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英教育差异的几点思考

2015-12-10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英国差异学校

王 华

(1.泰州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2.苏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关于中英教育差异的几点思考

王 华1,2

(1.泰州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2.苏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中国和英国因国情和历史传统等不同,在教育制度与理念上存在着不少的差异。英国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制度,而且在初级中等教育阶段就开始分设普通中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中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结束后才可以选择接受普通高级中等教育或职业教育。英国的教学以学生实践为主,注重个性培养,提倡应用能力;中国的教学以传授为主,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及其运用。中英两国教育虽然在理念和现实教育体制上有不少差别,但目标都是要完善个人发展并服务社会,我们可以向英国取长补短,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

中英教育;教育制度;教育理念;差异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越来越密切,各国不断吸收、借鉴他国教育经验,教育的国际性特征日益凸显。笔者曾赴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学习交流活动,交流期间进行了实际教学观摩,并作为临时助理教师深入了课堂教学。在此期间,笔者还调研了蒙特利小学、福斯派克社会艺术中学、谢菲尔德大学三所学校。通过学习、考察、调研及比较,笔者深切体会到了中英两国的教育差异。

一、中英教育体制比较

在教育体制方面,中英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

(一)学校性质

英国的中小学实行双轨制,分为国立(免费)和私立(收费)两种。英国许多私立中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如伊顿公学、温彻斯顿公学等,在国际上都是久负盛名。牛津、剑桥等知名院校的大部分生源都来自于私立学校。私立学校一般都要收取高昂的学费,家境普通的孩子只能选择免费的国立学校。在英国,大约每13个学龄儿童中会有一名进入私立学校(确切比例为7%)。[1]英国的学校类型大致如表1所示。

表1  Types of Schools in UK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英国的学校可分为政府资助型和自费建立型两种③对应我们日常所说的公办和私立。,不同学校受政府掌控的程度是不同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英国的中小学私立学校在设施、教学力量和教学水平上远胜于国立学校,但是高等院校绝大多数却是国立学校。目前英国只成立了两所私立大学:白金汉大学和BPP大学学院。

中国的学校分为公办和民办两种,不同于英国的是,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民众所公认的“重点学校”一般都是公办学校;“私立学校”在中国人的脑海里大致就等同于“贵族学校”或“非正规的学校”。

如今中国民办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基本各省、市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民办高校。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民办高校开始发展起来,还出现了另一种形式—“独立学院”,其性质是公有民办。这些民办学校学费一般远高于公办高校,多注重校园建设,但师资力量大多不够强,生源质量也不高。民办教育对于中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中国的知名高校中,民办高校的数量却寥寥无几。

(二)学校教育制度

英国学校教育体系可分为三大部分: 4/5—16岁为学校教育(义务教育),16岁到大学前为延续教育,大学及以上教育称为高等教育。中国的学校教育体系可分为学前教育(3—6周岁)、初等教育(6/7—11/12周岁)、中等教育(12—17周岁)和高等教育四个部分。其中,义务教育阶段为九年,分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部分④对应我们通常所说的小学和初中。,起始年龄为6或7周岁。学前教育阶段,中英两国差别不大,但是义务教育阶段后期开始产生差异。在英国,12岁以后,学生可选择普通中等教育(包括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GCSE);高级水平普通教育证书(Advanced Level of 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A-levels)。GCSE学制1~2年,12—15岁学生均可参加;A-levels是GCSE之后的教育,学制2年,15—18岁学生均可参加)或者职业性普通中等教育(包括Vocational GCSE、GNVQ中级和Vocational A-levels,其中Vocational GCSE学制1~2年,12—15岁学生均可参加;GNVQ中级学制1年,Vocational A-levels学制2年,15—18岁学生均可参加)⑤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教育体系是一样的,苏格兰则有它自己的一套,主要区别在于不同的学历、资格。文中描述的英国教育体制不包括苏格兰。。而在中国,义务教育最后3年是统一的初中教育,学生年龄在12—14岁之间。初中教育之后,学生才可选择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教育,学制均为3年。在高等教育阶段,英国本科教育学制为3年,而中国多是4~5年;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国基本上是统一的三年制,而英国则是1~2年。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除了义务教育年限以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分设的起点不同外,中英两国的学校教育体系基本趋同:从教育层级上来看,教育体系主要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阶段,且根据需要设立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

二、中英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比较

中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作为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对教育亦十分看重。然而,由于文化背景与政治制度不同,中英两国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英国经历了数十年的教育改革,强调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规律,特别强调教育要使学生成长为自由、民主的国家公民,当学生离开学校、走入社会之后,可以自由地选择一种有价值的生活。英国教育观念认为,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育应该赋予学生个性发展的权利。这种观念重在使学生学会批判,“其本质是后现代主义和建构主义”[2]。英国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敢于创新而不是盲从权威,并且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信心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他们将知识难度降低,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探究精神的培养。[3]

中国在世纪之交同样兴起了规模巨大的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体系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应该说这场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我们的教育理念相较过去有了改进,特别是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定位、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教育评价的科学化、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由于中国多年积淀的教育流弊和教育考试制度的限制,我们的教育仍然注重知识的掌握,强调接受学习,看重教育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无法充分重视个性差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育理念不同,教学方法自然也有所差异。英国一般是小班教学,班级人数在25人左右。讲台在学生中间或干脆没有讲台;教室也分很多种,有专门上课的教室,有专门模拟会议、讨论的教室,还有专门做各种实验的教室等,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英国的教师和学生都没有统一的教科书,教师根据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教学大纲自行制定授课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采用都是比较灵活的,教师更多使用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的形式,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和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英国的课堂教学是面向个体的个别化教学,分组教学是个别化教学的基本形式。”[4]如某小学一个班级将当天的教学主题定为“战争”,围绕这一主题,学生会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他们所擅长的内容,开展多种活动:制订计划、创作军歌、绘画徽章、统计武器、角色扮演……这些活动囊括了英语、体育、历史、写作、数学、音乐、美术等各个学科,教师会根据学生们的想法进行指导,从而使教学灵活多样且生动有趣。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很难理解或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一般是先把问题抛给所有学生,群策群力,想出解决办法,然后相互学习。如果班上的学生对某个问题都不能理解,教师会通过相关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往解决问题的途径上思考。如果还不能解决,教师会再次设法引导学生的思维,如此反复,直到最后弄懂问题。学生可以自由提问,发表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交流讨论,这种方式自然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实践能力。

中国学生比较多,小班教学比较难以实现,一个班级有50人左右,甚至更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把知识传授放在首位,教师都是站在讲台上讲课,充分体现了教师相对于学生高高在上的地位,这也就拉开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典型的中国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在讲座式和讨论式的课堂中,学生和教师更倾向于选择前者。[5]从小学到中学,所有学校都使用国家教育部或省教育厅配发的统一教材,教师都是按照要求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愿让学生提太多的问题,原因有两个:1.过多的讨论会使得教学进度难以把握;2.课堂人数太多,纪律无法掌控。如此就形成了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很难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没有思想的碰撞。[6]在处理问题方面,教师和学生一般会认为存在一个“标准答案”,越是接近“标准答案”的就越是对的,反之就是错了。这样的思维方式激励着学生遇到问题不断去“求真”,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这种教学方式使得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掌握比较牢固,知识比较系统化,更擅长自我钻研,深入探究,但也更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中英教育差异的深层次分析

许多人在了解或亲历了中英教育的差异之后,都会有深切的感受,而且基本都认为:英国的先进,中国的死板。既然明显的彼优我劣,那我国为什么不去照搬英国的教育模式呢?这样可行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历史传统不同

中英两国均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而且历史文化传统迥异,这是中英教育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

英国是典型的地方分权制国家,地方及个人投资办教育已形成一种风气,所以英国各种不同类型学校受政府掌控的程度不尽相同。而中国是中央集权制的国家,长期依靠国家行政力量办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鼓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学校的财政收入也就有政府出资、集体出资、团体或个人出资这几种形式,但真正的社会力量投资办学的风气尚未形成。相比较而言,在对教育的重视和管理上,尤其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义务教育方面,英国要先于中国。

此外,英国历来将人的素质发展看得比较重,认为书本上的知识就是一些事实和观点,书本是人们学习的工具,对书本的知识可以质疑、反驳、批判。中国传统观念则认为书本中蕴藏着人类的智慧和真理,书本上的知识需要学生牢记在头脑中。所以,实际教学中,两种教学模式差异显著。

(二)生均教育投入差异悬殊

一般而言,小班制的教学效果要优于大班制,但是我国的教育资源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生配比,目前都做无法实现小班制。既然无法实现小班制,那么教师的授课方式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通常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坐在课桌后听),不可能像英国那样让学生们几人一组围桌而坐,随时进行小组讨论。中国学生人数众多,若经常采用讨论的方式,课堂纪律将难以控制且教学进程缓慢,很难保证教学效率。要实行小班化,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有更多的教室、更多的设备、更多的教师来“分流”大班,而这显然不是能够轻易做到的。

(三)教育价值观、人才观的差异

教育的价值到底在于什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不同,导致了中英教育教学上的很多差异。英国更重视教育在培养人的兴趣、激发人的潜力、发展人的生存能力方面的价值。在义务教育结束之后实施的延续教育中,英国就提供了有助于个体掌握一技之长的职业教育。据笔者了解,英国福利政策优厚,技术工人的收入要远远高于普通白领人士。所以,很多英国人并不选择上大学,因为上大学在民众心中并不是过上“优质生活”的唯一出路。而中国更注重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将教育的价值定位在“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而这“好工作”在国人心里的含义基本就是拿着稳定的工资、不需要从事体力劳动。大学生那么多,要想找好工作,必须要上好大学,由此导致应试教育,而忽略了教育最本真的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

(四)高考制度的影响

中国学生在高中最后一年将参加全国统一考试(俗称“高考”),凭考试成绩进入各大高校,未被录取的可以直接参加工作。英国的学生在完成中等教育之后也有类似的国家性考试,即GCSE考试和A-levels考试。取得GCSE的分数之后,学生就可以选择上技术学校或是工作。但是如果想继续上大学,学生还必须再参加A-levels考试。在参加考试之前,学生可以进行为期两年的免费学习,共有十几门课程,也不是一次性考试,而是采用累积分制。A-levels考试规定每门课程每年举行两次考试,单科结业,如果对已取得的成绩不满意,学生还可以重考,这与中国“一张试卷定终身”的高考方式不同,可以排除发挥不稳定等因素。

除了考试之外,英国的中学生在申请大学的时候需要投递自己的个人简历,而学校的相关负责人也会给每一位申请深造的学生写一封具有保密性质的推荐信。在英国申请上大学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正常申请,即取得A-levels成绩后直接上大学;二是申请晚上一年,也就是取得A-levels成绩后,学生先进入社会工作一年,为上大学打工赚钱,然后再入读高校。因思想文化不同,很多英国的学生都会选择第二种申请方式,先自攒学费,再继续读书。

中国的高中生想进入大学可以说就是高考“一锤定音”,无论这一场考试出现什么样的不确定因素,都将决定你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学。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三年拼三日”,这柄利剑悬在学生和教师的头顶上,也就决定了平时的教学中要统一学生的思路,不能任意发挥、自主安排。因此,如果高考制度不改,我们的教师就不敢去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也不会进行太多的启发式教学。

四、结语

无论是英国教育还是中国教育,都是立足于本国国情,本着让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宗旨而设计的。在个性化与技能性方面,英国教育优于我国,但在基础知识与理论性方面,我国的教育更胜一筹,两国的教育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取长补短。教育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秉承理念为先、方法多样的原则,在实际教学中多多吸取他国的先进经验,改进教学思路,为国家培育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1] 高明杰.英国教育制度一览[J].出国与就业,1998(20):4.

[2] 肖渝生.中英教育之差异性比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5):72.

[3] 黄永红.中国和英国小学教育制度差异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1):60-62.

[4] 强海燕,布什 托尼.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英基础教育[J].教育研究,2001(10):69-73.

[5] 常乐.中英教育文化差异略述[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63-65.

[6] 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76.

(责任编辑:宋现山)

Thoughts of Educa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Britain

WANG Hua1,2
(1. School of Humanity, Taizhou University, Taizhou 225300, China; 2. School of Humanity,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6, China)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national traditions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s, educational systems and ideologies are different in China and Britain. The durat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Britain is 12 years while in China it is 9 years.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pect, people can choose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secondary education, but people must do it after they graduate from junior high school in China. The primary teaching method in Britain is practice while in China lecturing dominates the class. In Britain, people’s personalities and application of theories are emphasized, while in China, the emphasis is put on the accumu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asic knowledge. Though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same goal of them is to promote every citizen’s personality and to encourage people to serve the society. We could learn from Britain and enforce the educational reform in China.

education in China and Britain;education system;educational ideology;differences

G40-059.3

A

1008-7931(2015)06-0097-04

2015-07-16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1SJD880026)

王 华(1981—),女,江苏泰州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猜你喜欢

英国差异学校
相似与差异
英国的环保
找句子差异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英国圣诞节
学校推介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