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在听力正常耳鸣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5-12-08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毛细胞畸变耳蜗

秦 静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在听力正常耳鸣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秦 静

目的 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在听力正常耳鸣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武汉市第六医院收治的54例(108耳)听力正常的非耳鸣患者为对照组;56例(112耳)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为研究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不同频率下的检出率低于对照组,且频率越大,研究组的检出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在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的应用中,可早期发现患者耳蜗外毛细胞功能是否存在损伤,可作为耳蜗早期改变及外周耳鸣的一种客观检测方法。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听力正常;耳鸣患者;应用价值

耳鸣是由于患者中枢听觉功能紊乱所致,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患者主观上感觉耳内或头部有声音,听觉系统发生病变多会导致耳鸣发生[1]。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能反映患者耳蜗基底膜的状况,且检测方法简单易行。本研究选取

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54例听力正常的非耳鸣患者和56例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进行测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54例(108耳)听力正常的非耳鸣患者为对照组;56例(112耳)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男28例(56耳),女26例(52耳);年龄17~70岁,平均(46±11)岁;病程5 d至9.3年,平均(3.2±1.3)年。研究组患者男33例(66耳),女23例(46耳);年龄16~69岁,平均(44±13)岁;病程6 d至9.6年,平均(3.7± 1.4)年。两组患者均无中耳疾病以及先天性耳聋家族史,外耳道和鼓膜均为正常,且鼓室图为“A”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测试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均在标准隔音室内进行,环境噪声≤30 dBA,行纯音听阈测定,耳鸣匹配测试,声导抗检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由具有临床听力背景的专业技师和医师进行操作。①纯音听阈检测采用复合ISO标准的DA-64型听力计;②耳鸣匹配测试采用 WRC-9257听力计进行耳鸣音调匹配和耳鸣强度测定;③声导抗检测采用Madsen ZODIAC 901中耳分析仪:分析患者鼓室导抗图以及声顺值状况;④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采用 Interacoutics Eclipse客观听觉测试平台:使患者保持平稳坐位,呼吸均匀,禁吞咽;然后将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探头密封在患者的外耳道口,刺激音的强度一致,且f2的频率在0.678~7.124 kHz。用计算机绘制测试的结果。

1.3 治疗方法 30 ml丹红注射液中加入2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注射,1次/d;1支能量合剂加入2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口服耳聋胶囊以及营养神经药物。1个疗程为10 d,共治疗2个疗程[2]。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不同频率的检出率,以及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不同频率下的反应值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不同频率的检出率 研究组患者在不同频率下的检出率低于对照组,且频率越大,研究组的检出率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不同频率的检出率比较[耳(%)]

2.2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不同频率下的反应值 研究组耳鸣患者在治疗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不同频率下的反应幅度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当频率较高时,与治疗前的反应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耳鸣患者治疗前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不同频率下的反应值(±s)

表2 研究组耳鸣患者治疗前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不同频率下的反应值(±s)

时间 耳数 1.00 kHz 2.00 kHz 3.00 kHz 4.00 kHz6.00 kHz治疗前 112 11±5 12±4 1.4±1.3 3.2±2.1 11±4治疗后 112 12±5 13±5 3.0±1.2 5.4±4.5 16±5 t值 0.75 1.55 3.85 4.69 7.6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3.1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 耳鸣形成过程与正常听觉产生的原因和过程不同。对耳鸣的诊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主观感觉,一般采用常规听力学检查进行初步诊断和排查[3]。对耳鸣患者进行客观诊断研究,可以判定患者有无耳鸣、准确地找到耳鸣发生的部位以及分析治疗耳鸣的方法、评价治疗效果。由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耳蜗外毛细胞,可以详细地反映患者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状态。当患者耳蜗外毛细胞排列混乱以及细胞的数量减少时,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反应幅度下降。说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可以在纯音测听出现异常前,显示耳鸣患者耳蜗部位的病变。

听力正常耳鸣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结果虽有不同,但都显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异常表现发生在纯音听阈尚未改变前,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耳蜗轻微损伤率比纯音听阈检测更为敏感[4]。主要是因为纯音听阈检查不能显示患者耳蜗的轻微损伤,纯音听阈检测主要反映的是患者的被动听觉机制,而被动听觉机制包括多种,如患者的耳蜗内、外毛细胞以及颅内整体听觉系统的功能。但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反映的是患者耳蜗外毛细胞的活动功能,耳蜗外毛细胞轻微损伤都会对功能产生影响。

3.2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在听力正常耳鸣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从上述研究两组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不同频率的检出率可得,研究组患者在不同频率下的检出率低于对照组,且频率越大,研究组的检出率越低。说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对听力正常的非耳鸣患者的检出率高于听力正常耳鸣患者,原因可能在于耳鸣是由于患者的外毛细胞损伤所致,也可能是患者外毛细胞功能出现障碍。从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不同频率下的反应值可知,耳鸣患者在治疗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不同频率下的反应幅度明显高于治疗前,特别是当频率较高时,与治疗前的反应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耳鸣患者虽然听力没有出现障碍,但外毛细胞功能受到了损伤,且以3.00 kHz以上的频率为主。因此,对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使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进行测试,可以较为精准地反映出患者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对于早期发现耳鸣患者耳蜗病变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耳鸣患者的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应用于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中,可以早期发现患者耳蜗外毛细胞功能是否存在损伤。因此,耳声发射作为一种客观测试方法,在耳鸣的诊断上有一定的局限,但可以作为外周性耳鸣的诊断。

[1] 朱小平,张香玉.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在听力正常的耳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上海医学,2011,34(12):946-948.

[2] 刘永新,谷京城.DPOAE异常而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临床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0,18(2):106-107.

[3] 邵渊,安燕,张少强,等.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44(1):66-68.

[4] 王晓晖,肖玉丽.自觉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纯音听力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临床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1,9(3):303-307.

R764.45

A

1673-5846(2015)09-0107-02

武汉市第六医院,湖北武汉 430010

秦静(1972-),本科学历,耳鼻喉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听力技术的检测,变应性鼻炎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毛细胞畸变耳蜗
实验动物前庭感觉毛细胞的定量观察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几何特性对薄壁箱梁畸变效应的影响
鸟纲类生物鸡用于耳蜗毛细胞再生领域研究进展
如何认识耳蜗内、外毛细胞之间的关系
在Lightroom中校正镜头与透视畸变
小鼠耳蜗内外毛细胞胞吞功能的实验研究
波纹钢腹板连续刚构桥扭转与畸变的试验研究
磁共振对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术前诊断的价值
内听道狭窄合并耳蜗神经管狭窄的影像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