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食螃蟹致过敏性休克1例

2015-12-09魏延,王娟,吴赪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过敏史组胺休克



进食螃蟹致过敏性休克1例

魏延王娟吴赪第二炮兵工程大学门诊部,陕西省西安市710025

关键词螃蟹食物过敏过敏性休克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0岁,进食螃蟹约400g,约20min后感全身皮肤瘙痒,未在意,约1h后头晕、恶心,伴胸闷、心慌、咽喉部紧束感、大汗,急来我部就诊。病后无呕吐、腹痛、腹泻。既往多次进食螃蟹后出现皮肤瘙痒,每次自服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可缓解。否认酒精及药物过敏史,否认外伤、心肺及消化性溃疡等病史。查体:体温35.8℃,脉搏12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70/40mmHg(1mmHg=0.133kPa)。神清,痛苦表情,颜面及躯干部大片风团样皮疹,色暗红,边界清楚,压之不褪色,球结膜水肿,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20次/min,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四肢湿冷。诊断:(1)急性荨麻疹;(2)过敏性休克。立刻予吸氧、心电监护,0.1%肾上腺素1ml皮下注射,盐酸异丙嗪25mg肌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静脉注射,开通2条静脉通道,1 000ml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快速静脉滴注,5min后血压升至90/60mmHg,心率100次/min,仍感胸闷、咽喉紧束感,遂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经抢救治疗30min后上述症状逐步缓解,血压恢复至110/70mmHg,心率80次/min,呼吸16次/min,心音有力,四肢温暖。

2讨论

虾、蟹等甲壳类水产动物的过敏发生率成人为2%,原肌球蛋白是主要过敏原成分[1]。该种过敏反应大多属于IgE介导的Ⅰ型过敏反应,致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产生IgE抗体,结合到肥大细胞(结缔组织)和嗜碱性粒细胞(血液)表面后机体处于致敏状态,相应的致敏原再次进入机体导致肥大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活化,释放具有炎症活性的化学介质(如组胺、5-羟色胺等),引起细胞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加等,产生皮肤、黏膜、呼吸道和消化道等一系列局部或全身过敏症状[2]。该例患者无出血史、感染征象,无心肺疾病史,近1周无服药史,故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休克;家人一同进食螃蟹无不适症状,故排除食物中毒可能。该患者此前有螃蟹过敏史,但症状一般较轻,停止进食或服用抗组胺药后均能缓解。此次进食后再次发作,且呈进行性加重。故过敏性休克诊断明确,注射肾上腺素是救治初期的主要措施[3]。肾上腺素能通过β受体效应使支气管痉挛快速舒张,通过α受体效应使外周小血管收缩。它还能通过增加细胞内AMP 的浓度而对抗部分Ⅰ型变态反应的炎性介质释放,因此是救治本症的首选药物,在病程中可重复应用数次,然后视情加用糖皮质激素、补液扩容、抗组胺、支气管扩张、血管活性等药物治疗,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相应的其他措施,一般在30min左右病情可以得到明显恢复。对于过敏体质患者,尤其明确有虾、蟹等海鲜过敏史者,应避免食用,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置,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红兵,高金燕.食物过敏反应及其机制〔J〕.营养学报, 2007,29(2):105-109.

[2]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6.

[3]李静,李胜君,陈雪,等.过敏性休克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4):149-153.

(编辑雅文)

收稿日期2015-03-04

中图分类号:R59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1-1441-01

猜你喜欢

过敏史组胺休克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冬季荨麻疹反复发作用药时应该注意什么
沉默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慢性荨麻疹抗组胺药的应用策略
9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分析
鲭鱼鱼肉中组胺菌的分离及其理化性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