.4 频闪效应

天然光是理想、无闪烁的照明光。照明灯光也应稳定、无闪烁。如果人们长期在不稳定或受一定频率调制的灯光下工作、读书,眼睛会感到疲劳。在日光灯或白炽灯光下,旋转的电风扇转速变化时,人们会看到叶片“静止”或“反转”,这种现象是由频闪效应造成的。闪烁会造成眼睛疲劳、酸痛,如果长期遭遇严重频闪时,也会造成头痛、心烦、紧张,甚至心动过速[15-16]。

2.2 被观察对象的改变

改变被观察对象的方法有改变物体的大小、改变物体的颜色、改变物体离开眼睛的距离或角度、高度,以及与目标背景的反差。如楼梯加上黄色辅助线后,更便于视力残疾人在黑暗中上下楼梯。

有专家认为,视力残疾人的理想反差值为0.8,即当两种物体的亮度反差达到0.8以上时,多数视力残疾人可以较好将它们分辨开来[17-20]。

2.2.1 RAL色卡系统

RAL色卡系统分为传统RAL色卡系统、RAL设计系统和RAL数据系统3种。RAL设计系统广泛用于各种专业色彩设计,该系统包含以一个按规律次序排列的颜色序列,对应7个数字的色彩颜色。RAL设计系统的颜色代码表示色调、明度及彩度。如RAL 080 80 90是一个色度080、亮度80、色饱和度90的颜色色调。

案例设计:设某一颜色为RAL 080 80,请找出与其反差值K>0.8的另一种颜色的RAL值。

第1步确定想要达到的反差值K=0.8;

第2步确定初始颜色黄色RAL 080 80 90亮度L*=80亮度的关联值Y*=56.68;

第3步计算附属的亮度关联值K=(Y1*-Y2*)/(Y1*+Y2*),即0.8=(56.68-Yx)/(56.68+Yx)

得Yx=6.3

第4步查Yx=6.3 L*=30参考照明强度,查表得415 Lx

第5步选择具体颜色,如照明强度500 Lx(教室)可选颜色:RAL 250 50 30(深蓝色)[21]

2.2.2 反差大的颜色搭配[22]

色彩对比可按照观看色彩的时间不同分为同时对比与先后对比。色彩同时对比更加广泛,根据色彩3个属性明度、色相和纯度的特征,明度对比强,反差大,明度对比弱,反差小;纯度对比强,反差大,纯度对比弱,反差小;色相对比强,反差大,色相对比弱,反差小。

反差大的颜色搭配顺序如表1所示。

表1 颜色搭配顺序表

2.2.3 非光学辅具的应用

非光学助视器是通过改善周围环境的状况,如照明、控制反光、控制光线传送、加强对比度,来增强视功能的各种设备或装置。它们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各种光学性助视器联合运用。视力残疾儿童常使用的非光学助视器有特殊照明装置、阅读架、阅读裂口器、大字印刷品、太阳帽等[23-25]。

3 视觉康复训练室光环境设计的实践

视功能训练的对象多为儿童。在训练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需要选择一个安静、采光好、宽敞的场所。视功能训练室的面积应不小于50 m2。训练室窗户面积大,利于自然采光;墙面面积大,便于安装更多的训练灯饰和目标物,所以要协调处理好窗户和墙面面积的关系,在设计上合理兼顾。

天然光线是最佳的光源,可提高视力残疾人的感知能力;但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窗帘或百叶窗帘能够控制光的照度。

家具或墙壁表面应尽可能经过消光加工,避免不必要的反光。训练室应有足够的人工照明,解决光线不足的问题;需用普通印刷书籍的视力残疾儿童尤其需要额外照明装置。家具或墙壁的表面应尽可能经过消光加工或亚光处理,以免产生反光或眩光。

提供单一背景色,康复训练室应注意不要用很多杂乱无章的颜色,单一背景色上的东西显得很清楚。存放在课室或特别室里的教材及器材,应清楚地贴上带色差明显的大字标签,以方便儿童取用。

白色的墙上往往有白色的开关。可以在开关上加蓝色或黑色的框,以便于辨认开关在哪里。在门框或把手上加上红色和黄色标记。在白色的盥洗池和瓷砖上加上蓝色提示标记。

在墙上、房顶或房子中间布置灯光,有利于提高视力残疾儿童对光的感知及对光的辨别能力。室内照明灯应使用带有格栅的日光灯或无眩光的灯具,室内照度应不低于500 Lx。可考虑将天花板粉刷成较浅的冷色,如浅湖蓝色、浅绿色等,以强化室内空间感[11]。

视觉康复训练要配有专用器具,如光箱。光箱的内部光源一般是日光灯或LED灯,是评估和训练视力残疾儿童的专用工具。视觉康复训练时可以在灯箱中放置几个亚克力块,手把手地教孩子如何将它们捡起来,或告诉他捡起他看到的块状物。注意孩子是否对识别特定的形状或颜色感到明显困难,或者是否遗漏放置在工作台表面特定区域的块状物。让视力残疾孩子观察灯箱表面各种熟悉的物体,如喜爱的玩具、球、杯子等,并指出这些物体形状颜色上的区别。帮助孩子理解形状、颜色。让孩子在光箱进行物体形状或颜色找相同和不同的练习。

4 总结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目前有视力残疾人1233万。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开展视力残疾康复工作,而许多视觉康复训练中心不知如何建设,更不清楚康复训练室的光环境如何布置,我们提出的建议可供残联、医院或盲校参考。对视觉康复训练室进行科学的光环境设计,既要按照明设计技术标准和相应设计规范,以满足视力残疾人视觉功能训练要求,又要考虑人们的审美需要,满足心理要求。

设计者要适应视力残疾不同的照明需求,有的需要在暗室中训练,有的需要在强光中进行,加强反差,防止眩光,才能创设视力残疾人进行良好康复训练的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不仅视力残疾儿童要进行康复训练,而且要让更多的老年人残存视力得到较大开发。本研究提出的光环境设计方案,也可供视力残疾人家庭或设计人员参考,为视力残疾人更好地生活和融入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孙葆忱.低视力患者生存质量与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86-87.

[2]朱图陵,范佳进,黄河,等.残疾人无障碍环境评定[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5):489-492.

[3]罗观怀.积极推进教育创新,打造示范性盲人学校[C].广州:残疾人权利研究,2014:204-210.

[4]蒋建荣.特殊教育的辅具与康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7-28.

[5]袁帅,李思思.高校视觉文化信息导向设计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1):179-180.

[6]张恩和.推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环境改造的思路与对策[C].武汉: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研讨会暨第八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2014: 474-479.

[7]侯璞.基于低视力人群的文字设计[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4.

[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S]. GBJ133-90.

[9]王小荣.无障碍意识认知与无障碍环境设计研究[J].建筑师,2013, (4):75-7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S].2012.

[11]王小荣,董雅,贾巍杨,等.美国公共环境中无障碍标识设置人性化分析—对天津市无障碍标识设计方法的启示[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2):148-151.

[12]居其宏.图书馆的视觉环境[J].图书馆论坛,2003,12(6):213-216.

[13]彭书雅.对比度视力与扫描视诱发电位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14]张莉娜,易建芳,王宗雪,等.街道导识系统设计中的视觉品质分析[J].包装工程,2011,32(18):11-14.

[15]刘世明.频闪效应[J].物理通报,1999,(7):45-46.

[16]邸悦.频闪光对豚鼠眼正视化影响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17]蒋建荣.利用RAL设计系统确定低视生反差的研究[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9,(2):32-36.

[18]关雪峰,赵海天.电光源在雾气中的视觉可见度实验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2013,24(6):36-41.

[19]孙康,毕伍牧,杜云,等.光致变色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对人眼色觉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14,34(1):61-64.

[20]Sven D.(低)视力训练及视觉康复导论[R].南京: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2008.

[21]朱久兵,周东升.关于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反思—以南京市为例[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0,(2):47-50.

[22]黄冬.特殊儿童功能性视力训练[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4:63-67.

[23]杨俊芳,陶利娟,周立军,等.助视器在低视力儿童中的应用[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1,19(4):167-170.

[24]吴淑英,郭源芬,李筱荣,等.儿童低视力保健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2007:17-20.

[25]张悦歆,李庆忠.视觉康复指南[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128-133.

Modification of Light Environment of Training Room for Vision Rehabilitation

JIANG Jian-rong,HE Yan-chun
Nanjing Technical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Nanjing,Jiangsu 210038,China

Light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vis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room,and play a role for the people with visual disability.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w vision and light environment,the modification of vis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room were discussed in term of light environment,including light for different sorts and severities of visual disability,preventing glare,color rendering and stroboscopic effect and so on,and the objects to see.The possible schemes for modification were designed.

vision rehabilitation;training room;light environment;design

10.3969/j.issn.1006-9771.2015.03.030

R49

C

1006-9771(2015)03-0362-03

2015-01-11

2015-03-04)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招标课题。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康复科学院,江苏南京市210038。作者简介:蒋建荣(1963-),男,汉族,江苏吴江市人,副教授,南京邮电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视觉康复与残疾人辅具器具。

猜你喜欢

亮度残疾残疾人
远不止DCI色域,轻量级机身中更蕴含强悍的亮度表现 光峰(Appptronics)C800
亮度调色多面手
亮度一样吗?
我骄傲
集成光场三维显示亮度均匀性校正方法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