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官员“墨宝”是权术不是艺术

2015-12-08马进彪

清风 2015年3期
关键词:墨宝商人书画

文_马进彪

官员“墨宝”是权术不是艺术

文_马进彪

若问当今电视屏幕上什么节目最火,答案无外乎两种:一种是老年保健节目,一些所谓的专家总是或明或暗地向老年人推荐莫明其妙的保健品,而互动性的节目设计,也就使一些老年人成了追捧专家且每场必到的铁杆粉丝。而另一种就是市场推介性的书画节目,其中也总是出现一些所谓的文化“大咖”,他们口若悬河地杜撰着自以为是的超值收藏,让人认为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然而即使是这样,他们推荐的书画作品也只能是个有人看没人买、有价无市的节目道具。当然,确有很高艺术造诣的官员作品另当别论。

此前,曾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的周一波在《人民日报》撰文,批评某些领导干部热衷于挤进艺术家协会兼职,乐于利用书画协会职权谋利,作品低劣却卖得十分红火的怪现状。在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王岐山直言:“有的领导干部楷书没写好,直接奔行草,还敢裱了送人。”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领导干部的“作品”却一派繁荣景象,风景这边独好,而且既不需要雇人推荐,也不需要请“大咖”杜撰。一是这样的书画没有成为市场伪品的可能性,因为领导与它们同在;二是这样的书画也没有成为赝品的可能性,因为临摹这样的书画很可能使临摹者的水平陷入凹地,今后会吃不上赝品这碗饭。所以,领导们的墨宝只会是真品,甚至是酒后挥洒才情的孤品;尤其是那个落款更是真得不能再真,不但证明确有其人,而且还能证明确有其官。这让一些真正的书画大家“望尘莫及”,同时某种程度也感到 “汗颜”。

不管市场是否对领导“墨宝”的艺术价值予以认可,但现实是所有这样的书画,都会无一例外地被一些小官或大商人予以照单“认领”。由此看来,之所以一些领导干部乐于挤进艺术家协会兼职,并不是喜欢多一个头衔,而是因为由此会多一个不显山不露水就能变现权力的柜台。

而对于那些小官来说,“认领”这样的墨宝,就是对领导至高无上尊敬的表态,这样对领导“墨宝”的“认领”,在官场上当然还是一种群派意味的“认同”,这会使领导将他们当成“自己人”,从而会使这类小官有某种明确的官场归属感,以便开垦出一块仕途的自留地。

而对于那些乐于“认领”领导“墨宝”的大商人来说,也并不是因为钱多烧坏了脑子,而是因为这样的“墨宝”大有妙用。大商人谈大生意,难免有走河边的时候,而为了常在河边走又不致湿鞋,就要找一双雨鞋套在脚上,头上打上一把雨伞,胯下再夹上一贴尿不湿,这样才会“万无一湿”。很多大商人谈“河边”的生意并不是去五星级酒店,而是去自己挂着领导“墨宝”的书房,大商人在此要展现的不仅是财力,而且更是与领导们的关系,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写在书画上的“权力威仪”,这就是大商人“认领”领导墨宝的妙用。而在大商人心目中,领导“墨宝”就是雨鞋,就是雨伞,就是胯下的尿不湿。

坦白说,某些领导干部热衷于挤进艺术家协会兼职,乐于利用书画协会职权谋利,作品低劣却卖得十分红火,这看似奇怪,然而却在情理之中。不可否认,有的官员的书画作品确有艺术价值,但是良莠不齐。对于买方而言,购买官员墨宝与其说是为了“艺术”二字,倒不如说是虚荣、攀附等等,他们买的是权力意义上的“通行证”,是为了博取领导对于“文化人”这一标签的沾沾自喜,毕竟艺术、文化对于跻身官场的权力者具有粉饰效果。

猜你喜欢

墨宝商人书画
言而无信的商人
威尼斯商人
墨宝
陈墨宝作品
小小书画廓
我所见识的印度商人
墨宝非宝:我也曾想“轻易靠近”你
书画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