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海拔粳稻新品种“凤稻29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15-12-08宋天庆赵慧珠

云南农业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稻区大理州粳稻

宋天庆,赵慧珠

(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大理671005)

高海拔粳稻新品种“凤稻29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宋天庆,赵慧珠

(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大理671005)

凤稻29号是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通过杂交方式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历经品比试验、省州区试产量居前列,较对照增产8.08%~50.93%,大面积种植产量9 375.0 kg/hm2左右,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原主栽种。2014年6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海拔1 950~2 250 m高海拔稻区推广种植。

高海拔;粳稻;品种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云南省高海拔稻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 950~2 400 m区域,常年种植面积在10万hm2左右,约占全省粳稻面积的1/5,大理州高海拔粳稻面积近3.33万hm2,约占全州水稻面积的1/2,是水稻主产区[1~2]。本区水稻生产在接近其分布极限的地区进行,产量障碍因素众多,是中国乃至世界最特殊的稻区之一。多年实践表明,云南省高海拔稻区由于受严酷的自然气候条件制约,无法直接引进外省和本省其他粳稻区育成的品种,解决后继品种必须靠自育[1~2]。高海拔稻区生产难度大、科技支撑力不强、单产低已成为阻碍云南省水稻生产发展的瓶颈。针对大理州水稻主产区主要位于高海拔地区,大面积生产后继品种必须靠自育解决等突出问题,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长期坚持选育研究高海拔粳稻新品种。通过近年不懈的艰苦努力,育成推广了一批高海拔粳稻品种,为促进大理州乃至全省水稻生产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1 选育经过

凤稻29号(08-51)系大理州农科院粮作所通过02-111/凤稻20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2004年春季在温室配制02-111/凤稻20杂交组合,2004-2005年在温室加代种植3次,编号为04夏盆39、05春38、05夏38,混收到的种子于2006-2007年在大理州农科所试验场进行定向选育,编号分别为1210-064、700-071,2008年性状稳定出圃参加株系生产力测定试验,按试验编号暂定为08-51,2009年参加新品系比较试验,2010年继续参加新品系比较试验,2011-2012年参加云南省中北部水稻良种区域试验,正式命名为凤稻29号。与02-111最大的差异是早熟7 d左右,籽粒长宽比减小,为卵圆形,千粒重增加1~2 g;与凤稻20号的最大差异是株高降低5 cm左右,千粒重降低3 g左右,品质明显改善。

2 产量表现

2.1 试验产量

2008年参加株系生产力测定试验,产量10 993.95 kg/hm2,居32个参试株系的第10位,较对照种凤稻17号增产822.15 kg/hm2,增8.08%。2009年参加新品系比较试验,本所试验场及鹤庆2个试点平均产量12 712.5 kg/hm2,居14个参试种之首,较对照凤稻17号增产4 290.0 kg/hm2,增50.93%。2010年继续参加新品系比较试验,本所试验场及鹤庆积德2个试点平均产量10 458.75 kg/hm2,居14个参试种的第4位,较对照种凤稻17号增产1 447.5 kg/hm2,增16.0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011-2012年参加云南省及大理州高海拔常规粳稻品种区域试验,省区试昭通、会泽、麒麟、寻甸、武定、大理、永胜、剑川8个试点2年平均产量9 582.45 kg/hm2,居13个参试种之首,较对照合系41号增产2 372.85 kg/hm2,增32.91%;州区试本所试验场、大理、剑川、鹤庆、祥云、弥渡密祉6个试点2年平均产量10 547.25 kg/ hm2,居12个参试种之首,较对照凤稻17号增产1 133.25 kg/hm2,增12.04%,增产达显著水平。2013年参加云南省高海拔常规粳稻生产试验,永胜、大理、昭阳、寻甸5个试点平均产量10 350.75 kg/hm2,居7个参试种的第2位,较对照增产9.87%,增产点率75%。

2.2 示范产量

2010年试种0.07 hm2,产量10 845.0 kg/hm2,较原主栽种增产1 482.0 kg/hm2。2011年在大理、丽江示范1.93 hm2,平均产量10 477.5 kg/hm2,较原主栽种增产2 752.5 kg/hm2,其中丽江市试种0.08 hm2,平均产量9 037.5 kg/hm2,较对照种增产2 925.0 kg/hm2。2012年在大理、丽江、昭通等地试种110 hm2,加权平均产量9 622.5 kg/hm2,较对照种平均增产1 747.5 kg/hm2,其中在祥云县下庄镇老张营村委会举办15.33 hm2连片高产示范。2012年10月5日,由大理州农业局主持,组织大理州农科院等州级单位专家组成验收组进行产量验收,示范片平均产量12 411.15 kg/ hm2,较对照增产1 293.6 kg/hm2,增11.64%。2013年在大理、丽江、昭通、保山、曲靖扩大示范733 hm2,平均产量9 322.5 kg/hm2,较对照种增产1 207.5 kg/hm2,其中在祥云县祥城镇七百村委会举办20 hm2连片高产示范,2013年9月28日,由大理州农业局主持,组织大理州农科院等州级单位专家组成验收组进行产量验收,示范片平均产量12 523.05 kg/hm2,较对照增产1 647.0 kg/hm2,增15.14%;丽江市示范75.07 hm2,平均产量8 815.5 kg/hm2,较对照种增产1 420.5 kg/hm2;昭通市示范132.93 hm2,平均产量8 857.5 kg/hm2,较对照种增产1 257.0 kg/hm2;曲靖市示范65.73 hm2,平均产量8 550.0 kg/hm2,较对照种增产1 725.0 kg/hm2;楚雄州示范13.99 hm2,平均产量8 865.0 kg/hm2,较对照种增产1 617.0 kg/hm2;昆明市示范7.73 hm2,平均产量9 015.0 kg/hm2,较对照种增产1 462.5 kg/hm2;保山市示范9.93 hm2,平均产量9 048.0 kg/hm2,较对照种增产1 720.5 kg/hm2。

3 主要特征特性

3.1 高产、稳产、适应性好

2011-2012年云南省高海拔常规粳稻品种区域结果,凤稻29号8个试点2年平均产量9 582.45 kg/h m2,居13个参试种之首,较对照合系41号增产2 372.85 kg/hm2,增32.91%,达极显著水平,品种主效大,丰产性好;2011-2012年大理州中北部区试结果,6个试点2年平均产量10 547.25 kg/hm2,居12个参试种之首,较对照凤稻17号增产1 133.25 kg/ hm2,增 12.04%,增产达显著水平,品种主效(0.995)大,丰产性好;品种×地点互作方差、变异系数(0.329、4.079)小,稳产性好,地区适应性广。

3.2 植株性状

凤稻29号株高95 cm左右,分蘖力中偏强,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剑叶宽大直立,株型好;在雨水较多年成、冷浸田种植时叶片上易生不规则黄褐色斑块;一般最高茎蘖数600~750万/hm2,有效穗450~525万/hm2,成穗率80%左右。穗粒重结构协调合理,丰产性好。

3.3 穗部性状

凤稻29号穗长19~21 cm,每穗总粒数125~140粒,结实率80%左右。

3.4 种子性状

凤稻29号籽粒长卵圆形,颖壳秆黄色,千粒重27 g左右。白米,米粒透明,有光泽,外观品质好。

3.5 品质

2011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凤稻29号出糙率82.6%,精米率70.0%,整精米率63.9%,粒长5.1 mm,粒型(长宽比)1.8,垩白粒率34.0%,垩白度24.0,直链淀粉含量17.0%,胶稠度78 mm,碱消值7级,透明度1。食味品质优。

3.6 熟期

凤稻29号在海拔1 950~2 250 m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85 d左右,较凤稻9号早熟5~7 d,属早熟类型。

3.7 抗逆性

2011年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抗性鉴定结果,凤稻29号稻瘟病及白叶枯病均为7级;2011-2012年省区试田间鉴定结果,叶瘟病除寻甸试点发生重外,其余为轻或无,穗瘟病为轻或无,白叶枯病为无;多年多点自然鉴定结果,耐寒性强,综合抗性好。

3.8 适用范围

多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凤稻29号适宜在海拔1 950~2 250 m高海拔稻区推广种植。

4 配套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4.1 严格进行种子消毒,预防恶苗病等种子传播病害的危害

播种前严格进行种子预处理,将种子中的秕粒、杂质等除净,晒种1~2 d,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在此基础上严格进行种子消毒,一般用25%施保克2 500~3 000倍液浸种72 h,捞出晾干后即可催芽播种。

4.2 坚持肥床薄膜旱育秧,扣种稀播培育带蘖壮秧

重视苗床地选择与培肥,建设高标准肥床,打好培育旱育带蘖壮秧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强调扣种稀播匀播,秧田播种量控制在375~525 kg/hm2,并切实加强秧田期温度、水分、肥料管理,为秧苗正常生长、分蘖创造良好条件,育成量足、适龄、无病、带蘖旱壮秧,确保移栽到大田后早生快发,实现高产稳产目标。

4.3 适期早栽,避过8月低温冷害,确保高产稳产

适期早栽是高海拔稻区水稻避过8月低温冷害,实现高产稳产最关键的技术环节。选择蚕豆或大麦等早熟作物为前作,积极创造早栽条件,栽期最迟不宜超过5月底,确保能在安全齐穗期(8月20日)前齐穗。

4.4 合理密植,在多穗基础上争大穗夺高产

凤稻29号株型紧凑,适于密植,穗数不足时难获高产,大田栽培宜采用主攻足穗,力争大穗多粒,并兼顾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策略。坚持合理密植,规格化拉线条栽,一般60~75万丛/hm2,每丛1~2片,基本苗120~150万苗/hm2,最高茎蘖数600~750万/ hm2,有效穗450~525万/hm2,每穗总粒数125粒左右,结实率75%~80%,千粒重26~28 g,在足穗的基础上争大穗夺高产。

4.5 施足基肥,促早生快发,适施穗肥促穗大粒重

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坚持前重、中控、后巧的氮肥施用原则,适施磷钾配合的穗肥,一般氮肥60%、磷肥作基肥,钾肥及40%的氮肥作穗肥。通过前期重施肥促早生快发争多穗,中控、后补促进争大穗促粒重。

4.6 科学管理,为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创造条件

加强以水浆管理为主的田间管理工作,重点抓好浅水促蘖争多穗,苗够晒田攻大穗,齐穗后干干湿湿以湿为主,以气养根,以根养叶,以叶促粒重3个关键环节。同时抓好病虫草鼠害的绿色防控。

[1]蒋志农.云南稻作[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5.

[2]宋天庆,赵慧珠.云南高海拔粳稻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品种选育进展[J].中国稻米,2013(3):33-34.

2014-09-22

云南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云农办科 [2010]227);云南省重点科研项目“常规水稻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2012BB13)。

宋天庆(1960-),男,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海拔粳稻新品种选育工作。

猜你喜欢

稻区大理州粳稻
北方粳稻新品种培育与发展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粳稻收购为黑龙江省农民增收58亿元
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及趋势分析
稻区冬闲田种植油菜经济效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