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洛川县农田基本建设历史

2015-12-07张雪梅

黑龙江史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农田建设

张雪梅

(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陕西 延安 716000)

浅谈洛川县农田基本建设历史

张雪梅

(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陕西 延安 716000)

农田基本建设是农业和水利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延安的洛川县在受到中央和政府政策的带领下对这项工作的开展曾有过积极的表现,通过对有关洛川县农田基本建设的展现,以便为今后延安地区其它各县相关的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提供指导意义,从而加快地区的建设。

农业;农田基建;洛川

一、农田基本建设运动的背景

农田基建从20世纪60年代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开始进行。1966年8月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中展现出有关毛泽东的“农业学大寨”指示。由于毛泽东的肯定和提倡,大寨的事迹和经验得到了广泛宣传和高度重视,大寨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在全国勃然兴起。农业学大寨运动,前后经历15年其组织,动员了全国几亿农民,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1]。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其发展,而广大群众在毛主席“农业学大寨”和“必须注意水土保持工作”等教导,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而通过群众的不懈努力,使其建设不断提高。由于70年代的干旱较重国务院在1973年召开了北方17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抗旱工作会议,对解决北方农牧区的缺水问题进行全面部署。这次会议加快了北方地区打井开发利用地下水、发展农田灌溉、大搞治水,以及改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的热潮[3]。经过一年的实践至1974年和1975年,水利电力部又分别召开有关农田基本建设会议,进一步推动了全国农田水利建设。使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推进。而此时以治水改土为中心的山水田林路等综合治理的农田基本建设又有较大发展。每年冬春全国有上亿劳力投入农田基本建设,许多县、社、队组织农田基本建设队常年施工。把农田基本建设当作一项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来办,由原有的单一治理逐渐发展到山、水、林、田、路等综合治理;不断打破社队界限,按照地区、流域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进而有效的提高。并在其发展基础下在1977年7月国务院召开了有1 000多人参加的全国农田基本建设会议。不断进行鼓舞动员从而更进一步加快了各地建设农田基本建设的高潮。在一系列精神的带动下,延安地区也在这一时期积极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在有关政策的学习下地区内也组织人员认真学习了相关精神并对工作做出了相应的安排,使得尽量抓早动快,努力苦干,及时掀起秋冬农田基本建设的高潮,并鼓舞地区内的人民群众要不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把农田基建逐渐推向更高的阶段。而洛川县是延安地区中建设的一个代表其良好的资源优势加快了这一运动的开展,同时也为地区内其它市县的建设发展做出了榜样。

二、洛川县农田基本建设的开展

(一)洛川的地理概况

洛川县位于陕西中部,延安地区南部,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居乔山、乔山林带之间,东经109°133′144″~109°45'‘47",北纬355°266′2929″~36636°04′12″,北接富县、宜川,南与白水相邻,东靠黄龙山地,西与黄陵、宜君毗连。其地域位置处在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内,总面积1804平方公里,辖5镇14乡,359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万人,多年平均降雨量622毫米,日照时数2552小时,无霜期161天,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农业资源丰富,粮油烟果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二)洛川农田基本建设的开展

在良好资源的保障下进而加快了其建设的步伐。在党中央政策的指引下在70年代就做出目标规划,其中各社队主攻旱地变水地,狠抓工程配套。在水库灌区,他们大搞渠道衬砌和渠旁平地,扩大灌溉面积,集中人力、物力、做到平整一块,深翻一块,扩大一块水浇地。井灌区也同样大抓配套工程。在没有水利设施的地方,主攻保水、保土、保肥的埝地建设。使得完成平整土地二万亩的战斗任务,以实际行动促进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

然而一些干部也融入其中的建设,杨舒公社革委会主任宗斌武在农田基建大会战开始时,他就带领公社党委成员来到农田基建第一线,为了突击修暗渠,他带领基建战士拉着三百余辆架子车,赶往二、三十里外的石场拉石头,尽管天上下着雨,但有公社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带头,同志们干劲十足,大会战搞了二十多天,他和党委成员们就劳动了二十多天。这是十分可贵的展现。

同时洛川县老庙公社对夏季农活的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及早动手,有效组织。夏收开始后,他们抓紧小麦的收割、碾打、入仓,抓紧秋田管理,既扎扎实实地搞三夏工作,又及时展开农田基建会战赢得了时间。三夏大忙一过,公社党委立即成立了夏季农田基建指挥部,并召开基层干部会,就抽劳、会战组织形式等问题做了专门研究,把突击一个月、平整土地五百亩的任务落到了实处。又通过广播向全社人民进行动员工作并有良好的反映,使得全社上劳的人数占到了三分之一。出动架子车三百五十余辆。建设过程中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使得在会战过程中全社动土两万多方。而后县区又召开会议,明确主攻方向,加快水坝地建设。正确处理农田基建贺秋收、深翻、肥料的关系,做到中心突出,照顾一般。要及时检查评比,树立典型,总结经验。还要关心群众生活,保护、爱护群众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保证运动持久地开展下去。各行各业也都要转轨定向,为农业学大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出力。

由以上可以看出洛川人民深受党中央的政策号召其通过自身不间断地进行农田基建的战斗,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这一建设的有效开展,为农业的进步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三、洛川县农田基本建设的成效

在不断地奋斗下洛川县对农田基本建设的浪潮逐渐增加。70年代全县总动员,社社搞会战,千古旱原,到处是大干的战场。全县五十七个会战点,上劳二万多人,占全县总劳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短短的五天,完成土、石方七十多万立方米,砌渠五百米,新增水地六百亩,大平大整九百亩。农田基建上劳之多,行动之快,功效之高,是历年所未有的。并且这里的各公社、市镇事企业单位半天办公,半天到工地参加会战。

在坚持有效的的进行农田基本建设下洛川县在1975年冬至1976年春他们坚持大干了一百天,修地一百六十亩。同时他们根据农时季节,狠抓生产的各个环节,75年至76年平整的一百亩土地,玉米平均亩产达到六百斤,比74年增产了百分之六十。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冯家村大队党支部带领全队群众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农田基建新高潮。并且经过艰苦奋斗修建了拓家河水库和渠道骨干工程使得工期提前完成。这里的石泉公社常年基建专业队也不断进步,在斗争中前进,坚持常年大搞农田基建不间断,共修地四百七十多亩,动土二十余万方,整修道路十华里,打胡同坝一座。仅常年基建队修地的面积,就占全社全年修地总任务的百分之七十多。后期全县通过不断地发展平整土地四千六百多亩,新增水地三千二百多亩,开挖渠道四千九百多米,砌渠二千米,修筑公路道路三十一公里;植树九万余株。因而规模、功效、产量都是历年所未有的。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洛川县人民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发展。之后共兴修各种水利设施133处,衬砌渠道550公里,发展有效灌溉面积5.7万亩,还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兴修基本农田10.9万亩,累计达到31万亩,人均2.2亩。每年控制泥沙流失45.5万吨,粮食产量增加,全县粮食亩产由1978年的62公斤提高到169.5公斤,每年递增10.7%,1980年总产5万余吨,1983年为7.14万吨,比1978年翻了一番。现在家家户户有余粮,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在这样的努力之下还在1989年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被国家土地局评为全国旧村复垦先进县。连续五次荣获陕西省水利“振兴杯”和“仪扯杯”奖,在延安地区农田基建中“十三连冠”。

这些好的成效的出现都表明了洛川县在农田基建方面所做的努力得到了验证同时为此地以及周围县区进一步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借鉴意义。

[1]谭首彰.毛泽东与农业学大寨运动[J].中国人民大学[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4

[2]省水电局农田基本建设调查组.陕北丘陵沟壑区大有作为——关于吴堡、子洲、绥德、米脂、子长等县农田基本建设情况[J].陕西农业科学,1974(22):5:.

[3]张岳.新中国水利 50 年[J].水利经济,2000(3):3.

张雪梅(1972-),女,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主党派史、陕北历史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农田建设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农田里的黑科技,智能农机大显身手!
工程质量是农田建设的生命线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