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震敌胆的赵辉楼

2015-12-08王攒

乡音 2015年7期
关键词:赵辉土匪抗日

文/王攒

威震敌胆的赵辉楼

文/王攒

河北政协人物谱

〔编者按〕从2010年庆祝河北省政协成立60周年起,本刊几年间连载了自省政协1950年成立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几十名委员的业绩,受到广大读者欢迎。2015年是省政协成立65周年,为了彰显广大委员在革命战争年代,或和平建设、改革开放时期的卓越贡献,本刊继续展现不同时期各界省政协委员的风范,以飨读者。

赵辉楼(1894-1960)原名赵棣华,河北省宁晋人。早年曾参加北伐战争,后回乡办学。抗日战争时期,创办《抗敌报》,宣传抗日。1938年在家乡组织民众抗日自卫军,任司令员。后改编为八路军冀豫抗日游击队,任司令员。1939年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副旅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第一、二届河北省政协副主席。

赵辉楼(左一)

北伐战争失败后,解甲归田坚持抗日

赵辉楼,1894年出生于河北省宁晋县司马村,在青少年时期,他亲眼目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疯狂侵略、封建军阀连年混战和官僚豪绅的反动统治,和当时许多有志青年一样,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志向。

从学校结业后,赵辉楼毅然从军,到齐燮元部下当兵,参加了北伐战争。在大革命时期,他满怀着救国的愿望,在战场上有勇有谋、不怕牺牲、作战勇敢,一心想为拯救中华民族作出自己的贡献,很快从一名普通战士升任为副团长。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失败了,此时他深深体会到,靠国民党和旧军阀救国救民是绝对没有希望的。1928年,他毅然放弃了副团长职位,解甲归田。

回到家乡宁晋县司马村后,他立即开始了救国路上的第二次探索——教育救国。他到司马学校任小学校董兼体育教员,常利用出操、唱歌、讲课等机会向学生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救国思想。1930年大杨庄学区举行秋季会考,赵辉楼亲自指挥学生唱《五卅惨案歌》,“雪国耻,把敌杀”的歌声激励人们的斗志,而且人人胸前佩戴“抵制日货”布条,闻者莫不慷慨激昂,引发当地民众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不久,赵辉楼被选为司马村村长兼小学校长。为改变家乡文化教育的落后面貌,他毅然卖掉本村庙地100多亩,建起一所高等小学,并发动学生闹学潮,驱逐了原来的封建教师,聘请了革命进步人士刘耀世为校长,共产党员李虚哲和进步青年知识分子陈挹芬、顾左舟、刘卓民、于根运等为教师。在这期间,他读了一些马列主义书籍,逐步懂得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革命道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经常和学校里的共产党员和青年进步知识分子一起探讨救国救民的道路,并不断组织学生上街游行演讲,声援城市罢工、罢课运动,开展募捐,支援前方部队。

当时,由于日寇的侵犯,报纸邮件都中断了,为了宣传抗日救国,唤起民众,他一面办起邮政代办所,为群众邮寄东西;一面在德庆花店办起《抗敌报》,每天将从收音机中收听来的抗战新闻印在小报上,让学生分发给附近各村,以坚定人民群众的抗战信心。面对日寇的进逼和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无能,赵辉楼倾注了一个爱国志士的满腔热忱。

组建五县联庄会防匪抗日保家卫国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沿平汉线长驱直入,1937年10月,石家庄陷落,各地国民党政府土崩瓦解,军队南逃,广大农村土匪丛生,一些散兵游勇,无业游民,砸明火、绑票、拦路抢劫,搞得民不聊生。当时首先受到威胁的是地主富户,他们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很快组织起5个联庄会——

宁晋联庄开始有两支。一支是司马村的地主耿老坤组织的,其中包括束鹿城南一部分武装力量。领导成员多数为爱国知识分子,这是这支队伍走向抗日的主要因素。另一支是河渠村的地主赵勤朴(又名赵狗旦)组织的,他和日本人勾结当了汉奸,为日本军国主义效力。束鹿联庄是黑旗营村国民党县参议员、大地主范捷三组织的,坚持打土匪,保家乡。赵县联庄会有三股势力,300多人,他们都仇视共产党,反对共产党,屠杀我党的干部。还有藁城联庄会、晋县联庄会。这五个县的联庄会组建初期都各自为政,自立山头,他们的共性多数是打土匪保家乡。但大敌当前,没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和斗争目标,成分复杂,都被地主豪绅及旧官僚政客所掌握,但各县情况不同,宁晋联庄有抗日倾向,束鹿、晋县处中间状态,赵县、藁城联庄是反动的地主武装。

1937年8月,赵辉楼在自己家里秘密召开会议,召集宁晋北部、晋县南部的爱国志士近30人成立了抗敌后援救国会,讨论发动民众、武装救国的大计。

正当他一心一意为挽救祖国危亡尽一己之力时,本村耿老坤组织的联庄会攻打土匪李小贞,因指挥不利,耿老坤出面请他出山领兵,赵欣然应允,重整戎装,以联庄会名义,收集枪支,扩充人马,壮大了司马村的联庄会队伍。

司马村地处宁晋、束鹿、晋县、赵县交界,由于赵辉楼的爱国行动在这一带很有威望,四方爱国志士也纷纷来投,首先束鹿赵月舫率领部分武装和赵辉楼合在一起。赵月舫是束鹿县城南新兴路人。早年曾受束鹿县地下党领导人宋孟明的影响,初步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宋孟明送他两本书,一本是《列宁主义问题》,一本是《党的建设》,并嘱咐他组织武装。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和朗口宋兆祥、木邱村耿腾肖、南棚村耿圈柱在周围村庄组织了100多人的队伍,在木邱村动员了部分枪支,在朗口村一个井里打捞上来一批国民党遗弃的武器。1937年9月初,他带队来到司马村,和赵辉楼一见如故,共商抗击土匪、扩大武装、为抗日准备力量的大计。赵辉楼当场明确表示: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最后,二人商定联合行动,共同抗日,这时晋县的刘霭亭也带队前来,赵辉楼决定联合攻打李小贞匪部。

1937年10月9日,日寇飞机轰炸宁晋县城,国民党县长李端绅弃职南逃,各地土匪趁机各占“山头”,自立为王,砸、抢、抄、抓,无恶不作。当时,以李小贞为首的一股土匪盘踞在离司马不远的赵县大夫庄。李小贞有1000人马,自称“天下第一师”,到处危害乡民。1937年10月,赵辉楼在铁佛寺设指挥部,指挥攻打李小贞。战斗一开始,附近乡村的村长、乡长也带领村丁前来助战,土匪凭借寨墙顽固抵抗,联庄会武装用土炮轰击,一连打了三天三夜,李小贞部很快支持不住,慌忙派两个人找赵辉楼讲和。赵辉楼说:“那有与土匪讲和的!”当即将两个说客押起来(战斗结束后枪决),继续攻打,土匪大部被消灭,李小贞带残部逃窜。这次战斗,联庄会缴获了几十条枪,首战告捷。

随后,赵辉楼以联庄会名义,将当地地主富户和地方武装的枪支集中起来,并扩充了一部分兵力,使宁晋联庄会初具实力。

打下赵县大夫庄以后,赵辉楼威名远扬,老百姓杀猪宰羊,前来慰劳;各县联庄会头目登门拜访,希望和赵辉楼建立友好关系,一旦有难,请求支援,联合行动;有的甘愿入伙,请赵任总指挥。

赵辉楼抱负远大,胸襟开阔,来者不拒,热情接待,看到众望所归的大好形势,他在司马村召集束鹿、晋县、藁城联庄会首领开会,订了一个口头协议,赵辉楼说:“往后咱们要联合起来,不管是束鹿的、宁晋的、赵县的、晋县的,哪里有土匪扰乱,咱们就一起对付他……”各地来人纷纷响应,议论了各县土匪人数,枪支及活动情况,研究重点打击对象和防范措施,为五县联庄会的组建打下了基础。

束鹿县国民党军政官僚政客逃跑以后,五十三军逃兵连长张安帮伙同参谋张家祥凭着两挺机枪招兵买马,聚众五百,勾结亲日派,国民党员赵振廷占据束鹿县城和辛集镇,赵振廷自称是南京派来的,并到石家庄和日军取得了联系,日寇任命张安帮和赵振廷为10县保安正副司令,他们死心踏地地为日寇效劳,赵辉楼深恶痛绝,决定消灭这支汉奸武装。

1937年11月3日(农历十月初一),赵辉楼邀请了束鹿、宁晋、赵县、晋县、藁城5个县的联庄会齐集辛集四郊,4000多人兵临城下,指挥部设在田家庄,赵辉楼带兵向辛集发动围攻。张安帮在辛集的武力,真正有枪的不到100人,包括跟着摇旗呐喊的也不过200人,接火后张安帮自知不是对手,慌忙带领残兵败将18人逃往束鹿城里,其余全部被消灭,联庄会占据了辛集镇。

打开辛集后,联庄会势力、威名大震,经各县联庄会首领提议,在郊区田家庄开会,正式成立包括束鹿、晋县、宁晋、藁城、赵县的五县联庄总会,推举赵辉楼为五县联庄会司令,司令部设在辛集。联庄武装的宗旨是:“防匪、抗日、保家、卫国”。

五县联庄会成立后,各县派代表一人常驻辛集,总会制作五县联庄臂章分发各县,联庄会员发展到5万多人,其中脱产武装8000多人。这在石家庄以东地区是一支实力较雄厚的武装力量。

从自卫军司令员到一二九师副旅长

五县联庄会的建立与发展,引起了我党的注意,遵照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日的方针,束鹿县地下党组织派一部分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进入联庄会做争取改造的工作,争取陈挹芬当了宣传科长,边哲超、高峰、朱子强、陈白主办联庄会《大众日报》,他们通过报纸宣传抗日,教育广大官兵走抗日的道路,这些人和赵月舫、赵辉楼建立了密切联系,在联庄队伍中形成了一股革命进步力量。

1938年1月,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骑兵团在团长夏云亭和政委张少东的带领下来到辛集镇,赵辉楼代表五县联庄司令部热情欢迎。夏云亭、张少东对他们宣传党的抗日政策,传达了毛主席关于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的教导,并留下营长王振祥帮助联庄会做领导工作,赵辉楼等人表示坚决抗战,愿听从指挥。

1938年1月,人民自卫军赵东环部来到束鹿旧城。先收编了占据旧城的土匪武装李庆锁部,镇压了作恶多端的伪县长赵振廷,将张安帮交人民抗日自卫军处决。3月,束鹿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1938年3月,赵月舫到安平见到冀中区领导孙志同志,汇报了五县联庄的活动情况和今后组建正规军的打算,并要求冀中党委、冀中人民自卫军给五县联庄会输送一部分干部。冀中党委同意了赵月舫关于组建正规军的计划,并派刘志中、崔星等同志前往辛集协助筹备改编工作。赵辉楼完全同意冀中党委的意见,经研究决定将五县联庄改为“民团抗日自卫军”,并征求冀中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吕正操的意见,吕正操说:“民团不如民众好。”因此,按照吕司令的建议,把“五县联庄会”改称为“民众抗日自卫军”,并召开大会庆祝改编的初步胜利,重新印制了臂章。

改编后的“民众抗日自卫军”仿照八路军的编制,设司令部和政治部。司令员赵辉楼,政治部主任赵月舫。司令部下设八大处和特务连,政治部下设六个科和大众报社及宣传队。

1938年6月23日,民众抗日自卫军召开大会,正式改编为冀豫游击支队。

1938年8月,部队到达新河县,8月31日,遵照徐副师长指示召开大会,将冀豫游击支队进一步改编为“八路军冀豫支队”。从此,五县联庄会正式改编为八路军正规部队,成了一支真正的抗日武装力量,广大官兵欢欣鼓舞,庆祝改编胜利。

改编结束后,赵辉楼利用冀豫支队地方战士多,地形熟,群众基础好的有利条件,寻找各种机会,狠狠打击敌人。仅在1939年1月间,就打了3个漂亮仗:(1)大陆村战斗,毙伤敌400余人(其中日军约20人),日伪仓惶窜回宁晋县城内,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2)夜袭宁晋城,毙敌50余名,俘敌70余名(包括伪连长)缴获轻机枪1挺、冲锋枪3支,步枪40余支,驳壳枪数支、大衣50余件。(3)大杨庄获山炮,30多个日本兵被我连炸带烧,全部葬身在屋里。日军丢了大炮,拉着60多具尸体,无可奈何地退回宁晋县城。

1939年2月,冀豫支队奉命调往太行山区。3月5日,部队到达辽县,冀豫支队正式编入一二九师三八五旅。赵辉楼任副旅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名旧式军官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优秀战士和将领。

解放后,赵辉楼先后担任过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河北省民政厅厅长、第一、二届河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猜你喜欢

赵辉土匪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软件工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张大千摆“空城计”
抗日英烈马威龙
临城劫车案与抱犊崮“土匪邮票”
爷爷的抗日
土匪变成企业家
爱情路上,好马也吃回头草
“土匪”蒙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