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5-12-10孙业赞

关键词:丙泊酚芬太尼麻醉

孙业赞

(河南省太康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河南 周口 475400)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孙业赞

(河南省太康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河南 周口 475400)

目的 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中应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芬太尼和安氟醚复合麻醉)和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各32例。将进入手术室、麻醉诱导、插管、充气和手术完成等5个时间点的血压变化和麻醉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组间对比显示,观察组在5个时间点的血压都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可以降低患者在手术插管中的应激反应,有助于保持生命体征的稳定,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临床推广。

丙泊酚;瑞芬太尼;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是因为它具有微创和减少手术痛苦的优势[1]。随着该手术方法的广泛应用,术中麻醉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以保证患者在手术中的安全性。为了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中应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的效果,我院随机选取64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科门诊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对象参照ASA分级标准,均为Ⅰ~Ⅱ级,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和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2]。在医院伦理学组委会同意,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基础上,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46.3±2.4)岁。观察组年龄30~59岁,平均年龄(46.7±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

对照组需在麻醉前进行常规的禁食禁水,并于术前0.5 h进行阿托品0.5 mg肌肉注射。本组采用丙泊酚、芬太尼和安氟醚复合麻醉的方式,首先使用芬太尼4 µg、咪唑安定2 mg、阿曲库胺0.8 mg和异丙酚2 mg进行麻醉诱导,行靶向输注,术中吸入安氟醚的浓度不宜超过1%,然后每隔0.5 h添加芬太尼1 µg进行维持麻醉。

观察组常规禁食禁水,在肌肉注射阿托品的基础上行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首先将瑞芬太尼1 µg在1 min内推注完成,行麻醉诱导,其他药物的用法参照对照组。然后使用瑞芬太尼0.25 µg行靶向输注。

1.3 观察指标

在进入手术室、麻醉诱导、插管、充气和手术完成等5个时间点上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并记录手术时间、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等术后恢复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变化

组间对比显示,观察组在进入手术室、麻醉诱导、插管后、充气后和手术完成后5个时间点上的血压值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上的血压变化对比(±s,mmHg)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上的血压变化对比(±s,mmHg)

注:和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进入手术室麻醉诱导插管后充气后手术完成后对照组85.6±7.264.7±0.270.5±0.1 80.7±8.586.3±8.2观察组84.3±6.7*62.8±9.6*68.3±7.1*78.9±7.8*86.9±8.8*

2.2 时间指标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时间指标对比(±s,min)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时间指标对比(±s,min)

注:和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对照组58.3±2.76.1±2.48.5±2.2观察组55.2±3.8*5.5±1.1*5.8±1.9*

3 讨 论

在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术,对手术期间的麻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要保证手术过程中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稳定之外,还要保证在手术完成后,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意识,并快速拔管[3]。除了上述基本要求之外,由于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操作会受到体位、气腹、心律失常等因素的干扰,影响循环功能,所以麻醉药物的正确选择对于手术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阿片类药物在麻醉中可以有效抑制应激反应。芬太尼的半衰期超过10 h,但是反复用药在手术完成后容易引发遗忘性呼吸,对麻醉效果产生影响。而瑞芬太尼作为一种新型的阿片类药物,和芬太尼的结构非常相似,尤其适用于维持输注,具有较强的阵痛效果,而且具有见效快、易于苏醒等优点。但是该药物的半衰期较短,停药后会导致血液中药液的浓度快速下降,所以需要配合其他药物进行镇痛治疗。而丙泊酚是一种药效较短的静脉全麻药物,具有

诱导迅速、平稳,体内代谢时间短,停药后苏醒快,苏醒后患者意识清晰,无嗜睡、眩晕等优点[4]。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5个时间点的血压都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说明对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可以降低患者在手术插管中的应激反应,有助于保持生命体征的稳定,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临床推广。

[1] 赵合林,卜凡彦.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0(28):102-103.

[2] 滕人正.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中的可行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4,29(03):110-111.

[3] 梅菊香,周泉华,尹永胜,等.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4,36(10): 131-132.

[4] 刘 北,郭曲练.利多卡因和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04(15):17-20.

R614

A

ISSN.2095-8803.2015.05.178.02

猜你喜欢

丙泊酚芬太尼麻醉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