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腮腺腺淋巴瘤MSCT诊断的临床分析

2015-12-09林雪雷闫剑锋黄世勇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急诊科病理科595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腮腺放射科淋巴瘤

林雪雷 闫剑锋 张 哲 黄世勇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  放射科  急诊科  病理科 59500



腮腺腺淋巴瘤MSCT诊断的临床分析

林雪雷1闫剑锋1张哲2黄世勇3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1放射科2急诊科3病理科529500

摘要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MSCT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共30个病灶腮腺腺淋巴瘤的 CT平扫及增强影像学资料。结果:MSCT显示病变位于浅叶或同时累及浅、深叶肿块,平均直径为2.5cm,大部分边界清晰、轮廓光整,1例边界模糊,6个病灶可见包膜,1例可见钙化,4例可见囊变,增强扫描大部分中等度强化。结论:MSCT可为临床提供较可靠的腮腺腺淋巴瘤影像学诊断。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腮腺腺淋巴瘤影像学诊断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简称MSCT)是目前医学影像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MSCT扫描具有更清晰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对微小病灶结节边缘以及内部结构的显示更清楚,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具有参考价值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资料。腮腺腺淋巴瘤是广东省较为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基层医院的放射科医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收集 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具有完整MSCT影像资料的腺淋巴瘤患者 16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影像学诊断对手术方式选择等临床的指导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分析对象共16 例,其中男15例,女1例,年龄 27~82(51.25) 岁,患者多以腮部无痛性肿块首诊,肿块增大缓慢。男性患者均有吸烟史,女性患者均有密切接触二手烟病史。

1.2检查方法MSCT检查方法:采用Philips 64层MSCT及美国MEDRAD 公司ECT711型高压注射器。扫描参数:16例均行平扫与增强扫描。扫描条件:120kV、90mA,层厚3mm,层间距3mm,矩 阵512×512。对比剂采用碘海醇(300mgI/ml),以3ml/s的流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80ml,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25s,静脉期60s。

影像学诊断由具备国家认证资格的放射科医师2人双盲对照阅片评价MSCT表现,重点观察病灶的数目、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强化特征、强化方式等,结果由副主任医师资格以上诊断组长审定。

2结果

本组资料患者病灶最大直径为4.6cm,最小者直径0.7cm,平均直径2.5cm,其中单发病灶8例,双侧同时发病7例,单侧多发1例;30个病灶中,位于腮腺浅叶11例21个,大部分位于腮腺后下极,同时累及深叶及浅叶5例9个病灶;16例患者病灶中,15例边界清楚呈类圆形、卵圆形或结节状,只有1例病灶边界模糊,术后病理证实合并感染。平扫可见病灶实性部分呈等密度;其中4个病灶囊变;1个病灶内见钙化灶。增强扫描,因肿瘤囊变区无强化,以病灶实性部分为准,6例明显强化,MSCT强化净值>40HU,8例呈中度强化,MSCT强化净值为20~40HU,2例呈轻度强化,MSCT强化净值<20HU;动态增强显示病灶动脉期绝大部分明显强化,静脉期迅速下降。16例患者区域淋巴结均无肿大。

3讨论

腺淋巴瘤(Warthin tumor)又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Warthin瘤,是仅次于混合瘤而居第2位的腮腺的良性肿瘤。本组病例中,11例位于腮腺浅叶,5例同时累及浅叶及深叶,由本组所有病灶可见,腺淋巴瘤具有良性肿瘤的特点,文献报道多位于腮腺浅叶[1],少数深、浅叶同时受累[2],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轮廓光滑。16例案例中,15例边界清晰,其中1例病灶外侧边界模糊,术后病理证实为炎性细胞浸润所致;还有3例囊性变,术后病理表明囊性变为含黏液的胶冻样物质,有包膜。钙化罕见,只见1例。增强后腺淋巴瘤与正常腮腺组织对比边界显示更为清晰,而且该肿瘤血供丰富,本组有14例为中度或明显强化,呈“快进快出”表现,明显强化案例周围还可见较多的扩张血管,这与国内学者研究一致[3]。

腮腺腺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患者,近年来女性发病亦有上升趋势。与多形性腺瘤对比,腺淋巴瘤局部切除术术后复发率低,而多形性腺瘤则需做根治术[4],所以虽然两者均为良性肿瘤,但术前诊断仍非常重要。腮腺多形性腺瘤为腮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中年患者,女性多见,无明显吸烟史,常为单侧单发的孤立病灶,密度均匀,钙化较常见,增强扫描呈“慢进慢出”表现[5]。腮腺肿瘤中,有15%~20%为恶性,中老年患者好发,肿块突然加速生长,局部压痛明显,MSCT扫描可见明显分叶状改变,边缘模糊,易侵犯邻近血管、神经及咽旁间隙等邻近结构,多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增强扫描见环形强化或低密度坏死区。结合临床病史、体征、病灶边缘、形态、密度及增强扫描等的影像学特点与腺淋巴瘤鉴别。

综上所述,腺淋巴瘤有其临床特点及特征性的MSCT影像学表现,对于有长期吸烟史的中老年男性患者或配偶吸烟的女性患者,腮腺出现边界清楚的圆形或卵圆形、有包膜的肿块,增强后扫描病灶动脉期强化明显,静脉期消退,特别是当出现双侧腮腺发病或一侧腮腺多发占位灶时,应首先考虑到腺淋巴瘤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夏建国,魏仁华,赵金丽.腮腺良性病变的CT 表现及鉴别诊断〔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2591-2592.

[2]Howlett DC,Kesse KW,Hughes DV,etal.The role of imag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parotid disease(Review)〔J〕.Clin Radiol,2002,57(6):692-701.

[3]汪国余,陈再智,吴玉林.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J〕.放射学实践,2008,23(9):977-979.

[4]Ghosh S,Panarese A,Bull PD,etal.Marginally excised pa-rotid pleomorphic salivary adenomas: risk factors for recur rence and management.A 12.5-year mean follow up study of histologically marginal excisions〔J〕.Clin Otolaryngol Allied Sei,2003,28(3):262-266.

[5]朱娟,李葆青,张宁.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腮腺肿瘤的影像病理分析〔J〕.放射学实践,2012,27(10):1073-1078.

(编辑雅文)

收稿日期2015-01-18

中图分类号:R814.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1-1513-02

猜你喜欢

腮腺放射科淋巴瘤
FRCR资格考试解剖模块对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影像解剖教学的启示
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270 例老年人腮腺沃辛瘤术式的选择与改良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基于腮腺径线磁共振测量评估糖尿病患者腮腺形态变化的研究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放射科工作人员的防护
探讨影像学技术在放射科的作用与现代影像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