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书法家南漪散人考

2015-12-10杨之峰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千字文藏书家苏州

杨之峰

(首都图书馆 历史文献中心,北京 100021)

苏州书法家南漪散人考

杨之峰

(首都图书馆 历史文献中心,北京 100021)

现代藏书家王欣夫通过对正诣抄本《唐诗英华》的研究,考证出正诣是一位清初的苏州僧人、著名书法家和藏书家,而首都图书馆所藏《南漪散人楷书千字文》的书写者正是正诣。文章在王欣夫考证基础上又补充了大量材料,考证出南漪散人正诣的俗家姓名、籍贯、出身、出家寺庙、主要事迹及出家后的法系,并梳理其行踪,归纳、考订了其所抄古籍。

南漪散人;正诣;苏州书法家;藏书家;《南漪散人楷书千字文》

首都图书馆所藏《南漪散人楷书千字文》一书,正文后有跋:“岁次辛酉十月至前一日,寓形于西郊之镜水庵。心闲无事,书此以遣岑寂。但久不作楷,手腕生涩,不足观也。南漪散人正诣并识。”后钤“芹溪小丘”白文方印、“叁近”朱文方印,同页左下角押“古香清梦” “明月前身”二朱文方印,卷端钤“倚云”朱文长方印。该书的抄录时间“辛酉”是哪一年,取决于南漪散人正诣的生活年代。黄山书社2008年已将该书影印出版,其中有书写者介绍,但语焉不详:“南漪散人(生卒年、姓名不详)工书,有《正书千字文》墨迹存世,自谓书于‘辛酉’年,收藏单位著录为清咸丰十一年。然所书‘天地玄黄’之‘玄’字,不为清圣祖玄烨避讳,与乾隆以后书家避讳‘玄’字不同……以南漪散人《千字文》径书‘玄’字推之,所书年代或在民元以后。”[1]晚清著名金石家、收藏家叶昌炽《缘督庐日记抄》卷十五记载:癸丑年(1913)十月“十三日,范卿丈①即汪朝模,号范卿。来”,“携西圃师画兰十幅征题,又出南漪散人书册求鉴定。小行楷仿香光②即董其昌,号香光。,颇不俗,后押小玺曰‘正谊’、曰‘三近’,当是其名号,何时人未详”[2]。以叶昌炽之博学多识,尚不知其何时人,他人似乎更只能望其兴叹了。

一、南漪散人正诣的身世

当代藏书家韦力2009年秋在上海博古斋拍卖会上,拍得正诣抄本《唐诗英华》,并写长跋一篇[3],其对正诣的介绍主要摘自苏州吴县著名藏书家王欣夫(1901—1966)的《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唐诗英华》由明末清初顾有孝辑,正诣选抄,卷端题“五湖云水畸人湜庵正诣书”。有藏书印70处,除邹一桂、蒋重光、钱泳、潘曾沂、刘彦冲、汪湜等藏书家外,正诣自钤“叁近”朱文方印、“芹溪小丘”白文方印等与《南漪散人楷书千字文》相同,另有“三近” “南漪道者” “云水畸人”等朱文方印,“正诣” “正诣之印”“芹溪草堂”等白文方印。王欣夫“初得是书,惊其书法之工,及收藏者之珍视,知决非寻常钞本,因遍考正诣之为人”[4]333。他从各种书跋、画跋中搜寻蛛丝马迹,考证出正诣又号就堂,是清初的方外之士,书法名家,竹垞(朱彝尊)之友,义门(何焯)之师,生平爱好藏书、抄书。[4]332-335

其实清代书法家钱泳(1759—1844)《履园丛话》卷十四已有记载:“邱三近者,是胜国遗老,削发为僧,名正诣。学问淹博,工书法,何义门先生总角时业师也。年八十一,盥漱而逝,有白蛾从鼻孔中飞出。”[5]清人称明朝为胜国。“名正诣”,而本书署名正是“南漪散人正诣”。总角为幼年,从何焯生卒年(1661—1722)推断,其师的“辛酉”当为康熙二十年(1681)。作书不避“玄”字,乃其遗老本色。

台湾僧人明复《中国佛学人名辞典》“正谐”一条解释道:“(清)比丘,亦作正诣。字三近,吴江(江苏)邱氏子,俗名山。明季诸生,鼎革为僧,书法入神,有大名于世。”[6]《(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三十五称“正谊”,谓其昆山“邑西南乡大直村人,出家长洲保圣寺,工诗,尤善书,得力于柳、欧、褚三家,晚年益臻神妙”①[清]金吴澜等:《(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光绪六年(1880)刻本。。

二、南漪散人正诣的法系

南漪散人正诣既是出家僧人,那么其法系如何?

钱谦益(1582—1664)《牧斋有学集》卷三十六有《固如法师塔铭》,其开头云:“吴中自苍、汰继殒,贤首宗不绝如线。癸卯九月,汰之徒固如法师自寂包山显庆寺,余叹曰:又弱一个矣。其徒正诣等建塔山中,奉遗言具状请铭。按状:师讳通明,字固如,昆山周氏子。年二十四岁,出家授具,遍参性相二宗。听《华严大钞》于华山,汰师将传衣付嘱,谢不受。晚居讲席,炷香必归汰师。”[7]“贤首宗”又称“华严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清初分三大系:宝通贤首一系盛传于京冀晋;柏亭续法一系弘扬于杭州;雪浪洪恩一系盛讲于苏州。雪浪传巢松慧浸、一雨通润,通润传苍雪读彻(1588—1656)、汰如明河(1588—1640),一住中峰寺,一住华山寺。明河传含光照渠(1599—?)、固如通明(?—1663)。正诣为通明弟子,通明初学贤首宗,继参禅宗天童圆悟禅师,辛勤无所得。庚辰②即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春,在苏州枫桥镇华山寺从明河听讲《华严大钞》,忽悟十玄之旨。明河将衣钵传给他,他却逊谢不受。又过四年,至癸未年③即崇祯十六年,1643年。始契三玄三要之旨。行状称通明潜心唯识,又学习天台教观。居苏州太湖中的包山显庆寺十余年,临终自制遗令,唱还乡曲,泊然而逝。

通明离世,请钱谦益写塔铭的是“其徒正诣等”,足见正诣在通明众弟子中的地位。正诣的佛学造诣不得而知,从钱泳描述看,临死做好准备,又有瑞兆,被认为得道之人。

三、南漪散人正诣的行踪

南漪散人俗名邱山,明末生于苏州府昆山县,为明朝儒生(县学生或府学生)。

入清后,出家长洲保圣寺,在苏州城东南约50里的甪直镇。

癸卯年④即康熙二年,1663年。九月,在包山为其师通明处理后事,写行状。

康熙八年(1669),居吴县西南支硎山中峰寺,教何焯读书、写字。陈蒙安向王欣夫出示何焯为孔庭题诗册页,有注云:“余九岁从三近法师学大字。”[4]333清人张紫琳《红兰逸乘》云:“中峰寺在支硎山。韩补瓢《笔记》云:中峰岩壑深秀处为冬青轩。何义门先生幼从三近邱师读书其间。壁脚东涂西抹,皆其手迹。寺僧以其名重,不忍拭去……诗后咸书‘焯’字。尔时八法未工,笔姿端正雅秀,颇似闺秀簪花体格。”[8]

康熙二十年(1681),在镜水庵写楷书《千字文》。镜水庵在苏州金阊区桐泾桥南,原是文徵明曾孙文震亨所建的碧浪园。崇祯间,公灿明禅师重建,改名镜水庵。后来其徒忍可持禅师住持,他是圆悟之徒牧云通门(1599—1671)的法嗣。通门有《镜水庵小憇》诗,时人周渔有《过镜水访忍可禅师》,开头两句为:“桐泾桥畔法王家,自远趋风一泛槎。”[9]

康熙二十三年(1684)在沤花斋当家庭教师。清代吴县金石家韩崇(1783—1860)《宝铁斋书画记》稿本,收录正诣书写的韩愈《毛颖传》一轴,自跋略谓:“甲子(康熙二十三年,1684)秋,得寓形于沤花斋次,馆课之余,喜阅向所读书。时好雨初霁,门无剥啄,喜而书之。东吴云水畸人正诣并识。”[4]333

康熙四十八年(1709)之前曾居射渎,在苏州枫桥镇。朱彝尊(1629—1709)《石刻铺叙》跋云:“《石刻铺叙》二卷,宋建昌曾宏父撰……是编予从射渎就堂上人钞而藏之,不啻象犀珠玉之外,网得珊瑚木难然。”此跋未署年月。该书还有何焯跋:“康熙辛卯得顾可承家旧钞本,稍正数字。”①[宋]曾宏父:《石刻铺叙》,乾隆四十七年(1782)知不足斋刻本。辛卯即康熙五十年(1711),此年春天,就堂以旧抄本《猗觉寮杂记》借给何焯[10]。

康熙五十一年(1712)住见山精舍。清代藏书家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二十三收录旧抄本《玉山名胜集》二卷,录何焯跋:“此集朱野航性甫先生故物,而余先妻太原孺人之曾祖雄蜚先生所藏也……今年春,访就堂师于见山精舍,忽出此集相示。乃知后归埭川顾渚墨痴,又流传南浔一士人手,师从士人得之者。就堂知予为王氏婿,粗知宝爱此集,遂举以相赠。”又有三跋,皆不署年月,最后总署“壬辰冬日,焯再识于赉研斋。”[11]壬辰年即康熙五十一年(1712)。这是关于正诣的最晚记录,其卒年不详。

此外,还曾驻锡海藏禅院。《(同治)苏州府志》卷四十二云:“海藏禅院在甪直镇十九都里人许元祐梅花别墅。国朝顺治三年(1646),子元溥舍建。朝隆戊午(1738),裔孙竹素重建大殿。内有秀野堂、击竹轩、樗斋、莲池诸胜。高衲诗僧如邱三近、吴覐顺辈先后驻锡。”②[清]李铭皖等:《(同治)苏州府志》,光绪九年(1883)江苏书局刻本。惜未指明具体年月。

四、南漪散人正诣的遗墨

南漪散人正诣作为一代诗僧,未留下佛学著作,也未发现其诗作,只有书法作品及所抄古籍传世。今将所知见者,罗列如下。

1.七言联一副,正诣书。王欣夫之兄王韶九收藏,“深得率更(欧阳询)神髓”[4]333。

2.《毛颖传》一轴,正诣书。

3.《千字文》一册,正诣书,今藏首都图书馆(参见图1、图2)。此书字约半寸,结构端严,劲峭挺拔,又不失洒脱清逸。出入于欧阳询、褚遂良之间,深得褚体之风骨和欧体之神韵,而融为一家,可代表正诣书法的最高成就。《(同治)苏州府志》卷九十六记载康雍之际黄子云“兼精书法,与释正谊埒,为世所重” ,以正诣作为评价标准。康熙年间“帖学四大家”之一何焯成名后仍临摹其师正诣的《桃花源诗》。可见正诣书法造诣之深与声名之隆。

4.《秋涧先生大全集》一百卷,元代王恽撰,就堂和尚抄。金檀(约1660—1730)跋:“兹从梵门桥王氏逸陶先生所藏就堂上人手钞本录得之。”[4]333-334金檀抄录本今藏国家图书馆,存第1—74卷。

图1 《千字文》卷端

图2 《千字文》题识

5.《清河书画舫》十一卷,明代张丑撰,就堂和尚手抄。雍正四年(1726)宋宾王校勘并题跋,称此年春初,从苏州藏书家金檀处得之,“此系石竹墩就堂和尚手钞,字画极整,第安置错杂,犹有未尽善处”[12]105。邹百耐纂《云间韩氏藏书题识汇录》、王文进(1894—1960)《文禄堂访书记》皆著录,今藏国家图书馆。

6.《甘白先生文集》六卷,明代张适撰,就堂和尚抄。半叶九行,每行二十二字,单线,墨框,版心下刊“就堂藏书”四字。《云间韩氏藏书题识汇录》称“抄写甚精”[12]176。曾藏刘承干嘉业堂,现藏国家图书馆。

7.《元诗体要》十四卷,明代宋绪辑,就堂抄。今藏国家图书馆。

8.《铁网珊瑚书品》十六卷,明代朱存理辑,就堂抄。今藏国家图书馆。

9.《七姬权厝志》,明代宋克书,正诣题签。潘奕隽(1740—1830)《三松堂集》文集卷三《明宋克书七姬权厝志跋》称:“顾君凝园藏有是册,因以相示……有题签为国初僧正诣书,笔力谨严劲峭,亦有唐贤风致,良可珍玩。”[13]

图3 《唐诗英华》钱谦益序

图4 《唐诗英华》正文卷端

10.《唐诗英华》不分卷,清代顾有孝原辑,正诣选抄,2册(参见图3、图4)。今存韦力处,2014年已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王欣夫赞其“小楷书精绝”[4]332,韦力称其“字迹俊逸静穆”[3]41。此书字体与《千字文》一脉相承,彼为中楷,此为小楷,笔笔流畅,又字字谨严。如此抄书,实难能可贵,是正诣抄本的代表作。

11.《邱三近抄明文小册》,清代邱三近辑并抄,1册。内录宋濂、方孝孺、文徵明、唐顺之、张居正、唐时升、归有光等人文章。中国嘉德拍卖公司2010年5月春季拍卖会拍出。

另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二十卷,金代赵秉文撰,旧抄本。黄丕烈跋,述著名藏书家周锡瓒(号香严)之语:“盖此书实为就堂上人所抄,君其宝之。”[14]韩应陛(1813—1860)提出疑问:“《滏水文集》,就堂和尚抄。应陛按:先于滂喜园得《清河书画舫》,据题知系就堂和尚抄,笔意端楷,与此不同,不知谁真。抑时有前后,跋有不同欤?”[12]161-163现藏国家图书馆,已收入《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仅著录为清初抄本。《缘督庐日记抄》所言南漪散人书册,内容不详,不能确定是否另有一种,或是以上某一种。

王欣夫慨叹正诣“在康、雍间,颇负盛名”,“而志乘不载,几致湮没无闻”[4]334。笔者以其考证为基础,追根溯源,又补充了大量材料,一个僧人传记的基本信息都已完备。希望将来能发现他的更多作品,以让后人领略这位大师的风采。

[1] 南漪散人.南漪散人楷书千字文[M].合肥:黄山书社,2008:1.

[2] 叶昌炽.缘督庐日记抄[M]//续修四库全书:史部57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822.

[3] 韦力.芷兰斋书跋初集[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41-46.

[4] 王欣夫.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5] 钱泳.履园丛话[M].北京:中华书局,1979:358.

[6] 明复.中国佛学人名辞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73.

[7] 钱谦益.牧斋有学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1270.

[8] 张紫琳.红兰逸乘[M].苏州: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1941:8.

[9] 徐崧,张大纯.百城烟水[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115.

[10] 王文进.文禄堂访书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84.

[11] 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677-678.

[12] 邹百耐.云间韩氏藏书题识汇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13] 潘奕隽.三松堂集[M]//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6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97.

[14] 黄丕烈.黄丕烈藏书题跋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803-804.

(责任编辑:毕士奎)

The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Suzhou Calligrapher Nanyisanren

YANG Zhi-feng
(Historical Literature Center, Capital Library, Beijing 100021, China)

The modern book collector Wang Xinfu has made a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Tang Shi Ying Hua written by Zhengyi. He found that Zhengyi was a Suzhou monk, a famous calligrapher and a book collector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Zhengyi was just the writer of the Regular Script Qian Zi Wen written by Nanyisanren collected in the Capital Library. This paper makes researches about Nanyisanren Zhengyi’s full name, native Qian Zi Wen place, status, the temple where he became a monk, his history and experience, and his religious clan identity. It hackles Zhengyi’s whereabouts, and induces the ancient books were written by Zhengyi.

Nanyisanren;Zhengyi;Suzhou calligrapher;book collector;Regular Script Qian Zi Wen written by Nanyisanren

J292.2

A

1008-7931(2015)06-0007-04

2015-09-12

杨之峰(1968—),男,山东临邑人,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古代目录学、文献学。

猜你喜欢

千字文藏书家苏州
《真草千字文》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何诗铭?《千字文》等
千字文
苏州十二忆
清藏书家袁廷梼枉生平发覆[1]——一个苏州家族的兴衰
《先秦至隋唐五代藏书家考略》补考
苏州藏书家许博明
新文学版本第一藏书家唐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