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与幸福课程: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

2015-12-11王永丽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7期
关键词:教材课程教育

王永丽

编者按:健康与幸福是一对孪生兄弟。幸福。是一个古老而又恒新的主题,是人们无限的憧憬和追求。健康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因为健康是一切的根本,没有了个体的身体健康,一切无从谈起,幸福也就失去了根基。为了实现让闵行的孩子健康与幸福的目标,闵行教育局从2012-2013学年开始在部分学校试用《健康与幸福》教材,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拼搏,实现心中梦想。不仅如此,教师也在授课过程中受益匪浅。因此,本刊特别策划“闵行区健康与幸福教育的实践探索”专题,对闵行区教育局局长进行了专访,还邀请了一线教研员、学校撰文阐述,以让更多的教育者借鉴和参考。

1.当初您是如何发现《健康与幸福》这套教材的?这套教材给您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为什么会引入闵行的中小学校课堂中?

王浩:很偶然的一次机缘,我在书店发现了这套读物,它刚刚问世,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题目——“健康与幸福”,很吸引我。首页“致中国读者”、“译校者寄语”的一席话,跟我的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的确,“没有什么知识会比健康的知识更重要了,因为如果没有健康知识,那任何的人生目标都将无法顺利实现”。

2012年3月,我委托区教育学院组织专家充分调研。调研得出的结论是:绝大多数校长们认为,这门课所体现的教育思想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不谋而合。到目前为上,我们有35所中小学,300多位教师,上万名学生、家长及社区人员正在进行持续的探索和实践。

我之所以想把这门课程引入闵行的中小学课堂中,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基于教育任务。十八大明确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在进一步诠释“立德树人”内涵的同时,提出了通过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细化育人目标,推进并深化我国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应当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是基于教育责任。作为基础教育工作管理者,我有责任引领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当下学生的生存现状、健康素养,有义务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生存、发展、交往等方面的各种问题,使其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可以相信,健康素养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必将成为我国中小学校课程的核心内容。对中小学进行健康素养教育,必将成为我国中小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三是基于教育观念。这是一门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课程,教材的“十项生活技能”为每一个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它充分诠释了“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幸福生活”的理念,回答了《纲要》中最核心的主题词——为每一个孩子终身发展奠基,符合闵行的长远教育愿景。它是我们设计的“一体两翼”的教育改革发展路径的重要载体,即以国际理解教育为“体”,以推进国际教育本土化和本土教育国际化为“两翼”。

四是基于课程文化。我认为,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借鉴和引入国际课程必将常态化,引入国际课程不是替代本土课程,而是用其先进思想和成功经验优化并完善本土课程,并在与本土课程融合中形成有价值的课程文化。要让课程惠及更多的学生需要和家长需求,实现教育公平。这样的课程超越了文化标识,彰显了中外教育的共同追求。

五是基于课程价值。它引导我们关注今天需要怎样的课程。其一,它重新定义了课程的价值——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是课程的重要资源。其二,它重新定义了课程的内容——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智,关注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如探索、创造、合作、游戏等。其三,它重新定义了教师的教学过程的专业发展,表现在学会选择,学会包容,学会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学会尊重个性。

六是基于内容价值。整套教材中,每个年级主题基本相似,包括5个单元10个模块,但内容循序渐进。它关注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人本身,是人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它引导学生掌握生活技能,回归真实生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4报告提到:当今有2亿青少年不具备生活和就业的基本技能。这套教材在这些方面多有强调,如性格养成、健康职业、问题解决技能、沟通技能,等等。

七是基于实施价值。它创造了一种新的体验式学习方式。体验才是改变学习方式的关键。这门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健康幸福必须从生活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中去体会和体验。这门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创造学习方式的条件和可能,它创造了师生共同成长的新型的教学关系。

总之,基于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解决,为其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基于对差异性、多样性的尊重,使其养成健康、负责的生活方式;基于对全球价值观的培养,使其成为有尊严的国际公民。这样的国际课程,值得我们把它做好,以满足广大师生和家长对教育的需求。

2.在《健康与幸福》国际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王浩:由于《健康和幸福》是美国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与之相匹配的课程资源开发问题。这套学生教材背后有大量的课程和教学资源,如教学大纲指南、教师用书、教师资源包、家校联系册、学生活动指南、配套读物、多媒体资料(教师关盘CD、学生版本CD音频、幻灯片、考试评价套装CD)等。资源内容都是英语原版,美国市面上都很难购到,翻译需要时间和人力,还有版权等问题。

二是课程文化及课程能力问题。健康与幸福课程是一门解决学生成长问题的综合性生活课程,其目标指向是“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幸福生活”。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是以分科为主导,以语文、数学、外语为主学科,缺乏综合性,尤其是生活性课程严重缺乏。校长、教师习惯了课程执行者的角色,独立开发课程、创生发展课程的能力有待提高,学校对课程统整的能力参差不齐。

三是教材内容的选择与适切性问题。课程所传授的基本概念、科学知识、生活技能应该是没有国界的。但我们也意识到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之间存在某些行为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异,所以需要我们选择、甄别、取舍。此外,由于国情不同,教材中的案例也有适切性问题,比如,男女间约会及“性”的问题等。

四是教学时空利用和保障问题。两年来,尽管我们充分利用教学时空,为师生搭建平台,比如,与“快乐半日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相整合,与专题教育、拓展课、探究课、家庭教育相融合,但还是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所以如何保证教材中涉及到的课外实践和主题活动的落实,如何有效利用和充分保障教学时空是个瓶颈问题。

五是对该课程的评价问题。由于该课程的教学形式非常丰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维度很多,我们该如何更好地评价该课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如何通过必要的前测、中测和后测了解课程对学生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如何倾听教材使用者(教师)、教材消费者(学生)以及家长的想法和意见?这些都要思考。

3.《健康与幸福》国际课程的实施效果如何?为什么要请专业测评机构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王浩:这门课程在闵行的引入实施,社会各界从开始就表现出极大的关注。2012年5月11日,上海东方网以“引进美国《健康与幸福》国际课程,闵行区推进区域教育国际化”为题,对当时筹划中的项目进行了报道。接下来,《上海新闻晨报》、《上海新闻早报》连续跟踪报道。2013年11月27日、29日,《中国教育报》以“为什么这里的孩子们变得快乐起来”为题目用了两版刊登了我们探索的足迹。2013年7月,我们教师的研究成果由浙江教育出版社以《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健康与幸福课程建设文集》为题出版。2014年4月,我们把《健康与幸福》课程作为闵行区重点项目推荐到上海教育博览会国际化展上,在评比中获得两项第一的好成绩。2014年7月,召开了区“《健康与幸福》智慧传递”,面向闵行的校长们展示这门课程的先进理念、课程形态、教学方法以及师生的变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为什么要请专业测评机构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我认为,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项目实施效能评估符合《纲要》要求。评估的目的不仅是要了解项目实施的进展和效果,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对评价工具的质量要求就比较高。另外,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工具的研发不是非专业机构能完成的,标准厘定或者评价工具的科学性决定了评估的质量。2013年6月,我们首批实施的学校和区层面接受了美国麦格劳希尔测评公司的实施效能评估。报告得出的结论是:闵行区健康与幸福课程的实施对于学生家长在健康知识的掌握、健康行为和态度变化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学生、教师、家长对于课程的实施都非常满意。

4.您认为《健康与幸福》这门课成功实施的关键是什么?

王浩:我认为这门课成功实施的关键就是“创新”两个字。围绕创新,我们在课程定位、运作机制、推进策略、实施路径、教研方式、授课方式、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做了大量的探索性实践。

第一,课程定位创新。一是解决学生成长问题的生活课程;二是它不只在于识记知识,更在于培养习惯和思维方式乃至行为方式;三是实施途径不仅在课堂完成,更要在班队会、专题教育、家庭活动、社会实践中落实。

我们以方案导引教学。课程方案是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指南。因此,各校根据区总体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结合校本实际情况,确定了本校课程实施方案。明晰各自的目标、内容、实施主体、教学时空、教学方式、评价办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做到“四个保证”:一是机制保证,二是时空保证,三是资源保证,四是人员保证。做到以方案为教育图谱,各司其责,形成合力。

第二,运作机制创新。表现之一是引进的研判机制。《健康与幸福》课程,我们经历了四个月的研究和论证。对教材核心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本土化遴选,确立了“引方向在区域、生智慧在学校”的实施策略。一方面对闵行教育的国际化需求进行摸底调研、分析诊断;另一方面从课程理念、发展历程、目标定位、适用对象、内容体系、实施模式、课程评价等进行分析论证,多角度研判它的适切性。表现之二是与本土课程的对接重组机制。健康与幸福课程进入学校之后是独树一帜,还是融入学校课程体系?我们的定位是后者。引进国际课程不是让学校给课程做“加法”,而是促使其将国际课程与本土课程对接,融入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资源,改造本土课程,进而形成更优质、更科学的课程体系。表现之三是与中外机构的合作与研究机制。为了让这门课程既保持“原汁原味”,又能在闵行的教育热土上生根发芽,我们采取了滚动式推进机制——区域协调、组建团队、校本实施,招标审核,对试点校进行阶段性效能评估,提炼课程经验、明晰存在问题,再扩大试点范围。学校按需出发,自主选择。

第三,推进策略创新。我们用“开放”获得本土化实践的多元智慧。近三年来,项目组进行了:与国内外有关专家、教育出版社的互动,组织了多元参与的校长教师培训,加强了国外资料的翻译、中美教学的比较,引入国际教育机构进行实施效能评估。

第四,实施路径创新。我们把这门课程界定为促进学生成长的综合实践生活课程。采取的实施路径是学习原著、选择优化、创生发展。原有的教材材料、教学方法、教学评价都基于本土的育人目标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突出三大方面的教育,十大生活技能的习得,一种思维品质的形成,一种价值观的养成。在深度的实践体验中,形成“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尊重”的价值观。

第五,教研方式创新。我们倡导多元智慧分享,采取“自愿实施、培训先行、模式选择、策略引导、区校共进、社校结合”的推进思路。本着体验性、自主性、选择性原则,采取自主选择、模块教学、渗透融合、有效整合的教研策略,形成了既符合学校特点又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实施架构。进行了以下做法:围绕校本问题,开展研讨培训;基于校情,进行教学布点和统整;平等互助,实施校际伙伴合作;采用校本案例、数据,进行实证成效表达。

第六,授课方式创新。《健康与幸福》课程不是以常见的一本教材、班级授课的方式进行,而是采用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统领下的多教师、多时空、多形态、多方法的教育。即班主任、各科任教师甚至是家长、学生、社区人员都可能担任某一内容的教育任务。实施途径则有晨会、班会、课堂教学、专题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多种形态。我们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切实履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第七,教学方式创新。《健康与幸福》课程,不是拿一些抽象的概念来说教,而是从兴趣出发、从生活出发,通过活动教会孩子掌握既能解决当下问题、又能促进其未来健康成长的生活技能。我们打破传统单一授课方式,充分利用有限时空,让现实的、有趣的、探究的学习活动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如,君莲学校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分割,将《健康幸福》课程分别融入到健康幸福拓展课、生命科学探究课、体育卫生拓展课、班会课、校园综合活动等校园课程中,并用近80课时加以保证。

第八,评价方式创新。《健康与幸福》的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通过观察学生在成长方面的认知变化、情绪变化、行为变化、情感态度变化来实证课程教学的成效。我们建议实施学校进行“学生成长档案袋”建设,以持续跟踪他们的变化。

5.您对《健康与幸福》国际课程的深入实施进行了哪些规划?

王浩:在持续的课程推进过程中,我们一是要组织专业力量加强对国际课程标准进行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学生实际的研判和制定;二是要加大对这门课程资源开发的力度,解决课程教学资源不足的瓶颈问题;三是我们还要加强对教师的全方位、全技能的培训;四是联合国全球幸福报告(2012)指出,提升幸福感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就是测量,我们将进行“如何对情绪智力、非认知技能进行教育测量”的课题研究,占领国际测评领域的前沿。

健康与幸福课程需要我们基础教育更多的关注。它不仅具有一种实验性,可以探索新型的学习方式,创造多样的教与学的方式,探索更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更是为孩子未来一生的发展奠基。今后,我们还会将这门课程延伸到幼儿园、高中阶段,满足更多学生、家长的期望。我们相信,通过《健康与幸福》课程在闵行的持续开发,会让我们的学生获得非常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会让我们的教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健康幸福地成长。

(责任编辑 甘璐)

猜你喜欢

教材课程教育
教材精读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