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药结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

2015-12-09姜淑丽

中外医疗 2015年6期
关键词:异位症复发率内膜

姜淑丽

鹤壁市京立医院妇产科,河南鹤壁 45803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妇科常见疾病之一[1],常见于育龄妇女。且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呈明显逐年上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性的生殖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临床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保守手术治疗方案[3],但也有研究提示,采用保守方案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4]。因此,为探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案,降低疾病的复发率,该院对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 例患者进行了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0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观察组年龄21~42 岁,平均年龄(35.2±1.1)岁;临床症状:月经异常23 例,痛经18 例,下腹疼痛29 例,不孕10 例;分期:Ⅱ期13 例,Ⅲ期20 例,Ⅳ期7 例。对照组年龄20~41 岁,平均年龄(34.9±1.0)岁;临床症状:月经异常22 例,痛经19 例,下腹疼痛30 例,不孕9 例;分期:Ⅱ期12 例,Ⅲ期22 例,Ⅳ期6 例。参与该研究两组患者年龄、临床症状、临床分期等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腹腔镜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于非经期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孕者于月经3 d 后),术前作常规影像学检查与生化检查,作阴道消毒处理。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位,从其脐上0.5 cm 处作横切口,长度为1 cm,建立气腹通道,从下腹中部定位穿刺点,建立操作孔,观察患者盆腔粘连程度,确定病变部位,并依照患者的临床分期,确定手术方式,切除病灶组织,完毕后,恢复盆腔组织解剖结构,不孕者则接受输卵管造口术治疗,完毕后逐层缝合切口,给予常规抗感染、补液处理。观察组则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药物治疗。手术2 d 后口服米非司酮,0.5 mg/次,1 次/d,坚持服用3 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月经复常,下腹部疼痛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下腹疼痛明显减轻;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任何变化,或有加重。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实施为期6 个月的随访调查,统计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妊娠率及复发率。复发标准:超声检查提示盆腔存在异位囊肿,临床诊断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该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显效17 例,有效20 例,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及妊娠率对比

观察组术后盆腔粘连1 例,占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且观察组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随访调查结果提示,无一例复发,妊娠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5%(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及妊娠率对比[n(%)]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较长时间段内均为妇科领域难治疾病之一。其免疫发病机制表现为免疫刺激与免疫抑制的非均衡发展[5]。患病早期,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强化,淋巴细胞活化,导致细胞毒性增强,在正常免疫系统与有害免疫抑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反馈因子释放,抑制免疫细胞活性,削弱免疫细胞的监视作用,导致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增生[6]。临床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方案,对部分药物保守治疗无效、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盆腔疼痛明显的患者而言,手术是改善其临床症状的主要手段[7]。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与治疗方面,腹腔镜手术已成为其金标准[8]。且大量研究报道证实,相较传统开腹手术而言,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机体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晰,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较小,在腹腔镜指导下,可清楚微小囊肿与病灶,重复性强,目前已基本替代传统开腹手术,成为保守性手术治疗的主要方式[9]。但也有研究提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患者有较高的复发率,需配合采取药物治疗,以巩固手术疗效[10]。当前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品种繁多,包括孕三烯酮、达那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但研究报道提示其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可能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产生负面影响。米非司酮则为抗孕酮甾体类药物,对孕酮受体有较好的亲和力,在拮抗孕酮方面效果明显。同时可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细胞的形成于增殖,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

在该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药物治疗,结果提示,其整体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妊娠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也进一步证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药物治疗方案,可优化手术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减轻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妊娠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1]刘冬,宋豪,郭春,等.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疗效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5):415-417.

[2]罗胜田,尹艳英,李娜,等.腹腔镜联合药物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前后IFN-r/IL-4 的影响机制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1):53-54,59.

[3]周芸,周明,曾秀华,等.宫腹腔镜联合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症220 例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15):1987-1989.

[4]王芳芳,傅朝霞,袁庆新,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用GnRH-a 的效果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12(7):108-110,113.

[5]黄卓敏,古衍,江曼茹,等.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6):456-459.

[6]周丹,刘嘉茵.不同药物辅助治疗腹腔镜术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104-105,108.

[7]丁平.腹腔镜联合不同药物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3,11(10):1588-1589.

[8]夏良,韩璐,郭凤,等.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不同药物及用药时间对复发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2):5374-5376.

[9]李琳,成莉,周敏,等.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4):71-72.

[10]葛莉娜,邓天麟,刘英男,等.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应用诺雷得治疗的不良反应与对策[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4(6):508-510.

猜你喜欢

异位症复发率内膜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子宫内膜癌组织URG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
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搔刮内膜对改善内膜接受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