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斜纹夜蛾性诱剂不同使用方法对诱蛾量的影响

2015-12-08凌明华陆镜清徐冬毅杨焕军

长江蔬菜 2015年6期
关键词:诱剂斜纹夜蛾

凌明华,陆镜清,徐冬毅,杨焕军

(1.浙江嘉兴市菜篮子工程管理办公室,314050;2.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属鳞翅目夜蛾科,是蔬菜上主要害虫之一,发生量大,食性杂,为害范围广。菜农在虫量高发季节常需频繁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才能控制其为害,造成其对化学农药抗性越来越强。化学农药用量过多、安全间隔期过短未达标,易造成农残超标,加大蔬菜质量安全风险。为保障蔬菜质量安全,近10 a来,各级农业部门十分重视斜纹夜蛾等害虫的绿色防控工作,除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外,越来越普遍地使用性诱剂,这对有效降低虫口基数,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对蔬菜基地的调查来看,大部分菜农已接受这一害虫防治理念,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菜农和生产业主对昆虫性诱剂不太了解,有的即使用了,也因方法不正确而没有发挥应有的控害效果,昆虫性诱剂的使用还没有全面普及。为了有效控制斜纹夜蛾等蔬菜主要抗性害虫、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农药残留和为害,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14年7~9月,嘉兴市菜篮子工程管理办公室在秀洲区王店镇的嘉兴市鼎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蔬菜基地开展斜纹夜蛾性诱剂应用方法试验,以期进一步明确性诱剂诱捕器摆放高度、间距等的使用技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的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性信息素诱芯为毛细管型,诱捕器为夜蛾通用型,由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

①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比较试验 2014年7月30日至8月5日,选择丝瓜、番茄、菜瓜等蔬菜作物分别作为高秆、中秆、低秆作物的代表,将斜纹夜蛾诱捕器分别悬挂于作物上方0,20,50 cm的高度,每种作物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诱捕器,诱捕器间距30 m,每日观察记录诱蛾量,7 d后统计总诱蛾量。

②诱捕器不同悬挂间距比较试验 2014年8月8~14日,在丝瓜种植区域外围以1.7 m的高度悬挂诱捕器,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分别以10、20、30、40、50 m的诱捕器间距,每个处理3个诱捕器,每日观察记录诱蛾量。为观察不同风向诱捕器悬挂对诱蛾量的影响,从8月16~22日,在同一区域同等高度自东向西将诱捕器顺时针方向排列,除原有处理间距相同外增加了80 m的处理,每日观察记录诱蛾量,7 d后统计总诱蛾量。

③性诱剂不同用量比较试验 2014年8月26日至9月1日,在丝瓜种植区域外围以1.7 m的高度,间距为30 m悬挂诱捕器,每个诱捕器中分别放置1根、2根、3根斜纹夜蛾诱芯作3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诱捕器,每日观察记录诱蛾量,7 d后统计总诱蛾量。

④不同种类性诱剂混放对诱蛾量影响试验2014年8月26日至9月1日,在丝瓜种植区域外围以1.7 m高度,间距为30 m悬挂诱捕器,将斜纹夜蛾性诱芯单放(对照)和分别与甜菜夜蛾、小菜蛾性诱芯混放作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诱捕器,每日观察记录斜纹夜蛾诱蛾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对诱蛾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对诱蛾量有显著影响。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高、中、低3种不同类型的蔬菜作物诱捕器放置于与作物顶端齐平时,3个诱捕器7 d总诱蛾量分别为60、34、39头;放置于与作物顶端上方15~20 cm时,3个诱捕器7 d总诱蛾量分别为102、77、61头;放置于作物顶端上方50 cm时,3个诱捕器7 d总诱蛾量分别为137、377、148头。这表明诱捕器在时间、气候条件等相同情况下,放置在作物顶端上方30~50 cm,诱蛾量最大。

表1 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对诱蛾量的影响

表2 诱捕器不同放置间距和方向对诱蛾量的影响

2.2 诱捕器不同悬挂间距对诱蛾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诱捕器不同悬挂间距对诱蛾量有显著影响。 试验分别以间隔 10、20、30、40、50 m 各放3个诱捕器,3个诱捕器7 d总诱蛾量分别为340、240、136、172、397 头。考虑到诱捕量与风向直接相关,同一区域内,诱捕器逆时针排列结束后立即顺时针排列,以间隔 10、20、30、40、50、80 m 各放3个诱捕器,3个诱捕器7 d总诱蛾分别155、150、62、69、130、215头。从诱蛾效果与节约成本共同考虑,诱捕器放置间距以50~80 m为宜。

2.3 同种类性诱芯不同用量对诱蛾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放置1根、2根、3根斜纹夜蛾诱芯,3个诱捕器 7 d总诱蛾量分别为 118、57、151头,诱蛾量并不随诱芯用量增加而增加,放置2根的诱蛾量反而最少。据有关资料表明,性信息素浓度过高,对蛾反而会产生迷向作用,从节本又不减少诱蛾量来考虑,诱芯以单放为宜。

2.4 不同种性诱芯混放对斜纹夜蛾诱蛾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斜纹夜蛾与甜菜夜蛾性诱芯混放,3个诱捕器连续7 d共诱到斜纹夜蛾38头;斜纹夜蛾与小菜蛾性诱芯混放共诱到斜纹夜蛾40头;斜纹夜蛾性诱芯单放共诱到斜纹夜蛾159头,斜纹夜蛾性诱芯单放诱蛾量远远大于诱芯混放,这验证了性信息素具有极强的专一性,故性诱芯不能混放。

3 讨论与结论

每年的7~11月是浙江嘉兴地区斜纹夜蛾等害虫的高发期,害虫世代交替重叠,性诱剂诱捕害虫是绿色防控的一项重要手段,在此期间诱捕器必须连续使用。性信息素专一性强,在田间的使用效果与使用方法、放置方位有很大的相关性。生产中要根据蛾的活动特性使用不同的诱捕器,如小菜蛾用水盆式诱捕法,诱捕器距作物顶部10~30 cm;斜纹夜蛾用瓶式诱捕法,诱捕器悬挂高度应距作物顶端50 cm左右。放置方位、密度也要根据风向、作物布局进行适当调整。放置间距以50~80 m最佳,西南、东南方位,毗邻寄主作物的方位要适当增加诱捕器密度,连片种植区诱捕器密度以外围较高,中间可适当减少。1根诱芯连续使用20 d进行更换时,可将2~3根换下的诱芯放在同一诱捕器内继续使用5 d左右,诱捕效果仍较好。最好2~3 d清除1次诱捕器中的虫子,以免诱杀的虫子发出腐臭味影响诱虫效果,从而保证防效的同时又降低生产成本。

表3 同种类性诱芯不同用量对诱蛾量的影响

表4 不同种类性诱芯混放对斜纹夜蛾诱蛾量的影响

[1]施长安,杨忠秋,胡美华,等.斜纹夜蛾性诱剂和诱捕器的使用方法[J].长江蔬菜,2007(8):28.

[2]赵新成,阎云花,王琛柱.实夜蛾属和铃夜蛾属昆虫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研究进展[J].昆虫学报,2003(1):96.

[3]杜永均.化学信息素在蔬菜害虫综合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蔬菜,2007(1):35-39.

[4]黄俭,叶文娣,顾方明,等.利用昆虫性诱技术控制菜田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发生量[J].上海蔬菜,2009(2):76-77.

[5]施海燕,郑尊涛,朱国念.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04(1):17-20.

[6]陆志新,陈建祥,黄金福,等.性诱剂在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测报上的应用[J].长江蔬菜,2013(6):42-45.

[7]高培荣.沿江地区斜纹夜蛾暴发原因及控制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6(9):163-164.

猜你喜欢

诱剂斜纹夜蛾
新衣软又暖
第七讲 草地贪夜蛾的迁飞及监测预警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及防控措施
省植保站派员参加 生物食诱剂应用技术培训班
性诱剂组合诱芯对害虫具有较好诱集效果
4种引诱剂林间诱捕松墨天牛效果比较
清新格纹
斜纹夜蛾生物防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