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穴特点①

2015-12-13马鑫励建安朱毅金宏柱严连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年3期
关键词:经穴选穴痉挛性

马鑫,励建安,朱毅,金宏柱,严连凤

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穴特点①

马鑫1,励建安2,朱毅1,金宏柱1,严连凤1

目的统计分析现代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穴使用特点及规律。方法检索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文献,统计所使用的经络腧穴及频次,分析经穴运用特点及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99篇,共使用穴位226个,总频次1602次。选用腧穴遍及十四正经,四肢占64.5%(1033/1602,其中下肢606,上肢427),阳经的使用总频率为75.0%(1200/1602),特定穴占71.7%(1148/1602)。结论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以局部取穴为主,同时配合偱经取穴和远端取穴。选穴首重阳经腧穴,主要分布于四肢部;特定穴最为常用,尤其是五输穴及其中的合穴。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推拿;经络;穴位

[本文著录格式]马鑫,励建安,朱毅,等.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穴特点[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3): 358-361.

CITED AS:Ma X,Li JA,Zhu Y,et al.Selection of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of Tuina for Spastic Paralysis post Stroke:A Bibliometric Analysis[J].Zhongguo Kangfu Lilun Yu Shijian,2015,21(3):358-361.

脑血管疾病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每年幸存的患者中约80%遗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的痉挛阻碍了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影响患者的康复预后,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中医推拿治疗脑卒中,历代医家都不乏记载[2]。现代临床研究也验证了推拿对于降低患者肌张力,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的有效性[3-5]。

本研究收集近30年来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文献,统计分析推拿选穴的处方规律,以期为以后的脑卒中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方法

1.1 文献来源

1.1.1 检索策略

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

brary、ISI Web of Science。

中文检索策略:(中风、卒中、脑卒中、脑梗死、脑梗塞、脑栓塞、脑血栓、脑出血、脑血管意外、蛛网膜下腔出血、偏瘫、瘫痪、硬瘫、痉挛、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推拿、按摩、手法治疗);(仆击、薄厥、大厥、偏枯、风痱、偏风、身偏不用)+ (推拿、按摩、手法治疗)。

英文检索策略:(stroke,apoplexy,ischemic stroke, bleeding stroke,cerebral infarction,cerebral apoplexy, cerebrovascular disease,cerebrovascular accident,SA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hemiplegia,palsy,spasm,hypermyotonia,spastic paralysis)+(tuina,massage,Chinese massage,manipulation,Chinese manipulation,naprapathy)。

1.1.2 纳入标准

①推拿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②研究对象为临床诊断明确的脑卒中患者,且患肢至少有1个肌群出现痉挛。③治疗方法以推拿为主,可同时结合其他中西医疗法;推拿技术符合《推拿手法学》的范畴,穴位选取可为十四正经穴、奇经八脉穴、经外奇穴、阿是穴、经验穴。④对结局指标不设限。

1.1.3 排除标准

①重复发表。②研究数据雷同。③疗效评估标准前后明显不符。④文献中未明确写明推拿所使用的经络或穴位。⑤无法获得全文的文献。

1.2 数据预处理

依据检索式得到相关文献共1306篇,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后,纳入文献99篇。

文献中基本处方的穴位均纳入统计分析,辨证加减取穴中与肢体痉挛有关的穴位纳入统计分析。

文献采用辨证分型的,若该辨证分型方案中存在肢体肌肉痉挛,则该证型的穴位处方纳入统计分析,余辩型穴位处方不纳入。如辨证分型为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肝阳上亢型、风痰阻络型、肝肾阴虚型,其中肝阳上亢型与风痰阻络型的症状表述与肢体肌肉痉挛症状相符[4],故这两种辨证分型穴位处方纳入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穴位

纳入的99篇文献中,纳入统计分析的穴位共226个,总频次1602次。按照穴位使用的频次排序,排名前15的穴位见表1。

表1 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常用穴位

2.2 穴位-部位关联分析

下肢穴位使用频次最高,上肢次之,四肢部穴位使用率占总使用频次的64.5%,占穴位总数的47.8%;头颈部穴位的使用率占总使用频次的17.5%,占穴位总数的22.1%;躯干部穴位使用率最少,占总使用频次的17.6%,占穴位总数的30.1%。各个部位选穴的频次、用穴个数,及排名前10的穴位名称和频次见表2。

表2 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穴位-部位关联分析

2.3 穴位-经络关联分析

绝大多数(80.6%)选穴位于阳经经脉。阳经中的膀胱经、大肠经、胆经、胃经、督脉的使用频次共1083次(72.7%),用穴136个(68.7%)。各经脉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阳明经31.5%、太阳经22.6%、少阳经19.7%、督脉6.8%、厥阴经6.2%、太阴经5.9%、少阴经4.5%、任脉2.8%。十四正经中各经脉选穴频次、穴位数和排名前10位的穴位和频次见表3。

2.4 特定穴位使用分析

10类主要特定穴使用频次1148次(71.7%),穴位数110个(48.7%)。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个穴位依次是合谷(67)、曲池(62)、委中(51)、足三里(50)、阳陵泉(43)、解溪(38)、肩髃(37)、风池(35)、百会(31)、太冲(29)。五输穴的选用频次最高(27.8%),交会穴、原穴、背俞穴和下合穴的使用频次相差并不悬殊,依次为10.2%、9.2%、7.2%、6.6%,分列2~5位。各类特定穴使用的频次、穴位数及排名前10穴位名称和频次见表4。

表3 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穴位-经络关联分析

表4 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特定穴使用情况

3 讨论

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属于中医“中风”范畴,其本质为阴阳失衡,气血失调,经络运行不畅所致[6]。本研究通过统计分析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腧穴运用规律,发现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的选穴遍布十四正经,且有明显的规律可循。

穴位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5个穴位几乎全部为阳经腧穴,提示推拿治疗选穴主要以阳经为主。

在部位方面,推拿取穴主要分布在四肢部,头颈部次之,躯干部再次之。因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主要是指上下肢某一个或几个肌群出现肌张力增高,取穴部位与病变部位相符,体现中医“局部取穴”和“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特点。

古代医籍有“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根据脏腑经络理论,阳明病则痰火内生,少阳病则枢机不利,风火内动,挟痰上扰清窍,脑卒中发病可责之于阳明与少阳。选用阳明经与少阳经腧穴,也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特点。

十四正经中,7条阴经腧穴的使用频率除任脉(8.6%)外均未超过5%。

在特定穴的选用方面,使用频次最高的五输穴中,合穴的使用频次269次,穴位数12个,即十二正经的合穴均有选用。阳经合穴的使用频次210次(阳明112次、太阳53次、少阳25次),明显高于阴经合穴58次。合穴使用频次排名前7的穴位分别是曲池62次、委中51次、足三里50次、阳陵泉43次、尺泽23次、少海16次、曲泽9次。第1名为手阳明经合穴,第2~4名为足三阳经合穴,第5~7名为手三阴经合穴。脑卒中后肌肉痉挛好发部位为上肢的屈肌肌群和下肢的伸肌肌群,十二正经的合穴大多分部于肘膝关节附近,肘膝关节附近多为肢体挛缩好发部位或出现痉挛的肌肉的起止附着点。从选穴的角度来看也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近治原则。

本次研究也存在不足。本次研究未对推拿手法进行区分;对本病不同证型、不同分期的辨证论治、处方配穴特点及各种疗法综合运用的研究尚需加强;鉴于目前推拿文献整体循证证据不高,仍以总结经验类文献居多的现状,本研究对于纳入文献未进行质量评价,仍可能因纳入文献质量的参差不齐而影响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本研究通过对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所使用的经络腧穴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探讨总结了推拿治疗本病的经穴选用规律特点,其结果可为以后的推拿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依据。

[1]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3.

[2]曾庆云,谢雁鸣,王永炎.从古代文献探讨推拿治疗中风的源流与发展[J].辽宁中医药杂志,2011,38(3):423-425.

[3]Li XR,Yang HL,Nie HL.Application of massage in rehabilitation of motor function in stroke[J].Zhongguo Linchuang Kangfu(Chin J Clin Rehabil),2003,7(1):132.

[4]杨建卓,刘景隆,郭宇.辨证分型推拿治疗脑卒中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10):64-66.

[5]郭泽新,陈卫华.缓解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推拿手法及其机理探讨[J].按摩与导引,2003,19(1):2-3.

[6]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06.

Selection of Meridians andAcupoints of Tuina for Spastic Paralysis post Stroke:ABibliometricAnalysis

MA Xin1,LI Jian-an2,ZHU Yi1,JIN Hong-zhu1,YAN Lian-feng1
1.The Secon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Jiangsu 210023,China;2.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29,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sel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spastic paralysis with Tuina (Chinese massage).Methods The literatures about Tuina therapy for post-stroke spastic paralysis were retrieved.The frequency of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used was counted and analyzed.Results 99 papers were collected,which involved in 226 acupoints and 1602 times of application.The selected acupoints were distributed in all the fourteen meridians and 64.5%(1033/1602,606 on upper limb,427 on lower limb)of them were on the limbs.The acupoints of the Yang meridians was 75.0%(1200/1602)and the specific acupoints was 71.7%(1148/ 1602).Conclusion The acupoint selected was basically focused on the local areas in Tuina for post-stroke spastic paralysis,assisted with the involved meridians and distal acupoints.The acupoints of the Yang meridians were the first option,mainly on the extremities.The specific acupoints were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prescription,especially the Five-shu acupoints and the He acupoints.

stroke;spastic paralysis;massage;meridian;acupoints

10.3969/j.issn.1006-9771.2015.03.029

R743.3

A

1006-9771(2015)03-0358-04

2014-11-13

2015-01-04)

1.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No.2013BAI10B00;No.2013BAI10B04);2.江苏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No.LZ13023)。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市210023;2.南京医科大学,江苏南京市210029。作者简介:马鑫(1988-),男,汉族,安徽宿松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针灸、推拿、康复。通讯作者:朱毅(1981-),男,博士,讲师,副主任治疗师。E-mail: zhuyi1010@163.com。

猜你喜欢

经穴选穴痉挛性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从“心脑同治,腹背双调”探析焦虑症的推拿选穴思路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运用反射疗法和经穴按摩及配方沐足液调理常见气郁体质袁忠亮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元胡止痛口服液对缩宫素致小鼠离体子宫痉挛性收缩的影响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选穴规律分析
梁丘穴在治疗急性胃痉挛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